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20年第二期 >> 杨家将大家谈 >> 对话:杨家将•文化 >> 阅读

对话:杨家将•文化

2020-08-04 15:39:38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72
内容提要:【主持人】保境安邦,精忠报国。子继父业,女承男志,前仆后继,英雄辈出,满门忠烈。关于杨家将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关于这一英雄群体背后承载的文化精神,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了解。

【主持人】保境安邦,精忠报国。子继父业,女承男志,前仆后继,英雄辈出,满门忠烈。关于杨家将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关于这一英雄群体背后承载的文化精神,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了解。今天的对话,我们特别邀请到原神木教育局副局长、宣传部副部长,现为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屈怀德老师,让他来跟我们聊一聊杨家将文化的一些具体情况。

【主持人】说到杨家将文化,我觉得,我们首先要了解文化的概念,您能不能给我们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杨家将文化?

【嘉  宾】文化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概念,最早出自《周易》,是人文化成的缩写。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衣、食、文、物、住、行等都可称作文化。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财富,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的产品,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是一种可以创造、传承和发展的意识形态。

杨家将文化,是因杨家将事迹的产生和影响,而在其流传和扩散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一种文化。它是中华民族标志性文化之一,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常讲的杨家将文化是指围绕杨家将的故事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等文化现象。

【主持人】一种文化的产生,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那么杨家将文化是如何产生的,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嘉  宾】杨家将的事迹在正史如《宋史》、《辽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以及有关笔记中均有记载,但更多更广泛的是以各种文学艺术的形式流传了下来。早在杨业殉国前,他就被人们冠以杨无敌的称号,其“所向克捷”战无不胜的事迹受到人们称赞。杨延昭本是杨业的长子,因骁勇善战,“契丹惮之”,辽人认为是遇上了北斗七星中主镇北方的第六颗星宿下凡,是他们的克星,故被称为杨六郎。可见杨业父子知名度之高,已令敌人闻风丧胆。公元980年,杨业采取迂回战术,绕到辽军身后,发动突然袭击,仅用几千骑兵与守关将士南北夹击挫败了辽国十万大军,以弱胜强,取得雁门关大捷。此后,他的儿子杨延昭转战河北,威震边关;孙子杨文广南征北战,克敌制胜。杨家将前仆后继驰骋疆场,英雄事迹层出不穷,书写了如史诗般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为杨家将文化的诞生,创造了先决条件。

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北伐辽国,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在其他两路大军败退、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辽军主力部队一齐向杨业他们压了过来。在此情况下,宋太宗交给杨业的任务是护送老百姓撤回内地,杨业受主帅潘美和外行监军王侁、刘文裕算计、威逼,在兵力、战机、地形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被迫孤军奋战,从上午战到傍晚,退至陈家谷,没想到潘美、王侁为抢功背信弃义,带着大军望风而逃,约好接应的兵马杳无踪影。惨烈血战中,杨业身负重伤被俘,绝食三日壮烈牺牲。当朝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了解实情后,随即下诏对杨业进行了表彰,称其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前两句是对杨业忠诚品质和坚贞不屈气节的赞扬,而后两句出现了“陇上”、山西两个词,有必要弄清其所指。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中对“陇上”的解释是,陇上:泛指今陕北、甘肃及其以西一带地方,也就是泛指晋陕之间黄河以西的地区,所以陇上所指无论怎么说也过不了黄河,到不了河东。而宋太宗提到的山西泛指太行山以西地区,是地理概念,自然也包括麟州在内。此前并无山西省一说,山西专指三晋大地,是宋代以后的事情,元代称为山西道,开始管辖了全晋,明代才设置了山西省。当时晋北、晋中、晋南大部分地区包括麟州、府州、丰州在内为河东路行政区,麟州、府州地区隶属河东路就如同抗战时期神府根据地归晋绥边区所辖如出一辙。如果说,“山西”一词指太行山以西的地区,也包括现在的山西省在内的话,那么“陇上”一词的应用,则将现在的山西省排除在了之外。宋太宗后两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杨业的雄才武略在陇上麟州一带出类拔萃,他本就出身于太行山以西地面上的麟州的豪门望族。可见一些后人不加思索,望文生义,顾此失彼,说杨业是山西省某某地方人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么宋太宗为什么不直接说挺麟州之雄才,本麟州之茂族呢?如果那样说,反倒不恰当了,因为这里是在称赞杨业。比如毛主席称赞神木人贾拓夫是陕北才子,而不直接说神木才子,因为说贾拓夫是神木才子,其影响范围太小,赞扬的意味就大大降低了。1051年,欧阳修在给杨业的侄孙杨琪写的墓志铭中说,杨业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在介绍杨家将籍贯时也说出自麟州新秦。可见,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已久,在杨业殉难六十五年后,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就连村野的儿童都能娓娓道来。欧阳修是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担任过相当于副宰相的职务。从以上一个当时的帝王、一个当朝的文人高官两个重量级权威人物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杨家将的事迹通过朝廷和民间两只推手,得到了迅速的传播,从那时起,杨家将的故事作为口头文学,开始登上了文化的舞台,走向了广阔的社会。同时,也无可辩驳的说明杨业是麟州人氏,是那个时代走出家乡的神木人,杨家将是从神木走出去的铁血劲旅,杨家城是杨家将文化的源头。

与此同时,在北京密云东北的古北口,辽国人为纪念杨业,建起了杨无敌庙。庙虽不大,却影响不小,远近闻名。古北口地处辽国境内,是宋辽两国往来的交通要道。1055年,曾经当过理学家朱熹老师的北宋大文人刘敞出使辽国路过古北口,拜谒了杨业庙,并留诗一首寄以敬仰哀悼之忱。原诗为:“西流不返日滔滔,陇上犹歌七尺刀。恸哭应知贾谊意,世人生死两鸿毛”。成诗之时,上距杨业死难,仅仅六十九年。1079年,宋人苏颂奉命使辽,路过杨业庙也留有诗作。1089年,苏东坡的弟弟,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奉命使辽,途经古北口瞻仰了杨业庙,并留下了诗作。其中两句是“驰驱本为中原用,常享能令异域尊”。由此可见,杨业庙很早就建于辽国,杨业崇高的形象不仅活在汉族人民的心里,也深深地打动了敌人,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敬仰与缅怀。同时也说明,在传说的同时,出现了诗歌。如果说民间传说是“下里巴人”,那么作为文学作品四大类之首的诗歌就是“阳春白雪”。文人士大夫的加入,诗歌的涌现,又有力地助推了口头文学的繁荣与杨家将文化的全面发展,使杨家将文化进入了登堂入室的阶段。

【主持人】这样看来,杨家将的故事从杨业过世后就开始了流传,接着就有文人学士开始咏赞。那么后来又怎样发展的呢?

【嘉  宾】大约从宋朝中叶开始,杨家将故事由口口相传,走向了说唱艺术,从宋话本、金院本、元杂剧、明小说、清戏剧到现代连环画、戏剧、评书、广播,再到当代电影、电视剧、网络传媒一路走来,涓涓小流汇成浩瀚大海。经过上千年的演绎,无数次的艺术加工,再创作,融入了不少虚构成份,不仅人员构成、环境场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矛盾冲突越变越复杂,而且人物性格更为典型,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人物方面除史有记载的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人外,出现了佘太君、杨宗保、穆桂英、四郎、五郎、七郎、杨排风、孟良、焦赞等人物,场景方面增加了李陵碑、天门阵、穆柯寨等,情节方面多出了四郎探母、七郎打擂、孟良盗骨等等,所有这些虽无正史记载,但经过不断的艺术加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打斗在戏里,存活在人们的心里。特别是受众面较广的戏剧,如京剧、晋剧、豫剧、秦腔、川剧等众多地方剧种剧目以及广播、电影、电视剧影响较大,如《金沙滩》《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杨家将》《杨门女将》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剧目,被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小说、话本、评书、连环画、戏剧、电影电视剧等多达七百多部,仅不同种类的戏曲就达五百多部,尤其是清代宫廷大戏《昭代箫韶》共有20卷,240出。它以《杨家将演义》为题材,吸收了大量各种杨家将戏的精华,并以神话和教化色彩取代了原有故事的悲情成分,增加了四郎探母等故事情节,是杨家将戏剧集大成之作,清廷每月演出两次外加节庆演出,两到三年才能完整的演出一遍。除了上述作品之外,历代悼念、讴歌杨家将的诗词歌赋更是不计其数,就连陕北民歌及酒曲里面也有体现。比如传统信天游里就有东山的核桃西山的枣,哥哥好比杨宗保,东山的韭菜西山的葱,妹妹好比穆桂英等,以及神木问答式的对酒曲、榆林的《珍珠倒卷帘》、绥德《蟠龙街》等都有涉及。以文学艺术为主的杨家将文化发展到现在,可谓百花竟放,精彩纷呈,绚烂夺目,成为团结人民、教育群众、鼓舞人心、培养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的生动教材。

【主持人】一种文化的形成,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杨家将文化是以一个家族构成的文化现象,可以说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那么,您能不能给我们分析一下杨家将的事迹为什么会形成一种文化呢?

【嘉  宾】杨家将文化是一种传了千年,变了千年,演唱到今天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以一个家族形式出现的绝无仅有的独特的文化现象。那么,杨家将的故事为什么会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呢?其实它是有着内在的、必然的原因的。我认为主要的有四个方面。一是杨家将自身强烈的爱国思想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爱国,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需要,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的主题。杨家将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抵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生活梦想的光辉典范,在他们的身上凝聚着强烈的爱国情结,闪耀着忠心报国的伟大思想。宣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既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对敌斗争、维护政权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老百姓反抗外侮,渴望和平,实现安定美好生活的热切愿望,更是今天我们追求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因此,杨家将故事才能作为一种文化,不断地发展,逐步地繁荣。二是完美的道德风范符合艺术的审美要求。美是艺术的本质,弘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既是艺术家的使命所在,也是艺术品的职能体现。歌德曾经说过:美是艺术的最高原理,同时也是最高目的。杨家将自身的道德风范、气节、精神以及忠和勇的具体表现,无不打着完美的烙印,闪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光辉,因而能获得人们的推崇。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经过不断的艺术加工和典型化的创作,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新的剧目不一而足。三是浓厚的悲情色彩更容易打动人心。杨家将的领军人物杨业,雄才伟略,勇冠三军,因遭奸人暗算,出师未捷身先死,死得悲壮,令人十分痛惜。一代将星如此陨落,怎能不在军民之中引起强烈反响,震动朝野。不平则鸣,杨家将的事迹必然会不胫而走,流传于世。出于追思与怀念,自然会上升到艺术的殿堂。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感情的传递。于是,事迹变成故事,故事变成小说、戏剧,最后发展成了文化。黑格尔认为,悲剧是艺术的最高形式。远的不说,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典型的悲剧,明清中国四大名著除了吴承恩的《西游记》外,其他三部都是悲剧,尤以曹雪芹的《红楼梦》最为显著。鲁迅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悲剧,莫言的《红高粱》是悲剧,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还是悲剧。外国文学更是不胜枚举,比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四大悲剧,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复活》,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司汤达的《红与黑》,小仲马的《茶花女》等等。因为悲剧最能触动人的心灵,引起强烈的共鸣,让人魂牵梦绕,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因此其震撼力最大,感染力最强,生命力最久。文学作品如此,真实的故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杨家将的事迹就演变成了一种文化。四是杨家将南征北战,英雄事迹不断涌现,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才能使文化得以不断的发展繁荣。

【主持人】在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守边护国的将领家族有很多,流传下来的也有很多,比如呼家将、折家将、岳家军等,为什么只有杨家将一支队伍,形成了一种不断发展的文化?请您给我们讲一讲其中的原因。

【嘉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无数的将门世家,然而除杨家将外,却没有任何一家形成一种强大的文化。其原因就在于不具备或者说不完全具备杨家将上述四个文化特质。比如号称中华第一将门的府谷折家将,从唐代开始历经五代十国直到北宋末年,延续了二百六十多年,出了十代武将,战绩辉煌,战功卓著,但无悲情色彩,将门中的折可存曾镇压过浙江的方腊起义,平定过山东的宋江。而折可求到后来则投降了金国,因而不受中原朝廷和民间追捧,因此没有形成文化氛围。号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南宋岳家将,精忠报国,所向披靡,悲剧色彩更加浓重。但是,杨业是高风亮节,枉死在敌人手里,岳飞却是执着爱国,冤死于天子脚下,是统治阶级执行投降主义路线的牺牲品。置岳飞于死地,灭岳家军于其时,是金兀术提出的和谈条件。宋高宗赵构为求偏安一隅,自毁长城,在岳家军节节胜利,少年将军岳云朱仙镇大捷,岳飞即将挥师席卷金军之际,却在一天之内,连接十二道金牌,诏令班师回朝,可想宋高宗召回岳飞的心情有多么迫切。宰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有着非凡文韬武略年仅39岁的岳飞和长子岳云,创造了千古奇冤。岳家军就此葬送在了统治者手中,岳家将还未传两代就折戟沉沙,也因此只称岳家军而不叫岳家将。被流放云南的后人弃武从文,也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故事也就戛然而止没有了后话。英雄事迹也不能层见叠出,富于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因受朝廷打压,失去了形成文化的先机,因此,很难形成和杨家将一样广泛强大的文化。而且,即便是在岳飞遇难后,也是命运多舛,一波三折。由于种种原因,宋打压,元立传,明追捧,清降位,民国先奉后批再树立,一切都随着统治阶级的意愿和需要起起落落。比如明代将岳飞尊为武圣,但到了清朝,雍正下令将供奉了几百年的岳飞请出了武庙,追封关羽三代,只尊关羽为武帝圣君。于是关帝庙遍布全国各地,而将岳飞仅仅界定在精忠报国的范围内。反反复复,自然很难顺顺当当形成一种不断发展壮大的文化。但杨家将就不同了,不管在任何时代,他们完美的形象既没有被捧上天,也没有被冷落于地,于是形成了一股雅俗共赏的文化洪流,一泻千年,浩浩荡荡,奔涌向前。

【主持人】任何文化都有它的特点,那么杨家将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它的文化内容除文学艺术之外,还有哪些,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嘉  宾】杨家将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一种具有多样性、时代性、先进性的民族的、大众的、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它所含盖的也不仅仅只有文学艺术,还包括地名地理文化、遗迹遗址文化、旅游祭祖文化、网络游戏文化以及武术文化、饮食文化、军旅文化等,除历史遗留外,有些出于旅游商业目的,将杨家将文化元素渗入其中,创造了众多文化现象,五花八门,十分庞杂。比如全国各地与杨家将有关的地名就多达350多个,涉及山川、河流、寨堡、村落、庙宇、府第等。神木有杨家城,山西河曲也有杨家城,就连历史上并不存在的人物如孟良,仅山西原平、忻州、大同就共有三处孟良城,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天津、北京等地至少有6个穆柯寨。再比如杨家拳、杨家枪、杨家鼓、杨家将群雕、杨业巨型雕像、广场、杨业大街、杨城华府、杨家军粮、令公酒等以及卡通公仔、电子游戏,这些文化现象的衍生既受杨家将历史和杨家将文化的影响,反过来也促进了杨家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20-08-04 15:39:38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