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6年第二期 >> 遗址遗迹 >> 杨 震 陵 园 >> 阅读

杨 震 陵 园

2016-10-09 09:29:51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477
内容提要:东汉太尉杨震是大清官,他的“四知却金”事迹流传千古,成为历代为官者的楷模,杨震受到各朝代官方的褒奖,特别深受杨氏族人的尊崇和世人的敬仰。杨震陵园累经修葺,规模越来越大,成为杨氏族人祭祖和世人瞻仰的圣地。

东汉太尉杨震是大清官,他的“四知却金”事迹流传千古,成为历代为官者的楷模,杨震受到各朝代官方的褒奖,特别深受杨氏族人的尊崇和世人的敬仰。杨震陵园累经修葺,规模越来越大,成为杨氏族人祭祖和世人瞻仰的圣地。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潼关县安乐乡水峪口村)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清官鸿儒,少好学,博览明经,时称“关西孔子”,从教二十多年,有弟子三千,五十始仕,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等贪逸骄横,他多次上疏切谏,被樊丰所诬罢官,愤而自杀。以“清白传家”,子孙世代任公卿,弘农杨氏在汉时即是世家大族。

《汉书杨震传》记:杨震于延光三年(124),被“诏遣归本郡”,“行至城西几阳亭,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弘农太守移良秉承樊丰旨意,派官吏将杨震的灵柩截留于陕县,露棺道旁。直到延光四年,安帝驾崩,顺帝继位,樊丰等人被诛后,杨震门生虞放、陈翼等到皇宫门为震申诉,朝廷感念杨震忠,乃下诏任命震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下葬之前,有大鸟高丈余,飞停灵前,俯仰悲鸣,泪下沾地,葬礼毕,方飞去,州郡官吏将情状上呈,当时正灾异连连,顺帝深感震蒙冤屈,下诏策祭奠,时人立石鸟象于震墓所。杨震改葬于潼亭,即今潼关县高桥乡吊桥村东北渭河岸边。吊桥村原名“吊孝村”,取“大鸟吊孝”典故,现改为四知村,原属华阴,1944年划归潼关县。墓在潼关西大道之北,立有《汉太尉杨震碑》,此碑为杨震之孙杨统门人陈炽等立。杨统为沛相,卒于建宁三年(168),年五十六,碑立于统卒后,距震故四十余年,同时立有《沛相杨统碑》。

杨震陵园是汉太尉杨震墓及其家族成员的墓葬集结而成。《潼关县志》记:“杨震墓,位于吊桥亭东堡西北渭河岸边,东汉昭宁元年(188)改葬于此。”县东吊桥铺北城内左右共七冢。明万历初(1573)兵宪蔡可教建亭堂,拓地34亩,已圮。清顺治十三年(1656),兵备副使汤斌重修,建亭堂三间。康熙十六年(1697),督邮使者程兆麟立石于墓前,上书“关西夫子杨震公墓”(1959年出土),嘉庆十七年(1817)周原提督杨遇春立石雕,建“四知坊”。

杨震墓群有十一冢,据《华阴县志》记,昭穆分明,分列杨震墓前后两侧,有震长子杨牧、次子杨里、四子杨让、五子杨奉,孙杨统,六世孙杨济,后人杨番,杨亮,杨奇,震父杨宝等。

据考古发掘,墓群主要为砖结构,形制庞大,墓门前都建有仿木结构的门楼,墓式大致分为十字形,长方形和双室三种,随葬器物较丰富,有陶器、铜器和一些其他器物。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有1959年发掘的汉代陶瓷坊、羊圈、陶望楼、孔雀灯等。

杨震墓经明清两朝修葺,逐步形成一座陵园建筑,增加了亭堂、饗堂、石雕群、牌坊等,后因渭河南移,河岸塌陷以及考古发掘(1959年因修三门峡大坝而考),地面建筑湮灭,仅留遗址。

海内外杨氏子孙不忍目睹杨震公墓园成为墟冢,20084月世界杨氏联谊会首届年会暨戊子清明祭祖大典举行时决定重建“中华杨氏宗祠和杨震陵园”,随即成立了“宗祠陵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并举行了奠基仪式。由杨同玲女士主持工程建设工作。

杨震陵园位于潼关县高桥乡四知村东,紧靠渭河,是原杨震墓扩建。工程于20091025日破土动工,2010年底主体工程完工,开始绿化、装修和布展,20119月底正式建成开园。

陵园占地83亩,建筑面积3665平方米,分为祠前、祠院、墓园、绿化碑林四个区域:主要建筑有碑楼、杨震塑像、四知堂大殿、碑廊、阙门、祭台、钟鼓亭等

陵园前是宽敞开阔的广场,广场前是跨度17米多的五门石雕牌坊,横联书“四知坊”三个大字,门柱联为:“千古潼关清风明月廉声远  万寻华岳剑影莲峰正气高”。祠堂门楼为城门造型,中门上书“杨震公祠”,两旁门书横额“秦风”“汉韵”,正门对联为“一座雄关距河岳汤池铁壁,四知太守昭清廉竹节梅风”。进入祠堂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杨震汉白玉塑像,高4.5米,前面即“四知堂”大殿,整体建筑为汉代风格,采用“明堂辟雍”格局,为古代最高等级建筑形制,飞檐重叠,楼阁巍峨。大殿联为“日畏四知勤政爱民安社稷  夜扪三省奉公守法正乾坤”。大厅内,上书“清风正气”,两边联为“杨正气倡廉风天知地晓  震朝纲祛贿赂古鉴今察”。正中是杨震坐像,目光如炬,正气凛然。四周用图画配合声、光、电现代化手段展现杨震一生光明磊落的事迹和高风高节。大殿后是正气厅、浩然厅和清风厅,讲述中国历史上百名清官廉史的故事。厅后是阙门,通入墓园的甬道,道两侧立石人石兽,拾阶而上至祭台,中置青铜鼎,再后是“杨震墓”,前伫立着明清两代雕刻的双面“关西夫子碑”,两边各立华表。震公墓旁是他的7座子孙墓冢,依次是杨牧、杨让、杨统、杨著、杨馥、杨彪。墓前为绿化带,松、柏、槐,郁郁葱葱。祠院区东西侧分别建钟鼓楼。祭台左侧池塘边矗立一石雕大鸟,以应大鸟吊孝传说。

杨震陵园的重建,圆了杨氏子孙的梦想,给海内外杨氏子孙提供了寻根谒祖的理想场所,也成为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陵园建成后,每年清明前后海内外杨氏后裔从四面八方前来祭祖,当地政府和杨氏宗亲组织举行盛大的祭典仪式,增进了杨氏族人的凝聚力,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事业和经济发展。

                                    ( 焦拓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16-10-09 09:29:51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