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6年第四期 >> 评论园地 >> 评电影《忠烈杨家将》(连载十一) >> 阅读

评电影《忠烈杨家将》(连载十一)

2017-03-13 14:53:18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56
内容提要:————英雄篇:荡气回肠七匹郎
毋保荣  收集整理
杨大郎
千百年前,我们这片土地上没有导弹、机枪,也没有坦克、高射炮。 
临阵对敌,多数人手上只有长矛刀盾。 
要攻城略地,或捍卫家园,战事多靠近身厮杀。 
后世称其为——冷兵器时代。 

————英雄篇:荡气回肠七匹郎

毋保荣  收集整理

杨大郎

千百年前,我们这片土地上没有导弹、机枪,也没有坦克、高射炮。

临阵对敌,多数人手上只有长矛刀盾。

要攻城略地,或捍卫家园,战事多靠近身厮杀。

后世称其为——冷兵器时代。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

波澜壮阔的千军万马只会出现在那个时代。

破釜沉舟、赤壁之战等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战争神话发生在那个时代。

《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中国最古老、最伟大的战术智慧也诞生在那个时代。

或许,不少男孩对这个时代的战争会有一种膜拜。大概也曾幻想过,自己豪情壮志地骑着高头大马驰骋沙场、所向披靡,于千万敌军中披荆斩棘、杀出血路,然后勇取敌军首领的头颅,接着振臂一呼、万人喝彩,最后随着军旗飒飒,扬名立万。

但可曾有人细想过,千军,与万马,不只是一个形容词——一个人若陷进去,就只能如同一只蝼蚁,埋于黄土。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当真真切切地身处于两军对峙间,看着面前无数的刀枪剑戟朝自己磨刀霍霍,万匹战马向自己刨蹄嘶鸣,千万双映着兵器寒光的眼睛杀意尽涌地盯着自己、仿佛能噬肉透骨时…… 一个人,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驱使他继续纵马向前、冲入战阵?

然而,焉能不进?

不进,便亡。

身为将领,他的背后,是国,是家啊。

“一人,一骑,一枪”。

面前,是看不到尽头的辽国军队,战阵列开犹如浩瀚汪洋。

身后,是跟随自己去营救父亲的六个弟郎,以及少数亲兵。

两厢一比,总让人觉得像是蚍蜉撼树。

然而,敌丛也好,火场也罢,他永远一马当先,冲在最前。

他是兄弟中运筹帷幄的领袖。

他是为众弟浴血开路的先锋。

那样的“理所当然”。

当如今的我们提起古代伦常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时,总免不了在诉说着不公。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们得天独厚,与生俱来便能坐享其成、一呼百应。然而,《忠烈杨家将》却从另一方面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伦常中,长子身上所背负的寄望与使命,责任与牺牲。

郑伊健在拍摄花絮中谈及大郎时曾说过,其实在大郎的内心,面对死亡,面对厮杀,他还是怕的。

或许在少年第一次上战场时,他夹紧马肚的双腿也曾微微颤抖;或许当他第一次将染血的长枪刺入敌人的胸膛时,他的鼻头也曾有一丝发酸。

然而,

他是嫡,就必须秉承父志,保家卫国,振兴门楣;

他是长,就必须照顾众弟,临危不乱,果敢舍身;

他是子,就必须为父分忧,令母安心,让弟依靠。

那些肩膀上扛着家族使命的年年月月,那些心里装满父母殷切期盼的日日夜夜,那些脑海中担忧着众弟安全的时时刻刻,如斯沉重,如斯悲凉。

不得不说,看完这部电影,杨家众将中让人最敬佩的,其实是大郎。

犹记得,佘太君惊痛地求得“七子去六子回”的箴言回府后,在厅中缓缓地走向她的一众儿子,暗暗地逐个打量,最后目光落定在大郎坚毅稳重的脸上。她轻轻地对他说:“延平,你跟我来。”

不明所以的大郎听到母亲的话后,微感讶异,接着眼睛若有所思地眨了一下,大概已感觉到母亲心中除了担忧父亲的安危外,还有难以启齿的隐忧。

母子独处的房中,佘太君向大郎展出了“七子去六子回”的字条。

似在无声地诉说着她的忧虑,也似在嘱托和暗示。

作为一部宣扬忠孝的电影,我们毫不意外地看到大郎随后屈膝跪下,向母亲承诺必定倾力保住父亲和弟弟的平安,若七子中果真必有一死,他愿独力以担。

然而,此时的佘太君却没有如戏剧中一般母亲那样惊痛地说“不,娘不要你死,娘要你们都好好的。”

听到大郎愿意以一己承担预言,她只是紧紧地把他从地上挽起,哑声地点头说:“娘信你,娘信你。”

言下之意,是信任他的能力,也是默许他的牺牲。

此时观众才明白,原来刚刚在外厅中她打量七子的这一看,不但是在选择最能与她分忧的长子,还是一位母亲在忍痛选出若逼不得已时必须牺牲的孩子。

为什么偏偏是他?

却只能是他。

七兄弟中,最有能力保护所有人脱险的,是他;最有责任保护所有人平安归来的,也是他。

因此,若七子必有一死,最该挺身承担的一个,就是他。

看到这里,心中顿感酸楚。

大概只有为人兄姐的才能体会,自己愿意为弟妹舍命是一回事,但知道父母宁愿舍弃自己而保住弟妹,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愿意为弟妹奋不顾身,却不一定能接受自己没有在父母身上得到与弟妹同等的呵护。

这种藏在心中而不会向外人道的微妙,曾日日夜夜让我不停地与自己较劲。

而面对此情此景,大郎却无怨无悔,只是一脸恳切地跪求母亲:“请娘发令,我们马上去营救爹。”

眼神澄明,而坚定。

那一刻,我蓦地觉得自己很渺小。

救父回家。

保弟平安。

这是临行前佘太君对他的嘱托,也是他给自己下的死令。

然而天意弄人。

在杨业为守节而自尽于李陵碑旁的那场倾盆大雨中,他是六兄弟中最不能接受事实的那一个。

那一夜,天在吼,云在泣。

而后,在那狭长险径之中,为了保得众弟平安地带着父亲的遗体回家,他决定独自留下对敌辽军八十精骑。

不是不知道当时的地形有利于他们合力伏击,也不是不知道若兄弟六人合力抗敌,会胜算大增。但天知道这八十精骑的后面会不会有更多他们难以招架的追兵?谁敢赌若他们六兄弟都被伏击拖住了步伐,那其余的辽兵会不会从中赶上,偷偷地在他们的前路分头包抄?

面对未知的敌军情况,他不敢赌。

父亲已经身亡,幼弟已经失踪。母亲给他的使命,他已无法全部完成。

焉能再用余下五位弟弟的性命来赌那无法估量的敌军状况?!

他不能赌,也不敢赌。

不能再让众弟有丝毫闪失。

因此,他决定独自留下拖延敌军,为其余的兄弟争取时间,好让他们带着父亲的遗体能在辽兵的步伐前赶到雁门关。

以一,敌八十,不可能没有恐惧的。

再骁勇善战也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毕竟只会出现在诗文和传奇。

但他仍然选择,以一己的身躯,手持亡父常用的关刀,巍然地挡在了狭道口。

只因他是大郎,那个无论在滚滚沙场还是熊熊火场,都始终冲在兄弟和部队的最前,把国家、把家族中一切最迫切的危险都挡在身下的,铮铮汉子。

辽兵先是结盾阵冲撞而来。大郎借着长枪的支持,踩着盾墙间缝隙,跳入盾后,一枪扫开敌兵!敌兵阵仗虽散,战戈仍在混乱之中向大郎刺去。不愧是百战精英!

身上几十斤重的盔甲抵御了大部分攻击,大郎手上的长枪也趁着这几秒的空隙撂倒了十几名辽兵。剩下几名辽兵想爬过尸山逃回阵营,却被大郎从背后一一刺倒。

大郎脸上的鲜血不住流下,时间紧迫不容他拭去。后方的辽兵已经快速以戈拨开堆积的尸体,其中甚至还有未死之人!

辽兵又以枪阵向大郎逼来!大郎压下敌枪,趁势一滚,手中长枪扫向敌人前锋,带走几条性命。敌兵散开,枪头向内,将大郎团团围住!纵使大郎有万夫不当之勇,一枪便带走一命,一刀便放翻几敌。在如此近距离的肉搏之下,他能做的,也只是尽量躲开致命的部位,以手、以腿、以肩来代为受伤。然后,刺死、砍倒,尽量多的敌人,为弟弟们争取更多的时间。

长枪刺入一名辽兵的胸膛!终于,辽阵变得松散,边上几名辽兵也被杀得一时不敢上前。大郎也几乎精疲力竭。他一手支着长枪,一手紧握砍刀,不让自己倒下。半边脸上的鲜血流进眼球,爬过下颌,最后跌落尘土。

辽兵的枪阵再次向大郎逼来!他无力地被戳得背靠墙壁。突然,一杆长枪没入大郎的胸口,将他挑起。

杨大郎耗尽全力抬起头,睁开眼,终于看到了近在咫尺的面孔。辽王手下,此次侵宋的主帅,辽军的战神,耶律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17-03-13 14:53:18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