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4年第二期 >> 《麟州杨氏通谱》发行大会专题 >> 杨国伟在《麟州杨氏通谱》发行会上的讲话 >> 阅读

杨国伟在《麟州杨氏通谱》发行会上的讲话

2014-07-10 09:14:34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276
内容提要: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即为什么要修谱,怎样修谱,修谱后干什么。

 

神木县杨家将文化研究会会长  杨国伟

 

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即为什么要修谱,怎样修谱,修谱后干什么。

一、为打造杨家将文化品牌修谱

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当今世界各种竞争的最终决定因素是文化。文化是可以化人的,教化不仅能改变人的思维、思想,甚至可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文化还可以做成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参与竟争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举措。

早在煤价暴涨的时期,我县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和社会精英已经在思考煤挖完了怎么办的问题,大家共同把目光放在了文化产业上。用前任县委书记雷正西同志的话讲“文化产业是神木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县上把开发杨家城、打造杨家将文化品牌确定为我县发展文化产业的抓手。在此背景下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研究宣传杨家将文化,弘扬杨家将精神,为开发建设杨家将文化产业园、打造杨家将文化品牌服务,成为杨研会的宗旨与使命。

万丈高楼从地起。杨家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杨家将文化是怎样产生的?搞清这些基本问题,既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宣传的前题。否则凭什么说神木是杨业的出生地,杨家将的出发地,杨家将文化的源头地?研究会成立伊始就把编纂《麟州杨氏通谱》列为重点工程。原计划两年完成,由于我们对此项工作的复杂性估计不足,加之源流考证需要时间,也需要吸收全国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直到去年底才完成。

家有谱、国有史。史、谱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有谱才有序、有谱就有根、凭谱好传承。所以,《通谱》既是杨家将的家谱,也是杨家将文化研究的基石,杨家将血脉传承的载体,杨家将后裔寻根问祖的桥梁与纽带。《通谱》的出版发行,进一步开掘了杨家将文化之源,夯实了杨家将文化之基。它既是神木杨氏的一大喜事,更是神木文化建设的盛事。

二、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倾力修谱

   《麟州杨氏通谱》的编纂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摸底调查,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组织专人,深入乡镇社区村庄,走访排查历时两年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并编出了草稿,为修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2年进入第二阶段,研究会正式组建编纂机构,组织力量进一步征集资料。每个乡镇办事处都由聘请的专职资料员负责,再次深入乡镇村庄,挨家逐户调查核实谱系,要求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并征集回有关麟州杨氏古宅、老坟、祠堂等大量照片。至2012年底,书稿编就,并将谱系人物书稿返回各村各户进行核实订证。书稿全面修改后,再次经过乡镇和各村资料员核准签字,完成了终审稿,2013年底出版。

《麟州杨氏通谱》经过4年的编纂,期间数十次修改,三易其稿,现已与大家见面了。可以说它是一部可资可信的上乘之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该书是目前我县谱乘中唯一出版面世的通谱,量大面广。自唐开元十二年(724年)麟州创建以来,麟州杨氏流传至今的全县15镇、6个办事处、229村、5850户、22300人,均按乡镇村载入谱中。对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和突出贡献的杨氏名人、县处级和高级职称以上已经去世的54位人士立了传。对副科级以上,中级职称以上,县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知名企业家等586人作了简要记述 ,对公职人员、大学生和在社会上有一定名望的2103人作了名录。

其二、该书结构严谨,体例完备。卷首有神木县杨氏分布图,领导题词,杨氏宗祖伯侨、杨震、杨业形象照片和神木杨家城、将军祠,山西代县杨忠武祠,河南开封天波杨府,北京古北口辽人创建的杨无敌庙,云南蒙自市杨文广雕像,北京望儿山余太君雕像等40余幅珍贵照片。还有杨氏宗亲代表和地方领导作的三个序言和凡例、前言。正文有杨氏溯源、人口世系、人物、大事记、附录等专章,卷尾有编后记。全书93万字,语言通俗简明,图文并茂,具有记述科学和鲜明的地域特征。

其三、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杨氏溯源章中作了大量的考证,吸收了目前全国专家研究的优秀成果,结合神木现存的古遗址、出土文物,完成了杨家将与麟州杨氏、神木杨氏源流与现状几个重大研究课题,搞清了麟州杨氏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现状是什么?记述了杨业的家乡是麟州,杨家将是走出家乡的神木人,杨家将文化的源头在神木的历史事实。

其四、该书印刷精准,装帧完美,达到了古朴庄重、美观大方的效果。

其五、众手成谱、群策群略。《麟州杨氏通谱》的编纂出版,是全体参编人员辛勤劳动的成果,集体智慧的结晶。原榆林市委副书记李涛题写了书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中将杨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原驻也门大使杨国纲,空军指挥学院原副政委、少将杨胜万,榆林市委副书记、神木县委书记尉俊东,太原市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杨光亮,神木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杨金发为该书题了词。榆林市人大原副主任杨颖德、神木县县长张生平为该书作了序。各位领导的辛勤劳动,大大地提高了该书的品位。编纂者和资料员不辞辛苦地深入调查核实,不厌其烦地修改补充,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园满完成了该书的编纂出版工作。

《麟州杨氏通谱》编纂过程中得到县、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也得到了全县杨氏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在此一并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尽管我们做了许多努力,力争做到上水平、上档次、少出错、不出错,但书中的缺漏、差错和不满意的地方肯定会有的,我希望大家特别是宗亲们鉴谅,也愿意接受大家的批评建议,以便再版时修正。

三、为打造杨家将文化品牌不懈努力

杨研会成立至今做了大量工作,现在我就研究会下一步工作讲点意见:

首先,既定目标不变。继续搞好杨家将文化的研究、宣传、交流,为推动县上打造杨家将文化品牌、保护和开发杨家城服务。

研究方面:进一步收集整理杨家将后裔在海内外的流播资料,继续考察整理杨家将遗址遗迹资料,制碟片、做画册、出新书。开辟新的研究课题,对留在本地的杨家将要给予特别关注。要加快研究队伍建设,走专家与民间学者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本地学者与外地专家联手研究的新路子,继续深入研究,快出成果,出好成果。

宣传交流方面:要加强对内宣传,开展杨家将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学生进入家庭,让每个神木人都知道杨家将的故乡在神木和他们的英雄业绩与精神。鼓励、支持神木文化人写杨家将的戏剧、影视、小说等原创文化作品,利用各种现代传媒手段占领杨家将文化宣传的制高点。

开发建设方面:研究、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及时向县上提出合理建议,积极稳妥地推动文化产业园建设。当前要协助县文化局,争取国家文物局早日通过文保规划的评审工作,为杨城开发建设做好前期工作。

再是要做好研究会的自身建设、换届筹备等项工作。总之,我们有信心做好研究会的各项工作,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

今天到会的同志以杨氏为主体,借此机会对杨氏宗亲提点希望,供大家参考。

杨家将是属于神木杨氏的,更是属于全县、全国人民的。神木杨氏作为杨家将后裔,在全县大力打造杨家将文化品牌的今天,首先应该作到自信、自尊、自觉。

自信,就是要清楚自己的血管里流淌着杨家将血脉,神木杨氏是正宗的杨家将后代与传人。

自尊,就是尊祖睦族,尊敬先祖,团结族人;继承先祖遗志,弘扬先祖精神,人人争做新时代的杨家将,用自身的言行换取全县、全国人民对杨家将的尊崇与热爱。

自觉,主要指文化自觉。“杨家将是古代的,杨家将文化总是当代的”。杨家将文化不仅是先进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做为杨氏族人,我们应当带头学习杨家将文化,带头宣传杨家将文化,带头参与打造杨家将文化品牌,为开发建设杨家将文化产业献力,和全县人民一道发展我县文化产业,建设文明富裕、繁荣昌盛的新神木。

                            

相关文章
2014-07-10 09:20:33
2014-07-10 09:17:40
2014-07-10 09:14:34
2014-07-10 09:12:10
2014-07-10 09:19:30
2014-07-10 09:15:47
2014-07-10 09:12:59
2014-07-10 09:10:49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