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5年第四期 >> 故事传说 >> 彝族“俚濮人”中的杨家将传说 >> 阅读

彝族“俚濮人”中的杨家将传说

2016-09-28 09:45:03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234
内容提要:居住在川滇的彝族“俚濮人”中有一个关于杨家将的传说,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值得我们思考。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广泛分布于云、贵、川及广西等地,人口约有八百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彝族“俚濮人”中的杨家将传说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刘复生

 

居住在川滇的彝族“俚濮人”中有一个关于杨家将的传说,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值得我们思考。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广泛分布于云、贵、川及广西等地,人口约有八百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众多的各具文化特点的“族群”(早期一般称为“支系”,近些年来多称为“族群”),称谓有几十种[],实际上就是彝族中的几十个族群。“俚濮”是彝族众多族群的一个,生活在四川攀枝花、会理和云南的泸西、巧家、楚雄等地。各地的俚濮也非铁板一块,也是由多个更小的族群(支系)组成的。在1954年的民族识别工作中,俚濮被认定为是彝族中的一个支系。1988年,美国人类学家郝瑞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俚濮不是彝族的新观点,引起了民族学研究者的热烈而持续的讨论。这说明,俚濮人的族属或来源至今还没有定论。

据研究者调查,居住在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啊喇么村寨的俚濮人,每年正月初二都要举行祭拜山神的仪式,仪式的主要内容是跳毕摩舞(“毕摩”是彝族的巫师)。毕摩舞中有表现秋收时战争的内容,开场是毕摩招兵仪式:敲锣发鼓,吹牛角,“俚濮王子杨宗保”招兵买马。啊喇么村俚濮人百分之九十都是杨姓,他们自认为是宋代杨家将的后裔,村民普遍有“提兵调将杨宗保,打开天门穆桂英”的说法[],似乎对杨家将戏剧中的内容有十分深刻的印像。我们知道,杨宗保其人史无明载,在民间传说中,他是杨廷昭的儿子,也就是杨业的孙子。一般认为,杨宗保是文艺创作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杨宗保与穆桂英“不打不相识”,最后结为夫妻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有关杨宗保的戏剧有《穆柯寨》、《辕门斩子》、《天门阵》、《杨宗保探地穴》、《破洪州》等[]。俚濮人受到杨家将戏剧的深刻影响,是完全可能的,杨家将戏剧本来就在西南地区有着广泛的流传。

俚濮人杂居于汉彝交界地区,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是必然的。这里所谓“影响”有两个层面,一是汉人“迁入”俚濮人之中,“由汉变夷”(这在夷汉杂居区是常见的事),但自身固有的文化随之带进到俚濮人之中。另是俚濮人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汉文化中的一些成分。其中所包含的杨家将文化因素,由于材料和证据的不足,这两种“影响”的可能性都是不能排除的。若属前者,则可印证俚濮人中本来就有的“俚濮是彝人和濮人的后代”这一传说(一般的说法是,濮人是西南地区的土著居民,后来被彝人征服)。至于后者,则是虚拟的祖源记忆(根据文化人类学理论,人们的祖源记忆许多都是“虚拟”的)。

现今居住在川滇交界一带的俚濮人的祖先本身就处在一个不断“迁徙”的过程之中。据研究,如现今居住在攀枝花的俚濮人,早年是从云南楚雄、武定、大姚、永仁等地长途迁移到地广人稀的金沙江峡谷地带;而四川凉山会理县的俚濮人中,明末清初时期就有大量的军屯移民迁入其中并早已融合一体了[]。据美国人类学家的调查并认为,“平地俚濮人的祖先是从明朝初年到清朝初年之间不同时间前来此地的军屯士兵。……今天的俚濮人是当年那些从中国中部或东部来到此地远征驻守的士兵们同当地的妇女结婚安家下来的后代。”[]我以为,这个传说具有相当的可靠性,明朝初年有大量汉族屯垦士兵迁驻西南民族地区并在此繁衍生息,“汉父夷母”的传说在西南民族杂居地区是普遍存在的。

杨家将文化何时或以何种形式传入或带入俚濮文化之中,现在已经无从稽考。这种“稽考”也许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无论属于那种情况,都彰显了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杨家将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 到底有多少“支系”没有统一的说法,据1987年版的《彝族简史》附录所列,有35种自称。

[] 参见李仲先、邬明辉:《彝族支系俚濮人的山神崇拜及其文化特征——对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啊喇么的调查》,载《西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17~20页。

[] 刘文峰:《论杨家将故事戏》,载《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68页。

[] 参见代启福:《生活在国家与祖先边缘的俚濮人——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龙村彝族俚濮人为例》,载袁晓文主编《藏彝走廊:文化多样性、族际互动与发展》(下),民族出版社2010年,第503~504页。

[] 斯蒂文·郝瑞著,巴尔莫阿依等译:《田野中的族群民族认同——中国西南彝族社区考察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第9页。转引自代启福上文。

相关文章
2016-09-28 09:48:32
2016-09-28 09:45:03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