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作品择目 >> 杨家将文化系列丛书 >> 《古麟州与杨家将》 >> 写在前边的话 >> 写在前边的话 >> 阅读

写在前边的话

2014-01-07 16:46:41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56
内容提要: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小兵秋日的早晨,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是地道的神府口音,底气十足且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很大。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小兵秋日的早晨,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是地道的神府口音,底气十足且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很大。我只听见说他姓杨,神木县杨家将研究会的,希望拜访我,问我家在哪里他就过来。我说地方不好找,我到他住的酒店吧。我们在一家没有星级的小旅社见面,短发花白,满脸沧桑,个头不高,精神矍铄。就在这个小旅社,我们开始快节奏的谈话。他叫杨文岩,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也是麟州杨氏后代,希望和我们合作开展杨家将和陕北历史文化的研究。接下来就说起他的老本行“杨家将研究”,一直从华阴弘农杨氏祖先,追溯到延安的杨家岭,再到子长杨家园则,落脚到神木大小杨家城,由此应证了正史上一句话杨家是“麟州”人。麟州就是今天榆林市的神木县。线索清晰,逻辑严密。面对一个热情似火的老人,我们只有倾听的份儿。中午吃饭时,老人还说他的杨家将,临走时一再强调要和我们延大历史文化学院、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合作。

几个月后,我遇到榆林学院的刘翠萍教授,我们谈起了杨文岩先生,我才有了进一步了解。他原名文彦,笔名云麟、山汉,榆林师范毕业,一生命运坎坷,其生父被打成“右派”,也株连到他。他当过教师,后来的职业竟是油漆工人。改革开放后他才开始写作,现在是中国民

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榆林市黄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他已经出版的书籍有《神府煤田故事集》、《塞上血影》、《黑狸虎传奇》、《神府红军团征战记》以及《山汉集》和《古麟州与杨家城》等。近年来,他一心致力于杨家城的考古与论证,为神木的文化及旅游事业奉献着他的力量。刘教授还邀请他在大学的讲台上,做了一次报告,学生喜欢教师叹服。学生觉得老人讲的红火热闹,讲了他们在课堂上听不到的东西,老师佩服的是老人执着奋斗,一辈子热爱家乡热爱故土,研究杨家将文化痴心不改。

延大“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我们开始赴陕北各县调研,第一站来到神木县,神木县在延大毕业的学生给我们登记了住宿,安排了饮食,老人火了,他坚持要由神木县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招待,否则就是看不起他们,没办法我们只好听他的安排。神木的两天活动全由杨家将研究会安排,参观摄影收集资料,麻烦了他们两天。

我们上神木来,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合作意向,只是建议召开一次高校与地方合作的学术会议,我们经常举办学术会议,但与地方合作还是第一次。事情出奇的顺利,神木方面杨家将研究会的领导和干事悉数全部莅临,我们的提议他们一口答应。杨国伟、乔振民两位主要领导人要我们立即做个计划。我们连夜在酒店做计划,会议的预算和安排方案第二天仅仅二十分钟就通过了。接下来就是征稿、请专家……我们按部就班,他们快马加鞭。

通过这次合作,从感觉上和情感上我更确信杨家将是神木人。神木人从骨子里就有杨家将的干练、爽利、豪迈。老杨是杨家后裔这一点就更明显,这就是血脉传承的结果。老杨现在的工作就是要将这血脉千秋万代永世传扬,他以此为自己的事业。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老杨的自信自豪写在脸上。

同时我也听到了另一种说法,杨文岩这些人是“草根”专家,拾遗补阙小打小闹可以,统领全局构建体系不行。对此说法我比较反感。我认为把学者分为“草根”(民间)、“木根”(学院派)本来就不科学。此说早成谬论,可今天还有人依旧抱残守缺实在可叹可悲!我认为,千万不可小觑民间的专家,他们热爱这一方养育自己的热土,他们耳闻目濡家乡的历史文化,他们全身心关注故乡的过去和现在,他们收集故土的文化资料,撰写家乡的乡土文史著述,他们的研究正是许多学院派研究绕不过去和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其实这部分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只有抛却了功利心的“草根”专家,专心致志,默默无闻,数十年耕耘,才有今天的成果。捧起杨文岩先生对杨家将和神木文史研究的数十万字研究成果的几本专著,这是一颗沉甸甸的赤子之心。它的分量绝不亚于学院派的专著。搞文化的首先要热爱本土,崇敬先祖,从爱家到爱国,从小爱到大爱。美已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乃成大事,这就是文化的精神所在,神木人就是这样一群有精神的人,值得我辈膜拜效法。

《古麟州与杨家将》的书稿摆在我的面前,厚重书稿本身就让人肃然起敬。年近八旬的老人怎样把它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无疑,经年数月,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而成。这里没有名利的诱惑,这里没有外人的监督,这里没有生存的压力,有的就是老人对家乡的爱心,对祖先的敬意,对地方文史的赤诚。翻看书文,我仿佛又听到了浓重的神木乡音,语言是朴实无华的,结论是斩钉截铁的。对于杨家的史实,我们可以讨论,对于老人的结论,我们可以研究。该书的一些地方尚有提升的空间,但是老人的精神我们只有敬佩。

最后,我用前年游历神木杨家城所写的一段手机短信来结束行文,权以为序,以此来表达我对陕北所有老文史学者的敬意。

“山高耸,路盘旋,杨城直上九云端。回眸鸟瞰,群峰层层卷巨浪,大道绵绵一线牵。残垣默无声,碎瓦似有言。千古人杰出杨家,自有后人说忠奸。山崖赫赫成铁阵,沟壑漆漆生紫烟。拾陶渣一堆,捡残瓦数片,步量刺史府残垣,北门不至只目勘。黄蒿萋萋埋逸恨,麻雀喳喳闹是非,山鸡不知哪安家,展翅一飞冲天堑。古人吃水何处寻,山峁枯井两眼,幽幽对天作长叹,城中军民曾两万,竟将这清泉喝干。杨家城里话杨家,要解迷团万万千。谁有铁肩膺大任,忘年老友杨文岩。”

201199日于延安

作者简介:张小兵教授,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14-01-07 16:46:41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