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6年第四期 >> 族源探析 >> 杨氏家族的千年之旅——寻根纪实 >> 阅读

杨氏家族的千年之旅——寻根纪实

2017-03-13 15:12:56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697
内容提要:旅美学者  杨立
2000年夏,在出国留学五年之后,我第一次回国探亲。在父亲的主张下,由家兄开车,我们一行五人,包括父亲、家兄、家姊、年仅三岁的小侄和我,首次来到山西雁门关内的代县朝谒“杨家祠堂”。我家的原籍在雁门关外一个叫五浮图杨村的地方,那里的三百多户村民除一、两户异姓之外都姓杨。

旅美学者  杨立

2000年夏,在出国留学五年之后,我第一次回国探亲。在父亲的主张下,由家兄开车,我们一行五人,包括父亲、家兄、家姊、年仅三岁的小侄和我,首次来到山西雁门关内的代县朝谒“杨家祠堂”。我家的原籍在雁门关外一个叫五浮图杨村的地方,那里的三百多户村民除一、两户异姓之外都姓杨。据世代口耳相传,五浮图杨氏是明初从陕西汉中迁到这里的两兄弟的后人,这两位先人的坟茔至今仍立在村南的官道旁。

 幼时又听祖父说,我们的先世本是播州土司。长大以后习文史,才知道播州远在贵州,与我族人生活的山西雁北相隔万里之遥。 那么,我们的先人是何时、因何故,从贵州辗转来到陕西,再由陕西来到山西的呢?因苦于当时手头没有家谱之类的史乘可资查询,我的疑问一直没有得到解答。

五浮图故里的杨氏族人一向也认代县杨氏为同宗,因代县杨氏自认是北宋“杨家将”的后人,我族也颇以身为令公之后而感到自豪。这就是为什么父亲在我归国探亲期间,要我们兄妹到代县朝拜“杨家祠堂”的缘故。可是我却有一点狐疑。 北宋武将杨业来自陕西神木(古称麟州) 的一个地方豪强之家,成年后入太原,替当时割据山西的北汉小王朝效力。宋太宗灭北汉后,杨业降宋,为北宋镇守雁门关。公元986年宋太宗北伐,企图从契丹人手里夺回被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杨业受命出征,因受到主帅潘美和其他北宋将领的掣肘和陷害,不幸战败被俘,绝食而亡。 宋以后,以杨业事迹为主的杨家将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演绎出佘太君征辽、穆桂英挂帅、“七郎八虎” 从征等种种传奇故事。明初大学士宋濂在他的《杨氏家传》中记述杨业孙、杨延昭(六郎)子杨充广曾出使播州,因悯播州土司杨昭无后,遂将自己的儿子杨贵迁过继给他。杨贵迁后继位为播州土司,所以播州杨氏自贵迁而下皆为六郎之后。近代学者谭其骧对此持异议,认为这不过是西南蛮夷首领为了自抬身价而编造出来的故事。 如果我族果然是播州土司之后,那么我们和“杨家将”的关系不就是攀附了吗?不过为了不扫父亲的兴,我当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

代县“杨家祠堂”在一个叫鹿蹄涧的村子里,现已开放为一个旅游景点,供游人观览。祠堂在一个古戏台对面,大殿里塑着杨令公、佘太君以及其他“杨家将”故事人物的彩绘塑像。令我大喜过望的是,这里居然出售每本有18开本那么大、厚厚的、硬皮精装的《杨氏族谱》。我当即花了100元人民币买了一本。

回到美国后认真研读,居然从中发现了祖父杨坐龙的名字。由祖父的名字上溯,找出了五浮图杨氏两位开基人的名字,兄弟俩长名佐,次名佑,祖父是杨佐的传人。再循着杨佐、杨佑上溯,便追踪到一个叫杨輈的人,旁注“杨选子,江苏六合令,子孙遂家焉”。此后我便据代县《杨氏族谱》,并参校宋濂《杨氏家传》,《明史·杨洪传》(杨能、杨信附传),现存于史籍中有关杨洪及其侄杨能、杨信的史料,和发现于河北赤诚的杨洪及其母施夫人的墓碑碑文,理出一个从杨輈到祖父的脉络清晰的家族世系图。

杨輈是播州土司杨选“十三子”中的一子。杨选的长子是杨轼,另有一子名杨轸。南宋播州安抚使杨粲即杨轸子,墓在今贵州遵义龙坪区永安乡,1957年发掘。杨輈大约于南宋年间赴江苏六合为县令,子孙留居当地。在他的后人中有个叫杨顺的人生于元末,施夫人墓志上写他“隐德弗彰”,就是说,他没有在元朝做官,是个布衣。杨顺有三子,依长幼之序,分别为镦、政、和(谱上写杨和无后)。杨政在元末明初追随常遇春起义,明朝建立后,因功封世袭陕西汉中左所百户,随杨政一同前往陕西汉中赴任的还有杨镦的儿子杨芳和杨鹤。据落籍天津武清县河西务镇大龙庄的杨氏族人传说,杨芳在元末同其兄杨鹤及堂兄弟杨景、杨换、杨柱一起,随叔叔杨政出生入死,奋战疆场,被誉为杨门“一杰五虎”。杨政长子名景,杨景的后人在明朝杨氏中最为显赫,其子杨洪因功封昌平侯,孙杨能 (杨洪弟杨淋子)、杨信 (杨洪幼弟杨冲子)封武强伯、彰武伯,是明初有名的将门,曾出现过“一门三侯伯”的鼎盛局面。

杨政去世后,杨景袭职为百户。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忟登基,称建文帝。建文帝登基伊始,立意削藩,引起皇子燕王朱棣的不满,乘机挥戈南下,以“靖难”的名义与建文帝公开争夺帝位。建文四年(1402),两军在安徽灵壁对垒,效忠建文帝的南军大败。身为北军百户的杨景不幸在这场战役中殉职。杨洪于是再袭父职,成了这个家族的第三代百户。杨洪袭职后,被调往远在内蒙古多伦的开平卫戍边,在北上多伦时途经代县,便跟代县杨氏通谱(就是认同宗,代县族谱里有记载,不过张冠李戴,说远赴多伦、途经代县的是杨景)。如此看来五浮图杨氏和代县杨氏认本家其实是肇始于杨洪的,多亏了杨洪的这个公关举措,使得近一千年来经历了从古播州迁江苏六合,又从江苏六合迁陕西汉中,再由陕西汉中移居山西雁北的五浮图杨氏被地方豪族代县杨氏纳为同宗,我族的世系资料于是有幸借助代县杨氏族谱得以保存下来。

五浮图杨氏的直系先人便是杨芳,他是杨佐、杨佑和战守于河北廊坊一带的杨仪(杨仪后人今聚居于廊坊市许各庄)三兄弟的祖父。据有关史料记载,宣德年间,杨洪在自多伦迁独石的开平卫戍边,升千户。彼时,他早已把母亲和两位弟弟及其家眷接到宣府,安置在城南寓所。侄杨能于此时受命返汉中省视先人庐墓,归来时把留在汉中的族人也给带回宣府,杨佐、杨佑、杨仪可能即因此离开汉中。长大后,他们的同门兄弟杨信又在九边重镇之一、今之山西大同任总兵。五浮图在山阴古城东北郊。明代为防备蒙古部族南下侵扰,在山阴古城设守备屯驻,是关防重地。负有守御山西防区重任的大同总兵杨信,将辖区内一城的守备之责交给自家兄弟,也是合乎情理的。由此推测,五浮图杨氏的两位开基人原本是山阴古城的守将, 子孙在先祖做官的地方定居下来以守先人庐墓,遂繁衍至今日,形成一个有着三百多户人家的村落。

2011年夏归国参加在武汉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学术会议,会后特意到天津武清县河西务镇大龙庄寻访杨洪后人,受到大龙庄族人杨学明的热情接待。获知当年代县杨氏族人修谱时,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地到河西务蒐集这边杨氏家谱信息,再把资料从天津带回山西、收录在代县《杨氏族谱》中的那位先人竟是家祖尔亮公。他是杨佐一世祖的来孙(即六世),和家父(十三世)相隔六代,大约生在明末。据说,他在张家口一代做皮货生意,是位“晋商”,人称“晋半城”。尔亮公热心公益,泽被后人,当年不仅在家乡捐资修族谱、修代县杨忠武祠,还在天津建杨洪塑像,天津杨氏因而流传着“杨洪像尔亮建,功德万万年”的说法(杨靖一)。想不到数百年之后,他的后人、十四世代的我又追踪着他的足迹来到了天津河西务,和这边的族人重新建立了联系。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17-03-13 15:12:56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