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3年第四期 >> 文化纵横 >> 北宋与西夏麟州争战考述 >> 阅读

北宋与西夏麟州争战考述

2014-04-17 08:55:04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484
内容提要:麟州为北宋王朝边陲要塞,与府州、丰州同为河外3州。

                             

  

 

 提要:

麟州为北宋王朝边陲要塞,与府州、丰州同为河外3州。北与辽相邻,西与夏交界。在北宋时期3州与辽和西夏发生了多次争战,尤其是麟州与西夏之间争战时间长、次数多,有守有攻,内容丰富,非常复杂。对北宋王朝政治、军事、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试图对北宋时期宋夏在麟州发生的争战作一番考究,从中归结出一些基本特点。

主题词麟州  宋夏  争战  考述

 

麟州自唐开元十二年(724)建州,至宋靖康元年(1126)被辽故将小鞠录攻陷,前后计402年。一直处在中原汉王朝与西北游牧民族政权交界地带,争战连续不断。尤其在北宋时期,与西夏政权100多年间争战频发,以致成为民间战祸发端和北宋王朝边患。

 

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夏必攻宋必守

 

麟州,就是今天陕西神木县。在北宋时,属河东路(治所在今山西太原)管辖。与黄河以西的丰州(今内蒙古准旗南、陕西府谷县西北)、府州(今陕西府谷县)相邻,同为北宋河外3州。麟州西南相邻的便是治所在延安的鄜延路驻地。从东北丰州向西南府州、麟州大致沿秦长城至银州(今陕西米脂北、榆林南)、夏州(今陕西横山西北)、绥州(今陕西绥德)、宥(今陕西靖边东)、静(今陕西米脂西北)均为宋夏争战前线。从宋军屯军堡寨讲,丰州之保宁寨、永安寨,府州之宁府寨、靖化堡、建宁堡,麟州之浊轮寨、连谷县(今陕西神木县黄羊城)、麟州城(今陕西神木杨家城)、神木寨、栏杆堡、静羌寨、银城、神堂寨、太和寨与治在今陕西佳县境的晋宁军所属之秃尾河下游的三角城、万户谷、宁河寨,佳芦川之通秦寨、神泉寨、及黄河岸边的吴堡寨,都是宋军屯兵寨堡。麟州、银州、兰州(今天甘肃兰州)、西宁州(今宁夏西宁)就在宋夏的边界上。西夏左厢神勇军司治所,在今榆林城附近榆溪河东岸[①]。石州(今陕西横山境)为西夏祥佑军司驻地,宥州为西夏嘉宁军司驻地。西夏政权首府为兴庆府(今宁夏银川)。西夏中东部占有黄河上游富庶地段,即今日宁夏全部和内蒙古之乌海、磴口、河套平原的五原、临河及达旗、伊旗等地。北、东北与辽国为邻,东、南与宋交界。今日神木县属的窟野河上游自店塔镇以北、黄羊城西之浊轮川、乌兰木伦河流域;神木城西沟(宋时为兔毛川)至秃尾河上游,沿长城以北地段向西自今日榆林榆溪河流域,南自米脂无定河上游都是西夏属地。也就是说,今日陕西神木县孙家镇、大柳塔镇、尔林兔镇、锦界镇、大保当镇的全部(或绝大部分)以及店塔镇、神木镇、解家堡乡、高家堡镇、乔岔滩乡一部分都属西夏属地。宋王朝都城东京在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为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今陕西西安为宋京兆府。由于地理位置原因,西夏侵扰北宋边境的主攻目标为永兴军的鄜延路。只要占有5(银、夏、绥、宥、静),攻取延安,可直逼京兆府西安,进而可攻取宋之西京河南府和都城开封府。其次就是攻击河东路麟、府、丰3州。攻取麟州是西夏主攻目标之一。只要能攻取麟州,宋之河外府州、丰州必将不保。西夏即可与宋以黄河为界,继而可与辽国联合,直取宋之北方重要城市太原府,而后可继续南下,同样对宋王朝京畿要害形成致命威胁。所以麟州既是西夏王朝主攻之地,也是北宋王朝必守之地,宋夏麟州战争接连不断。

 

二、李继迁攻麟州失败

 

西夏,原本为北魏拓跋氏后代,远祖拓跋思恭,在唐时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唐王朝赐姓李,受封夏州定难军节度使,统领银、夏、绥、宥、静5州地。经五代至宋,世代沿袭下来。宋初思恭曾孙李彝殷归宋,授定难军节度使,加封太尉。北汉刘钧曾联合代北诸部来侵麟州,李彝殷派部将李彝玉集诸镇兵防御,刘钧撤退。宋乾德五年(967年)李彝殷卒,宋太祖曾废朝3日,赠太师、追封为夏王。后其子李克睿、孙李继筠也都与宋王朝相处很好,帮助宋攻北汉,攻取吴堡寨后,又列阵渡黄河,支援攻打太原。西夏与北宋初20多年一直以臣宋相处,宋廷赐姓赵[②]。到李继棒当政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继筠卒,弟李继棒立,西夏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袭职,发生内讧。宋乘机诏李继棒入朝,想获得西夏的5州地盘。七年(982年),李继棒因其诸父、昆弟多相怨,难以控制局面,率族人献地朝宋,请求留在京师。宋廷命汝州团练使曹光实为银、夏等州都巡检使。李继棒的族弟、西夏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李继迁反对献地,率亲信数十人出奔地斤泽(今陕西神木县红碱淖一带),内聚蕃众,外附辽国。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继迁叛宋附辽,辽国授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复姓李[③]。由此开始了宋夏长达20年的战争。

李继迁不断侵扰宋边,宋发兵围攻。战区东起麟、府,西至灵(宁夏灵武西南)、凉(甘肃武威),遍及沿边诸州。起先李继迁袭击夏、银、宥等州,被宋知夏州尹宪与都巡检曹光实打败,在夏地斤泽营地斩首500级,烧毁400余帐,并俘获了李继迁的母亲和妻子,李继迁和他的弟弟脱逃。雍熙二年(985)二月,李继迁攻麟州,伏兵葭芦川(陕西佳县西北)诱杀了宋都巡检曹光实,又围三族寨,麟州迅速报告宋廷。宋太宗派田仁朗与閤门使王侁、宫苑使李继隆、閤门副使董愿驰援麟州。田仁朗兵至绥州,驻月余奏请增兵,此时三族寨蕃将折御乜杀了监军的使者,与李继迁联合攻打麟州。宋太宗为此大怒,很快又派军器库使刘文裕自三交迅速赴援替代仁朗攻打李继迁。五月,副将王侁从银州向北攻打李继迁,破悉利诸寨。麟州诸番都纳马赎罪助讨李继迁。王侁于是进入浊轮川,斩杀5千夏军,继迁逃跑。[④]三年(986)李继迁乘宋部署攻辽之际与辽联姻结盟,东西策应致宋两面受敌。四年(987)在王亭镇(今内蒙乌审旗南)打败宋军3万余人。后李继迁用诈降、假装奉表归顺、逃跑大漠等策略,与宋军在夏、银等州袭击周旋,双方各有胜负。至道二年(996),李继迁设伏袭击获取了宋送灵州40万石全部粮草,围攻灵州。咸平二年(999)在辽的帮助下攻取了灵州,建为都城,改称西平府,作为立国基地。宋太宗为此很恼火,命李继隆自环州(今甘肃环县)、丁罕自庆州(今甘肃庆阳)、范廷自延州(陕西延安)、王超自夏州、张守恩自麟州,发兵5路,分进合击,围剿李继迁。因粮运艰难,诸军缺乏统一指挥,互不协调,没有成功。此后,西夏数次围攻麟州。咸平二年(999)九月,河西叛羌黄女族长蒙異保及府州所部啜讹等引赵保吉[⑤]之众冠麟州万户谷,进至松花寨。知府州折惟昌与從叔同巡检使海超,弟供奉官折惟信率兵拒战于城会。当时夏军人多气盛,折惟昌率部奋力反击。他本人中箭落马被部将救出,海超和惟信战死。没过一个月,夏军又来侵犯麟州,被宋军折惟昌、宋思恭、刘文质联合在埋井峰打败,斩杀俘获很多。[⑥]三年(1000)五月,李继迁又侵犯麟州浊轮寨,被浊轮寨铃辖、西京左藏库副使刘文质打败。[⑦]此后李继迁不断加强侵扰麟府边境。四年(1001)九月,麟府、浊轮副部署曹璨率熟户兵,邀击李继迁辎重于唐龙镇西柳拔川,杀获甚众,生擒其大校4[⑧]。六年(1003)六月[⑨]西夏又以2万骑围麟州,宋王朝派金明巡检使李继周赴援。围未解,麟州部署请增加援兵。宋真宗阅地图说:“麟州依险,三面孤绝,戮力可守,但城中缺水可忧耳”。[⑩]于是派兵增援。李继迁果然占据水寨,近逼围攻州城5天,形势十分危急。知州卫居实出奇兵袭击,用绳子将勇士从城墙上缒下,城上锣鼓喧天,众兵呐喊,顷刻间弓箭如雨注,擂石似山崩,一下把李继迁给打懵了,死伤1万多人,拔帐离去,向西攻打西蕃。在攻打西蕃战争中李继迁被箭重伤,于宋景德元年(1004)正月初二卒。结束了他年仅42岁的征战生涯,同时也结束了西夏与北宋长达20年的第一争战高峰期。

在这次宋夏争战中,麟州是双方争夺的重点要塞。北至浊轮寨,南至万户谷、松花寨,中部直接攻打麟州城。历时18年,沿边发生大小争战十几次,双方损失惨重。宋军虽出五路大军围剿李继迁,但“终不能擒贼”[11]。李继迁反复攻打麟州,均未能攻下,反而大伤元气,不幸又遇箭伤,不久就带着遗憾死去了。

 

三、李元昊攻麟州失败

 

李继迁死后,子李德明继位,进表附宋,此后30年中,与宋基本保持了和平睦邻关系。

宋明道元年(1032),德明卒,子李元昊继位。李元昊具有超凡的雄才大略,是西夏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20岁时便能独立领兵作战,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王,奇取甘州,被立为皇太子。比他爷爷李继迁更为雄毅能战,当太子时就多次建议他父亲德明不要臣宋,自己称王称霸。30岁继位后历行改革,立法建制,扩充军备,逐步加强了西夏贵族的专制统治。在他继位后的第三年,即宋景祐元年(1034)就开始反宋,率军连续攻打宋之环庆路等州,掀起了宋夏长达10年的第二争战高峰期。

起先元昊用2年时间向西攻打吐蕃、回鹘,占据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全部土地。继而攻打兰州诸羌,留兵镇守凡川城(今甘肃临洮境),切断宋与吐蕃通路。领地扩至18州,境土达2万余里,军队总计50多万。[12]宋宝元元年(1038)正式称帝建国,建元天授礼法延祚,时年36岁。称帝后遣使至宋,要求承认。宋廷不许,取消了元昊的官爵,停止了互市,并张贴告示称:谁斩获元昊,马上授予定难军节度使一职。元昊听后淡然一笑,派使臣把先前宋廷赐予的旌节和诰敕都封匣送回,语气更为傲慢,根本把宋不当回事,宋夏矛盾更加激化。

康定元年(1040)正月,元昊亲率大军进攻宋之延州,在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围城打援,大败宋军,俘获了宋环庆、鄜延路副都署刘平。五月至九月,又攻陷了宋鄜延、泾原路10余城寨。二年(1041)二月,元昊亲率大兵10万,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诱宋军入伏。宋环庆副都署任福统尾随追击,中伏大败,力战而死,丧师万余。庆历元年(1041)七月,元昊乘胜之威,转攻麟、府二州,被折继闵打败。可元昊决心要攻取麟州,继续围攻州城,宋廷诏鄜延部署许怀德等以万人援麟府。八月,李元昊逾窟野河西白草平,距麟州城15里扎下军营。很快攻破宁远寨,寨主侍禁王世亶和兵马监押、殿直王显战死。把宁远寨仓库楼橹都放火烧毁。

因麟州城坚守,不能攻下。元昊领兵攻打府州,也没有攻下,转而攻陷丰州。夏军驻兵琉璃堡,纵游骑抄袭麟、府间。麟州依山建城,最为坚固,但城中向来缺水,夏军已围攻31昼夜,城内面临守城将士被渴死的危险。宋廷开始怀疑是否能守得住?已有人建议放弃麟州。后宋廷采纳了欧阳修等人建议,坚守麟州,调张亢为并代都钤辖、管勾麟府军马事。张亢有谋略,敢打仗、会打仗,很快解除了府州的危困,支援麟州。麟州知州苗继宣针对夏军围城渴兵的方略,听取别人的建议,用城内污水沟的污泥抹城墙。元昊看到这种情况,马上改变了围城计划。“谍谓我不庸战,不三日,汉人当渴死。今尚有余以圬堞,谍绐我也”。[13]当即杀掉间谍,撤走了围兵。

当时麟州馈路还未通,张亢奉命护赏物送麟州。夏军以3万兵趋柏子寨来袭击。张亢所将才3千人。他激怒部下说:咱们已陷死地,奋勇杀敌才有活路,不然就会全军被消灭!将士们都受到感厉,又遇上大风,顺风打击得心应手,斩杀夏军6百多人,相互踩踏跌下深沟摔死的不可胜计,[14]夺马千余匹,随即修筑麟州建宁寨。夏人几次侵扰,遂战于兔毛川。张亢亲临大阵,而使骁将张岊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张亢部下之万胜军皆京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战斗力不强。夏军看到战旗后说:“东军”,好打。不敢与虎翼军(地方军)作战。张亢把战旗作了调换,扰乱了夏军判断。夏军果然,打“东军”,而正遇上的是虎翼军。双方激战很久,张岊等的伏兵又突然杀来,夏军大败,斩杀2千多人。不到一月,修筑了清塞、百胜、中侯、建宁、镇川5堡,麟府之危解除。[15]

考麟州这次没有被李元昊攻下,原因有四:其一、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其二,李元昊大规模、长时间围攻麟州,激起守城将士和居民同仇敌忾,英勇抵抗。加之文彦博复通了合河至银城的粮道,麟州城有储粮;其三,智高一筹,知州苗继宣用污泥抹墙的办法,扰乱李元昊的判断,加之援兵将到,撤走围兵;其四,宋廷使用了一批张亢、张岊、王凯、王吉等能战能守的将领,使李元昊连连被懵,次次失算,战战皆败。李元昊由此产生了与宋议和的想法。“会张亢管勾麟府军马事,破之于柏子,又破之于兔毛川,亢筑十余栅,河外始固。元昊虽数胜,然死亡创痍者相半,人困于点集,财力不给,国中为‘十不如’之谣以怨之。元昊乃归塞门砦主高延德,因乞和”。[16]

宋军连续作战,损失残重。西夏也因国力疲困,难以再战。双方经一年多谈叛,于庆历四年(1044)达成和议。宋封元昊为夏国主,允许自置官属。宋每年赐给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3万斤。元昊名义上向宋称臣,实际上已完全独立。庆历八年(1048)正月,元昊46岁,被太子宁令哥剌杀。谅祚才一周岁继位,母舅没藏庞讹执国政。此后宋夏双方又维持了近20年的和平。

 

四、宋企图灭夏,王中正出兵麟州攻夏失败

 

嘉祐八年(1063)宋仁宗崩。治平元年(1064)三月,西夏遣使祭吊宋仁宗,因其使与宋引伴为礼仪发生争执,双方出言不逊。这年秋天,夏主谅祚以宋侮辱其使为由,发兵10万,进攻宋秦凤、泾原、环庆路,宋夏战争又起,历时34年。战争初期,西夏处于攻势。治平四年(1067)宋神宗继位后,先以战抚并举之策,占据吐蕃东南地区,尔后东西并进,深入攻夏。十月知青涧城种谔率军袭取了绥州。西夏为防宋军进击,增兵银州。十二月,年仅21岁的夏主谅祚死,子秉常即位,时年7岁,由梁太后摄政。

熙宁三年(1070),宋因西夏军频扰边地,罢互市,断绝与西夏往来。西夏遂大举攻宋之环庆路,游骑直抵庆州城下,双方展开拉锯战,互有胜负。此后宋将王韶率军西进,进攻吐蕃诸羌之熙、河、洮、岷、叠、宕(今甘肃临洮、临夏、临潭、岷县、迭部、宕昌)等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宋置熙河路,建立了一道进攻西夏右厢区有利战线。

元丰四年(1081)四月,西夏因秉常想以河南地归宋,划疆而治,遭到梁太后和国相梁乙埋等人反对。梁乙埋发动政变。汉族西夏将领、策划献地的李清被杀,夏主秉常被囚,诸酋领拥兵自重,国内大乱。宋乘其内部混乱,集兵30万,分5路大军进攻西夏之灵州。命签书经略使事王中正率军6万、民夫6万出麟州西进;鄜延经略安抚副使种谔率鄜延和畿内兵93千出绥德北;环庆路经略使高遵裕率蕃汉步骑87千、民夫95千出环州(今甘肃环县),泾原总管刘昌祚率兵5万出庆州,受高遵裕节制,与环庆路合势北进;李宪率熙河、秦凤兵出熙河(今甘肃武威)牵制西夏右厢军。诸军分道并进,设想泾原、环庆兵会师灵州,而后直捣兴州(今宁夏银川);鄜延和河东军会师夏州(陕北白城子),而后合攻怀州(今宁夏银川东南)进逼兴州,企图一举灭夏。

西夏梁太后听说宋大军来攻,集精兵10万驻守兴、灵要地。

起先宋军进展顺利。种谔军进围米脂寨,大败夏军,攻克米脂。李宪军进抵西市新城(今甘肃兰州东南),熙河军败夏军于女遮谷(今甘肃兰州东),进围兰州。九月初李宪军攻克兰州,鄜延兵占领石州(今陕西横山北),刘昌祚兵抵磨脐隘(今宁夏同心境)与夏军3万战,大败夏军,俘获西夏统军侄吃多理等22人,击杀大小首领3百余人,士卒24百余人,而后长驱进击。十月鄜延兵占领夏州,继而攻克银州;环庆兵逼夏之清远军(今甘肃陇县西),夏将嵬名讹兀举城投降;高遵裕乘胜率军挺进,连克运粮城(今宁夏同心东北)和韦州(今同心东北)

先前宋廷很看重王中正东路军,代表皇帝亲征,节制种谔军。宋廷于元丰四年(1081)七月调兵遣将,准备战争。鄜延路种谔非常积极,于七月就率先发兵进围米脂寨。宋廷认为有些轻冒,命种谔还师延州(今延安),受东路军王中正节制。八月,王中正、高遵裕、种谔率军同时分路进发。种谔进攻迅猛,战果很好。王中正不懂军事,胆小害怕,从麟州出发向西行军约数里,到了白草平,向朝廷报告已入夏界,屯留不进,派士卒返回麟州取粮。[17]宋廷认为还是种谔“首挫贼锋,功先诸路”,取消了王中正的节制权。之后王中正率河东军渡无定河,循水北行,继种谔军向夏州进军,没有取得战果,军无所得。遵裕至清远军攻灵州,夏人决黄河水灌宋营,又抄绝饷道,士卒冻溺死亡很多,只剩下13千人,败归。在撤回的路上,遵裕部又遇夏兵追击,部将俞平战死。王中正军到了宥良井(今陕西定边东),没有了军粮,士卒死亡已超2万,民夫逃归者大半、死亡近3千人、随军返回的只有11千多人,失败而归。

这次宋攻夏战争,从元丰四年(1081)八月下旬开始,至十月上旬宋军进攻迅猛,直抵西夏腹地。夏军决黄河淹宋军兵营,情势急转直下。宋廷鉴于形势危急,下令撤军。种谔军没有食物,又遇上天下大雪,连饿带冻,死亡很多,只有3万人辙回。高遵裕等仅率13千人脱免。李宪率军进抵天都山(今宁夏海原东),听说其他各路军溃退,也撤军返回。[18]

考这次宋攻夏惨败原因有三。其一,宋长时间准备,大规模进军,夏军早有防御对策。“初,夏人闻宋大举,梁太后问策于廷,诸将少者尽请战,一老将独白:‘不须拒之,但坚壁清野,纵其深入,聚劲兵于灵、夏而遣轻骑抄绝其馈运,大兵无食,可不战而困也。’梁后从之,宋师卒无功。”[19]其二,宋军没有料到夏军会决黄河水灌宋军营,致使宋军促不及防,军心大乱。其三,宋军体制滞后,各路军缺乏统一指挥,形不成合力,容易使夏军集中精锐兵力,各个击破。对此宋边将张亢曾有一段精辟论述:“王师每出不利,岂非节制不立,号令不明,训练不至,器械不精?或中敌诡计,或自我贪功;或左右前后自不相救,或进退出入未知其便;或兵多而不能用,或兵少而不能避;或为持权者所逼,或因懦将所牵;或人马困饥而不能奋,或山川险阻而不能通;此皆将不知兵之弊也。未闻深究致败之由而为之措置,徒益兵马,未见胜术”。[20]

这次宋攻夏,机遇很好,准备的也充分。但由于宋军战斗力不强,招致各路大军都惨败而归。从麟州出发的主力军王中正部也同样遭到惨败结局。

 

五、麟州顽强抵抗西夏围攻,一直坚持到最后

 

元丰四年(1081)宋军攻夏惨败后,在回师途中,泾原路高遵裕部在葫芦河(今宁夏、甘肃边境)又遭到夏军袭击,再次战败。五年(1082)夏军以30万兵力围攻宋新筑之永乐城(在银夏宥三州交界地,今米脂西北),宋军主将徐禧不懂军事,刚愎自用,不听部将正确建议,结果城陷,宋军惨败。宋将高永能、马贵战死,主将徐禧、李舜举、转运使李稷等死于乱军中,将校被杀200余,士卒、役夫死亡20多万,夏军凯旋而归。

永乐之战获胜后,夏军士气十分猖狂,转而集中攻打宋之兰州和麟州。元祐元年(1086)七月,36岁的夏主秉常去世,3岁长子乾顺继位,母梁皇后和外戚专权。按说西夏应该与宋冲突减缓一些,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他们在礼节上向宋遣使报丧,要求对新主册封,同时开始攻宋。二年(1087)七月就开始攻打宋镇戎军诸堡。三年(1088)三月攻宋德靖寨,宋将米赟、郝普战死。又攻宋龛沿寨,宋军战死几百人。五年(1090)冬,又攻宋兰州之质孤、胜如堡。紧接着于六年(1091)九月,以15万兵,大举围攻麟州及神木寨,长达一个多月。麟州守军关守城门不敢迎战。城寨虽未陷落,但周围民众遭受了极大灾难。宋廷两次紧急研究解围救济方略。

“是日夏人以十五万众入寇围麟州及神木等寨,诸将不敢与战,蕃汉居民为所杀掠,焚荡庐舍,驱掳畜产甚众”。[21]“九月,庚寅,枢密院言西夏入寇麟、府州未退。诏河东路经略司诫谕张若纳张大军声,占据地利,审度敌势,选募骁勇敢死之士,出奇逼逐,或乘师老惰归之际,择利邀击。”[22]壬辰,枢密院言‘夏人犯麟、府,虽已遁去,今据陕西沿边奏报,见各于并边啸聚,窃恐复寇别路’。诏……其麟、府州界人常为敌所杀掠,烧荡屋舍者,令经略司人以老幼,屋以多寡,等第给赐钱捐。或被焚毁粮斛,蹂贱田苗,亦随宜赈济”[23]。此后夏军仍在宋沿边争战不休,麟州一直坚持抗战到底。靖康元年(1126),钦宗即位。此时金已灭辽,夏军曾想联金攻取麟州[24]。金势正旺,随即夏亦与金请和。后夏金联合,相约侵宋,为夏讨回熙宁以来侵地。随后夏就袭取宋之定边军。靖康二年(1127)二月,金帅娄宿连陷长安、凤翔,陇右大震。在金势日昌,北宋勾延残喘之际,辽故将小鞠录于靖康元年(1126)十月攻陷麟州建宁寨,知寨杨震战死,杨震的两个儿子杨居中、杨执中亦死于战中。建宁寨失守,北宋王朝灭亡,麟州被攻陷已成定局。麟州防守虽然艰难,但作为北宋王朝西北边陲要塞,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北宋与西夏麟州争战,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李继迁攻麟州开始,至北宋灭亡计140多年间,大小争战数以百计,贯穿宋夏争战始终。根据上文考述,可以归结出如下主要特点:

一、麟州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夏必攻,宋必守。夏只要想进攻宋边,就会想到麟州。反之亦然,只要宋廷不放弃江山社稷,就必须守住麟州这个要塞。正如欧阳修所言:(麟州)“其城堡坚完,地形高峻,乃天设之险,可守而不可攻。”“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25]

二、西夏与麟州的战争是整个北宋与西夏战争的“晴雨表”。宋夏战争起,麟州边事起;宋夏和,麟州就安宁。麟州或为宋夏争战的焦点,或为宋攻夏的出发地,贯穿北宋与西夏战争的始终。几乎宋夏每次争战,麟州均有牵动。深入研究北宋西夏麟州争战,可以看出北宋西夏争战的整体轨迹。宋夏麟州争战,是北宋与西夏战争的重要内容。

三、对麟州而言,守则多胜,攻则多败。夏多次攻麟州,或凭险,或用智,或依勇,麟州始终未被西夏攻取,以至张亢创造了北宋王朝以少胜多、极为少见的辉煌战例。但麟州军于至道二年(996)参与宋大军围剿李继迁和元丰四年(1081)以宋主力军攻夏两次大的战役中,均因宋军整体失败而失败。即使是局部小攻也未见获胜。嘉祐二年(1054)五月,麟州出兵1000多人,过窟野河西(进入夏境)巡查宋修堡情况,由于轻敌麻痹,无应战准备,正好遇上夏军,双方交战,被夏军打败,造成很大损失。并代铃辖、管勾麟府军马事郭恩与夏人战死断道坞(),走马承受公事黄道元、府州宁府寨监押刘庆被俘虏,死伤数百人。[26]

四、对夏而言,想得利就扰,不给就打,吃亏就跑,打不赢就和,不得利不行。宋夏交战,总体上讲是宋败多胜少。宋夏每次讲和,都是宋给夏以满意的钱物才能达成协议。

五、对宋而言,能守就守,能让就让,借机还击,打不过就和。给些好处,送些钱物,将夏稳住,不侵扰就好。

六、对宋夏双方而言,战则皆输,和则双赢。宋夏双方长期征战,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给双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极大损失,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 当时榆溪河称明堂川,至米脂以下称无定河,至绥德西入大理河水再南流自永宁寨入黄河。

[] 《宋史》 卷第四百八十五《夏国传》 中华书局 1999年 第10801

[] 《辽史》 卷百十五《西夏传》中华书局 1999年 第1044

[④] 《太宗皇帝实录》卷二九

[⑤]  赵保吉即李继迁。《宋史》 《夏国传》中华书局1999年 第10802 授继迁银州观察使,赐以国姓,名保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五 中华书局 2004年 第964—965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十七 中华书局 2004年 第1015

[⑧]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九 中华书局1999年第1074

[⑨]  李继迁此次攻麟州的时间,《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夏国传》记载为咸平六年六月,疑为有误。《宋史》卷六《真宗本纪》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二均记载为咸平五年六月,应为正确的。

[] 《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夏国传》中华书局 1999年 第10804

[11] 《太宗皇帝实录》卷七九

[12] 《宋史》 卷四百八十五《夏国传》中华书局 1999年 第10808

[13]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第一百三十三 中华书局 2004 3164

[14]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十三 载:“贼坠崖死者万余人”。

[15] 《宋史》卷三百二十四 《张亢传》中华书局 1999 8425

[16] 《宋史》卷四百八十五 《夏国传》 中华书局 1999 10810

[17] 司马光《涑水记闻》中华书局 2009年 第277

[18] 《宋史》卷四百八十六《夏国传》中华书局 1999年 第10819

[19] 《宋史》卷四百八十六 《夏国传》 第10820

[20] 《宋史》卷三百二十四 《张亢传》 中华书局 1999年 第8423

[2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六十五 中华书局 2004年 第11115

[2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六十六 第11127

[23]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六十六 中华书局 2004年 第11128

[24] 《宋史》卷四百八十六《夏国传》 中华书局 1999年 第10826

[25]  欧阳修《论麟州事宜疏》 《请不弃麟州疏》 清道光《神木县志》第四册 第18页、22页录

[26]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第八 中华书局 2009年 第161

相关文章
2014-04-17 08:49:12
2014-04-17 08:55:04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