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明长城行第一站(之二) 镇羌堡
镇羌堡是明长城进入神木的前一站,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明长城在这片土地上的脉络。我们沿山路,向镇羌堡进发。山沟唯美的秋色与连绵起伏的群山相得益彰,身边一座座烽火台渐渐远去。从杨伙盘村、范家沟村我们一路下山,进入明长城36堡寨之一镇羌堡。
明长城行第一站(之二) 镇羌堡
镇羌堡是明长城进入神木的前一站,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明长城在这片土地上的脉络。我们沿山路,向镇羌堡进发。山沟唯美的秋色与连绵起伏的群山相得益彰,身边一座座烽火台渐渐远去。从杨伙盘村、范家沟村我们一路下山,进入明长城36堡寨之一镇羌堡。
镇羌堡的地势较高,进入古堡的是上坡路。在这里,我们遇到了刚刚从地里刨葱回来的老人,孙旺。满满的一车大葱,70岁的老孙拉的很吃力。见此情景,我们一起帮他将车推进了堡里。路上,老孙给我们讲,镇羌堡在50年代的时候将名字改成了新民镇。那时候的镇羌堡保存的还很完整。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北门外有个祖师庙,庙附近有颗大松树,非常大,大到松树的枝条都能搭在城墙上,可惜后来被砍掉了。

在路过堡内旧邮电局的时候,石墩上坐着几位老人正在晒太阳、拉家常。看见老孙拉的红葱后笑着和他打招呼,问老人“葱怎卖了,让我来买点儿”。老孙直接从车上抱下来一抱葱送给了他们,阳光、微风、还有这淳朴的举动,让我们的内有股暖意在流动!
镇羌堡人杰地灵,憨厚淳朴的老孙总是满脸笑容。在老孙家,他捧出一本红色的荣誉证书给我们看。我们惊讶的发现这位质朴的老头原来是一名从事了30年乡村教育的老师。老孙很懂我们,他送给我们了一本《镇羌史话》,他说关于镇羌堡的故事就全部都在这本书里了。书上记载,战争平凡的岁月里镇羌堡曾设把总,养着将近300匹战马,为镇压外敌进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镇羌堡还保留有鼓楼、观音庙、三官庙、城隍庙等老建筑。残缺的东瓮城、颓塌的北门、能排水的南门依旧是古城的屏障。堡内一个叫孙小平的人说,这里曾有29座庙,100多户人家,500多人居住。不过现在堡子里老人居多。
镇羌堡东瓮城与城墙
岁月如天际流云,不可阻挡的远逝。离开镇羌堡,我们心里满满的是感动与收获。长城故事里的铁血与长城脚下的柔情,将伴随我们继续行走,下一站将是哪里?敬请期待!
城外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