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麟州杨氏遗闻六记
(一)
聂崇岐
宋杨家将故事,以小说戏曲之宣传,大河南北,几于妇孺皆知。稗官野史,里巷之谈,固不足信;而《宋史·杨业传》所述,又嫌略简,难尽窥事实之曲折。
麟州杨氏遗闻六记
(一)
聂崇岐
宋杨家将故事,以小说戏曲之宣传,大河南北,几于妇孺皆知。稗官野史,里巷之谈,固不足信;而《宋史·杨业传》所述,又嫌略简,难尽窥事实之曲折。年来涉猎书史,遇关杨业祖孙父子之事,辄迻录之,为日既久,粗有所获,今稍加连缀,以充《史学年报》篇幅。饾饤獭祭,不足云撰著也。
一记入宋前之杨业
杨业,麟州新秦人也。
《宋史》卷二七二及王偁《东都事略》卷三四《业传》,皆云业为太原人;曾巩《隆平集》卷一七及江少虞《皇朝类苑》④卷五五《业传》,皆云业为麟州人:所述互异。考欧阳修《文忠全集》卷二九业侄孙琪墓志云:“君讳琪……姓杨氏,麟州新秦人也。新秦近胡,以战射为俗,而杨氏世以武力雄其一方。”又《资治通鉴》卷二九一书业父弘信事,谓之为“麟州土豪”。夫杨氏之于麟,既曰“世”,曰“士”,则业之本贯应为麟州明矣。《宋史》及《东都事略》谓之太原人者,盖从初仕之国而言也。又按:新秦,麟州附郭县,今陕西神木县地。
父弘信,后周广顺初纠合徒众,据州自为刺史。
弘信,《宋史》、《东都事略》及《资治通鉴》皆作“信”,唯《欧阳文忠全集》杨琪墓志称为弘信。考宋宣祖讳弘殷,故宋人多避“弘”字;弘信之所以被书为“信”,谅以避讳故也。
业初名重贵。弱冠事北汉世祖,又事睿宗,赐姓刘氏,名继业。
按:北汉世祖刘崇为后汉高祖知远之弟。《旧五代史》卷一三五《崇传》,谓“高祖镇拜汾,奏为河东步军都指挥使。逾年,授麟州刺史。”又同书卷九九《高祖纪》谓高祖于晋天福六年“七月授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则崇之刺麟州,约在天福七八年间;业之事刘氏,当始于此时。又睿宗子侄辈皆以“继”字联名,其改杨重贵为刘继业,盖亦子视之也。
历官由保卫指挥使至侍卫都虞候,领建雄军节度使。
按:建雄军即晋州,不属北汉。继业乃以侍卫都虞候遥领节钺耳。
宋开宝二年(969年),太祖亲征北汉,继业守团柏谷,以众寡不敌退师。洎太原被围,继业出犯,未得逞。宋旋以暑疫罢兵。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开宝二年正月“乙卯……命曹彬等各领兵先起太原。戊午,诏亲征。……北汉侍卫都虞候刘继业……屯于团柏谷,……知众寡不敌,……奔还晋阳。北汉主怒,罢其兵柄。……三月……上次太原,命为四寨以逼之。……刘继业……以突骑数百犯东寨,党进挺身逐之,……继业缘缒入城”。
开宝八年(975年) ,继业尝攻宋晋州,败于洪洞。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开宝八年正月,“北汉主命刘继业……攻晋州,武守琦败之洪洞”。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太宗灭北汉。国主已降,继业犹负隅苦战,迨奉刘继元命,始解甲来见。太宗得之,甚喜,诏复本姓,只名业。授左领军卫大将军,寻改郑州防御使。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初刘继业捍太原城,甚骁勇。及继元降,继业犹……苦战。上素知其勇,欲生致之,命中使谕继元俾招继业。继元遣所亲信往,继业乃北面再拜,大恸,释甲来见。上喜慰,抚之甚厚,复姓杨氏,只名业。寻授左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使。”
旋命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翌年以功进云州观察使。此后事具《宋史》本传。业以善战名,人称为“无敌”。又长于军略,在北汉时所布置之堡寨,韩琦知太原犹及见之云。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二:“皇祐中,韩琦经略河东,案堡寨置处,多北汉名将杨业所度者。”
二记杨业战死以后
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五月,杨业战死朔州陈家谷。
按:业卒时年岁,诸书无述及之者。今依第一记所言,假定业于晋天福八年始事刘氏,其年为二十岁(弱冠),则雍熙三年应为六十三岁,其生约在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又按:朔州,今山西朔县。
事闻,削统帅潘美三官,监军王侁等除名编管,赠业太慰大同军节度使,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
按:业生前官至观察使,品为第四,而太尉品第一。以四品官而晋至一品,可称超赠。第《宋会要稿》第一七五册八之七下,仅谓“优赠业大同军节度使”,不言太尉。则恐所赠为检校太尉,非真太尉也。
后累赠至太师中书令。
《欧阳文忠全集》杨琪墓志云:“君之伯祖继业,大宗时为云州观察使,与契丹战殁,赠太师中书令。”按:业初赠官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后谅以子延昭贵,遇大礼恩,累赠至太师中书令者。中书令例得称“令公”,此或为近世小说戏曲称业为令公之所本乎?
子七人:延玉从业战死。余子以业殁于王事,延朗自供奉官迁崇仪副使,延浦、延训自殿直迁供奉官,延瓌、延贵、延彬并录为殿直。妻折氏,或云为折德扆之女。折家世有府州,麟、府毗连,两州土豪结姻,固事理之所许也。
《山西通志》卷五六《古迹考》七云,保德州有“折太君墓,在州南四十里折窝村,相传即杨业妻,折德扆女也”。又道光《神木县志》卷二《古迹篇》云:“黄羊城,……俗传杨继业妻折氏居此。”又同书卷五《人物》上《业传》谓业死事,“妻折氏赴阙讼夫冤”。方志所载古迹,多不足据,所云折太君墓,折氏曾居黄羊城,皆属影响之谈。唯业妻之为折氏,似无可疑;至其是否为德扆女,则不敢必也。按:宋制,四品官母妻皆封郡君。人称业妻为折太君,岂无因哉!
三记契丹之重杨业
《宋史》述杨业之勇,谓契丹畏之,见其旌旗则引去。辞近夸诞。唯《辽史》于擒其他宋将,仅一书或再书,独于杨业之擒之死,则既见于纪,复见参与陈家谷一战诸将之传,且大书特书,不厌其烦。此何故欤?岂非以素日畏之重之,而喜其一旦成擒乎?
按:《辽史》卷一一《圣宗纪》,统和四年“秋七月丙子,枢密使斜轸遣侍御涅里底、斡勒哥奏复朔州,擒宋将杨继业。……辛卯,斜珍奏:大军入寰州,杀守城吏卒千余人。宋将杨继业初以骁勇自负,号杨无敌,北据云、朔数州。至是引兵南出朔州,至狼牙村,恶其名,不进。左右固请,乃行。遇斜轸,伏四起,中流矢,堕马被擒。疮发,不食,三日,死。遂函其首以献。诏详稳辖麦室传其首于越休哥,以示诸军。”又卷八三《耶律斜轸传》:“斜轸闻杨继业出兵,令萧挞凛伏兵于路。明旦继业至,斜轸拥众为战势。继业麾帜而前,斜轸佯退。伏兵发,斜轸进攻,继业败走至狼牙村。众军皆溃,继业为流矢所中,被擒。斜轸责之曰:‘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继业但称‘死罪’而已。”又同卷《耶律奚底传》:“宋将杨继业陷山西郡县,奚底从枢密使斜轸讨之。凡战必以身先,矢无虚发,继业败于朔州之南,匿深林中,奚底望袍影而射,继业堕马。先是,军令须生擒继业。奚底以故不能为功。”又卷八五《萧挞凛传》:“统和四年,宋将杨继业率兵由代州来侵,攻陷城邑,挞凛以诸军副部署从枢密使耶律斜轸败之。”又同卷《耶律题子传》:“当斜轸擒继业于朔州,题子功为多。”又同卷《耶律谐理传》:“宋将杨继业来攻山西,谐理从耶律斜轸击之,常居先锋,侦候有功。”
惟其畏之重之也,于是更有为业立祠于古北口之事。
古北口一名虎北口,今属北京市密云县。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刘敞奉命贺契丹太后生辰,有《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曰“西流不返日滔滔,陇上犹歌七尺刀。恸哭应知贾谊意,世人生死两鸿毛。”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苏颂奉命贺契丹主生辰,有《和仲选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曰:“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遗俗奉遗祠。”⒀宋哲宗元祐四年(1086年),苏辙奉命贺契丹主生辰,有《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曰:“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一战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犹畏人言。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其祠历辽、金、元、明、清以迄民国,尚巍然存于古北口城北门外。
万历刊《大明一统志》卷一《祠庙》:“杨令公祠在密云县古北口,祀宋杨业。”民国《密云县志》卷二之五,“杨令公祠,明洪武八年,徐达重建,祀宋杨业。成化时,镇守监丞许常、都指挥王荣重修,敕赐名威灵庙。……嘉靖年,兵备佥事张守中、古北口副将军郭琥重修。前清霸昌道耿继先、总兵蔡元重修。”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大明一统志》条:“《一统志》‘杨令公祠在密云县古北口,祀宋杨业。’……按:业生平未尝至燕,况古北口又在燕京东北二百余里,地属契丹久矣,业安得而至此!……《密云县志》:‘威灵庙在古北口北门外一里,祀宋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公。’……并承《一统志》而误。”其说甚辩。然由刘敞等诗,知古北口业祠立于契丹时,非明人所创建,顾氏误矣。
昔匈奴杀李广利而终祀为贵神。契丹之立业祠,得无亦类是乎?
(未完待续)
(【选自《宋史丛考》,中华书局1980版】作者聂崇岐(1903----1962)。历史学家,直隶蓟州(今天津蓟县)人,毕业于燕京大学,长期执教于燕大,曾任燕大引得编纂处编辑、副主任,北平中法汉学研究所研究员兼通检部主任,燕大图书馆代理主任、教授、代理教导长。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宋史丛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