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20年第二期 >> 文化纵横 >> 杨弘信先祖何时来到麟州,墓在何方? >> 阅读

杨弘信先祖何时来到麟州,墓在何方?

2020-08-04 15:35:38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362
内容提要:《杨家将文化》2019年第三期登载了神木市博物馆孙致远、黄晓龙合写的《北宋杨宣买地券浅释》一文,据此可知,杨宣是北宋末年人,是麟州杨氏直系后裔。他于北宋元祐四年(1089)买到墓地,于政和三年(1113)去世后入葬该地。入葬时将他的祖籍,该墓地的位置、四至及地价等信息记录在石刻上,埋入墓中。

《杨家将文化》2019年第三期登载了神木市博物馆孙致远、黄晓龙合写的《北宋杨宣买地券浅释》一文,据此可知,杨宣是北宋末年人,是麟州杨氏直系后裔。他于北宋元祐四年(1089)买到墓地,于政和三年(1113)去世后入葬该地。入葬时将他的祖籍,该墓地的位置、四至及地价等信息记录在石刻上,埋入墓中。此石刻的出土发现,为探究麟州杨氏先祖入住麟州时间和寻找杨弘信墓地提供了新的依据和线索。

一、麟州刺史杨弘信先祖何时入住麟州?

史志典籍中只记五代时麟州土豪杨弘信自立为麟州刺史,先后归顺过后汉和后周政权,他的麟州刺史的职权得到后汉和后周两个王朝的认可。

据史书记载,学者分析认为:杨弘信大约在后晋出帝石重贵开运元年(944)至二年(945)间组织地方武装抗辽,自为刺史。公元947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改年号为天福十二年,同年六月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杨弘信约在这年归顺后汉,担任后汉之麟州刺史。后周太祖郭威广顺元年(951)正月代汉,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同月刘崇在太原称帝,跟后周对抗,史称北汉。这时杨弘信听命于北汉。《资治通鉴》广顺二年十二月载:“初,麟土豪杨信自为刺史,受命于周。信卒,子重训嗣,以州降北汉。至是,为群羌所围,复归款,求救于夏、府二州。”由此看,杨宏信大约在广顺二年(952)去世。去世前已归附后周。去世后由他的儿子、杨业的弟弟杨重勋,承接麟州刺史。这时杨弘信的大儿子杨业在北汉为将,和杨重勋兄弟二人分别效命于北汉和后周。

杨重勋于后周广顺二年继任麟州刺史时,尚为十七岁的少年,因哥哥杨业的关系,随即举州归附北汉。是年十二月为群羌所围,求援于后周的府、夏二州。于次年即后周广顺三年(953)正月,不得不归附于后周。围解,再背周归汉。后因北汉被后周打败,无力支援麟州,在周世宗柴荣的招抚下,于后周显德四年(957)十月,又归附后周。后周王朝升杨重勋为麟州防御使,高于刺史两级,并加检校太傅。杨重勋归周三年后,宋王朝代周,他又成为宋臣。宋太祖乾德五年(967)组建建宁军于麟州,授杨重勋为节度留后。开宝五年(972)被召入朝,升任宿州保静军(治今安徽省宿县符离集)节度使,由18岁的儿子杨光扆继领麟州军政,为监麟州兵马。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仅三十一岁的杨光扆卒于任上,其子杨琪年仅七岁,不足任事,麟州杨氏遂不专麟州政事。自杨弘信944年自为刺史始,至杨光扆985年卒,三代主政麟州军政四十多年。

这是麟州杨氏主政麟州的大体情况。可以看出,麟州杨氏在五代乱世延及宋初,在当时北方边防线上是十分显赫的。由地方豪强成为后汉、后周、北汉、北宋四个王朝守边武将和朝廷重臣。人们不禁要问,这支族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先祖是什么时候来到麟州的?关于这一点史书记载十分简略。欧阳修为杨琪(杨弘信曾孙)所作墓志铭只说:“麟州新秦人也”。司马光《资治通鉴》说杨弘信为麟州“土豪”。既然是土豪,在当时乱世的情况下,没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没有政治上的权威和军事武装支持,自然是不成的。而要积累成有权威、有经济实力、养得起军事武装的、可以自为州刺史的地方豪强,没有好多年、好多代的积累发展是不可能的。那么,到底麟州杨氏在杨弘信之前多少年、多少代就来到麟州?说法很多,莫衷一是。新近在神木发现了北宋《杨宣买穴地券》石刻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买地券载:“维政和三年癸巳十月戊申朔二十五日壬申金成日维大宋国镇西军新秦县永兴庄葬主杨宣   盖闻乾坤覆载先有父子,然有臣幕而荣谢其杨延赟是虢州弘农郡人也。其家传九族,累授缨簪,因放官逐任至麟州三百余年……”该石刻文虽有几处毁改,但对探究杨弘信先祖来源未受大的影响。其一,杨弘信与杨宣先祖祖源郡望相同。杨弘信先祖来自华阴弘农杨氏,为东汉太尉杨震后裔,这是学界和杨氏族人普遍认可的。墓主人杨宣先祖亦为虢州弘农郡人,都是东汉杨震后裔。其二,杨宣与杨弘信来孙杨祖仁同时期在世。杨宣卒于政和三年(1113),杨祖仁卒于1119年,晚杨宣6年卒。由此推之,杨宣六、七代以上先祖应和杨弘信同时在世,且很可能为同辈族人。其三,居住地相近。杨弘信及其子杨业、杨重勋、孙杨光扆世居麟州治所所在地新秦县杨家城。杨宣及其先祖居镇西军新秦县永兴庄。新秦县、麟州、镇西军治所都在同一地,即今之麟州古城——杨家城。史书载:唐玄宗开元二年(714)置新秦县,开元十四年(726)辙销。天宝元年再设新秦县,并割胜州连谷、银城二县置麟州。当时麟州领新秦、连谷、银城三县,治所在新秦县(今之杨家城)。其年改麟州为新秦郡。唐肃宗乾元初(元年为758)复改新秦郡为麟州。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升麟州为建宁军。宋太宗端拱二年(989)改建宁军为镇西军。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辙销银城、连谷二县,辖地并入新秦县。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镇西军、新秦县没于金,麟州辖地成为金的属地,宋王朝在麟州的军政建置被废除。麟州新秦县作为中原汉族王朝属地长达400多年。宋代新秦县有永兴庄,现在神木市永兴街道办驻地亦称永兴村。该村位于杨家城东约14公里处。唐宋时为新秦县地,元代为神木县地,明代在长城沿线,置永兴堡,为延绥镇神木东路重要关隘。由于长期处于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争战要地,乡民形成了尚武风俗。清嘉庆间接连出了武凤来、秦钟英两位武状元,赢得了神木弓马甲天下的美誉。尚武民风的形成,与近邻麟州故城杨家城不无关系。所以说,现在的永兴村即是宋代永兴庄的沿续。

说到族源关系,清道光《神木县志·人物志上·宦迹》载:“杨信,仕北汉,为麟州刺史,保障边城屡著功绩。”同书《人物志·义行》载:“杨荣,麟州人。七世同居,咸平时旌表,仍蠲课调。”这里的杨信,即杨弘信;杨荣,即杨弘荣。因避宋太祖父亲赵弘殷和清乾隆皇帝名弘历而省掉弘字。麟州杨氏后裔亦普遍认为,杨弘信有个弟弟叫杨弘荣,农坛主。用现在人的话说是势倾麟州三县的大地主。他为其兄杨弘信为政建军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他的主要活动范围在杨家城东南部的新秦、银城二县。由此推断,杨宣这一支很可能是杨弘荣的直系后裔。杨弘信驻守麟州城为官,杨弘荣住州城东南一带务农,兄弟二人相互支持,完美配合,共同成就了麟州土豪的霸业。杨弘信的后代作将为官,很有名气。而杨弘荣的后代种地为民,史书中没有留下任何信息。

杨宣买穴地券载:其先祖因“放官逐任至麟州三百年”。自宋哲宗元四年(1089)杨宣买穴地上推三百年,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唐王朝自618年建立,至907年灭亡,计286年。唐德宗时(780-805)为唐中期偏后时期。杨弘信约于周广顺二年(952)去世。也就是说他去世前160多年,他和弟弟杨弘荣的先祖就来到麟州新秦县,至他们这一代大约在麟州居住已有六、七代了。麟州杨氏到杨宣这一代,在麟州居住大约有十二、三代了。

二、杨弘信墓在何方?

主政麟州的杨弘信、杨重勋、杨光扆祖孙三代,有杨弘信和其孙杨光扆卒于麟州刺史任上。杨弘信子杨重勋于开宝五年(972)年被召入朝,升任宿州节度使,离开麟州。要说在麟州有杨家祖坟的话,就是杨弘信、杨弘荣这辈以上先祖理应埋在麟州新秦县。麟州杨氏以武将闻名,去世后多在征战地、居住地安葬。杨业在山西征战,死在辽营,被辽人埋在古北口,传说骨殖后被盗回埋在河北香河。杨延昭墓传说很多,清道光《神木县志·古迹》记“在县北门子城内”。杨琪皇祐二年(1050)卒于淮南,葬于洛阳杜泽原。杨琪子杨畋卒于嘉祐七年(1062),与妻陶氏葬于河南洛阳杜泽原。

麟州杨氏,除以上有葬地者外,杨弘信和其孙杨光扆都是土生土长的麟州新秦县人,都卒于麟州刺史任上。作为土豪世家,理应葬于麟州。那么,杨家祖坟在哪里?杨弘信和杨光扆墓在哪里?2002年榆林市文管会在杨家城考古发掘中,在杨家城东1000米的柏树畔南坡发现了被盗过的6座北宋时期墓葬,但未发现与杨家祖坟有关的资料。200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及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队、神木县文物管理办公室联合对杨家城考古调查中,在杨家城东500米俗称“死人脑瓜盖”的黄土峁上发现了19座古墓,在杨家城东南1000米俗称“柏树畔”的黄土峁上发现了29座古墓。“从两处墓地墓葬形致及采集的部分标本看其年代当为宋明时期,后经发掘验证也有部分汉墓”。也没有发现与杨家祖坟的相关资料。在杨家城附近没有发现杨家祖坟的线索,那就在杨家城周边找。杨宣买穴地券记杨宣墓在神木永兴庄附近,清道光《神木县志》记杨延昭墓在神木城北。神木城北郊石堡墕村,有一块230多亩的地,祖祖辈辈相传叫“杨家坟”,现为神木第六中学校址。据该村老年人回忆,这是一块古老的坟地,他们从未听说过有人来祭扫过。2002年在修建学校时在该地下发现有不少墓柱石、残碑和两面碗口大的很易碎的古铜镜,可惜没有人收藏考究过。这些信息虽不能确定杨家祖坟所在,但为寻找杨家祖坟提供了一些线索。

三处杨家坟在麟州城所在位置示意图

微信图片_20200525105655

麟州杨氏在神木三处墓地提供的方向和距离是有价值的。杨宣墓在永兴庄附近,在麟州城东约14公里处。杨延昭墓在麟州城南约十五公里明代所建神木城北郊窟野河东岸。神木城北郊石堡墕村杨家坟,地处麟州城南约十公里窟野河东岸。三处墓地在与麟州城方向和距离大体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麟州城是北宋西北边疆城市。城下窟野河为北宋与西夏的界河,杨家不可能把墓地选在城西与西夏的交界地上。向北仅约十公里的横阳堡是麟州连谷县治所所在地,而连谷县城是北宋与西夏的边疆交界城,也是麟州北边前沿阵地城,麟州杨家也不可能把墓地选在作战前沿阵地。所以麟州杨氏选祖坟墓地只能在州城的东方或南方。杨宣墓的方位较为清楚,没必要细说了。这里要对杨延昭墓和杨家坟作番考究分析。

道光《神木县志·附冢墓》载:“杨将军墓,在县北门子城内,俗传为宋将杨延昭六郎墓,今圮。”显然,此地不是杨延昭真墓所在,更不是杨家祖坟所在。其一,杨延昭卒于1014年,道光年间的神木城筑于明正统八年(1443),宋将杨延昭不可能埋在明代所筑神木城北门子城内。其二,杨延昭去世时,他的父亲已去世28年,没有安葬在麟州;在家乡主政麟州的最后一位堂弟杨光扆亦已去世29年了,麟州杨氏家族在麟州势力早已不再辉煌。加之他生于太原,卒于河北抗辽前线,灵柩归葬麟州的可能性不大。其三,杨延昭去世时,正好刚经历过西夏李继迁大举侵犯麟州时期(985年至1004年)。因此杨延昭不但没有埋在“县北门子城内”,就连埋在城北窟野河川“杨家坟”也绝无可能。由此推断县城北门子城内的杨延昭墓并非杨延昭真墓,可能是明正统年间筑城以后,家乡人民怀念杨家将,为杨延昭筑的衣冠冢。

再说窟野河东岸石堡墕村“杨家坟”。该坟作为杨弘信及其祖坟所在地还是可能的,但杨光扆绝不可能埋在那里。我们只要回顾一下西夏在麟州争战历史就清楚了。西夏主政者原本为北魏拓跋氏后代,远祖拓跋思恭在唐时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唐王朝赐姓李,被封为夏州定难将军节度使,统领银、夏、绥、宥、静五州地。经五代至宋初世代沿袭下来。广顺二年(952)杨弘信去世时,已是后周之麟州刺史。此时正值西夏与后周交好时期,麟州与夏州为睦邻关系,位于窟野河川的“杨家坟”还是安全的。所以说杨弘信墓和他的祖坟在石堡墕村“杨家坟”还是可能的。杨弘信孙杨光扆于985年卒于监麟州军马任上。在杨光扆去世前两年(983),西夏统治集团内部因争袭职发生了严重分歧,李继迁叛宋附辽,与宋廷发生大规模战争,麟州成为李继迁主攻目标之一,窟野河川成为西夏攻取麟州的主战场。就在杨光扆去世当年的二月,正是李继迁侵犯麟州最为激烈的时期,所以说杨光扆绝无可能埋在窟野河川“杨家坟”。由上综合分析,位于窟野河东石堡墕村的“杨家坟”,或可为杨弘信及其祖坟所在,在杨光扆去世前,因为与西夏战争原因,此坟可能迁向麟州城东南杨宣墓附近之永兴、栏杆堡一带山区?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

三、杨宣墓买地券反映出麟州杨氏后裔对政治的淡定、对安葬先祖的重视

杨宣买穴地券对先祖记载极为简约,只记“虢州弘农郡人也。其家传九族累授缨簪,因放官逐任至麟三百年。”但对该穴地的地理位置、四至、风水、地价、参加人等记载的极为详尽。从中可以看出杨宣对购买墓地、安葬先祖是极为重视的。他不惜重金买墓地,并将墓地风水、星座绘成图刻制在买地券的背面,而不是制作成墓志铭,将其祖源、先祖及他本人名讳、业绩和子孙情况记载下来。其中缘由笔者认为与当时麟州杨氏后裔境遇有关。

麟州杨氏于唐代中后期因贬官放逐来到麟州,经过好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到五代时,成为麟州地方政治上的权力中心、经济上的大庄园主,军事上又建有自己的武装,俨然成为称霸一方的地方豪强,实现了杨弘信自为州刺史、得到周汉王朝委任的梦想。其经历可谓艰辛,其业绩可谓辉煌。然而,杨家归宋后,本应是大展宏图的际遇,却难逃奸人的算计和宋王朝的排挤。妇孺皆知的杨家将英雄男儿几乎都死在残酷的王朝争战中。所以,在内有奸人嫉妒、外有敌国复仇的境遇中,杨家后裔看淡了政治上出人头地,不炫耀祖德宗功,低调做人就成情理中的事了。

从杨宣不惜重金买墓地安葬先祖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杨家不但有忠勇的传统,而且还很尽孝。杨宣买墓地是在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已处在北宋王朝末期,三十九年后北宋王朝灭亡。当时杨家在宋王朝的影响已不甚显赫,留在麟州的后裔也不再威风,以至杨宣的父亲得不到体面的安葬。这便成了杨宣的“心病”,认为自己没有对父亲尽到孝道。可能是受“财帛出自门上(住宅)、子息出在坟上(穴地)”的风俗影响,杨宣才不惜重金置买穴地,安葬父亲和他自己,了结心愿。可惜他入葬(1113年)十五年后,北宋亡朝灭亡,麟州及新秦县成为金王朝的属地,麟州杨氏后裔的境遇会更加严酷,他所如意的穴地估计也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注:

①此时间有改刻痕迹,仅供参考。《杨家将文化》2019年第三期第42页。

②杨延是改刻后的名字,并非原石刻所记,这里只能作为代号。

③道光《神木县志》1982年版,第三册第41页。

④同上,第142页。咸平是宋真宗第一个年号,共6年,为公元998年至1004年。

⑤杨文岩:《古麟州与杨家将》,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1月第三次印刷,第80页。

⑥蔡向升主编《杨家将研究》(历史卷),人民出版社,第363页。

张小兵主编《陕北历史文化与杨家将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59页。

清道光《神木县志》 1982年版第一册第48页。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20-08-04 15:35:38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