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8第三期 >> 文物拾粹 >> 宋麟州高世忠墓志铭并序点释 >> 阅读

宋麟州高世忠墓志铭并序点释

2019-01-21 10:49:46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442
内容提要:焦拓义
一、总述
2017年神木县在改建336国道中发掘出一座小墓群,经考古证实为宋代高氏家族墓,其中4座为砖式斗拱结构穹窿顶,两座墓室中有精美的宋代壁画,1座墓室发现一块完整的墓碑,是宋代麟州地方军事将领高世忠的墓志铭。

焦拓义

一、总述

2017年神木县在改建336国道中发掘出一座小墓群,经考古证实为宋代高氏家族墓,其中4座为砖式斗拱结构穹窿顶,两座墓室中有精美的宋代壁画,1座墓室发现一块完整的墓碑,是宋代麟州地方军事将领高世忠的墓志铭。这是继北宋麟州新秦徐德墓志碑发掘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墓碑现已被运往榆林市研究,笔者未见到原碑,只见到拍照下的碑文和抄文,尽管有个别字字迹不清,抄文有不少抄错处,但并不影响对主要内容的理解,笔者试对碑文进行初步的标点注释,待见到原碑后再作进一步的阐释。

墓碑题为《宋故内殿承制閤门祗侯麟州俄儿族巡检高君墓志銘并序》,墓碑石保存完整,字迹清楚,碑文序文正文32行,满格40字,铭文428句。撰写、书字、篆盖人姓名3行,凡约1300余字。

墓主高世忠是麟州地方武装的一位官员,一直守卫宋夏边境,在康定、庆历、嘉佑、元丰的40余年中参加过发生在延绥、麟府的宋夏多次战事,如麟州断道墕之战、大顺城西夏主谅祚中矢之战,俄枝营、罗城、宥州之战。在这些重要战事中,高世忠屡立战功,受到皇帝亲自赏赐,并赐名世忠。高世忠一生忠直沉毅,精忠报国,死而后已。碑文所记战事可与正史、地方志和其他史料互相映证,填补了许多原来不详史实细节,这里笔者对照史实作些阐释。

二、碑文断句

宋故内殿承制閤门祗侯麟州俄儿族巡检高君墓誌銘  并序

乡贡进士张 仲通 撰

内殿崇班权麟州同都巡检横阳堡驻札张世永 書

内殿崇班前麟州同都巡检横陽堡驻札张    篆盖

元丰五年四月九日,内殿承制閤门祗侯高君感疾终于第之正寝,享年六十有七。部族闻君沦亡,匍匐往吊,相踵盈门。

君讳世忠,字衞臣。其先著姓,镇西人,曾大父移,大父兀考嵬崖,故義军都军主。君少以骑射为乐,藉名俄儿族中。

康定初,从将领讨荡穹盧,乃遇西寇,摧锋逐北,因获一级,补義军副兵马使。明年,羌人犯边,鼠窃狗盗,日夕不暇,君应卒驰逐,屡战屡胜,復获一级,再补副兵马使。虽旌赏未厚,而不言其功,人人服其器度。

庆历中,募瞻勇知乡导者,求索虏情,而君首预其选,出入戎庭,智谋周密,无所畏惮。生擒伪酋领吮□崖山讹,尽得虚实之状,因升本族军使,补副指挥使。及元昊纳款王,关静柝几十五年。

嘉祐中,腥膻復侵疆场,贼马数万,首鼠境上,君先赜见其实,入报郡将□御带,而郡守然其说,乃谋守御之计。当时偏师郭公者,疑军生事,反沮怒之,君辩论不屈。無几,郭侯中夜领兵渡河之忽李骨堆,欲起堡寨,以固疆土,师行统一舍,果见举燧鸣鼓,巳报贼至,郭侯尚未之信,而黄承受者尤笑其为妄,遂叱兵而前,黎明断道墕逢贼,势颇众多,时以会卒,小有不胜,皆因忽君之言,边人于今惋叹。是时,君力战愈坚,连中流矢。经略庞丞相,多君探报之,审以状叙劳,特露囊封,乞赐殿侍,充本族巡检,以为奖劝,上可其奏。时方疆议未平,君辩折羌人,无不中理,及兴復丰州,君职预巡防,为力尤多。由是连升两阶,覃恩转三班奉职。戎兵刘俊,越疆逃虏,踰时復来,乃为西人之探报,君遂擒贼,计稍挫叛。羌将犯大顺城,君亦预知,飞檄开报,巳肆剽掠,谅祚亲领,胡势甚猖狂,不虞我师素有备卫,城下伏兵四出,贼穷蹙气丧,无路逃生,谅祚中矢而卒,亦君预报之力也,特升一资。两路进师,会合于罗兀城,君为先锋,杀获甚众,招降生口五十余户,弓矢器甲、牛马橐驼不可胜计。进升右侍禁兼閤门祗侯。被召赴闕赐见,上嘉其忠勇,赐名世忠,仍转而资及赐对衣一袭,副之甲马兵器,宠锡优厚,里巷莫不荣之。

越十年八月十三日,伪晑魁默集虏人,欲莫夜来犯杏觜浪,盗取秋禾。君午报酉出,率供奉官李保忠,同领甲马,直趋隘路,为三覆以待之。方莫,果逢贼,迎战掩杀,折馘八级多,夺鞍马器械,转东头供奉官。叙年,荣升内殿崇班,领职如故。去秋西鄙乱常,王赫斯怒,命将攻讨,君从偏帅张钤辖路分王礼宾,接战於俄枝军营,率先破敌,本族斫七十五级,夺衣甲鞍马名数极多,又进一官。九月,復从厝置王昭宣,开拓疆土,君为前军部将。宥州之捷,又获二百余级,降附百六十余户,牛马驼畜莫知其数。厝置王公命君先入宥州,搜索隐伏,特支袍中金帛,先众授赏,以答其劳。

君深入西域,卫胄大寒,因以婴疾,扶病还里,未及赏功,遂至奄忽。

君赋性沉毅,长于智数,于边事尤所练达。居常似不能言,及临境上,辩析明白,颇有气势,西人莫能措一辞。边机动静,君多多深可计,探赜预闻,故名公良将。欲知边事,非君无可使者。教子皆以边功自立。启手之辰,乃语诸子曰:“我生之日,汝忠而孝,我没之后,惟忠而巳,尽忠报国,慎勿辞难,吾恨不能宣力以报君恩。吾将终矣,汝其勉之。”是夕果卒。呜呼!君于死生之际不惑如此,可谓明也已。

君娶苗氏,继室折氏,皆即世,再继雷氏。生子四人,长曰永宝,三班借职,蚤亡;次曰永翼,内殿崇班;次曰永坚,东头供奉官,经略司准备差使;次曰永年,三司军将。一女适折令仪。孙男十一人:曰思正,曰思仁、早凶,曰思义,曰思□(?),下班殿侍,曰思温,曰思言,曰思成,曰思化、蚤亡,曰思道,曰思纯,曰思恭。孙女二人,在室。子孙诜诜,后将有望焉。传曰:不在于躬,其后必大,顾不验耶?卜其年七月六日,举君之丧,启穴而葬焉,礼也。永翼于子乡旧,乃曰:“吾父葬有期,尝闻葬而不铭与不葬同,敢固请铭”。予感甚意,义不得辞,乃为之铭,铭曰:

大地劲气,付于忠直。惟君禀之,发为战力。果毅其材,刚明乃德。厥初立身,隶于军籍。喜事弓刀,欣胄矢石。密伺敌情,常为己职。出入虏庭,莫窥其跡。屡从征讨,遇贼必克。累就迁升,时加宠锡。未及褒功,大数斯极。启手之辰,方见性识。遗子之言,了然不惑,以贻后昆,惟忠于国。立铭九泉,以贲窀穸。任□刊

三、碑文简释

关于墓主高世忠的官职。高世忠尽管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多次因军功受赏升迁,但官阶却不高,碑题中的“内殿承制”、“閤门祗侯”只是正八品。“内殿承制”又称“敦武郎”是武臣本官阶。“閤门祗侯”,宋代内储司之班充閤门祗侯,也是低级官位。而俄儿族巡检,是管理地方治安的小头目。碑文中提到“义军副兵马使”是高世忠最早的职位,大概属于地方民团副头目之类。北宋的军队编制,中央正规军称禁军,地方性的部队有厢军、乡兵、蕃兵、士兵和弓手。厢军名义上属侍卫亲军马步军司统帅,实际上归地方州郡管辖。“乡兵”类似保甲,陕西叫“义勇”,“蕃兵”由地方边疆部族组成,战时协助正规军作战。高世忠属于“乡兵”“蕃兵”之类,其编制也参照厢军,有大的军事行动,乡兵、蕃兵也编入禁军中一起行动。高世忠曾祖父、祖父都是义军都军主,相当于地方保甲头目,他“籍名俄儿族”(党项部族),到庆历几次升迁“本族军使”,补副指挥使,基本上没有什么官阶,到“断道墕”战后,赐“殿侍,本部巡检”。殿侍是武官本官阶,但没有品级,后“连升两阶,”转“三班奉职”才是从九品小使臣。罗兀城战后,升“右侍禁兼閤门衹侯”,右侍禁为小使臣,正九品。到元丰时,转“东头供奉官”“荣升内殿崇班”也属小使臣,为正八品。宥州之捷,未及赏功,就去世了。终其一生最高官阶是内殿崇班 

高世忠卒于元丰五年,即1082年,享年76岁。以此推算,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即1016年,生卒年代为1016----1082

他出身武将之家,曾祖父祖父都是军人,又生活在宋夏边界地区,民风尚武,所以他少年时就爱好骑射,青年时编入地方部队,宋仁宗康定初,就跟随边将讨伐西夏入侵之敌,庆历时生擒过西夏小酋领,因功成为地方部队小头领。

“元昊纳款王,关静拆几十五年”,这是讲宋夏在庆历三年,讲和休战,直至嘉祐时,近二十年无大战事。李元昊于1038年称帝,正式建立夏国。在康定、庆历时与宋有几次大战,在鄜延地区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三次大战,对麟府丰围攻,占领了丰州。尽管这几次战事西夏获得了胜利,但双方损失惨重,西夏也消耗很大,经济受损。李元昊在庆历三年(1043) 遣使纳款求和,经过多次交往协商,宋夏双方达成和议,此后无大战事,这就是碑文所说“关静柝几十五年”。

李元昊于庆历八年(1048)被太子宁令哥刺杀,年仅一岁的谅祚即位。谅祚是元昊和没藏氏的私生子。元昊死后谅祚成为没藏讹庞专权的工具,讹庞乘机除掉元昊年长的太子,并剪灭把持朝政的野利氏一族,拥立幼儿谅祚即位,攫取了夏国大权。

碑文记“嘉祐中,腥膻复侵疆场,贼马数万,首鼠境上”,说的是讹庞侵耕麟州屈野河西土地蚕食宋边境的事。麟州与西夏夏州(在今内蒙古和陕西交界处,俗称白城子,原属横山县,现改属靖边县,南距靖边县城110里,东距榆林240里,北距内蒙古乌审旗180里)相接,但双方的边境远在屈野河以西以南几十里处。《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185卷载:“初、麟州西南接银州(今米脂县)西北接夏州,皆中国地也。庆历中,元昊既纳款,知麟州礼宾使张继勋奉诏定界,至而文案无在者,乃问州人都巡检王吉及父老等,皆云继迁未叛时,麟州之境,西至俄枝、盘堆及宁西峰、距屈野河皆百余里;西南至双烽桥、杏子坪、弥勒、长干、盐院等,距屈野河皆七十余里。咸平五年,继迁围麟州,陷浊轮,军马等寨(在今店塔、永兴一带)。大中祥符二年,始置横阳、神堂、银城之寨,皆在屈野河东。……横阳西至俄枝寨40里,州城西至大横水60里,西南至浪爽平50里。神堂至伺候峰35里,西南至赤犍谷掌40里,次南至野狸坞30里,银城寨西至榆平岭40里,西南至清水谷掌50里,次南至洪崖坞40里,次南至道光谷中岭上60里。”天圣初,宋夏因地界问题争讼,屈野河西田逐渐成为禁地,朝廷下令:“官私不得耕种”。宋朝廷不让民人到河西耕地,怕引起纠纷。而西人却逐渐侵耕,然而距屈野河犹20余里,自银城以南至神木堡,或10里,或五、七里以外,皆为西夏人的耕地。到讹宠专权时,他垂涎宋朝麟州西境屈野河外的土地,组织武力侵耕,霸占着农业生产的收入。因河西无堡障斥堠,以此,夏人得恣耕其田,游骑往往直至麟州城下。(司马光《论屈野河西修堡状》)

嘉祐二年(1057),通判并州司马光行边至屈野河西白草平(在今杨家城对面),见数十里无寇迹,与麟州知州武戡和通判夏倚商议,乘敌去,再在屈野河西增修二堡(原已修一堡),请示河东经略使宠籍同意,不想在筑堡过程上发生了郭恩等断道墕战败事。

事情发生在嘉祐二年五月,这年年初没藏讹庞领兵到宋夏边境,到三月份增兵至数万人,即文中所说:“贼兵数万,首鼠境上”,这些情报高世忠已经探知,并上报郡守,郡守也作了部署,但是时任并代钤辖兼管麟府军马事的郭恩不太相信,怀疑下边的军士生事,反而斥责高世忠等,但高世忠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屈服,结果发生了兵败之事。五月的一个夜晚,郭恩、黄道元(当时为内侍走马承公事)、知州武戡带领1400人马到河西巡行。郭恩本不想继续前行,黄道元却胁迫他强行。部队循屈野河北而行,见夏人在卧牛峯举火。武戡对郭恩说:“敌已知我军来了”,黄道元却说他是“故欲沮我师”,等听到鼓声,黄道元还是不信夏人早有预防。郭恩建议暂停前进,到天明时再说。黄道元却讥讽郭恩畏敌懦怯,郭恩发怒说,“不过死罢了”,领军继续前行。临明走到忽里堆,见有数十个敌兵向西走了,郭恩带人不动,并派骑兵呼喊,敌人不应,也不动,过了一会望见火起,敌人的骑兵从左右两翼包抄过来。所处地形又与他们不利,忽里堆的东面有壕堑,其中有梁叫“断道墕”(和以上的卧牛峯、忽里堆都在今神木县麻家塔乡北面)郭恩领着士兵在东梁口力战,从早晨打到中午。西夏兵自两旁的壕堑中攀爬上来,四面夹击,宋军大败。郭恩、黄道元等被俘,郭恩不肯投降,自杀身亡。武戡突围到东山,从东门退回麟州城中。高世忠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他奋力面战,连中几箭。战后,郭恩家属受到赏赐,高世忠也受到了庞籍的奖励,升为“殿侍”。

这次战败后,朝廷把责任推到庞籍筑堡上,庞籍受到处分,武戡也被除名。

这一时期,夏宋边界议论未定,高世忠深知边情,与羌人辨析,无不中理。

碑文接着提到“兴復丰州事”。丰州在麟府州北面,下辖永安、来远、保宁三寨,为麟府路三州之一。庆历元年李元昊围攻麟州不下,转而攻陷丰州。嘉祐七年,宋朝廷又在府州萝泊川掌地(在今府谷县北)重建丰州(《宋史·地理志》丰州条)。《元丰九域志》记:重建后丰州有永安、保宁二寨。丰州重建时,高世忠“职预边巡防,为力尤多”,被连升两阶,转任三班奉职。

此后,他又勇擒叛兵刘俊,挫败夏人利用叛兵作内应获取情报之计。

宋英宗治平(1064--1069)中,高世忠又参加了大顺城(在今甘肃庆阳境)之役,此次战事中,夏国主谅祚负伤而亡。碑文记,谅祚举兵犯大顺城,也是高世忠最先得到情报,很快报告上级使宋军“素有备卫”。《长编》208卷记:治平三年九月,夏国主“谅祚将步骑数万,攻大顺城三日,蕃官赵明与官军合击之。谅祚裹银甲毡帽以督战,蔡挺先选了强弩分列于壕外,注矢下射,重甲洞贯,谅祚中流矢遁去。”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记载了谅祚的死情:“治平中,(夏)遂举兵犯大顺城,谅祚乘骆马,张黄屋,自出督战,牌者弓弩射之,中,乃解围去,创甚,驰入一佛祠,有牧牛儿不得出,惧伏佛座下,见其脱靴,血流涴于踝,使人裹创,舁载而去,至其国,死。”(《东都事略·西夏传》也有相同的记载)《宋史·夏国传》记:“治平四年(1067)十二月,谅祚殂,年二十一。”在这次战斗中,高世忠预报有功,又得升迁。

罗兀城之战,高世忠又立大功。罗兀城之战也是宋夏争夺横山地区的一次重要战事。罗(亦作啰)兀,或作罗瓦,又名类城,在今陕西省绥德县境。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夏兵大举进攻宋沿边地区,游骑到达庆州(今甘肃庆阳)城下,一时“陕右大震”,宋朝廷派韩绛宣抚陕西,在绥州城以西兴建罗兀城,并增修沿边砦堡,其目的在于进取横山,欲以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压迫盘踞在兴州(今宁夏银川市,即兴庆府,夏人称为东京)灵州(今宁夏灵武市)的夏军。西夏统治者素来把横山地区看成为自己的生命线,因此发动全力来攻,连陷新筑寨堡(《长编》214卷、《东都事略·西夏传》)。熙宁四年正月种谔引兵“次抚宁堡”、“次类城(罗兀),”“敌帅都勒马翰与其将四人聚兵罗兀,走北马户川,谋袭谔,谔谍知之,以轻兵三千潜出,击破之……明日,遣将吕真率四人斥候,大风尘起,敌惊曰:汉兵至矣!皆溃而走,遂城罗兀”,后宣抚使韩绛又让种谔进兵筑永乐、赏岭二寨。二月,西夏攻陷抚宁城,不久,宋军又放弃罗兀城(《长编》卷219220)。此后,韩绛“遣将出麟府兵经虏中,凡九日,会于罗兀城下,又破贼马户川,斩馘数千,获绣旗,木符。”(《琬琰集·韩献肃公绛忠弼之碑》)。碑文中的“两路进师,会合于罗兀城”即指此役。高世忠为麟府兵先锋,战功显著,晋升为右侍禁兼閤门祗候。被皇帝召见到京城接见,“宠锡优厚”,并赐名“世忠”。

越十年八月十三日(约在元丰三年)高世忠又击破伪晑魁默犯杏嘴浪(地址不详)之敌,因功转东头供奉官,叙年荣升内殿崇班。

元丰三年从偏师张钤辖,接战俄枝(在今神木西尔林兔一带),率先破敌,缴获很多,又进一官。

高世忠参加的最后一次大战是宥州之战,这是宋对西夏一次大的军事行动。元丰四年(1081)四月,西夏发生政变,西夏主秉常失位被囚,宋朝廷认为这是消灭西夏难得的时机,便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大攻势,宋军兵分五路,以宦官  李宪为统帅,五路大军分路出发。宦官王中正为一路,领兵六万出征,高世忠为前军部将。他们从麟州出发,渡过无定河,循水北行,进抵到宥州(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境),很快占领了宥州城。高世忠在这次战斗中受王中正之命,最先攻入宥州城,战绩辉煌受到重赏。

这次宋朝廷对夏用兵,五路人马共计三十多万,民夫近二十万,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只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西夏军取正确的战略,坚壁清野,纵宋军深入,而后“遣轻骑抄绝其馈运”,最终迫使宋军退却。王中正这一路在占领宥州后,因军粮告竭,死亡2万余人,只得退回。

此役后,高世忠因长期深入西域(泛指宁夏一带),婴病,最后扶病还里,不久去世,未及赏功。

碑文最后评价高世忠:“赋性沉毅,长于智数,于边事尤所练达。”他长期临阵守边,洞悉敌情,所以常能出奇胜敌,屡建军功,故被称为“良将”。他忠于朝廷,不忘君恩,平时教育子孙要以“边功自立”,临终还谆谆教导子孙要“尽忠报国”。

高世忠后代兴旺,有子四人,孙十一人,多为军职。

高世忠一生战功赫赫,多次受奖升迁,甚至得到皇帝的亲自赏赐,但他却始终只是个低级武官,最终只是个八品,宥州之役本当重赏,却因故未及赏功。其实这里也可看出宋朝廷对武将的态度,宋朝廷从开国初就实行“实内虚外”“宗文抑武”政策,对地方上的武将更是压制不重用,特别对边疆“乡兵”“蕃兵”,常有防范之心。以前出土的《徐德墓志铭》的墓志徐德一样,戎马一生,身经数十战,最终也只是个“西头供奉官”“左侍禁”。高世忠死后也没有得到封赠,本来宋朝有追封追赠追赏制度,但赏未及高世忠头上。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19-01-21 10:49:46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市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QQ:332994721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市委、神木市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