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杨凯同志在《麟州杨氏通谱》发行会上的发言 >> 阅读

杨凯同志在《麟州杨氏通谱》发行会上的发言

2014-05-09 10:53:25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710
内容提要:在近几年里,看到我的伯父杨文岩老师为搜集整理杨氏宗谱的有关资料,四处奔走,不辞劳苦的身影。

各位同宗友人、杨氏亲朋:

大家好!

早在县杨研会成立之初,就听说杨研会的老师们准备编撰地方杨氏族谱这样的书籍。也在近几年里,看到我的伯父杨文岩老师为搜集整理杨氏宗谱的有关资料,四处奔走,不辞劳苦的身影。我当时就想,只完成其中一个小部分,就让这么多人辛苦不己,若完成浩如烟海的全部工程,不知道需要耗去编篡者们的多少时间与精力。如今,厚达近800页的《麟州杨氏通谱》己摆在了大家面前。我们暂且不说它的价值与意义。416日,也就是前天早上,我收到了杨研会孙润莲老师转赠的《麟州杨氏通谱》,书刚到单位,就被七中的教师们竞相传阅,几位姓杨的老师闻迅赶来,特意复印了与自己家族有关的章节。一位杨姓老师说,他今年整四十了,第一次知道了他老爷和老老爷的名字等信息。现在,这个《通谱》还在我们学校的教师中间互相传阅着。其实,我这里想说的一句话是神木县杨研会真的为神木县杨姓家族及地方文化做了一件大好事!

我小时候在关中看有关杨家将的社火表演,看由杨家将故事改编的秦腔戏、看小人书《杨家将》、看电视剧《杨家将》,当时只知道我的父亲以及我们这支杨氏家族是在文革期间遭受罹难的不幸一代,却没有想到自己以及整个家族与杨家将竟还有着宗族渊源。回到父亲的故乡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我的故乡神木县后,我渐渐从各种书籍史料中获悉,也从民间与政府对杨家将文化研究的重视程度上知道,自己做为杨姓的这个“杨”字在本地文化发展中的内涵意义与文化份量。

兴趣和爱好使我进一步了解到杨氏的起源、早期的崛起与流播,以及杨姓人物在历史、文化、宗教、哲学等方面熠熠闪烁的不朽业绩。以杨氏先祖的避难于华山,到秦汉弘农氏的崛起,再到东汉杨震的显赫成名,再到以杨业为首的杨家群体形象的次第涌现,让杨氏一族的“忠勇”爱国思想广为传颂,更让这个家族的发展史夺目而丰满,充满传奇又令人振奋。等到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麟州本土此起彼伏的风云变幻,酿成杨门一族的不幸,但也成为氏族多元发展的契机,让经历了诸多浩劫的杨家将后代们更加坚强地生存和繁衍,如同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一样,在经受了无数次的大起大落之后,才换回了今天的繁荣与昌盛。

历史已属过去,前人的精神需要继承,风骨要传承。做为杨家将的后人们,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祖先们的忠勇爱国精神和不畏险阻的凛然正气上承下传,既勤勉自身,又激励后人。今天,《麟州杨氏通谱》的成功编撰与出版,将我们这一批新世纪的杨家将们联系在一起,也让新时期的七郎八虎、八姐九妹们因此而走在了一起,欢聚一堂,认祖归宗,并在和谐、文明的氛围中感受杨姓家族相聚的温馨与温暖。我们相互握手,相互致意。握手,握住的是因为一个共同的“杨”字使我们由远而近的浓浓情意;致意,致的是一份心照不宣的微笑和畅开心扉的祝福。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也做为微乎其微的杨家一名后辈,我衷心祝愿杨氏的精神品格会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愈加彰显、发扬光大,更希望新一代的杨家将们在新世纪的家园建设中,将我们杨氏一族新故事书写的更加荡气回肠、振奋人心,将新世纪杨家群体形象演绎的更加波澜壮阔、异彩纷呈!谢谢大家。

                         (杨凯:神木第七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2015-01-29 08:41:10
2018-05-18 09:41:36
2014-08-12 08:26:01
2014-05-28 15:36:53
2014-05-09 10:56:24
2014-05-09 10:40:40
2014-04-18 16:57:09
2018-01-09 10:13:58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