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4年第四期 >> 杨家城开发大家谈 >> 麟州“红楼”的文化价值及重建意义 >> 阅读

麟州“红楼”的文化价值及重建意义

2015-04-03 14:17:03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234
内容提要:                          乔振民 焦拓义
神木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不仅煤炭资源丰富,而且文化积淀深厚。石峁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史前最大石城遗址,其文物考古价值目前还难以估量。

                          乔振民 焦拓义

神木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不仅煤炭资源丰富,而且文化积淀深厚。石峁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史前最大石城遗址,其文物考古价值目前还难以估量。作为北宋爱国英雄群体“杨家将”故里的杨家城(古麟州城),更是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资源,麟州红楼是故城遗址内史有明载的最具美誉度和知名度的标志性建筑。如果把杨家城比作神木旅游文化的皇冠,那么“红楼”就是皇冠上的明珠。

2006年,杨家城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神木县的领导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把杨家将故里杨家城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载体,着力打造神木文化品牌。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神木县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着力于杨家将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宣传。2007年由陕西省社科院、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文史研究馆、榆林市委宣传部、神木县委、县政府等六个单位主办,在神木召开了“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近40位宋史和杨家将研究知名专家参会并提交论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香港凤凰卫视台、《大公报》等十六家海内外新闻媒体作了报导。此后,杨家将文化研究会以服务杨家城的保护开发为主旨,面向海内外开展广泛宣传、交流。创办了国内第一份杨家将文化研究专刊——《杨家将文化》,已经出版28期,发表各类文章300多篇,约200余万字。陆续出版有关杨家将的专著11本,约300多万字,使杨业故里神木声名远播。全国各地杨家将后裔、杨家将崇拜者、杨家将文化爱好者纷至沓来,瞻仰、拜谒、寻根、祭祖、考察、采风。20129月,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在河南开封与天波杨府、山西代县杨忠武祠管委会签订了三省三地杨家将文化旅游合作协议,决心联手打造杨家将文化品牌和杨家将文化黄金旅游线。

神木县委、县政府不失时机地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首的杨家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以建设5A级文化旅游景区为目标,编制了杨家城文保规划(已经国家文保部门审查通过),旅游开发总规和控制性详规,并实施了山上部分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方位的宣传和推动引起了各级领导对杨家城的关注。省政府主管文化的领导和市、县主要领导多次亲临考察,做出明确指示,要充分利用好“杨家将”、“杨家城”文化资源,在保护好遗址的前提下,加快旅游开发,引领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杨家城文化资源是历史对神木的厚赐,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这份宝贵财富,天予我取,顺时而动。

开发建设杨家城文化旅游景区从何处着手?要把杨家城作为神木文化旅游发展重点工程实施,以全新的开发利用理念,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把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宝藏钩沉出来,使静态的文物活起来,在开发利用中进行保护,充分发挥古城遗址文化资源的现实社会价值,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下面,笔者就修复“红楼”的重要意义谈一些粗浅看法。

唐宋时期在麟州城(即杨家城)内西城墙上座落着一座砖木结构的标志性建筑,名曰“红楼”。此楼雄踞边塞,是杨家城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修复“红楼”,使其重现昔日雄姿,在杨家城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历史文化中有一种“名楼效应”。建筑在重要风景名胜区的楼阁,因其本身的建筑艺术价值,特别是著名文人学士留下的诗文题咏吸引众多游客观赏,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积淀越来越深厚,文化价值越来越高,成为名胜古迹。

“名楼”通常具备两个特质。一是建筑工艺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观赏审美价值;二是有历代著名文人的题咏,而且是名篇佳作。传统说法,中华大地上有“四大名楼”,即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鹳鹊楼。后来又增加了昆明大观楼,成为“五大名楼”。坐落在武汉长江岸边的黄鹤楼,因崔颢的诗而驰名天下,后世游客趋之若骛。崔颢的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以至于李白望而兴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南昌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名满天下。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因去交阯省父,路经南昌,参加当地文人学士、社会名流在滕王阁的盛大聚会,文思泉涌,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并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屹立在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声名鹊起。其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后世做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操守。在范仲淹以前,唐代诗人在楼上已经有很多题咏,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名篇。其中的“气蒸云泽梦,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但真正使此楼享誉四海的是范公的《岳阳楼记》。山西永济县的鹳雀楼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而名驰天下(此楼建于北周,毁于元初。二00二年复建)。王诗遣词通俗,意境高远,寓意深刻,千古传诵,妇孺皆知,有“二十字压倒李杜”之誉。昆明滇池边上的大观楼,规模并不大,使其成为名楼的是清代文人孙髯撰写的一副180字的长联。此联写景状物、纵览社会历史变迁,气势恢宏、情志高远,被后世尊为天下第一长联。

麟州“红楼”同样具备名楼的基本特质。此楼建筑位置、建筑风格独特,而且有众多名人题咏留存。最有份量的是范仲淹作于麟州红楼的《渔家傲·麟州秋词》。词曰: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此词开边塞词先河,被后人誉为“词史之绝唱,词坛之丰碑”。根据《范仲淹年谱》记载,范公在西北守边数年,亲历戎戍之苦,卸任后,于庆历四年(1044),奉命“宣抚陕西、河东”,十月初来到麟州,站在麟州红楼上触景生情,留下这千古名篇。他同时还作了《题留麟州》诗:

宣恩来到极西州,

城下羌山隔一流,

不见耕桑见烽火,

愿封丞相富人侯。

所表达的意境与词一脉相承。康定元年(1040),时任河东转运使的文彦博(1006--1097,历事四朝,三次拜相,为政五十余年),曾在麟州逗留半月之久,登“红楼”赋诗一首,麟州知郡作坊王庆民将其诗刻石勒铭,立于红楼,先将拓本寄他,文彦博又作一诗以寄怀旧之意。诗曰:

昔年持斧按边州,

闲上高城久驻留。

曾见兵锋逾白草,

偶题诗句在红楼。

控弦挽粟成陈事,

缓带投壶忆旧游。

狂斐更烦金石刻,

腼颜多谢镇西侯。

当时来麟州视察的朝廷要员还有司马光、欧阳修等,他们也曾登临红楼,想必也有佳作,可惜没有留传下来。此外还有王维、欧阳儋、张敬忠、李益、张咏等唐宋著名诗人均在麟州有题咏留存。

“红楼”早已毁于战火,如今只存遗址,但“红楼”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元素将永世留存。

全国的五大名楼,是因历代不断的重修、翻新才得以保存至今。鹳雀楼毁于元初战火,仅存遗址。山西永济县从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感和助推本地文化旅游发展的高度着眼,於本世纪初修复了鹳雀楼,使千古名楼重现于世。任何有价值的建筑要持久留存,后人必须担当不断保护修葺的责任。

“红楼”不仅具备名楼的两个特质,而且还是重要的军事设施。《宋史·夏国传》记:“麟州西城枕睥睨,曰:红楼,下瞰屈野河”。红楼建在麟州城的制高点上,视野极其开阔。站在红楼上方圆几十里一览无余。《宋史·郭恩传》记:“从衙城红楼之上,俯瞰其地(屈野河对面山上的白草平),犹指掌也”。因河西不远就是西夏之地,红楼是监视敌人动静的最佳暸望点。嘉祐时夏人侵耕屈野河以西土地,州将郭恩和知州武戡在内侍黄道元的协迫下贸然与夏军作战,中敌埋伏,大败而逃,夏军尾追至河西羌山,“夏倚(麟州通判)方在红楼,见敌骑自西山大下,与推官刘公弼率城中诸军,闭门乘城”(《宋史·郭恩传》卷326)因红楼在最高处,及时察知敌情,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了被敌攻占。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红楼”,是麟州一道亮丽的风景,是麟州城的标志性建筑。开发杨家城,建设文化产业园应把“红楼”的修复做为重点工程,使这一杨家城的标志性建筑重现昔日风彩,成为全国第六大名楼。

至于红楼的位置、式样与建筑风格,应该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寻找可靠依据,反复考证,请全国一流的古建专家设计,按照文保规划修复。

“杨家将故里”是一块金字招牌,“红楼”是麟州故城的一大亮点。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快步伐,坚持高起点、高品位,打造5A级的杨家城文化旅游景区。政府应该将杨家城文化景区建设列入“十三五”规划,统筹安排,有序推进。这是有利于神木经济社会发展,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15-04-03 14:17:03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