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刘肃勇
萧绰曾许配韩德让 其父毁约改嫁辽景宗
萧绰,族名萧燕燕, 953年生于辽王朝契丹族外戚世家,父亲萧思温与辽太宗长女燕国公主成婚后,即升任太宗朝文秘官,辽四世穆宗耶律璟当朝,萧思温以穆宗姐夫再升为辽南京(今北京) 留守,成一方封疆大吏。
刘肃勇
萧绰曾许配韩德让 其父毁约改嫁辽景宗
萧绰,族名萧燕燕, 953年生于辽王朝契丹族外戚世家,父亲萧思温与辽太宗长女燕国公主成婚后,即升任太宗朝文秘官,辽四世穆宗耶律璟当朝,萧思温以穆宗姐夫再升为辽南京(今北京) 留守,成一方封疆大吏。
萧思温平日里不修边幅,给同僚们以“非将帅才”的错觉,其实特有心计。萧思温有三个女儿,每见三女萧燕燕同两个姐姐扫地或做家务活,唯有萧燕燕干得麻利爽快,暗想“此女必能成家”, 特地改汉名萧绰,独自做主将三女许配给大12岁的韩德让。
韩德让,941年生于今河北玉田县的汉族官僚世家,祖父韩知古,为辽太祖开朝佐命功臣,官中书令。父亲韩匡嗣,精医药,为辽王朝早期一代名医,多年为皇后、皇子、公主施医用药,特有奇效,美名远扬,辽穆宗特令出任京都上京临潢府(内蒙古林东)的上京留守。韩德让以军政全能之才,辅佐其父执掌军政要务,颇有好政声。
969年2月,辽穆宗耶律璟去往上京临潢府近郊怀州游乐行猎,幸运射杀了一只大黑熊,尽享熊肉美味加狂饮烈酒成醉,几日不得醒酒。而身边的奴仆深知号称“睡王”的辽穆宗,每在苏醒过后必借故随手杀害下人,由此身边奴仆合谋将辽穆宗弑杀于怀州行宫,死年39岁。
当身为南京留守的萧思温突然得知没有子女的辽穆宗死讯,立刻拉起饲养御马的飞龙使女里,会同辽南院枢密使,带领“甲骑千人”,从南京赶赴上京近郊怀州,在穆宗灵柩前抢先将辽太祖嫡系重孙耶律贤拥立为皇帝,史称辽五世景宗,改元保宁。萧思温则因功升任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成景宗朝军政全权在握的重臣。萧思温又断然撕毁三女儿同韩家婚约,将17岁的萧绰改嫁给辽景宗耶律贤为皇后,他再得国丈荣光。遗憾的是不足一年后,萧思温即遭政敌刺杀身亡。
萧绰辅佐景宗执国政 重情缘拔擢韩德让
辽景宗耶律贤生于948年,比萧绰大5岁。早在951年9月,耶律贤4岁时,跟随其父辽三世世宗耶律阮与母亲怀节皇后,同去河北宣化祥古山游猎场,不幸父母突遭叛臣耶律察割弑杀。叛军与世宗亲兵交战时,耶律贤幸得一个御厨用毛毡包裹“藏于积薪中”,保住性命,却因一场惊吓患上了终身不治的“婴风疾”,俗称“癫瘸症”,犯病时精神紊乱、癫狂,甚至倒地,口吐白沫,不省人事,故此“自幼得疾,沉疴连年” 的耶律贤,平日里身体总是很虚弱,登帝位后,辽王朝军政要务,皆由皇后萧绰“一决其手”,景宗侧卧床榻上“拱手而已”。萧绰皇后虽少有夫妻人伦之乐,却由此获得了亲操国政,辅佐景宗治国统军13年的历史机遇。
萧绰辅政伊始,仍然不忘她同韩德让早有婚约情缘,先将韩德让调入京都上京临潢府,任枢密院通事,后升任上京皇城使,见其确有治军理政才华,便于981年特命韩德让袭任其父韩匡嗣南京留守的官位,兼任辽南院枢密使,依为心腹重臣。
与此同时,萧绰还特例拔擢因不得辽穆宗重用而玩世不恭、荒唐度日的契丹将门之子耶律斜轸,任南院大王,会同辽名将耶律休哥统重兵,驻守南部边境,严防南境赵氏王朝为争夺燕云十六州,即今以北京市和山西大同市为中心点,东至河北遵化,西界山西神池,南至保定,山西繁峙一 线以北的大片领地,而发兵北上攻辽国。萧绰诸项措施,初显了契丹女政治家的才华。
982年9月,辽景宗由萧绰伴同,带领长子耶律隆绪等众官员,去往山西境内焦山游猎消遣,不幸的是辽景宗突然犯病死于焦山行宫,终年35岁,遗诏耶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母后命”。
时年12岁的耶律隆绪即在焦山行宫、辽景宗灵柩前登帝位,史称辽六世圣宗皇帝,次年改元统和。萧绰年仅30岁,可谓寡母幼子在京都之外执政当国,而此时此刻的京都上京临潢府,却是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权,盈布朝廷”的严重危难局势,辽圣宗的皇位很有得而即失之虞。
太后萧绰爱恋韩德让 共创大辽盛世
南京留守兼南院枢密使的韩德让得知辽景宗死于焦山,当即召集亲信十余人,“集禁兵五百”,从南京星夜兼程到达萧绰母子身边,担当“总宿卫”事,全力护卫萧绰与辽圣宗安全,建议紧急任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为南院行军都统,全权统兵防范南境宋兵乘时动武北上抢占燕云十六州。要萧绰 立刻严令各地契丹贵族王公坚守各自领地,“不得私相燕会”,串连合谋起事,违者“夺其兵权”。 随后即统兵护送萧绰与辽圣宗一行,快速回归京都亲操皇权,当朝执国政,并迅速稳定政局。辽圣宗尊称母亲萧绰为承天皇太后,萧绰再以太后辅佐辽圣宗执政27年。
萧绰辅佐辽圣宗伊始,即深情地对韩德让说:“吾尝许嫁与你,而今我己寡居,愿谐旧好”,“我之子即君之子,耶律家事即君之家事,愿你全力辅佐幼主当国”。韩德让欣然接受萧绰的爱恋情意,真诚效忠承天太后,“孜孜奉国,知无不为”。
韩德让以最高相位政事令,“加开府仪同三司”的爵位,辅佐承天太后推行吏治改革,严禁萧氏外戚握有重权,干涉朝政。强令各级官员勤于政事,不得畏徇上司败坏朝纲;更定旧法制,不再是契丹人“殴死汉人者,偿以牛马”完事,而汉人殴死契丹则处死,而“蕃汉一等科之”;大力发展汉族固有农耕业,倡导垦荒,诏定计亩收税制度,使圣宗朝财政收入稳定;严禁富户人家随意杀害奴婢,违者抵罪。诸项改革措施,极好地促进契丹王朝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加快封建化的历史进程,辽王国步入鼎盛时代,萧绰被誉为有辽一代的契丹女政治家,韩德让则被称为契丹王朝最有名望的汉族宰相。
尤为难能的是萧绰以超人的行兵御众的军事韬略,在韩德让参与下,打败赵宋王朝北上攻辽,保住燕云十六州不丢失,迫使赵宋签订城下之盟,贡岁币。
986年初春,辽太宗赵光义为夺占燕云十六州,三路出兵北上攻辽国,东路军主帅曹彬直攻辽南京:中路军田重进统兵攻向涿州;西路军由潘美、杨业领军出山西雁门关,西向攻山西大同。萧绰亲临前线,指令耶律休哥先在河北岐沟关打败曹彬军,“死者数万,弃戈甲若丘陵”,吓得宋中路军 不战而退。6月,萧绰再指派耶律斜轸统兵10万,全力反攻宋西路军,河北代县飞狐口一战,“斩首两万级”,吓得潘美逃命退兵,耶律斜轸则猛攻杨业军。7月,终在山西朔县狼牙村,将杨业射伤坠马俘获。镇守雁门关多年,号称“杨无敌”的杨业,被俘后誓死不降辽,闭目不语又不进食,三日而死,这即是“杨家将故事”起源。
宋太宗死后,宋真宗赵恒继位,萧绰主动发兵攻宋,南下澶渊(河南濮阳)获大捷,萧绰乘胜让步同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宋真宗称萧绰为叔母,与辽圣宗为兄弟,辽宋划定今北京南白沟为界,南北分治,停战友好,宋向辽每年贡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从此宋辽交好一百多年,给辽宋各族人民以和平休养生息机会,改善了契丹与汉族的民 族关系,促进多方交流,共同创造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文化。
韩德让病故 安葬乾陵墓侧
承天太后萧绰与汉族宰相韩德让的爱恋,堪称是一曲美丽的爱情佳话。论政绩内行诸多封建制改革,对外打败强敌赵氏王朝北上攻辽国,签订和平友好百年盟约,使大辽帝国步入盛世,韩德让博得了契丹贵族集团的认可和尊重,特对韩德让加封晋王,改姓耶律,改名曰耶律隆运,“隶横帐季父房”,得入辽王朝耶律皇族籍。
萧绰与韩德让的爱恋也是公开并不隐秘,每当韩德让夜寝承天太后宫中,定有禁兵保卫;领兵出征,或去郊野行猎游玩,萧绰与韩德让必同乘一御辇;赵宋或西夏使节来辽国,二人仍然同坐金殿上接受国书和贡送礼品。
孝顺的辽圣宗耶律隆绪,也特别敬重韩德让,有如亚父。韩德让入住后宫,辽圣宗每日必定前去问安。韩德让伴同母后萧绰统兵出征在外,辽圣宗必在驻地军帐外二里远,下车徒步进帐问安。
1009年,承天天后先于韩德让故去,安葬于今辽宁北镇医巫闾山下,墓曰乾陵。辽圣宗耶律隆绪独立执国当政,依然敬重韩德让,特许韩德让拄着他亲赐的拐杖,入朝不拜,并得坐着议国务。当韩德让老病卧床,辽圣宗请来多位契丹与汉族名医,轮番为之诊治。辽圣宗带领皇后、妃子来到韩 德让病榻前问安、扶持“朝夕不离左右”。辽圣宗还几次亲自煎好药剂,端捧病床边,服侍韩德让饮下。
1011年3月,韩德让病故,终年71岁,辽圣宗耶律隆绪诏令皇后、太子、公主,以及举国官员身穿孝服,依照安葬承天太后萧绰的规格,施以国葬。出殡时,辽圣宗亲挽灵车,哭送“百余步乃止”。 韩德让的灵柩安葬于承天太后萧绰与辽景宗的陵侧,随后,辽圣宗又特令在韩德让陵墓前建造一座大庙宇,供奉韩德让影像,四时祭奠,追赠韩 德让“尚书令,谥文忠”。
韩德让与前妻李氏无子,辽圣宗诏令将侄子辈的耶律耶鲁,过继给韩德让做嗣子,终使韩德让含笑安息于地下,大辽帝国一代名相美名光载史册。
(原载《各界》文字稍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