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6年第一期 >> 故事传说 >> 杨弘信石城练兵 >> 阅读

杨弘信石城练兵

2016-09-28 09:08:00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392
内容提要:杨弘信是唐代末年麟州地方农耕大庄园主杨爚的长子。他也是北宋抗辽战场上出现的一支忠勇保国“杨家将”主要人物杨业(继业)的父亲

杨弘信石城练兵

杨文岩

杨弘信是唐代末年麟州地方农耕大庄园主杨爚的长子。他也是北宋抗辽战场上出现的一支忠勇保国“杨家将”主要人物杨业(继业)的父亲。《资治通鉴》记载杨(弘)信“麟州土豪”“自为刺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家咋成为“土豪”?杨弘信又怎么成为麟州刺史?在当时当地是有发展过程的。其中“石城练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据先辈人世传,他们家原本为华阴弘农杨氏后裔。在汉有“四世三公,清白世家”之誉,在唐有杨於陵、杨嗣复、杨损三代人接连入“尚书第”之荣。杨损子杨溥,杨溥子安贞、安吉。杨爚正是杨安贞的儿子。唐末世乱,杨损出任山东殉职,杨溥奔丧返回京城,看到仕途无望,长安不安。于是迁家移坟北上延州,避开了黄巢起义的动乱。在延州杨家园子(今子长县境内)开发农耕,重新建家立业。安吉年幼留身边;长子安贞继续北上。杨安贞经今米脂县的杨家沟,最终落脚于麟州(今神木县)南乡黄河边的杨家沟,开辟了杨氏在麟州最早的农耕基地。从此,杨安贞落户麟州生子杨爚,成为地方农业大户。

由于杨爚从小生长在胡汉杂居之地,熟悉与牧人交往,既善农事又能友处“胡羌”。特别是用“农坛耕作制”(每到开春进行祭拜神农的活动)的管理办法,建立起一整套“东家”(地主)与“西人”(佃户)利害一致的劳务关系,使杨家很快兴发起来,成为当地农耕世家大庄园主。

然而,“人怕出名猪怕壮”,因为他们家大业大,地方上总有些不法之徒,常来打他们家的主意。为了防范,杨爚一方面在杨家沟北面十多里外的山梁上修建起一座小山寨,(当地人原先叫杨爚寨,后来也叫杨家城),把家迁入寨内。另一方面,在杨家沟养起了家丁家将,让大儿子杨弘信带领他们,来保家园的平安。并在杨家沟周围设置了练武场(教场堡)和养马圪梁。还在村高头筑起一座堠望(哨所即瞭望台)。可是由于农业的继续发展扩大,前后杨家沟已无法满足杨弘信练兵的活动范围,后来他就把这些家丁家将带入久成废墟的古城堡遗址“石城”去,设军营大帐,进行正规的长期训练,最后成为一支在当时当地很有实力的地方武装势力,因此而成“麟州土豪”。

那时候的麟州还是折家主政。刺史折嗣论,虽为“云中大族”,但已久从汉俗,自为中原人户。他为官清正,农牧并重,“稼穑有通政之咏”“庶民无聚敛之怨”。所以麟州杨氏为地方农耕大户,每年的 “皇粮”“民食”主要靠杨家从南乡源源不断地运输上来。他们家没有家丁家将护送,当然难保平安。因而杨家在石城养些家丁并不为奇。这就给杨弘信势力发展以良好环境。接着朱温篡唐,五代开始,时为晋王的李克用(沙陀人),为了南下用兵争夺江山,要把折氏势力东调河防,镇守府谷。不幸折嗣伦去世,于是以嗣伦子折从阮为府州刺史,使麟州出现政治空虚。地方杂族部众蠢蠢欲动,州城四处盗匪混起。当时已被称为“地方土豪”的杨弘信实力最强,为了“保境安民”决定进驻州城。

尽管如此,杨弘信入驻州城仍然有曲折过程。也许是上天成命,他有两位得力的助手,帮他完成。这就是经济上有他的胞弟杨弘荣为他操持家业;军事行动上他有“良内助”帮他谋事。既有人保障他的军需供给,又有妻子给他协助军务,才使他在乱世的“天时”,三不管的“地利”,有帮有助有实力的“人和”,各方面的条件许可下,能有进驻州城,自称刺史的机遇。

杨弘信的父亲杨爚虽已年迈,可他一直坚持“耕读传家”为人生之本,固守汉家中原农户习俗。他主张安分守纪为民,从不想过问政治。他让杨弘信养丁练武,只是为了看家护寨,不是要杨弘信带兵打仗。他对儿子们的要求是,规规矩矩为民,踏踏实实务农。同时,坚持要求下代人读书学文。他的理想就是建立民家本分的“书香门第”。尤其是他对家中女辈,讲究出入儒雅文静,针线茶饭之余能提笔书画;最不喜欢妇道人家也舞枪弄棒,骑马射箭。他很喜欢二儿子,因为杨弘荣完全按他的家教,继承农业,终身为民。尤其是他对大儿子杨弘信与大儿媳结合一事,就因为这个大媳妇子当初言快语快,爱好弓马,也有些武艺,所以曾经十分反对。他认为女儿家没有柔情却有野性,动不动耍刀弄棒,很不像样。因而要不是有石城练兵的机会,杨弘信的婚姻很可能极不顺当。

杨弘信的妻子,传说中不知其名。只知道她是杨家的老家人马总管的小女儿。从杨家沟到小杨城(即杨爚寨)一直与杨弘信,学文练武在一起。他们俩小无猜,青梅竹马,性格十分合套。后几年人长大了,他们之间见面才好像互有回避。杨弘信的母亲,识其意,曾多次向杨爚提出“两小成婚”的事。可是父亲总是说“女儿家,动不动舞刀弄棒,弓马出入,哪像世家子女。”故而每次提叙都被拒绝。直到杨弘信决定把家丁家将从杨家沟带到石城古堡正式去练兵时,为管理军事后勤,提出要让老总管随着到石城,杨弘信才又有了与马家女儿近距离常相见的机会。

后来,他们俩的关系,愈近亲密,可是父亲杨爚却要另外给杨弘信说亲事。杨弘信不仅不从,反而对他的父亲说,他所要的妻子“必须会骑马射箭”。另一方面,马总管也对女儿说,既然想做杨家儿媳妇,就得接受杨家公婆的管教。于是颇有心计的女儿,断然放弃弓马所好,返回家寨,专心学文练字,投身家务女工,一有机会就去侍奉二老。有道是“女大十八变”,小女子的性格举动,似与过去判若两人,不仅家礼家规处处得体,而且待人接物也大显稳重。加之,再后来,杨爚得知马家女儿与杨弘信已经是打不散的鸳鸯,也就顺水推舟,答应由他们自在石城结婚。从此,马总管的这个能文能武的女儿就名正言顺地成了杨弘信的夫人。并且成了杨弘信进入麟州的“马前军师”,得力的“贤内助”。

话分两头,麟州城在折嗣伦去世后,其子折从阮被李克用东调河防,去扼守府谷。麟州城虽然出现政管空隙,可城内仍有折氏家族力量存在。何况胡汉杂居的州民中,各族部众都有一定势力,真有外来人要统领他们,显然不会轻易接受。加之,折嗣伦原先政绩不错,民生安宁。以后不论谁来州主政,最起码不能低于折氏所维持的社会民生环境。否则民间便会有“反不如前”的怨气产生。面对这么多的实际情况,杨弘信并没有过多考虑,他只想凭其实力,“一拥而进,入主州城”。然而,就在他马上要进驻州城的各方面准备就绪的时候,他的妻子杨夫人,却向他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你打算怎么进城?”

“一鼓作气,带兵入城。”杨弘信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果断回答。

“州城并没受到外来入侵,又不是朝廷受命你去驻守,你凭什么去带兵进驻?这不就叫背着官府的轻举妄动吗?”

“守境安民人人有责。如今朱李争雄,大唐不存,为了安边守寨,我们入城驻守有何不可?”

“你不入城,州民要求安宁的怨声对着晋王李克用。你进入州城,州民要求‘安宁’的怨气便对准你杨弘信。世乱中边市不行,商旅停顿。地方势力各族部众,都要乘机扩大自己的实力。市面上民生艰难,首先是食用米粮势必紧张,咋会不发生动乱。你现在抢先入城,正好得承担这些压力。何况你一不是朝廷命官,二不是上级派遣,也不是因为州城受到外来入侵需要你来抗击。这就叫名不正言不顺,即便是你拿下州城,也会发生许多纠缠不息的事故。所以我们虽有力量直取也不能盲于进驻。古人言事,讲“欲速则不达”。愿你好好考虑一下,咋个进城的方式和进城以后的结果。”

于是,杨弘信接受了夫人的意见,避过了许多麻烦,平平稳稳地进驻了州城。

首先,没有用攻击方式直取州城。而是以“为了防止有人来犯”的名义,入驻于离州城北边最近的连谷镇。并上书河东,以避“地方土豪擅自用兵”之嫌。其实河东李克用此时哪有工夫过问“河外”之事。然而地方胡汉民众,都认为这不是杨家的擅自行动。

其次是,驻守连谷镇,近观州城内的可入机会。时隔不久,州城内胡汉杂族、耕牧民众,都知道中原混乱,因此而民心不安。折氏余部为保河防,陆续已把残存势力尽抽回府州。地方行政的失落,使州城内盗劫频发,民户无觉安生,都盼望有能力安定居民环境的“官儿”来入驻州城,确保安民。这就使原先担心州城变主的人,反而希望有能力的人来尽快主政。

最终,当上述情况出现,杨夫人才对杨弘信说:“可以进城了!”可是杨弘信却说:“虽然条件已有,可是何时入城?还需准备。这就是你说的以怎么方式入城?进城以后,我们怎么安民等许多事情。”夫人笑着说:“这就是,要以最好的方式与最佳的时间。”于是夫妻二人再次计议,确定了入城安民的计划。先从南边把杨弘荣转运囤积在杨家寨子(即今杨解岊村)的米粮,急转州城,准备好向州城内“放粮出售”;民家街市交易不停,买卖牛羊暂停课税;进城后先立“赈民”站,不分胡汉,一律对有困难的灾民病户给予施舍;再是军食自立,不扰民生。延用大唐法制与折氏原镇条款,对有害民行为的歹徒,追究问罪,并且随即出榜安民。最后他夫妻共同拟定重阳节前后入城。

由于如此举动,在州民眼里,犹如今天军家的“换防”一样,都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进行,市不停业,民不闭户,麟州城好像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大事。这就使当地各族部众的小股地方势力,他们都自量力不能及,也就把杨弘信入主州城没当“改旗易帜”的举动,只传“折氏东去杨家来,这是老天爷爷的巧安排。”

不过,唯有老太公杨爚,还是要守着他那个家寨,继续他的耕读传家,不肯进城。并要求二儿子杨弘荣,世守农耕,安分守己为民终身。只是由于长子进驻州城,自为刺史,所以他们家很快远近闻名,许多胡羌部族人等,竟多把杨爚尊称为“麟州王爷”老太公。

有道是“人生在世起落各有定数”,原本为了保家护寨而养丁练兵的杨弘信,经石城操练,结果成了地方武装势力,跨入军政。致使杨爚为立祖的麟州杨氏家族,在唐末五代显誉塞上。而北宋抗辽战场上驰名中外的杨家将正是从古麟州杨氏家族中走出来的一支英雄群体,因此而古为麟州地面的今天神木县也受人关注。

正如当地后来民谣所传:

水有源头树有根,杨家将本是神木人;

杨继业忠勇保国名古今,他土生土长在麟州城。

屈野川河千载伴羌山,杨城红楼百年镇铁岭;

古往今来多少事,古麟州到处留存着杨家魂。

山河世事常常变,万变风云变不了“根”;

请君回头前朝看,来龙去脉问土神。

老树扎根入地深,知情的还是当地人;

黄石头地知古今,杨弘信在石城练过兵。

相关文章
2016-09-28 09:08:00
2017-07-19 09:07:38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