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21年第二期 >> 史海拾贝 >> 宋麟州另一支杨家将 >> 阅读

宋麟州另一支杨家将

2022-05-25 09:45:55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91
内容提要:女眷及后人
宗闵一族几代忠于国事,为国建功立业。宗闵、震父子为国殉难,列《宋史·忠烈传》,存中位至三公,显赫一时。在宗闵家族中还值得提举的是三位夫人:即宗闵之妻刘氏,震继室张氏和存中妻赵氏紫真。
震继室张氏史料族谱记载不多,《杨震墓碑》记:

宋麟州另一支杨家将

——杨宗闵一族(续完)

拓义

女眷及后人

宗闵一族几代忠于国事,为国建功立业。宗闵、震父子为国殉难,列《宋史·忠烈传》,存中位至三公,显赫一时。在宗闵家族中还值得提举的是三位夫人:即宗闵之妻刘氏,震继室张氏和存中妻赵氏紫真。

震继室张氏史料族谱记载不多,《杨震墓碑》记:“祖妣檀氏、雍氏,妣贾氏、刘氏,配董氏、继室张氏,俱赠秦国夫人”,张氏是否赠“秦国夫人”,再无其他典籍记载。但最后与震及家人一起遇难的肯定是这位张氏夫人。《续通鉴》记:“存中祖宗闵·父震及母张皆死难”。《宋史·存中传》记:“父、祖及母皆死难”,《杨震传》记麟州建宁寨被辽将小鞠攻破,“阖门俱丧”。小鞠围建宁“月余”,“震与战士约,斩一级赏若干,官帑竭,继以家服珥”,这位张氏夫人不仅拿出全家的积蓄,把自己的衣服首饰也献出去了,并与丈夫震,子居中、执中全家殉难。倾其所有支援丈夫守城,为国献出儿子,可见她是一位深明大义的伟大妇女。

关于宗闵妻、存中祖母刘氏,《宋史·存中传》载:祖母刘氏流落蜀陇,存中日夜祷祠访问,间关数千里,卒迎以归”。只记刘夫人曾流落蜀陇,存中多方访寻,终于迎归在刘夫人去世十年后,绍兴八年(1138)存中恳请刘一止为其祖母恩平郡夫人刘氏撰写墓碑,一止因杨存中“家世忠孝,闻于三晋”,存中又以勋绩被宠遇,“致位通显”,观夫人行实,感其“能勉其君子以正事”,即欣然为刘氏写墓碑,谨叙夫人生平事迹。

刘氏开封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斌,事真宗朝,久宿卫,立边功,皇祐中,曾从狄青征讨侬智高有功,做过澶州总管,卒后赠太保。父居易,镇守忻州(今山西忻州市),官到供备库副使,母王氏封秦安县君。夫人为居易长女,自幼淑惠,供备垂爱,不肯轻易许人。后遇宗闵,初仕,任三班供职小官,但供备一见,慧眼识人,称其为“将帅才也”遂将女儿嫁于宗闵。适杨门后,侍奉婆母檀夫人谨严,侍病不解带,不顷刻离左右,和亲睦族,对下有恩,持家有方,“家事井井,皆有条理”。宗闵以忠义自将,久赴沙场,为国效命,不顾家事,夫人勉励他忠于公事,“不以私事一毫累其心,故坚决如此”。夫人从小“遍通群书及内典,得其大旨,敏识绝人,又所当为,断然不惑”。朝廷收复燕山(今京津一带)时,宗闵为河东第三将驻守静塞城(在今天津市蓟县),并传檄武州(在今山西神池、五寨一带)当时号为常胜军,散居徙留静塞。由于当地官吏失职,官兵缺粮,驻军卖衣典物买粮,夫人对儿子杨霆说,“燕地百姓已陷入辽人多时,现在刚归朝廷,而地方政府不能给其食,让他们受冻挨饿,难道是人情能忍受的吗?”命家人将私藏的数百斛(旧量器一斛为十斗,后改为五斗)粮食捐献出救济军民,让他们全部活下来。自此夫人之誉,溢于边境。建炎初年,宗闵为永兴副师,金人长驱南下,河东一带的郡县大半献城投降,永兴(今陕西长安)眼看不保,宗闵让夫人携家人到四川避难,夫人执意不从。宗闵曰:“吾效死于此,然不可以无后,以百口累夫人,”夫人泣涕,诀别宗闵:“百口责在我,君无顾家,受国深恩,无临难苟免”。永兴陷落后,宗闵以身殉国,夫人悲恸不自胜,既而说:“吾夫得其死矣,未亡人复何憾。”此时战乱,道路阻塞,到处遭受兵匪抢掠,夫人带家人走到成州(今甘肃成县)栗亭(在今甘肃徽县西北伏家镇),县尉郭先以为夫人所带财物多,与匪首刘敢战用兵围住,敢战手下有骑卒曾经为宗闵部下,对众人说:“这是长安杨总管的家属,不可轻犯”,众人震惊,夫人高声呼叫敢战:“刘侯,你是名将家子弟,现在举义应该为王师,切不可在草莽为匪,败坏你的家声”。刘敢战原为太尉刘发的部属,他被夫人感化,流涕再拜,请姑事夫人,并且愿意听从夫人的意见,受成州官府节制。夫人派子霆将情况报告成州守将,建议:“一定要答应刘的请求,这样外可无冦,内益胜兵,一举两得,”成守认为对,对左右僚属说:“杨夫人能在敌军中免于难,虽大智谋之士也难在其上”,到了兴元(今陕西兴元县)闻听孙存中护驾南巡,屡立战功,喜欢说:“吾孙幼不凡,因宜有此,我当犯锋镝趋行在(皇帝所在地),所冀一见(存中)而死,愿毕矣!”第二年冬(应为春),从三蜀(指四川中部、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动身,经过半年,在建康与存中相会,这年秋天刘夫人终发病逝,时间在建炎三年(1129)八月二日,享年六十有三。卒后,累封至宜人,因存中官显,追赠恩平郡夫人,存中于当年九月十日葬祖母于建康蒋山西草堂之原。生子四人:震、霖、雲、霆,女三人。从长安陷落宗闵避难(建炎二年正月十日)到建炎三年秋卒,前后一年多时间。(《墓碑》“明年冬”有误,应为“春”)

存中妻赵紫真是一位具有“高风绝识,淑德懿行”的妇女。事迹在时人孙觌(字仲益,别号鸿庆居士,江苏常州人。大观进士,翰林学士,历官吏、户二部尚书)应存中子偰之请所作《杨国夫人赵氏墓表》(见孙觌《鸿庆居士集》,《四库全书》1135册)有详细记载。

赵紫真为宋太宗赵匡义七世孙,出身高贵,归杨氏时,存中还未著仕籍,家境不裕,夫人能“攻苦茹澹,服浣濯之衣,如素贫贱者。”后来存中效命疆场,舍身为国,未尝以家为恤,都因为家里有贤夫人料理。金人南侵,杨氏家属流落吴中州县。匪徒横行,赵氏夫人“提携诸幼于兵戈焚剽之中,周走南北,道遇强梗,则垂示之,以寝其谋;遇饥羸,则公粮与之,以同其患。蒙霜露,践荆棘,间关百难,涉阅数载卒保其家。”是记夫人在战乱中携诸子辗转苏杭各地,机智躲过匪徒劫掠,还周济困难之人,受尽艰难险阻,保全了家庭。直到存中护驾还朝,典军为大将,才结束流亡生活。

赵夫人“于古诗书能通其法,日夜课诸子以学”,她教育儿子“当力学问,由科第以进”,不要靠朝廷恩赐封赠,也不想让子弟习兵书战阵之法,后诸子皆以文艺发策殿中,为名进士,“或持吉槖四朝为法从,或通籍延阁为部刺史。”事亲至孝,存中将流落蜀中的祖母刘夫人迎归后,“夫人调护膳服与夫寒暖燥湿之候,惟意之适”,“尝视亲疾,展夜不解带,至封剂体映和汤液以进”,以至使刘氏感慨:“吾崎岖兵乱,流落异县,不自意全仗老残年得孝妇如此,虽夕死不恨矣。”刘氏去世安葬后,“夫人岁一再省坟墓,悲恸如新,人称其孝”。

夫人为皇室之胄,但并没有沾染膏梁富贵之习,而以恭俭相夫,“自为妇至为母,自居约以至丰大,清慎简素如一日,无小异。夫人持家有方,对媵妾仆人从不疾言厉色,笞朴不用,门内肃然。”

夫人严守仪礼,轻财好义。临终当日,皇帝派中贵人看望,“夫人已委顿,仍力疾正衣对中使稽首谢,神色晏然,无语之误”。平生无嗜好,独喜黄老学,口诵黄庭,寒暑不废。在大饥之年,夫人发粟数千斛救济灾民,救活很多人,并且在自家的田园里收养百余家到秋熟,给道路之费以遣嫁孤女之无归者八十三人。可惜只活了四十四岁。孙觌的《墓表》虽有溢美之词,但总体还是可信的。

存中三子:偰、倓、亻与    。杨偰为存中长子,《宋史·杨存中传》写他任“工部侍郎”,杨震墓碑记:“左奉议郎、知太宗正丞”。杨维森先生在《弘农杨氏族史》中引了周麟之(海陵人,绍兴进士,历官兵部侍郎兼给事中,著有《海陵集》)为朝廷起草的两道制诰。《杨偰除秘书少监》记:“以尔(偰)志学无倦,业儒有闻,几所践扬,莫匪清望”,遂升“少令”。《杨偰进<韵略补>特转一官》记“尔()能博览群书,补缀漏逸参订习传之误,奏篇(《韵略补》)未上论者美之,以其稽考精而援据详也”,因升秩加官。杨倓官至微猷阁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二品,辅佐皇帝掌兵权的枢密使知院事的副职),《宋史·孝宗本纪》:淳熙元年八月巳未:“以徽猷阁学士杨倓为昭庆军(在今广西平乐、恭城)节度使、签书枢密院事。”《续资治通鉴》(毕沅撰)中有关于杨倓的记事。乾道八年三月甲寅;户部侍郎杨倓言“义仓,在法夏、秋正税,每一斗别纳五合,即正税不及一斗免纳,应丰熟一县九分以上,即纳一升,惟充赈给,不许它用。今诸路州县常平义仓米斛不少,间有灾伤去处,支给不多,皆是擅行侵用。请下诸路常平官,限半月委逐州主管官,取索五年的实收支数目,逐年有无灾伤检放及取给过若干,见在之数实计若干。目今在甚处桩管,申部稽考”。

义仓是古代地方公共储粮备荒的粮仓。这是作为户部侍郎的杨倓向朝廷建议清理核查义仓收支情况。朝廷听取了他的建议。淳熙元年八月,已未记:知枢密院张说罢,以微猷阁学士杨倓签书枢密院事。宁宗谕宰执,论其用人之道:“朕用人才,初不因其荐引之人而为之去留,惟其当而已,若荐者偶以罪去,被荐者相与为奸,则当并逐。若初不阿附,而有才能,当依旧用之。”又曰:“鲧之为人,初不害禹之功,”杨倓说:“此诚尧、舜之用心矣。”乙未记:淮东安抚司奏榷场(宋金贸易市场)安静,杨因言金主本无佗。其臣下或妄生事,帝曰:“不可以此为喜。于理应当安静,然非我君臣之志也。”十一月丙戌,杨倓言:“近因奏事,论及时政,蒙谕曰:‘待敌当用诡道,在朝当用诚实。百馀年来,尝患敌国强而中国弱,正缘反是。待敌既无奇策,动则为敌所窥。在朝以术数相倾,以躁竞取进,风俗之弊,当救正之。’圣谟切中时宜,望宣付史馆。”朝廷从之。从以上诸事,可见杨倓的见识。不知何因,十一月戊戌,杨倓被罢,以叶衡代之。三子亻与    ,为左宣教郎,直敷文阁,早卒。

崞县杨氏一族瓜瓞绵绵,后世不乏有名节者。杨存中四世孙杨白,字淳则,命其室为“袭桂堂”,时人袁甫(嘉定进士第一,累官国子祭酒、权兵部尚书)为杨白作《袭桂堂记》言:“袭桂堂者,杨和王四世孙名白,字淳则所名也,高庙南渡初,武恭(存中)戮力王室,勋在竹帛,孳之诲子业儒。惠懿公讳,惠敏公讳,直敷文阁讳亻与    ,儒科踵接,上嘉武恭有子升甲荣之,淳则登嘉熙二年(1238)戊戌进士第,朝廷用前比,升淳则四甲,今需次分司镇江军粮科院”。

明代杨士奇(江西泰和人,明华盖大学士,礼部侍郎,辅国重臣)曾应好友存中七世孙仲举之请给《杨氏族谱》写序,其中历数代州崞县杨氏及行实,于此前记述可应照,全文录于此。

杨氏谱者,吾友翰林修撰杨君仲举谱其宗者也。其先居代州之崞县,累世业儒,用明经擢第,迨其子孙,以武功显,以忠义奋。在宋,官至武功大夫、贵州(治所在今广西贵县)刺史、永兴路马步军副都总管曰宗闵,历仕五朝,名闻西北二边,建炎中,金人犯长安,守节死,累赠太师、魏国公,谥“忠介”。子震,有文武才,累官知麟州建宁寨,敌众围建宁,势张甚,城中守卒不满百人。敌诱之降,不屈,益奋厉,竟与其子居中、执中并力战死。累赠太师、秦国公,谥恭毅。并载《宋史·忠义传》。

秦公(杨震)四子:存者沂中、彦中。沂中后赐名存中,与张、韩、刘、岳同事,宋高宗朝官至太师,追封和王,功烈具著国史,杨氏之宗于是为盛。彦中官至武义督机,自和王护跸南渡,挈家居临安,而葬秦公于湖州(治所在今浙江吴兴)之武康(县名,1958年撤消,并入德清县),创别业于苏之长州(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皆留子孙居之。此谱所录,惟和王督机二派,上断自秦国之曾祖承奉公,下至仲举之子,凡十有三世。仲举出督机派,距督机八世矣,今居于苏。

杨氏入国朝,显者自仲举,余交仲举五十年,其持身谨行如玉雪,官近侍十余年矣。蓝田之产,必荐于庙堂;邓林之材,必收于将输。忠义之宗,有君子焉,其效用于圣明之朝也,惟其后之人尚力学,敬德用,世承勿替可也。仲举间示谱求序,敬为书此。

结语

代州崞县杨家几代“以武功显,以忠义奋”名留后世。宗闵、杨震,并载《宋史·忠义传》,世人后人无异议,本文前面介绍的三位女眷也远贤于一般妇人,这也无可否认。对存中,虽然位列三公,官至太师,追封和王,在家族中地位最高,但多被后人诟病,主要集中在指责他无功受封,善于逢迎,监斩岳飞,讨好秦桧,生活奢靡,但我们不可离开时代,只从后人的角度来评价他,这里根据有关史料谈一些粗浅看法。

存中一生“天资忠孝敢勇,大小二百余战,身被五十余创,宿卫出入四十年,最寡过”,这是《宋史》对他的评论,不能说他“无大胜负”,任城平剧贼李昱,他“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弄得浑身血污,高宗称“血汉”,亲手斟酒慰劳。从张俊讨李成,出奇计破敌十万,藕塘关大破刘猊,柘皋大败金人,都立了功。至于说与韩、岳、张、刘相比,战功不及诸人,因存中主要是宿卫将领,是直接警卫皇帝的,不一定每次野战都参加,在御前五军中,常居宿卫,韩、岳、刘、张多驻扎于外。《宋史》把他列入“中兴名将”,是称得起的。

至于有人送他“髯阉”绰号,说他“须髯如戟而善逢迎”就说他“人品”不行,也不可一概而论。他逢迎的是皇帝,是宋高宗,所以高宗宠幸他,是赵构的宠臣,破格破例任用他,这当然会引起一些人的心理不平衡,而且高宗的一些指令不一定正确,他也执行,这难免会有人说是非。在古代,忠君和爱国往往是难分的,不好的皇帝你也得对他忠心,有些诤臣,敢于直谏,指责皇帝的错误言行,多被贬谪。多数朝臣还是顺从皇意,也不能说这些人都是奸臣。高宗对存中过于宠幸,亲口说“抚绥之过于子弟”,不顾祖宗家法,破例让他“独总三衙”,由管军拜少傅,破格让他家庙祭五世。他主动让位于赵密,让高宗“不安寝者三夕”,是因他“惟命东西,忠心无二”,像宫中的“太监”心里只有皇帝。这些宠渥也难免使一些人眼热。

至于说到与秦桧的关系,史书记他“为桧所厚”,是作为同僚,同被高宗重用,史书中并无他与秦桧勾结干坏事的记载。监斩岳飞只是奉命行事,他不是迫害岳飞的参与者。

至于说他生活奢侈无度,这更证据不足,他家有高宗赏赐的几万亩良田,这是事实。《宋史·存中传》记他一次“献私田三万九千亩”,可见他的土地不只这些。但不能离开时代大背景谈,连年战事,金兵南侵,十室九空,大片土地荒芜无主,皇帝将这些耕地赏赐有功将领经营。同时的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同样都有万亩之田。有人甚至以岳飞有数千亩田地来说话,这是他们离开时代现实妄议。杨存中也尝营居室,但凤山豪宅,献于朝廷。赵氏夫人积攒私房钱九十万,也营建宫殿送皇室帝后。这当然也是“逢迎”,但这也无亏大节,只可说是为朝廷献忠心。前面我们已谈过,存中夫人一生“清慎简素”,严于持家教子,没有“奢靡”之习。

说到主战主和的问题,存中并不是主和派,有人称存中“终身以恢复为志,绝口不说议和”。而且宋代的战和很复杂,不一定凡主和的都是卖国贼。宋高宗的一味屈辱求和,是不看情势。宋代的几次对外求和,从另一方面来看,赢得了经济恢复,社会发展机遇,“弱宋”的社会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与对外求和有很大的关系。

总的来看,存中大节不亏,战功卓著,忠于王事,《宋史》评他“天资忠孝敢勇,大小二百余战,身被五十余创。宿卫出入四年,最寡过。御军宽而有纪,专以才勇选,不私部曲之旧”。筠州战李成,俘8000人,存中不忍杀降,可见他的仁厚,尽管有“髯宦”之号,也不可以一眚掩大德。

参考书目:

《宋史》:《高宗本纪》《孝宗本纪》《杨存中传》《杨震传》《张浚传》《岳飞传》《韩世忠传》《李显忠传》《秦桧传》《张俊传》

《刘一止集》(浙江文献集成,龚景兴 蔡一平点校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2年版)

《续资治通鉴》(毕沅)

《弘农杨氏族史》(杨维森)

《中国通史(南宋、金)》(吕思勉)

《国史大纲(第六编〈两宋之部〉)》(钱穆)

《中国历史年表》(柏杨著)

《中国行政区划(宋西夏卷)》(周振鹤主编)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民政部编)

《中国历代战争史(宋、辽、金、夏)》(台湾三军大学编著)

《中国官制大辞典》(俞鹿年编著

                                    (续完)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22-05-25 09:45:55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