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5年第四期 >> 专家论坛 >> 杨家将的史与戏 >> 阅读

杨家将的史与戏

2016-09-28 09:32:48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97
内容提要:我国的戏曲、小说和民间传说中,有关杨家将的故事,可谓多若繁星,直到前几年,电台播放评书《杨家将》,仍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听众。杨家将故事的产生及其深入人心,是同北宋初期历史发展的形势分不开的

杨家将的史与戏

 

 

我国的戏曲、小说和民间传说中,有关杨家将的故事,可谓多若繁星,直到前几年,电台播放评书《杨家将》,仍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听众。杨家将故事的产生及其深入人心,是同北宋初期历史发展的形势分不开的。北宋建国之后,经过将近二十年的时间,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灭掉北汉(“十国”之一,在北方),才最后完成统一全国的事业,但是被契丹割得的燕云十六州这时仍未收复。这一可耻行为,造成了中原地区长期处于契丹国的威胁下;宋仁宗时,党项族在西北建立的西夏国,也不时向北宋进攻。杨家将就是在中原人民奋起抵抗契丹(曾改国号为辽)和西夏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他们充满爱国精神的斗争事迹,在民间流传己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杨家将中最主要的人物是杨业,又名杨继业,就是戏曲、小说中的杨老令公。由于他英勇善战,当时人送给他一个别号“杨无敌”。雍熙三年(986),宋太宗下令分东、西、中三路出兵攻辽。潘美为西路主将(就是戏曲、小说中的潘洪、潘仁美,河北大名人。早在后周时,他就和赵匡胤交厚。到宋太宗时,他已成为两朝重臣。他的第八个女儿是宋真宗的皇后,而不是传说中的宋太宗皇后),杨业为副将。在北伐中,杨业屡立战功,出兵仅仅两个月,就收复了云(今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马邑)、朔(今山西朔县)四州,兵锋直抵桑干河。可是,曹彬率领的东路军,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吃了败仗;中路军闻讯,则不战而溃。宋太宗急令新收复的四州官民撤退,由潘美、杨业掩护。

辽统治者见宋军后退,迅速集中十万精兵攻进寰州,在众寡悬殊的不利形势下,潘美和监军王侁强令杨业出兵雁门关(在今代县北面雁门山的断崖绝壁间),收复寰州。杨业临行前和潘美约好,预先派一千名弓弩手埋伏在陈家谷口(今朔县南)的两侧,等他把辽军引到谷口时,左右夹击,给辽军以歼灭性打击。

杨业率领少数军队从拂晓战至黄昏,果然把辽兵引到了谷口,但是,这时潘美和王侁早已离开了陈家谷口。杨业身陷重围,拼命冲杀,表现出“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的英雄气概。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坠马被俘,他感憾叹息说“业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最后不屈绝食三日而死。他的儿子杨延玉和73岁的老将王贵也壮烈牺牲了。

根据《宋史》记载,杨业有七个儿子,他们与父亲一样,都是忠心耿耿的爱国英雄,除了杨延玉牺牲在朔州之战外,其余的六个儿子是延昭、延浦、延训、延瓌、延贵和延彬。而在历史上有事迹可考的是杨延玉和杨延昭。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镇守 边关二十多年的杨延昭。

杨延昭,原名延朗,因避道士赵玄朗讳(宋真宗尊崇赵玄朗为神仙,并引为同族,因此尊称为圣祖),后改名延昭。延昭就是戏曲、小说中鼎鼎大名的杨六郎。所谓“六郎”,其实并非排行第六。从《宋史》所载排列顺序看,他排最前面,应是大郎。《宋史》本传又说:“契丹惮()之,目为六郎”。可见杨六郎本是辽对杨延昭的称呼,于是宋人便把他附会为“老六”。

为什么敌人怕他就要称他为“六郎”呢?今人郝树侯所著的《杨业传》中解释说:“古代往往以天上的星宿比拟世间正面人物。契丹称宋为南朝、南国,因而他们赞扬杨延昭为南斗。南斗六星在宋初已成为习惯语,这样久而久之,就直呼为六郎了,这和杨业被称为杨无敌是同一意义。”宋朝修的《太平御览》卷六引《大象列星图》则云:“北斗六星中的第六星主燕”。燕地当时是契丹国所在之地,而杨延昭镇守河北边关正是为了对付契丹,契丹人惧怕他,因而比喻为镇慑本国的大星,以后杨延朗的“朗” 字渐渐演化为“郎”,于是就称他为杨六郎了。

关于杨家将的传说,早在他们生前即已流传民间。据北宋欧阳修所作《杨琪墓志》(杨琪为杨延昭之侄辈):“继业……延昭,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民间口碑较之欧阳公的《杨琪墓志》还早,当然更在司马光的《涑水纪闻》、曾巩的《隆平集》、王偁的《东都事略》、苏辙的《栾城集》、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以及《宋史》等书有关杨氏的叙录之前。“杨家将”故事的口头传说之见于文字,最晚也不迟于南宋。元人罗烨《醉翁谈录》记载的南宋话本中已有《五郎为僧》、《杨令公》等,可以为证。

元代戏剧中演杨家将故事的究竟有多少,已不得而知。仅现在存目的,计有下列四种:()《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亦名《谢金吾》)() (《私下三关》:()《昊天塔孟良盗骨殖》(亦名《昊天塔》)()《孟良盗骨》。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记《私下三关》的作者为王仲元。《谢金吾》的作者,在《曲海总目提要》里注为无名氏,近人余嘉锡则认为与《私下三关》为同剧之异名(见《杨家将故事考信录》载《余嘉锡治学杂著》)。元明戏剧常有故事内容以至题名相同而作者非一的情况,如《昊天塔》(据《录鬼簿》记作者为朱凯)与《孟良盗骨》(马廉《录鬼簿校注》及赵景深《元人杂剧钩沉》均认为作者为关汉卿)即为一例。两剧所演内容,基本上都是叙写北宋初期,为抵抗辽国侵犯,杨继业父子镇守边境三关(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 ,给予进犯者以沉重打击,受到人民的爱戴。但朝中内奸潘仁美却暗通敌国(这点查无史实),扣押粮草,使杨继业陷于敌阵,不得已撞李陵碑而死。其手下将领孟良,为纪念这位爱国老将,奉杨延昭之命,去北国盗回令公尸骸。经历了若干惊险历程,终于完成取回骸骨使命。后来的京剧剧本《洪羊洞》即据此改编而成。

明代戏剧中,也有一些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剧本。《孤本元明杂剧》中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则有《开诏救忠》、《活拿萧天佑》、《破天阵》、《黄眉翁》等四剧。

《开诏救忠》原标《八大王开诏救忠臣》。明抄本,没注撰者姓名。演的是潘仁美挟私谋害老令公,令公被困虎口,七郎突围求救,仁美不发一兵,反将七郎乱箭射死,令公待救不至,势穷力竭,碰死李陵碑下。六郎突围入京告御状,八大王赵德昭奏派党彦进往代潘仁美,仁美及其党羽贺怀简等到京,即被逮捕入狱,寇准审问得实,论斩,适逢郊天大赦。六郎痛父仇不报,哭诉于八大王。八大王佯怒将仁美等下狱,教六郎在狱中杀父仇自首,然后八大王始开读大赦诏书,赦六郎擅杀之罪。

《活拿萧天佑》原标《焦光赞活拿萧天佑》。明抄本,不著撰人姓名。演的是契丹与宋媾兵,宋命杨彦朗(即延昭另一名)御之。彦朗枪挑耶律灰;部将焦光赞先擒萧天佑,大获全胜的故事。按《宋史》杨业之子延昭初名延朗,亦善用兵,有父风。至于剧中之耶律灰、萧天佑,皆史所不载,未必实有其人。

《破天阵》的正名是《韩延寿索战赌三筹,杨六郎调兵破天阵》,明抄本,不著撰者姓名。说的是杨景(六郎)因杀谢金吾全家,被贬在汝州,王钦若矫诏杀六郎,太守胡祥杀死囚以代,而藏六郎于地窑中。辽将韩延寿得王钦若密报,以为杨景已死,即发兵攻宋。其军师颜洞宾摆天阵,屡败宋军,因宋真宗于铜台(戏中地名,今址不详),苗士安夜观天象,知杨景未死。于是寇准派呼必显突围召六郎。六郎率其部将孟良、焦赞等赴铜台,破天阵,擒颜洞宾,大败韩延寿。杨景与部下诸将皆因功受封赏。

《黄眉翁》原名《黄眉翁赐福上延年》。明抄本,撰者不详。此剧演的是杨景镇守三关,其母佘太君在东京(据毕沅《关中金石记》载“折太君,德扆之女,杨业之妻也。墓在保德州折窝村”。又据乾隆年间修的《保德州志》载“折太君墓在州南四十里折窝村。北宋纪说曰,杨业娶府州折氏,称太君。岂其父为麟州刺史,又为火山军节度使,业后为代州刺史,皆距此不远,故缔姻卜地于此与?……性警敏,尝佐业立战功”。据此记载,可以肯定折太君是个历史人物,由于西北人民读“折”为“佘”,故剧本、小说把“折太君”误写成“佘太君”),数年不得相见,值母寿辰,由寇莱公奏明,准杨景赴东京祝寿。仙人黄眉因景忠孝两全,将仙酒仙桃与太君祝延上寿。杨景回三关后,寇莱公又奉命至关,将景及其部下诸将皆加官赐赏。此剧关目率直,由文平庸, 当出于伶工之手。

除以上四剧外,明代戏剧中上演反映“杨家将”的还有《三关记》、《金牌》等脚本。《三关记》据《曲海总目提要》说:“明施风来撰”。该剧系取元杂剧《谢金吾》故事编成。《金牌》见祁佳彪著《远山堂明曲品、剧品校录》。祁氏说是“叙杨延昭事”。因剧本已失传,故事情节不得而知。

到了清代,由于继承了两宋以来的戏剧遗产,吸收了小说、曲艺、史传、方志等提供的素材,剧目多得更是不可胜数。清代最有影响的剧种是京剧。据陶君起编著的《京剧剧目初探》及民国初年王大错所编《戏考》所载,有关“杨家将”的京剧剧目,就达四十余种。清廷承应戏《昭代箫韶》中,也列目二百四十出。今天,戏曲舞台上仍演出的剧目则有《清官册》、《五台山》、《三岔口》、《寇准背靴》、《四郎探母》、《穆柯寨》、《穆天王》、《辕门斩子》、《打孟良》、《打焦赞》、《雏凤凌空》、《金沙滩》、《李陵碑》、《洪羊洞》、《破洪州》、《天门阵》、《黑风帕》、《太君辞朝》及《佘赛花》、《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挡马》、《状元媒》等。

除京剧外,全国几十种地方戏中,以“杨家将”故事为题材的剧目,就更多了,不再一一赘述。

和其他历史故事一样,杨家将的故事也是以文艺形态流传下来的。杨家将故事和其他历史故事所不同的是,它的产生和流行,是在有关史传流传之前,而不是像三国故事那样,发生在《三国志》等史传广为流传的几百年之后。尽管如此,也不应得出“杨家将”的人物故事都是艺术创造的结论。因为有些历史事实并不一定都见于史传。例如“杨业被奸人所摧,不得其死”(北宋王安石语),宋太宗迟迟不肯查究“奸人”。《宋史》各书对此事原委却一字未提,戏剧《潘杨讼》等则详揭其事。可见传说不见得不如史传可信。事实上,流传至今日的“杨家将”故事,其主要部分皆源于宋代民间口碑,所叙即使皆为耳食,也不致尽为虚谬不经,其基本部分不能说全无历史根据。如《破天阵》、《澶州会》等,则本于公元1004年的澶渊之役。当时亲征的虽为宋真宗,而寇准确实以宰相而为宋军统帅,杨延昭部队虽非当时唯一援军,但延昭确是力反和议,主张乘势收复燕、云的著名将领,而且亲自参加了澶州城下的战斗,并追击辽军至灵丘(今山西大同附近)、涞源(今河北涞源)一带。史和戏基本上是一致的。

当然,也有的戏剧是丑化杨家将的,如《辕门斩子》一剧,把杨延昭写得窝窝囊囊,百无一能,被穆桂英打下马来,(戏曲、小说中写得最突出、最精彩,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巾帼英雄穆桂英。故事中说她飒爽英姿,武艺超群,驰骋在幽州战场上,大破辽军的天门阵,发扬了杨家将与敌人斗争的光荣传统。这个人物虽不见史传,但也有一点历史影子。《保德州志》记载:杨文广的妻子慕容氏,武艺高强,英勇善战,辽国兵将都惧怕她。“慕”与“穆”读音相同,传说中的穆桂英很可能是从慕容氏误传出来的:不过传说中把她说成是杨宗保的妻子,与州志所记不同)狼狈不堪,负气之下欲斩亲子杨宗保以泄愤。这是由于女真统治者对“杨家将”故事的利用和浸染所致,是违背史实的。

传说中杨延昭部下有十八统制,二十四指挥,皆劲勇善战之士。其中孟良、焦赞二将经常出现在戏曲舞台上,尤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世人多以为他们都是出于稗官杜撰,并非历史人物。其实王贵、焦赞二人,史皆有传,王贵附见于《宋史·杨业传》;焦赞作为历史人物,见于《元史·焦德裕传》:“焦德裕,字宽父,远祖赞,以宋丞相富弼镇瓦桥关,遂为雄州人”。孟良亦颇见于方志,且多与焦赞相联,如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以及《乾隆一统志》、《代州志》等书都有记载。其余虽史无可考,但也不能视为子虚乌有,只是戏剧中的一些细节,并不完全与史传所记相同而已。

再有关于杨家将的第三代,据宋朝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二载:延昭死后,宋真宗“官其三子” (三子何名,没有记载)。而在曾巩著的《隆平集》卷17,指出三子名为传水、德政、文广。《宋史·杨业传》也说延昭有三子,但仅仅提到“子文广”一句,其他二人不知何名。根据这三种书的记载,可知杨家将的第三代英雄人物是杨文广。元朝徐大焯《烬余录》有延昭子名宗保之说;明朝王世贞《宛委余编》亦有此说。这样,在延昭与文广之间似乎又多出了一代。

注释:

①《东都事略·杨业传》。

②涵芬楼藏《也是园古今杂刷》抄本,1939年商务印书馆。

(原载《戏曲艺术》1986年第4)

相关文章
2016-09-28 09:33:53
2016-09-28 09:32:48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