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21年第一期 >> 评论园地 >> 《四郎探母》复出四十年记(三) >> 阅读

《四郎探母》复出四十年记(三)

2022-02-28 14:22:19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65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之后,《四郎探母》逐渐“解禁”,开始公演,受到观众的欢迎。其中一位因为演出《四郎探母》而引起北京观众关注的,就是京剧老生演员安云武。安云武是马连良先生收的最后一位学生,得到了马连良先生的亲授。安云武在“文

《四郎探母》复出四十年记(三)

文/图 吴钢

20世纪80年代的《四郎探母》演出

改革开放之后,《四郎探母》逐渐“解禁”,开始公演,受到观众的欢迎。其中一位因为演出《四郎探母》而引起北京观众关注的,就是京剧老生演员安云武。安云武是马连良先生收的最后一位学生,得到了马连良先生的亲授。安云武在“文革”之中流落到了河南。“文革”结束后,他辗转回到北京,希望能够调到北京京剧院唱戏。19855月,安云武在北京吉祥戏院演出的开锣戏就是《四郎探母》,连演三天。这时候调令就在人事部门的抽屉里放着,但是有关人士就是不告诉安云武。安云武心里忐忑不安,睡不好觉。第一天的演出嗓子不太好,有些高腔唱得不完美,但是热情的观众还是非常鼓励他。安云武很受感动,信心大增,第二天、第三天的演出就非常成功了,掌声不断。之后安云武正式调到了北京京剧院,除了演出马(连良)派剧目之外,他的看家戏就是全部《四郎探母》,演出过200多场。

《四郎探母》这出戏里最核心,也是最感人的就是《见娘》一场戏。我们每个人见到母亲都会叫一声:“妈”,或者是“娘”。但是杨四郎一句“娘啊”,是带着哭声叫出来的,后面的“啊”是拉长了声音、断断续续地叫出来的,最后“啊”变成了“呃、呃、呃……”有泣不成声的效果。然后唱一句:“老娘亲请上受儿拜。”“儿”字也哭着唱成了“呃”,千回百转着从高音逐渐下滑到最低音,呜咽之声直至语不成音的效果就出来了。之后乐队的锣鼓起〔慢长锤〕,杨四郎随着惨烈的〔慢长锤〕锣鼓声,叩首下拜,起身,再叩首,再起身,反复地起身、叩首,头上的甩发也频频地落下、再高高甩起,此时台上没有道白,也没有唱词,背景音乐就是大锣、铙钹、小锣三件打击乐器敲打出来的〔慢长锤〕 “仓切……台切……仓切……台切……”不断地反复。〔慢长锤〕慢到哪里呢?慢到了铙钹的“切”声,乐师用铙钹的反复摩擦揉搓,拉长了节奏,用两片铜器(铙钹),就揉出了杨四郎心中的千般愁绪和万种柔情,此时的打击乐比任何弦乐和弹拨乐的效果都动人。观众听着〔慢长锤〕,看着上下翻飞的甩发,感受到母子分别了15年,相见之后强烈的感情起伏。当年被迫去台湾的大陆老兵住所里,《四郎探母》的录音不停播放,每听到《见娘》的〔慢长锤〕,哭声一片,遥望大陆:“千拜万拜也折不过儿的罪来!”两岸隔绝、母子情断,何时何日才能像杨四郎一样叩拜老娘……

我在20世纪80年代,曾拍摄过安云武在《见娘》时候的甩发动作,这张照片拍得不错,很多人喜欢,登过画册、参加过影展,还印刷过大海报。前几年我回北京的时候,在长安剧院看戏,迎面碰到多年未见的安云武兄,他一把抓住我说:“你给我拍的‘一炷香’……”我才知道这个甩发动作叫作“一炷香”,而最难之处就是甩发在头顶上“立”住,立起来才能够有效果。安云武告诉我,他在《四郎探母》中《见娘》的甩发,是下过苦功夫的。“文革”当中,安云武下放到河南,每年回京有12天的时间,他都要到京剧名家徐兰沅、王金璐、吴晓铃、王少楼夫人等家中探望。徐兰沅是著名琴师,称为“胡琴圣手”,一生为谭鑫培和梅兰芳两位大师操琴,他是熟知“伶界大王”谭鑫培的甩发诀窍的。而谭鑫培早年间演出《四郎探母》时,对动作、唱腔和舞台调度都多有创意,现在舞台上的演出就是以谭鑫培的《四郎探母》为蓝本的。“文革”当中,与周信芳长期合作过的王金璐先生也对安云武说了周信芳演杨四郎时候的甩发动作。“文革”后安云武回北京演出《四郎探母》,老生名家叶盛长先生,又几次对他讲了《见娘》时候甩发的技巧,要能够直立起来,尽量地“顶”住,叫作“一炷香”。叶盛长当时中风之后不能做示范动作,告诉他是要用脖颈的力量,以头部、胸部、腰部乃至全身动作相辅助,前后轻微地晃动,像摇篮一样,才能把甩发甩起来“立”住,达到“一炷香”的效果。安云武反复练习,又在演出中不断实践,千锤百炼,逐渐摸索出了“一炷香”的舞台效果。这里的“一炷香”,不是一个单纯甩发的技巧动作,而是“甩”出了15年儿子对母亲的思念,“甩”出了杨四郎未能尽忠尽孝的悔恨……千言万语,尽在一个甩发之间。

20世纪80年代初,李维康和耿其昌也是演出《四郎探母》比较多的著名演员。他们两位都是中国戏曲学院的高材生,在学校里十三四岁就开始学习这出戏,据耿其昌先生回忆,当初此戏还被称为“坏戏”。他们毕业后到了中国京剧院,经常演出的剧目就是《四郎探母》,尤其是到外地巡回演出,每到一地开场时候的“打炮戏”总是《四郎探母》,而结束时最后一场的“收科戏”,也是《四郎探母》,每演必满,可见观众对此戏的喜爱。李维康和耿其昌的《坐宫》一折最为精彩绝伦,因为他们两位在台上演夫妻,生活上也是夫妻,夫唱妇随,夫妻两个的感情自然融合,在舞台上流露出来的都是真情实意。“四猜”中李维康的表演和演唱充满了夫妻二人的幸福和谐,但是在明誓后听丈夫说他隐瞒了自己的名字,不觉大怒:“来到我国一十五载,连个真名实姓都没有!”杨四郎哭诉15年闷在心里的话:“为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杨四郎眼泪流下来,公主却在一边把着儿子“撒尿”,“在阿哥身上打搅”。公主的不满情绪表露无遗,观众看着也有意思。等到杨四郎唱:“我的父老令公官高爵显,我的母佘太君所生我弟兄七男。”此时公主面色突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没有心思“在阿哥身上打搅了”,而是支起耳朵听着丈夫往下说。等到杨四郎历数杨家将众弟兄的遭遇后说:“我本是杨……”公主立刻站起来止住:“噤声!”然后夫妻两个人到门外左右查看,生怕有人听到。此处李维康演得十分贴切,从表情到动作上都表现出了公主对丈夫的爱护和关切。

正是由于夫妻两个在宫中闲聊,驸马说出了真情实话,情况骤变,演唱节奏也从前面“四猜”时候的〔慢板〕,变成后面夫妻对唱的〔快板〕。这段夫妻对唱也是最脍炙人口的唱段,但是以李维康和耿其昌的对唱最为紧凑流畅,甚至是公主前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刚刚唱出来,驸马的后一句第一个字已经脱口而出了,把驸马要出关探母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真是夫妻档演唱的夫妻戏,珠联璧合。

《四郎探母》在法国的演出

福建京剧院演出《四郎探母》,张萌饰演杨四郎

《四郎探母》这出戏围绕着杨四郎思念15年未见面的母亲,舍生忘死奔赴宋营,只为能够见母亲一面。母子亲情贯穿全剧始终,也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

1988910日,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台北爵士艺廊同一天、同一时间举办《吴钢戏曲艺术摄影展览》,在台北的主办方后来给了我一份毛笔写的开幕式上出席嘉宾的名单,台湾戏曲界的知名演员几乎都到了。当时台湾和大陆还没有自由通行,这些台湾的戏曲演员也没有返回过大陆,正是通过这次摄影展览,可以看到他们在大陆曾经的同行、同事、同门兄弟姐妹的演出情形。


我身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开幕式上,不能出席台湾的开幕式。后来听台湾的朋友告诉我,其中一张童芷苓和汪正华的《四郎探母》剧照,引起了台湾演员的很多思绪。童芷苓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因演出京剧、话剧和电影而出名,在台湾也有极高的知名度。而饰演杨四郎的汪正华是上海戏曲学校正字科的学生,与台湾的著名青衣演员、被称为台湾梅兰芳的顾正秋是同门师兄妹。这张《坐宫》照片之所以被关注,还有一个原因,《四郎探母》这出戏在台湾也是长期禁演的,大概是台湾当局怕老百姓也盗令”“过关,回大陆探母。这些来看影展的台湾戏曲演员,大多是新中国成立前因为各种原因而滞留在台湾的,万万没有想到与家人隔绝了40年,看到《坐宫》剧照,仿佛听到自己熟悉的杨四郎唱段:思老母不由人把肝肠痛断,想老娘泪珠儿洒落在胸前……”演了一辈子杨四郎的故事,竟然在自己身上重演。正应了台湾人的一句话:情何以堪?

我来到法国之后,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工作,负责文化活动部的演出和展览。从2003年开始,我们组织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与巴黎市最大的城市剧院合作,每两年一届,至今已经举办了八届。每一届都有六到七个不同剧种的剧团从国内到巴黎来,在法国的剧院演出,都是法国人买票看戏,场场爆满,剧场外时常有很多等候退票的法国观众。在2007年举办第三届戏曲节的时候,我们希望这一届主要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因此剧目有豫剧《清风亭》、吕剧《墙头记》、赣剧《窦娥冤》、京剧《四郎探母》等七出戏。

为此我联系了福建京剧院,这个团以青年演员为主,其中田磊是非常有前途的文武老生,还有张(君秋)派青衣张美超、程(砚秋)派青衣孙劲梅等。剧团的刘作玉团长是唱过花旦的内行领导,我们在商量来法国演出的剧目时,我提出演全本《四郎探母》。刘团长吓了一跳,她说:吴老师,我们到国外演全本《四郎探母》?外国人能听得懂吗?他们能来买票看戏?我们有很多可以出国演出的武打戏……”我说咱们演这出戏试一试,不能总是给外国人看武戏,《四郎探母》是一出情感戏,法国人肯定会喜欢。于是决定《四郎探母》来法国参加戏曲节的演出。为了排好这出戏,刘作玉团长特意从北京请来了安云武老师为剧团说戏、排戏。

巴黎的戏曲节开戏的时间比较晚,晚上八点半才开始演出,法国观众吃完晚饭才来看戏,而两个半小时的《四郎探母》时间太长了,这样散戏的时间就比较晚了。我从巴黎给安云武打电话,详细商谈了缩短演出时间的重要性。建议把《巡营》中小生的唱段去掉或者缩短,因为这段唱腔时间太长,而且与剧情没有直接的关联,另外小生用尖嗓子的演唱方法外国人不容易理解。但是我希望把四夫人的戏保持下来,因为有了四夫人,情节上更加感人。

安云武熟悉剧情,做了一些改动,而又保持了原剧中的精华。开场时原本是杨四郎随着小锣声上场,然后念金井锁梧桐……”的引子,再有四句定场诗,然后落座,念一大段道白,述说自己的身世,之后唱〔西皮慢板〕: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在巴黎演出时经过安云武兄改动,随着大幕拉开,杨延辉幕后念金井锁梧桐 ,然后随着小锣声上场,坐下直接唱〔西皮慢板〕。去掉了定场诗和道白,因为这些道白中的内容在后面唱词里面都有所叙述,这样就节约了很多时间。

接下来是公主出场后夫妻二人的四猜,公主唱一句慢板,胡琴停下来,公主与四郎有很多对话,然后再起胡琴,接着唱下一句,如此反复四句〔慢板〕唱下来,时间很长。记得前些年巴黎有票友唱《坐宫》,在下面听四猜的法国观众就坐不住了,感觉太烦琐太冗长了。因此我向安云武兄建议,把四猜的四句唱词连起来唱,不再停顿,当中的胡琴过门声中加上两人的简短对话,这样又节约了时间。


《四郎探母》全剧围绕着杨四郎回宋营探母,还要连夜返回番邦缴回令箭,剧情非常紧凑,一环紧扣一环,密不透隙。但是在杨四郎过关之后,急匆匆快马加鞭奔着宋营探母之间,还夹着杨宗保巡营的一场戏。杨宗保有一大段小生的唱腔,胡琴拉过门时还要在台上四个角落来回走动,又称为扯四门,每句唱都是迂回婉转、节奏缓慢的小生娃娃调,当中的过门也很长,这些唱词完全游离于全剧的主要情节之外。如此一大段唱夹在整出戏当中,令紧凑的剧情显得十分拖赘,实际上是可有可无的,或者说是影响了整出戏的紧张节奏。当年可能是某位小生名家参与了演出,所以才有了这段唱,以后也一直这样唱下来。因此我才建议,去掉这段唱或者是精简这段唱,改为杨宗保出来擒住杨四郎的过场戏。根据我的提议,安云武把小生的唱段精简,杨宗保出来唱三句后,杨四郎上场,杨宗保把杨四郎擒住就下场了,接下来就

是《见弟》的戏了,非常紧凑,也节约了时间。

真正到巴黎来演出时,老生田磊上调到国家京剧院,由老生张萌出演杨四郎。全部是青年演员演出的《四郎探母》非常成功,戏票提前两个月就都卖光了,剧场爆满。通过字幕,法国的观众完全看懂了剧情。而母子情、夫妻情是全人类共通的,最能打动人心。《四郎探母》正是通过人性和人的感情,征服了法国观众。特别是《哭堂》一场戏,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舞台调度和程式化动作。很多法国人看过戏后表示,西方孝顺的概念与中国不同,子女大了就离开父母,只有圣诞节的时候全家人才会聚在一起。今后,我们要多看看老人、多照顾老人。

古老的《四郎探母》,没有说教、没有宣讲,却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带到了海外、带到了法国,让法国人民真正了解了中国人民善良、孝顺、亲情等优秀品质的传承和历史渊源。(完)

(作者系《中国戏剧》原摄影记者,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文化活动部负责人。)

              (转自《中国戏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22-02-28 14:22:19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