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5第一期 >> 文化纵横 >> 千年造就杨家将 >> 阅读

千年造就杨家将

2015-04-08 08:25:09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247
内容提要:                                  杨文岩
“杨家将”的问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由民间对其历史人物的传说和赞颂,进而转为概念化的文化精神,成为代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抗击外来入侵,忠勇保国的英雄群体而名传中外。

                                  杨文岩

“杨家将”的问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由民间对其历史人物的传说和赞颂,进而转为概念化的文化精神,成为代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抗击外来入侵,忠勇保国的英雄群体而名传中外。

一、“杨家将”命题之由来

 “杨家将”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元初的南宋遗民徐大焯之《烬余录》。但明代人言其文“虚实各半”。反映出写《烬余录》时,杨家将的故事已开始“从史实向文艺作品过渡”,这个名词一出现,就是有特定指向的。即“杨家将”之称是指北宋抗辽战场上,以杨业为首的祖孙几代人忠勇保国的英雄群体。这个称呼,既不是皇家惠赐的封号,也不是史家“会议”的决定,更非泛指所有的杨姓人。而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们抗辽守边的英雄行为符合当时当地人民群众的心理所向。所以他们的事迹在民间“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的舆论环境下,才出现了这个“历史符号”——“杨家将”。这是当时人民群众给他们这个英雄群体的综合性的称呼。可想而知这个称呼一经出现时,曾经极大地鼓舞过人们抵抗外来入侵的斗志,同时对维护皇家利益和朝廷出兵打仗以动员作战的效应。当时树立了这些英雄榜样,很有现实作用。尤其是与后来南宋人“北伐中原”的希望“意气相投”。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和群体集团,无不希望自己的臣民或人员忠于自己。因而,杨家将这一英雄群体,便以标志英勇抵御外来入侵的历史典范得到文学艺术的广泛宣传,成为登上艺术舞台,受国内外关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载体而得到升华。由此可见,“杨家将”这个特定的历史人物群体名称,是因民众的意愿而有,以社会的公认被肯定。其意义远远超过了“抗辽”的指向而广义地成为反抗外来入侵的英雄事例。

二、杨家将的历史人物

我们知道戏曲小说中的塑造人物杨家将与历史人物的杨家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同时也应该知道,杨家将的历史人物也存在着狭义和广义的两种认识。所谓“狭义”,就是专指杨业与其子孙几代抗辽的英雄人物。但若从广义而言,尤其是从文艺角度看,其包括范围就不仅指麟州杨氏的河东系(即《宋史》中的杨业、延昭、文广传,而且在麟州一直守边御敌的杨家人,也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历史人物不是杨家将。他们同样是宋朝维护政权的忠臣良将,是麟州杨氏家族中的河西系历史人物。 

再广义点讲,我认为,在杨家将中,像跟随杨业战死于陈家谷的老将王贵那样的英雄,他们虽非杨姓之人,而且未见有多少真名留下,但也应排在杨家将之列。类同这样的历史人物,他们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才有戏曲小说中的孟、焦人物出现。然而,与之相反不属于抗辽或守边,且不是宋朝当代的杨家人,也拉进杨家将的范畴之内,说他们抗金、抗元蒙。那样的“当代”人,他们虽姓杨,也不该认为是历史上的“杨家将”人物。同样,属于杨家将主要人物的艺术群体“杨门女将”,也应该把历史存在的人物与艺术形象人物区别开来。 

杨业妻折太君,即便她真的没有上过战场,也是杨家将中的历史人物。因为在封建社会中,妇女入史者除皇家后妃女眷之外,一般很少。所以有人认为折太君并不存在,甚至说她只是个“无所作为的老太婆”,这是不应该的。小说戏曲中的“佘太君”,原本就是塑造人物,只不过是有指向性的艺术造型。艺术家要把佘太君打扮成什么样子,那是文学创作的事。然而把创作情节填塞给历史人物折太君的“档案”中,又因此而否定折太君的存在,实不可以。即按民间最简 单的道理来讲,杨业既有子延昭,当然是有妻的。妻姓什么?谁也没给杨业规定过不许娶折氏为妻。加之,当时社会对有身份的妇女尊称“太君”或“夫人”,和我们今天称“女士”、“同志”一样。那么,杨业的妻称折太君有什么不行?至于折太君的事迹,现在人们因史无多记载,知道的很少,并不等于将来以后也不会有所发现。只要客观存在,谁也否认不了。今天《保德县志》、《府谷县志》都为折太君列了传,言她武功高强,助夫立战功。故,戏剧小说列佘太君为“杨门女将之首”。可见“杨业娶折德扆女为妻”绝不是凭空捏造。 

这就是说,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历史人物是客观存在的。这与戏曲小说中的杨家将人物不是一回事。可又不是两者之间毫无关系。 戏曲小说中的杨家将,主要人物是有指像的,是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艺术造型。故事情节大多虚构,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变。为此,既是艺术,按剧作需要,完全虚构的人物也很多。而且,情节越接近于史,更易以假乱真。所以,让其“经纬分明”正是史志工作者的任务。历史是记前事的,但决议权属于后世的发掘。后来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不断发现,可以把前事中被社会原因掩盖和抹煞掉的东西,实事求是地逐步揭开,让其“真相大白”。 

至于对杨家将历史人物的情况,现在成书成文者越来越多。不过从资料内容看,大多数仍然是把旧资料我抄来你抄去。好在从欧阳修的《杨琪墓志铭》、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等国史名著中,经过大家反复考证,许多史实久已无异议,国家《辞海》也有定论注条。如杨业的籍贯问题,(麟州,新秦人。即今陕西省神木县人)早已经是上世纪就搞清楚的事。 可是至今仍然还有人玄乎其事地用牛头不对马嘴的说教来误导别人。甚至凭“名人身价”搞商业运作来谈历史,干扰着我们对史实的研究。所以今天我们对杨家将的认识,还需要正视史实,冷静地排除干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三、戏曲小说中的杨家将人物造型

首先,戏曲小说中的杨家将人物,经后来多剧种,多剧目的编演,逐步形成了一套“艺术形象人物的杨家将家谱”。这就是:

1、老令公(杨继业)与佘太君——(子辈)杨延景等七弟兄;

2、在六郎延景与其子文广之间加进了杨宗保与穆桂英;

3、以佘太君、穆桂英为主,加入了“八姐、九妹、烧火丫头杨排风”,塑造了群雕式的“杨门女将”巾帼英雄群体;

4、在这些戏曲小说的家谱里,还插进了个“皇亲”柴郡主为六郎妻。使六郎延景与“八王千岁”赵德芳成“妻兄与妹夫”关系;(从而让“八千岁”成为协调杨家与皇家之间不断出现不平衡的人物。

5、在这个戏曲小说的家谱中,杨家将人物,也仍然遵循着时代大背景。且在人物上突出了女将。在对杨家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的造型同时,也塑造出如孟、焦之类的他姓英雄。他们虽非杨姓之人,却都在传说的杨家将之列。 

其次是由于屡加时代的磨炼和艺术的不断修整,戏曲小说对杨家将的塑造突显完美,十分成功。

在我国的历史上,古典小说和戏剧中,用同姓一大家子人作主题人物,进行了涉及对朝政的褒贬,又多有历史人物为指像的成套艺术塑造,而且在整体上系列性很强,形成《家谱》式的辈分,唯杨家将人物显眼。他姓也许还有,但实在不多。民国年神木县城有一位姓訾的说书老人,一口气凭“记 忆”从“七星庙招亲”能把杨家将的故事讲到“杨文广征西凯旋归”。同样在戏剧中,杨家将故事的节目相接着可以“连台转”。 所以说,杨家将的故事并不起于某人专著,而是之后的历代艺术家们对“里儿野竖”的众口流传故事,随着时代发展,按百姓心声,屡加补充,进行了锦上添花的加工塑造而逐渐完善。起由宋元话本继续发展,把杨家将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一再渲染,才成为今天“情节曲折离奇,人物个性明显独特”的这个样子。从宏观方面,成功之处在于情节上紧紧抓住“潘杨之怨”为主线,大面积地展开章节式的呈现以示忠奸,直接顶撞到当时(宋辽对立)的主要矛盾,抨击了对外屈辱投降的时政,从而引发了人们内心对时代认识的共鸣。因此,在南宋,也确实影响到“秦桧的历史下场”。从微观方面看,成功之处在于对“杨门女将”的细腻刻画。为了整体上突出女性,使杨门女将群雕式地出现,作者使她们一个个飒爽英姿,弓马上阵。给人的感觉是杨家将“女将很厉害”,“男将有人爱”,尤其对女将的主塑人物,是以老、中、青,选定典型进行了突显个性的塑造。对佘太君,“百岁挂帅”突显其“老有所为”。对穆桂英,以“大破天门阵”来突显其智勇善战,独挡一面的成熟威武。对年轻气盛的杨排风,以其无所畏惧,飒爽英姿,勇猛过人的杀敌本领,选用了一场耀眼的战斗把敌主将一棒打下马来,突显了杨门女将中“烧火丫头”也那么厉害。这在男尊女卑的中国封建时代如此宣扬女性,是十分超前的伟大创举。 

特别对穆桂英的塑造近乎“完人”,使她成为时代民意中巾帼英雄的化身;使她成为杨门女将的代表形象;使她成为中国历史上女能人当中顶天立地的英雄典范;使她成为现代中国(特别在民间)宣扬妇女成就事业,予以表彰举例和比方用语时的首选指向。

相关文章
2015-04-08 08:26:52
2015-04-08 08:25:09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