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8第一期 >> 文化纵横 >> 明昌平侯杨洪母施夫人传略 >> 阅读

明昌平侯杨洪母施夫人传略

2018-04-18 10:03:46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600
内容提要:旅美学者  杨  立
明昌平侯杨洪母施夫人讳妙严,是苏州(元时称平江府)人氏, 据称是唐袁州宜春尉施旭之后。唐古文大家韩愈曾为施旭的孙子、太学博士施士丐作过一篇墓铭,提到施氏的远祖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施之常;亦指出,施氏之为吴人由来已久矣(见韩愈《施先生墓铭》)。

旅美学者   

明昌平侯杨洪母施夫人讳妙严,是苏州(元时称平江府)人氏, 据称是唐袁州宜春尉施旭之后。唐古文大家韩愈曾为施旭的孙子、太学博士施士丐作过一篇墓铭,提到施氏的远祖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施之常;亦指出,施氏之为吴人由来已久矣(见韩愈《施先生墓铭》)。元末写作《水浒传》的姑苏才子施耐庵据说也是施之常之后,他在张士诚起兵反元、据平江府称吴王后应召入幕,但不久即挂冠求去。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也曾多次派人征召他,但他潜心著述,不肯出仕。由此可见,姑苏施氏自古以来就是个洋溢着浓郁书香气息的姓氏。

施夫人自幼生长在文风鼎盛的姑苏城,又出身在一个“代为宦族”、有着重视斯文传统的家族。其父施子良虽为布衣,但“读书力奋”,显然也是位隐居不仕的江南士子。不难想象她的教养是“生而端谨,寡言笑,为处子时,惟日事闺门,足未尝至中庭,习知女史大义”,堪称是一位典型的吴门淑女。

施夫人生当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际,但她所生活的平江府在张士诚的割据下曾享受过一段短暂而繁荣的平靖局面。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九月,朱元璋部将徐达、常遇春攻陷平江府,成了这座历史名城的新主人。随着这支军队进驻平江府的就有江苏六合人杨政,施夫人墓表中称其为:“倜傥有大志,从[多字缺]起义师,积有战功,授汉中卫百户。生三子,長曰景,字孟春,魁伟豪迈。(见附录)大约出于对姑苏人文“风土”的特殊偏好,杨政后来决定从 “吴门闺秀”中为自己的儿子杨景求配。

那么杨政是在何时、于何地为儿子迎娶姑苏名门施妙严的呢?恐怕不会是在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即徐达、常遇春部攻陷平江府的那一年,因施氏彼时年仅10虚岁,并非适婚年龄。从杨政为长子杨景从平江府择妻这一事实来推测,杨政本人很可能在攻占平江府后的某个时期曾在苏州或其附近一带驻防,等到杨景年甫及冠,便在众人的推荐下,为儿子就近聘娶了姑苏城望族施子良之女。按古时女子十五岁及笄便可谈婚论嫁的习俗来推断,施夫人出嫁当在洪武五年即1372年前后。施氏入门后,杨政夫妇都还健在,所以墓表里提到她对舅姑“躬执妇道”。

1368年,朱元璋在灭掉张士诚割据势力的一年后于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据《太祖实录》, 洪武三年徐达收复汉中,废兴元路,改设汉中府;洪武十三年(1380)三月,置汉中卫,领左、右、中、前、后五所,隶属陕西都司。《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六《陕西五·汉中府》则记为“汉中卫,在府城内,洪武四年(1371)建,领千户所五”,疑有误。杨政应于洪武十三年因功受封为汉中卫左所世袭百户,举家迁往受封之地。杨洪于次年(1381)出生,则其本人和两位兄弟杨淋、杨冲应是在陕西汉中出生的,而不是坊间传说的其它地方。

杨政于洪武年间病故,施氏以长媳身份为之“举丧尽哀”,诸事安排得十分妥帖,赢得族人和姻亲们众口一词的赞誉。丈夫杨景袭职后,她常勉励他专心工作,不必以儿女家事为念。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率大军南下和建文帝争夺帝位,百户杨景于是年四月二十七日战死灵壁。施夫人时年44岁,已育有四子三女:幼子杨浩和长女妙清早亡,三子为杨洪、杨淋、杨冲,两女为妙能、妙惠。施夫人和丈夫杨景少年结发,夫妻恩爱情笃,丈夫的噩耗对她而言,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令她当场昏厥,此后“每语及孟春之死,必号恸再三乃止”。她从此便“屏弃簪珥”,不施粉黛,一心抚育遗孤,并为丈夫守节。

  杨景去世后的次年,即永乐元年(1403),长子杨洪袭职,被调往远在极北的开平卫(内蒙古多伦)戍边。杨洪时年二十二岁,在他只身赴开平后,施夫人和几个儿女尚留在汉中(此据陈循《昌平伯进侯追封颕国公谥武襄杨公洪神道碑铭》)。杨淋此时亦长大成人,便在族中长辈的主持下,就地迎娶了本卫内的百户陈真之女。陈氏(1381-1451)世居陕西汉中,是个土生土长的陕南女子,入门后,持家勤俭,任劳任怨,深得施夫人喜爱 此据李贤《明赠夫人陈氏墓志铭》)。

  若干年后,杨洪把母亲和两位弟弟及其家眷接到宣府,一家人便又聚居一处。杨淋子杨能即于1409年出生在宣府城南寓所 (此据倪谦《明故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武强伯杨公墓志铭》)。但杨洪当时的驻防之地仍远在内蒙古多伦,常有奉命出征的任务在身,所以和家人仍是离多聚少,施夫人因此总不免为儿子牵肠挂肚。

 

杨学明 提供

    施氏毕生吃斋念佛,笃信佛法,这点可从她本人和三个女儿的名字看出端倪,母子的名字听起来更像尼姑的道号。身为军人的妻子和母亲,在丈夫战死沙场后,儿子又身临国防前线,常常身处战阵,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危险时,其内心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可以想象在杨洪奉命出征后,她因担心儿子的安危而不知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在佛前虔诚祷告或许是唯一可使其心灵获得慰藉的方式。可见,施夫人虔诚事佛是为了给儿子杨洪祈福。受母亲影响,杨洪也很崇佛重道。他生前广修庙宇,宣府辖区内的龙门镇重光塔、赤城瑞云寺和雲州崇真观便都是他出资修建的。

  施夫人深明大义,虽然担心儿子的安危,但杨洪每次出征时,她都会故意作出镇定的样子,鼓励杨洪公而忘私,勇敢杀敌,不必牵挂自己。她对杨洪说:“捐躯[国家]吾杨氏之家法也。汝父虽殁于战,吾尝痛其不幸……[多字缺]身以绍续前人之烈。吾有汝弟在,慎勿以我为意也。”有此贤母教诲,杨洪焉能不奋身为国效力,一以尽忠,再以尽孝,兼以荣身?史载,杨洪每战必身先士卒,屡立战功,数十年内职位不断升迁。

  永乐十六年,施夫人去世,杨洪时年三十七岁,担任开平卫左所百户。杨洪择舆地赤城清乐冈,将母亲安葬在那里。施夫人生于元至正十八年 (1358) 正月十六日,卒于明永乐十六年 (1418),享年六十一虚岁,身后遗有三子两女和杨俊、杨能诸孙。

  宣德五年(1430),开平卫内迁独石,距宣府比从前近多了。杨洪早在洪熙元年(1425)就已荣升为开平卫左所千户,之后担任游击将军,受命率领两百名精骑健儿,专门在塞上巡徼。按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一个家庭如果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子孙便会举行告庙或祭祖仪式,以昭告先灵。大约在杨洪由百户荣升为千户后不久,杨淋即派自己的儿子杨能(陈夫人所出)返回陕西汉中省视先茔。杨能时年不过二十出头,但到汉中后不仅出色地完成了父亲和伯父交给他的祭祖任务——“展奠尽礼”,而且在返回宣府时,还把留在汉中的族人带上,和他一起登程上路,于是多年来散居于汉中和宣府两地的江苏六合杨氏,又得以在宣府聚族而居。杨能的卓越表现令父亲和伯父感到十分满意,杨洪此后便着意栽培这个侄子,正统初特意出资令其游历齐鲁吴楚等地,以开阔眼界,增广见闻,归来后将他留在帐下听用(以上皆据倪谦所作杨能墓志铭)。杨能日后封武强伯,挂镇朔将军印出镇宣府总兵,功名几乎和伯父相埒,他的成功和伯父杨洪的精心栽培是分不开的。

  正统九年(1444),杨洪因功进阶为特进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时年六十三岁。朝廷实行“推恩”之制,杨洪父杨景、祖父杨政和曾祖父杨顺皆获赠与杨洪相同的官爵,杨洪的母亲也荣膺诰命之封,故墓表题额尊称“明赠都督杨公夫人”。至此,可以说,杨洪实现了那个时代有志男儿的最高梦想,即“封妻荫子,光祖耀宗”。杨洪将自己的成功归于贤母的教诲,在母亲施氏的墓表中深情地表白说:“洪有今日之盛,忠结主知,位登极品,袍笏□奕,萃兹一门,芳声伟绩,迈于当世,亦岂偶然之故哉!”

  假如没有四年后的“土木之变”,杨洪的功业恐怕至此便达到顶峰。杨洪自己或许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正统十年(1445)时,决定给母亲墓前立碑,既为告慰母亲的亡灵,也对自己的人生作一交代。他在施夫人故去二十七年后才为母亲立碑,和欧阳修在其父去世六十年后才写下著名的《龙冈阡表》并刻在其墓碑上,是出于同一个道理,即“非敢缓也,盖有待也”——待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时!杨洪此时恐怕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不久后会走马上任,成为九边重镇宣府总兵,更遑论于景泰年间封侯挂印,得到可以传袭子孙的“昌平侯”世爵。

  杨家此时可谓人丁兴旺,事业后继有人,年青一辈也成长起来,加入父辈的行列,在军中效力:杨洪庶子杨俊时任都指挥签事,杨淋子杨能任开平卫镇抚,杨冲子杨信任指挥佥事。另有杨杰(杨洪嫡子,魏夫人所出)、杨傅、杨俨和杨僖(三人皆为杨冲子)等诸幼孙,及九名孙女——其中四人已婚,和她们的两位姑母一样,全都嫁给门当户对的卫所指挥。更令人可喜的是,施夫人的曾孙杨珍(杨俊之子)也已出世。

  杨洪的两位弟弟杨淋和杨冲此时显然并无任何官爵,否则按中国人重视官位的文化传统,他们若有一官半职的话,肯定会在墓表中列出,以告慰母亲的亡灵。不过在数年后,杨淋、杨冲也都“父凭子贵”,因各自的儿子立功进爵而先后荣膺朝廷的封赠 (杨能获封武强伯、杨信获封彰武伯;此据倪谦所作杨能墓志铭和刘翊所作《敕封彰武伯威毅杨公墓表》)。源于江苏六合、自低微百户起家的杨政后人,于是在短短两代人的时间内便开创了“一门三侯伯”的盛况,成为有明一代著名的将门。昌平侯和武强伯的爵位虽因故未能传下去,但彰武伯杨信的爵位却一直传到了明末,最后一位彰武伯杨崇猷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时自缢殉职。施夫人教子有方,可以无愧地说,她是明朝这一功勋世家的女性缔造者。墓表中将施夫人和古代著名的贤母王陵和范滂母相比——两人皆有“成子之名”的贤德,称其与两人相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实至名归。

杨立摄

明贈都督楊公夫人施氏墓表

注:

1、墓表文中凡标省略号处,皆为墓碑沒入土中之部分,每行约有两三字隐在土中。

2、碑文篆书题额,竖行自左至右书写。凡涉国体及尊者名讳,皆另起一行,出格书写,以示恭敬,如“命出”和“主知”出两格,“国”和“大”字出一格,其余则顶格书写。

3、凡加在方括符里的文字,碑上字迹残损,难以辨认,是笔者根据上下文或与其他史料补校出來的,有待进一步考订。

相关文章
2018-04-18 10:03:46
2018-04-18 10:01:58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