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9年第一期 >> 百家之言 >> 杨业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 >> 阅读

杨业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

2019-03-25 16:37:17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222
内容提要:◎ 温占满

1
杨业在不同时期有三个名字:杨重贵、刘继业和杨业,还有一个文艺名杨继业(《辽史》称他为杨继业)、一个尊号杨无敌。
杨重贵是他在家乡麟州时候的名字,刘继业是他被刘崇收养后受赐的姓名,杨业是他归附宋太宗后改回杨姓得到的名字。三个名字,三段人生写照,便是他忠烈悲壮的一生。

 温占满

 

1

杨业在不同时期有三个名字:杨重贵、刘继业和杨业,还有一个文艺名杨继业(《辽史》称他为杨继业)、一个尊号杨无敌。

杨重贵是他在家乡麟州时候的名字,刘继业是他被刘崇收养后受赐的姓名,杨业是他归附宋太宗后改回杨姓得到的名字。三个名字,三段人生写照,便是他忠烈悲壮的一生。

而最早进入我视野的是他在文艺作品中的姓名杨继业,大概是小说、戏剧作者增加了虚构成份,为避免引起史学界的争议吧,就没用他在五代、北宋的真名,使用了这个遥远的契丹人对他的称呼。

那时我还是一个初识汉字的少年,从邻居那里借来一本叫《金沙滩》的小人书,看得津津有味、泪落如雨。小人书中有一些看不懂的画面和文字,邻家大姐就一一教我分辨,哪些是“咱们自己人”,哪些是“敌人”,杨继业和他的8个儿子是怎么打的,怎么伤亡的,杨继业这位老父亲是被谁陷害、被谁生擒的、怎么头撞大石碑壮烈牺牲的等等。忽然,我发现了一处不能理解的问题,既然杨继业号称“杨无敌”,是一个天下无敌的超级大英雄,又有谁能擒他、谁敢害他呢?这话可算把邻家大姐问住了,我看见她的脸蛋顿时羞红了,支支吾吾讲不上答案。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北方边陲的晋陕蒙接壤处府谷县,上了中学才知道,电视上热播的杨家将连续剧、戏台上传唱不衰的杨家将戏曲、图书馆陈列的杨家将书籍是从我出生长大的这片黄土地上走出来的。杨业是麟州人,佘太君是府州人,麟府二州就是今天的神木县和府谷县,这两个位于陕西省最北端的大县在历史上分而合之,合而分之,无论行政上怎么管辖,都不影响老百姓心中对两地的整体认同。正如宋人常以麟府并称一样,今天我们也以神府相提并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知道,神木有杨家将、麟州故城、杨业庙,府谷有折家将、府州城、七星庙、折氏墓葬。

随着对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入,蓦然发觉孩提时代提出的“谁人敢害杨无敌”依然是一个问题,不只是邻家大姐这样的农家少女羞赧得答不上来,对历史学家、文化学者来说,这依然是一个大问题、大疑案。杨家将文艺作品的纷呈显然得益于历史上杨家父子原型人物的忠烈和冤屈,假设杨家将能像折家将那样备受朝廷倚重和信赖,纵有大牺牲、大悲剧,也都在世人理解之中,不至成为千载不衰的悲情绝唱罢。

戏剧、小说等文艺作品乐于将人物性格脸谱化、敌我阵营非黑即白化、矛盾冲突简化和夸张化,这一切非常适合于大众品味和小孩子传习,但历史深处隐藏着另外一方洞天,留待我们探索和深究,让我们透过云遮雾绕的戏剧形象杨继业,顺藤摸瓜,去发现一个真实立体的历史人物杨业,由此来品味历史的况味和人情的冷暖。

 

2

据史书记载,杨重贵是麟州豪强杨信之子,“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杨重贵 “善骑射”和他的出生地的风土人情有关,麟州以北是府州,由党项折氏盘踞,以南是夏州,由党项李氏所盘踞,期间农耕民族和诸多游牧民族杂居在一起,使得杨重贵熟悉藩情,擅长骑马、射箭、打猎。麟、府、夏东北方向的幽云十六州在后晋时期割让给了契丹,又使杨重贵关心边防,通晓边事。

杨重贵年少时打猎总能比别人斩获得多,还对随行说,“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可见杨重贵虽为汉人,却有一幅塞北高原上游牧民族的肝胆,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将领,驰骋在北疆上。那时,麟府豪强杨信与折德扆都归附后晋,门当户对结成儿女亲家。杨重贵与折赛花在充满无限憧憬的年华喜结良缘,戏剧中说她们情定七星庙。

20岁那年,杨重贵迎来了奔赴前线,实现年少时梦想“他日为将”的契机,942年河东步军都指挥使刘崇赴任麟州刺史,收杨重贵为养孙,更名刘继业,成为其孙刘继元的同辈兄弟。

947年,刘崇的哥哥刘知远建立后汉,951年刘崇建立北汉,不到十年时间,刘崇从麟州节度使做到皇帝,其养子刘继业追随左右,屡立战功,也从保卫指挥使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国人号为“无敌”。 不至而立之年,就威名在外,这也许是刘继业最辉煌的岁月。

然而,与北汉分庭抗礼的是后周,二者都是从后汉基础上分裂出来的,互视为眼中钉。这样一来,刘继业和折赛花在北汉,杨信、杨重勋(继业的弟弟)、折德扆等家人均在后周为官。国与国之间撕裂至此,家庭关系如何和睦呢?

960年,北宋建立之后,麟府的杨氏和折氏均拥戴赵匡胤,刘继业与他们不属同一阵营。9613月、9624月,北汉两度派兵侵犯麟州,均被杨业的弟弟杨重勋击退。96712月赵匡胤升麟州为建宁军,杨重勋任建宁军留后,职责之一便是防范北汉入侵。

一直到979年(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宋太宗围太原、灭北汉,宣告五代十国终结之后,刘继业才跟随末帝刘继元归顺大宋,由宋太宗恢复杨姓,取单名业,任为右领军卫大将军。还师之后,再授郑州刺史,又因杨业老于边事,升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复作为潘美的副将,驻守代北

9803月,辽景宗遣兵10万攻打雁门,杨业率数千骑兵绕到关北,与潘美前后夹击大败辽兵,杀死辽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这番出其不意的战术和斩获颇丰的战绩尽显杨业精湛老练的指战才华,在辽宋两军引起极大反响。一方面,杨业自此在辽军中声威大震,“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另一方面,归宋之后,虽有太宗的器重,虽有部属们的拥戴,但总还是有人将他定性为“北汉”降将,要么另眼相看,要么不予信任。雁门一战,杨业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兼任郑州、代州刺史,引起了边将们的妒忌,有人甚至暗中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将这些奏章封好交给杨业,以示信任。 

就是这同僚的猜忌、诽谤把杨业送上了绝路。

3

宋太宗用兵颇喜好沙盘模拟,先演练好一个方案,然后让将领们去执行。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志在必得,部署兵分三路北上伐辽:东路由曹彬、米信各率所部以掎角之势出雄州(今河北省雄县),中路由田重进率领击飞狐(今河北省涞源县),西路由潘美、杨业率领出雁门(今山西雁门关)。

《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太宗的战略意图是,派实力雄厚的东路大军佯攻今天的北京,当时辽国的南京幽州,把辽军的主力牵制在那里,等待中、西二路打赢后,赶来合围聚歼,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

一开始,宋军推进得十分顺利,不料主力部队东路军最先出了问题,久经沙场的曹彬所部十万大军被截断粮道,致使三路兵马全线溃退,大败而返,杨业的悲剧就发生在归途中。

为保存硕果仅存的战绩,宋太宗下诏,要求潘美和杨业引兵护送西路军得手的云、朔、寰、应四州百姓内迁,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班师速度。辽军也不像宋人预想那般击退东路军后继续南下,而是集中精锐朝西路扑来,为首大将是大辽名将耶律斜轸。

转眼间,辽军已占据寰州,杨业主张不与他们正面交战,而是引兵到应州,诱敌向东,令云、朔百姓出城进入石竭谷口(今山西朔州南),再配备1000名强弩手和若干骑兵把守谷口,以保三州南撤。但王诜认为这是胜利之师向敌人“示弱”,主张率数万精兵直出雁门。杨业反驳此乃必败之势。没想到紧要关头,杨业北汉降将所引发的猜疑、功高盖世所引起的忌妒一齐在监军王侁脑中发作,非但不采纳这套万全之策,还反讥道:“将军不是号称“无敌”吗?怎么见了敌人就不敢前进?难道你另有打算吗?”威逼杨业直趋朔州出战,杨业深知自己身份特殊,最听不得这种阴阳怪气的话,明知是白白送死,也九死不悔,毅然带兵出征。临走前,杨业指着陈家谷向潘美、王诜请求道:“请各位在这里陈列步兵和强弩,作为左右翼来援救,等我转战到这里,即以步兵夹击救援,否则,我的将士们都会被敌人所杀。”

杨业率部奋力抗击辽军,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才转战回陈家谷,谁知潘美和王诜跑得无影无踪。杨业深知是必死无疑了,就拍着胸膛悲恸地对剩下的100多名部下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儿女,和我一起死在这里,没有什么好处,赶快跑回去,向皇上报告吧。”部众们感动得泣不成声,谁也不肯离去,战到弓箭用光了还在顽抗,杨业斩杀了百十来个辽兵之后,因战马受了重伤,被耶律斜轸的部将萧挞凛俘虏,包括杨业之子杨延玉在内的其他部属无一生还。杨业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日,引发箭疮至死。 

4

谁人敢害杨无敌?

这个问题,还真没那么简单。

杨业的复杂性在于他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你看他生在麟州养在太原;举族委身后汉,却在后汉灭亡后,和父亲杨信、弟弟杨重勋、岳父折德扆分属北汉、后周两大敌对阵营;替北汉守边防备契丹,又在必要时投靠契丹,对抗北宋;在宋、汉战场上,宋太宗对敌国阵营的这个守城大将惜才如命,却又攻城心切;归顺宋朝后,皇帝中用他、朝臣猜忌他,他又得披盔戴甲去和曾经的友邦契丹生死抗争。

在国家层面,他与契丹亦敌亦友,与大宋先敌对后归顺,唯一能黑白分明的是对北汉的精忠到底,谁料北汉在后周、北宋的统一进程中日薄西山,在他年富力强的年代被宋太宗平灭了。

在家庭层面,他与父、弟、翁三者血浓于水而又刀兵相见。试举一例,他与其小舅子折御卿在979年北宋灭北汉战争中兵锋相向,而又在982年分守雁门和府州合力击退辽国三路伐宋的西路和中路铁骑。他就是这么一个矛盾重重的人,在家中都不能意同力合,而况在朝堂之中、疆场之上呢?

让我们回到案发现场,杨业说好让潘美、王诜在陈家谷埋伏兵力,待他转战归来,潘王二人怎么临阵脱逃了呢?

他们确实是等了,据《宋史》记载,他们从寅时(凌晨35点)一直守到巳(上午911)时,先是王侁派人登高眺望,战场上空荡荡的,疑似契丹被杨业击退,生怕杨业抢了头功,领军回去报告他事先力主直击辽军的英明决策去了。潘美拦不住兴致十足的王诜,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侦知杨业兵败的消息后,也挥师退却了。

至此,我们看到,杨业是众人害死的。

如果按时间顺序罗列,加害于杨业的人至少有4个:杨信、赵光义、王诜、潘美。

先说杨信,这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杨业在家国、君臣、敌我、父子、翁婿诸方面极度分裂的身世、人格,是他父亲一手包办的。正是杨业在20岁被父亲托付给刘崇,形塑了杨业北汉降将的政治身份,导致他不能融入大宋的边将群体,越是战功突出,越发引起排挤、陷害。

次说宋太宗赵光义,他关于西路军撤退期间护送云、朔、寰、应四州之民迁返河东,实在是所投入的兵力、人力巨大,所获得的战果、洪德甚微。而且是一个在大敌追击之下无法完成的任务,终至杨业及其所部惨烈牺牲,四州及其百姓落入辽人之手,西路战果丧失殆尽,不得不说,是一次重大的决策错误。

再说监军王诜,仗着自己代表朝廷督察将帅的特殊地位,越权胁迫杨业这样的副将在阵前别无选择,放弃合理作战方案白白送死。加之误判军情、好大喜功,为争夺子虚乌有的胜利战绩,撤走伏军,让杨业父子及其部下走投无路,全军覆没。

最后说潘美,也就是戏剧小说中潘仁美的原型,咋看起来,似乎一直游离事外,却着实为陈家谷悲剧的第一责任人。作为一路军马的主帅,在战前决策过程中忽视杨业合理建议,默认王诜错误路线,让将士们做出无谓的牺牲,咎莫大矣;在作战过程中,跟着王诜背约撤军,致使杨业孤军作战,身陷囹圄,冷漠至极。

天下无敌的杨业,却敌不过残酷的世情,赴死路上,望子成龙的杨信推了他一把,造成他的政治身份危机;求名心切的宋太宗推了他一把,命他硬碰硬去完成一个完不成的任务;刁钻刻薄的王诜推了他一把,让他不得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老奸巨猾的潘美推了他一把,不动神色,借刀杀人,除掉了他这个功高盖主的副手。

 

5

    谁是杨业冤死案的主犯?

在杨业之死的四个幕后推手之中,宋太宗和杨信这一君、一父的责任是最低的,甚至可以忽略为零。首先,他们对杨业毫无恶意;其次,杨业之死充其量只是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他们的间接作用不构成主因。史学界也没有人认为,杨业是被宋太宗或者杨信害死的。

我们这么说,是为了理清杨业之死的发展脉络,看到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父母和顶头上司的形塑,进而窥探杨业这个悲壮牺牲型将领的命运感。

那么,潘美和王诜,谁是主犯?

这里有必要回到杨业的善后事宜。

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情形,是杨业的妻子折太君入朝告御状,为夫君辨诬,社会舆论导向杨业一边,宋太宗勃然大怒,严惩“潘仁美”。一看便知,这是戏剧、文学作品的提法。

史书上不曾记载折太君鸣冤一事,据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李裕民先生据宋人张咏《赠刘吉》一诗中的两句“冒死雪忠臣,谠言警贵侍”推论,认定为杨业冒死洗雪的是南唐归宋旧臣刘吉。这么说来,刘吉与杨业同是旧朝降部,一样受到同僚们的排挤,同病相怜,尽至冒死雪冤,真是难能可贵。

宋朝对杨业做了两次慰问,第一次仅算是抚恤,待遇是“绢布各百匹,粟十石”,因为根据宋制,像杨业作为观察使这个级别的将领,战死后的慰问标准应是“钱三百贯,绢布各二百匹,酒五十瓶,羊五十口”。但随后,又做了二次慰问,这一回远远超越了标准,算得上大加追赏了,宋太宗于那年中秋节重新颁布命令:“赠(杨业)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从低于标准,到超越标准,其间的大翻盘,多亏了刘吉不畏权贵的冒死申诉。

民间对刘吉这样的历史人物知之甚少,结合折太君背后有府州折氏家族这样的豪强势力,折氏女眷又有多次入朝觐见大宋皇帝的情形,在文艺作品中把替杨业申冤一任记在了折太君名下,也不算空穴来风。

冤情即告侦破,那么宋朝对当事人的处罚能不能告诉我们主犯是谁呢?从宋太宗的处置结果来看,潘美连降三级,王诜被除名,但第二年2月,潘美又官复原职,可见是让王诜担了全责。那么民间为什么一致认为,“潘仁美”才是罪魁祸首呢?

这就不得不说戏剧文学作品超越历史文献的地方了,历史是替赢家写的。在朝堂之上,潘美虽则不是百姓心目中“潘仁美”那样的皇亲国戚,但不失为朝廷重臣,地位远在王诜、杨业之上,受到了皇家的庇护,甚至在雍熙北伐归来后,还可能把败绩背在了杨业这样的战死者身上,这才导致了宋太宗对杨业先冷漠后高规格封赏的态度。明眼人一看便知,潘美作为主帅,完全有权力、有必要阻止王诜的错误路线,救杨业于水火之中,但事实是,他却一反常态,保持了缄默,而这段“缄默”的记载,究竟是他的真实行为,还是返朝后粉饰过的辩白?由于刘吉不在现场,杨业的下属们无一生还,死无对证,不得而知。

倒是民间口头文学、戏剧、小说更加入情入理,一口咬定潘美为害死杨业的罪魁祸首,反而更接近历史真相。

看来,大宋官场有其深不可测的地方,孩提时把这个问题抛给为我讲小人书的大姐姐,真是为难她了。

▎作者简介

温占满,作家、导演、策划人。深圳市理念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孙子兵法研究会特聘讲师,先后在福州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获得社会学、工商管理学士和硕士学位,曾供职于福建电视台、雅昌和酷派,担任编导、策划和管理岗位。著有财经畅销书《战略的艺术——<孙子兵法>的商业理念》。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19-03-25 16:37:17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