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4年第三期 >> 杨家城开发大家谈 >> 从雁门关打造 看杨家城开发 >> 阅读

从雁门关打造 看杨家城开发

2014-10-09 08:43:24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33
内容提要:中华大地,地灵人杰。壮美山川的奇特自然景观,凭借厚重历史底蕴的支撑,睿智人文元素的装点,产生着旖旎而神秘的激发人们向往、游历、观赏、研读的猎奇热情和探究兴趣。

天险门

杨家城遗址

 

折和平

中华大地,地灵人杰。壮美山川的奇特自然景观,凭借厚重历史底蕴的支撑,睿智人文元素的装点,产生着旖旎而神秘的激发人们向往、游历、观赏、研读的猎奇热情和探究兴趣。山西代县雁门关、陕西神木杨家城的不同现状给人们的是不同思考。

雁门关,依山傍险,矗立在横亘晋北的恒山西脉——勾注山之巅,雄踞于沟通内地与塞外、中原与漠北的雁门古道之上,在2500多年漫长而不平凡的岁月中,亲历了中华民族沧海桑田、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

雁门关既是“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势控中原”、“密弥京师”的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内地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向俄、欧开拓国际茶业贸易之路的商旅必经之途。

几千年来,雁门关承受过无数次烽火狼烟、金戈铁马的战争考验,接待过数不清的驼铃声声、车马喧阗的商队行旅,迎进过许多巡边、亲征的帝王,南征北战的将帅和军队,出塞“和亲”的公主,入关“朝贡”的单于,风尘仆仆的持节使者,慷慨豪放的边塞诗人,义气相许的游侠剑客,猎奇探险的旅行家,大批内迁定居的北方游牧健儿和走口外、闯关东、远出谋生的内地百姓。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战争与和平、分裂与统一、民族的碰撞与融合、王朝的兴衰与更迭、社会的进步与反复、民族的苦难与欢欣。

雁门文化的主要载体为“山”、“ 陉”、“关”、“城”,以及以此构成的雁门防区,堪称军事和战争史上的杰作和奇构。

雁门文化体系中最基本、最突出、分量最重的组成部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和千百次战争烽烟中积淀的、内容异常丰富而特色十分鲜明的军事文化。

作为兼具边塞和内险地位的雁门关,不仅是一个据险设防的要塞,而且是军事交通的要道。它经历过其他边关或内险很少全面经历的民族战争、统一战争、争霸战争和农民战争等各种性质的战争,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所有北扩南进、改朝换代、兴亡盛衰、风云变幻的重大历史事件与沧桑变迁,在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或浓或淡、或多或少的痕迹。

以雁门关和雁门防线为主战场的战争,主要是攻坚战与防御战。这一作战样式在北宋对辽、金和明朝对蒙古各部的作战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宋代名将杨业,在正面坚守关隘吸引辽军注意力的同时,旁出奇兵,以隐蔽迅速的行动达成突然性,直捣敌军统帅部,并乘势组织大规模反击,大败辽军,威震雁门。在民间影响最大的当推北宋以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将。

雁门文化具有外延和内涵丰富的特点,雁门文化虽以兼具边塞和内险特色的军事文化为首要,同时商旅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社情民俗和建筑文化溶入其中,异彩纷呈,都有丰富的历史内容、鲜明的地域特色、独特的人文价值。

雁门关不仅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宗教等方面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和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形成居功甚伟。大自然的天造地设,烽火狼烟的频繁洗礼,人文历史的传奇演义,传说文化的凝聚积淀,已经将“雁门关”铸造成名扬天下的金字招牌,形成了国人心目中萦绕眷恋的“雁门情结”,给雁门关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品牌优势。

尽管历史的风侵雨蚀使得昔日的雄关饱受摧残,尽显沧桑,但仍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战国赵长城、北朝齐长城、明长城,围城、关城、瓮城、隘城、堡寨、兵洞、烽火台、校场、兵盘、村落、祠庙、古关道……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完备、壮观的中国古代边塞军事防御体系遗存,形成了雁门关苍凉、凝重、雄浑、大气的边关风情。

代县县委、县政府十分珍视历史的厚赐,他们以此作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着力打造“雁门关旅游景区”。

早在1980年,代县文化局就在雁门关设立了文化管理所。1984年,代县政府发动社会各界捐资修复雁门关关楼。1986年雁门关被山西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1997年,代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旅游强县”的施政目标,并确立雁门关作为全县发展旅游业的“龙头”地位。旅游业真正起步开始于2000年。2001年,雁门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雁门关被忻州市列为重点旅游开发景区之一,同时被山西省列为全省“十大”旅游景区之一。2004年,雁门关被忻州市列为“山、水、关”旅游产业全方位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9月,省、市政府为了加强雁门关的开发力度,成立了雁门关风景区管理局,建制正处级。20092月,忻州市长李平社到代县调研时指出,要举全市之力,像五台山申遗那样,以大手笔开发雁门关。3月,市政府第三十六次常务会议决定: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使雁门关开发建设基本成形。2009年前半年完成了总体规划,后半年开始全面设施。到2010年底,完成景点修复、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项目30多项,投资累计4.6亿元。随着近年来大规模修复开发,形成了后腰铺驿站、杨六郎雕像、历代名人壁、杨家将雕塑群、关桥、雁门寨明月楼、雁门关民俗村、豹突泉、边贸街、瓮城门、关帝庙、古炮台、西城门、地利门、关署、碑林、雁塔、敌楼、天险门、镇边祠、战国石刻、观景台、雁池、壮士亭、观音殿、昭君出塞浮雕、雁靖坊、和亲亭、雁憩池、前腰铺驿站等景点。最使人震憾的当数高大威武的杨家将雕塑群。有说头、有看头、有想头。这个创意,将形成历史的永恒。各种景观和设施的支撑,使古老的雁门关集“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功能为一体,成为边塞文化旅游目的地。200910月,雁门关被山西省旅游局评选为“山西省十大旅游杰出品牌”。20101月,雁门关被评为“亚洲大中华区最富盛名旅游景区”。

目前,从客流量的分析,预计雁门关旅游区年接待量为70120万人次。雁门关在保护与开发中以别具魅力的姿容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样是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的杨家城则是另一种情形。

杨家城亦即麟州故城,唐开元十二年(724)建置州城,故址在今神木县城北15公里窟野河东的山梁上。西为悬崖,南北临沟,城垣依山就势,地势险要,格外壮观。杨家城由东城、西城、瓮城、紫锦城组成,杨家将主要人物杨业就出生在这里。

杨业的父亲杨弘信是麟州土豪,五代时,为保一方平安,自为刺史,以武力雄踞一方。弘信长子重贵(业)一支,走出家乡,忠勇报国,世称杨家将;次子重勋一支,继承父志,驻守州城,到光扆三世主政。因此北宋以来人们就称麟州城为“杨家城”,至今已一千余年。2009年陕西省考古院勘探发现,故城东西最长为1.4公里,南北最宽为0.8公里,面积约为1.12平方公里。考古发现建筑遗址55处,门址、墩台、马面、角楼、夯土基址95处,墓葬48座。残存夯土城墙段约2800米,残高118米,底宽940米,城围长约5公里。城垣轮廓清晰。

杨家城既为州城驻地,又是“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的重要军事要塞。史家多次提及的城内标志性建筑“红楼”,“建于高城,面向大川、视野辽阔”。北宋文史大家文彦博、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曾登临此楼,且有诗词传世。

杨家城(麟州),历唐宋金到元至元六年废州为神木县,县治至元十八年徙于东山。明正统五年复徙杨家城,正统八年(1143)移现址。明正统八年直至公元1973年,尽管饱经沧桑800多年,城内仍然有大量的突出地面的高低不一的建筑物遗存。1973年“农业学大寨”运动声势浩大、热潮高涨,人们又没有文物古迹保护的意识。永兴公社看重了这块面积可观的城池遗址的自然条件,调集600多劳力,开战于杨家城,搞农用水利基本建设。苦战四年,将杨家城遗址遗迹除城墙外夷为平地。试用一年,终因引窟野河水上山八级抽水得不偿失而告终。这一举动,客观上对杨家城形成了人为的又一次大规模破坏,而且是使人痛心疾首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也就在修八级抽水电灌平整土地的同时,相继出土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其中,城内打井畔出土一对腹径约20公分的蓝底红花花瓶;城东门外取土垫方,发现一窖死人头骨,一把0.7米长,0.06米宽,锈迹斑斑的铁刀。

“农业学大寨”之前也有文物出土。1968年“谷雨”时节,杨家城村民杨启旺等168犋牛在西关耕种,耕出砖砌方坑中的一条长约1.6米,宽约0.015米,厚约0.001米的两头有章印的金带和7个金钗,当时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更没请专家研究,村里派人卖在县城内的中国人民银行。总重7两,卖价983元,买了一匹怀驹马。

岁月前行至1984年春夏,榆林市文管会实施杨家城遗址考察。考察发现,城内一条因水土流失而形成的冲沟断面,文物堆积异常丰富,包括大量的唐、宋建筑构件,有长方形砖、正方形砖、筒瓦、板瓦、兽面瓦当、鱼形鸱尾和大量唐宋名窑瓷器残片。西城附近拣到一块残碑,可辨识“随侍横阳”、“复持将节”、“一将之域事”等字样。村民告知,前些年平整城内土地时,挖出过成堆的钱币,箭镞随处可见。

2001年,榆林报发表了杨文岩《浅谈神木杨家城的开发》一文,引起我县有关领导的关注。同年中秋节,主管文化工作的副县长乔振民主持召开了文化旅游工作座谈会,正式提出了开发杨家城打造杨家将文化品牌的意见,并委托杨文岩编写《古麟州与杨家将》,扩大对外宣传。

2002年春天,神木县政府委托榆林市文管会对杨家城进行了考古调查、钻探和试掘。总钻探面积40万平方米,总揭露面积700平方米,采集、出土、征集陶、瓷、石、铜、铁、建筑构件等标本444件,器物84件(组),残币95枚。时代大致在中晚唐、宋、金、西夏、元。

杨家城遗址遗迹、出土文物以及与杨家将有关联的故事传说,激发着县内外有识之士的探索兴趣并且积极倡导成立研究机构。20068月,副县长乔振民与县内有识之士共同策划成立了“神木县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大会选举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国伟为会长,乔振民为常务副会长。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吸纳县内外专家、学者、热心人士300有余,以“研究杨家将历史,探索杨家将文化,宣传杨家将精神,服务杨家城开发”为宗旨,为保护扬帆,为开发造势。几年来,竭尽全力地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包括宋史研究会邓小南会长、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张希清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国家图书馆、香港理工大学、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三十多个单位的宋史专家。《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人民网、凤凰卫视等16家新闻媒体参加并全程报道了大会实况。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对杨家将是神木人取得了统一认定。邀请参加研讨会的山西省太原市社科院院长杨光亮先生、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顾全芳、马志超先生,山西省太原市文联主席梁枫女士,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所长王辉先生,也都认为、认定是正确的。权威史料显示:宋初人杨亿在《宋朝事实类苑》中肯定了杨业是麟州人,比杨亿稍后的文史大家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同样肯定杨信杨业父子都是麟州人。与欧阳修几乎同时的另一个文史大家曾巩在《隆平集》中也肯定杨业是麟州人。与杨畋同朝为官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杨信是麟州土豪。在历史事实面前,专家们再一次肯定,杨业父子是麟州即今陕西神木人。

可以相信,当年的这些古人,记述名人的籍贯是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的,对时人和后人是负责任的。而元代脱脱组织编写的《宋史》说,杨业,并州太原人。专家们认为,大而言之,麟州建置于河东路,加之,杨业弱冠晋阳事刘崇后被收为义孙,故有此说。

杨业是神木人,为神木坚定了不负前辈英雄,无愧后世豪杰并且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打造杨家将文化品牌的信念。

——在参加全国性有关杨家将的研讨、考察、活动的同时,完成了11种杨家将系列丛书的写作、编辑、出版工作。主持创作了20集电视连续剧《杨家城》。参与了50集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杨家将》剧本的创作和前期拍摄准备工作。参与了大型晋剧《巾帼魂》的创作。参与了新编大型历史剧《杨家城传奇》的创作。创办了《杨家将文化》期刊。创设了杨家将文化研究网站。参与了《杨家城文物保护规划》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的编辑和评审工作。参加了“杨家将文化产业园”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组织专人考察考证了全国杨家将历史遗迹300多处中的220处,收集到了影像、文字资料。

——投资400多万元于2008年主持恢复了杨家城内的将军祠,修亭保护了两口直径3米,深150米的古井。修建了东门外广场和将军山山前广场、牌楼。修通了城内道路。将移交给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管理的废弃的抽水站变电所进行了改造与装修。

2006年以来县政府委托有关机构完成了《麟州故城(即杨家城)的文物保护规划》、《杨家城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杨家城景区旅游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完成了通路、绿化等前期工作。20101月,神木县政府为开发杨家城,邀请著名学者庞士让教授为全县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作《杨家将文化与神木发展战略》的专题报告,县长雷正西主持并作《文化产业:神木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的重要讲话。庞教授报告指出:神木的两大资源就是大煤田和杨家城。前者是物质资源,后者是精神资源。前者是大地的恩赐,后者是历史的厚赠。前者愈挖愈深愈少,后者愈挖愈深愈多。保护与开发杨家城功在当代,泽及后世,既是百年大计,更是当务之急。雷县长讲话,特别强调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神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以杨家将文化为切入点,倾力打造神木第一文化品牌,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文化建设,加大文化建设的政策投入、资金投入、人才投入。20105月,神木县委召开“杨家将文化产业园”建设专题会议,确定窟野河东,北起草地沟,南至泥河村北以及河西新村的部分土地共17平方公里为“杨家将文化产业园”的开发建设范围。计划投资30亿元。确定成立杨家城文管所。20107月召开“杨家将文化产业园”整体策划方案招标评审会,陕西省旅游服务公司文化旅游策划中心中标,20117月完成。策划方案直到2012年底,县上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评审。期间20108月,县委副书记郝海东率“杨家将文化产业园”领导小组成员踏勘园区建设用地,座谈会上郝书记要求及时对“杨家将文化产业园”规划范围内人口、土地、林地、山地等状况进行摸底,并加快地形测绘工作。201011月《杨家将》剧组在神木选景,2011450集《杨家将》电视剧获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拍摄制作备案,计划20125月开机拍摄。

神木县的大力度宣传和大手笔规划,杨家城的影响不断扩大,惊动了山西代县与河南开封。2007年《太原晚报》以《杨家将文化  秦豫借东风山西无动静》为题,认为神木搞得“顺水顺风,如火如荼”。此后,山西代县鹿蹄涧不声不响打造“杨家将文化园,建成杨业与佘太君衣冠冢,河南开封创作了杨家将故事实景表演项目,丰富了天波杨府的旅游内容,进一步吸引了游客。2012年古历正月十六日,山西省代县党政代表团一行46人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专程来神木考察杨家城和杨家将文化。代县县委书记霍富荣了解到神木大力度打造杨家城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时,赞赏神木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和开发建设的速度。霍书记说:“神木的许多经验做法值得借鉴,我们也准备大搞,遗憾的是经济实力无法与神木相比”。

20129月河南开封邀请神木、代县、在开封举行了三地杨家将文化旅游合作签约仪式。

这些年专家学者掷地有声的论文,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和新闻媒体不失时机的宣传,神木县委、县政府成竹在胸的大手笔规划,唤醒了杨家城这个已经沉睡千年的英雄故里和神木的人文瑰宝。杨家城的历史地位和巨大的人文内涵,引起全国历史学界,文化旅游界的极大关注。

由于人们对杨家将的崇拜、追思和精神期盼,来杨家城考察探访、寻根祭祖的专家、学者和热心人士络绎不绝,其中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王文元先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副主任、内参编辑部主任杨明伟先生,兰州军区王国生司令员,期待加快开发步伐,可是多数人因至今看到的仍然是遗址遗迹而扫兴而叹惜。

本来,认识是到位的,20101月的那个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专题报告会,形成了开发杨家将文化旅游产业的共识,而且规划范围,投资力度前所未有,全县上下期盼着通过开发建设,杨家城遗址呈现凝固的历史、有形的文化、立体的艺术。

与雁门关相比,杨家城地位同样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家城地域同样属于当年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织交融的边塞,杨家城价值同样具有深厚的旅游文化的底蕴。不同的是雁门关所属的山西代县为国家重点扶贫县,而杨家城所属的陕西神木县是全国百强县。

显然,雁门关成功地以新的姿容呈现,不在于经济实力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而在于代县意识超前、文化自觉,认识到位、计利长远。

杨家城被人们看作杨家将文化的精神之根,杨家将英雄的血脉之源。杨家将英雄事迹占据着一切文艺可以渗入的领域,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政治取向和行为准则。任何时代都需要英雄,任何时代都需要精神。我们当下人一直在探究、在追索的中国精神,在杨家将身上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神木作为杨家将的故乡,有理由、有必要、有责任尽快地保护与开发杨家城。

几年来,神木县委、县政府为杨家城的保护与开发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前期工作,现在“规划”在手已经三年,怎样把写在纸上的规划落到地上,形成以杨家将文化产业园为龙头的文化生态,仍然需要对文化意义、文化定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2012年代县借鉴“神木的速度和力度”,现在需要神木借鉴“代县的意志与成功”。雁门关,就是一个关,如果没有历史元素的存在,没有时人按照人们的心理需要打造,或者说将人文的东西剥离,那就是一座大山的一个豁口。而杨家城是一座因历史原因所产生的山城,城山一体,易守难攻,产生过既不失河外,又防固河东的军事价值。杨家城同时又是产生和成就杨家将英雄的母土。这座具有浓重的边塞文化特色和丰富的军旅文化内涵的古城,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垄断性。打造杨家将文化,全国范围内尽管有300多处与之相关的遗址遗迹,唯杨家城独占鳌头。可以这样说,其他地方不管用怎样的现代化手段,也很难造出超过杨家城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景观。

作为杨家将故里的神木,已经站在对古人对今人对后人负责的历史高度,把建设“杨家将文化产业园”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且定位为“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而且拉开了序幕,迈开了步伐,这是符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英雄故里历史文化地位顺应民心的举措。怎样整合力量,加快开发的实质性进展,仍然是摆在神木领导和神木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可以相信,有神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可资借鉴的代县经验,有能够产生正能量的杨家将精神的鼓舞,“杨家将文化产业园”建设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14-10-09 08:43:24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