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十多年来,电视剧《少年杨家将》一直在我心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其它杨家将影视剧不可比拟的,不是说它的情节多么地精彩完美,也不是说它的整体设置多么地无懈可击,而是它比较精准地呈现出了我心中的“少年杨家将”,圆了我的杨家将情结。
我的杨家将情结
十多年来,电视剧《少年杨家将》一直在我心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其它杨家将影视剧不可比拟的,不是说它的情节多么地精彩完美,也不是说它的整体设置多么地无懈可击,而是它比较精准地呈现出了我心中的“少年杨家将”,圆了我的杨家将情结。
我从小喜欢历史、武侠,崇拜英雄,对杨家将的故事很痴迷,那时候只是狂热的喜欢追逐。看杨家将小人书,听杨家将评书和京剧,几乎有关“杨家将”三个字的一切都不会错过。至今想到杨家儿郎出征前的英武雄姿都会让我兴奋不已,而金沙滩战役杨家一门忠烈的悲壮瞬间又会让我黯然神伤。
首先,这是一部讲得非常好的杨家将故事,前半部轻松幽默,后半部惨烈沉重。那些我们耳熟能详历历在目的故事情节又都被巧妙地穿插其中且较为完美地重现;其次,《少年杨家将》以电视剧的形式拍摄,使得它相比较杨家将电影除了重点介绍金沙滩一役的惨烈之外,多了许多日常生活的场景,有笑有泪,使得这个故事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令公和太君是一对慈祥又让人尊敬的大家长,整个杨家也是兄友弟恭妯娌和睦,少年杨家将,他们最初都只是无忧无虑的少年郎,调皮捣蛋,互相取笑调侃,一家人共聚天伦之乐。出征前,每一个杨家的妻子为自己丈夫做他们最爱吃的食物,她们争夺的时刻成为最快乐最其乐融融的一幕。杨家男儿都一身是胆好儿郎,当他们披上战甲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不再是为自己而战,而是为国家社稷而战。奈何,前一晚全家人还坐在一起喝着爱心汤,吐着桂圆核,父子八人拜别祖先,转身后蜡烛熄灭,诀别诗响起,每一眼和妻子的相望都是永别。
杨家将的重头戏当然是金沙滩之战,但我却是从更前面,从七郎成亲就开始伤感。洞房花烛夜时金娥说:“你一定要回来,因为我一直在等你”。然而我已知道,七郎再也不会回来。听过这样一句话:当知道结尾的悲剧,过程越幸福,观众越心伤。所以七郎的人生大喜,我哭得像个孩子。令公带领众儿郎出征,全城百姓相送。令公握着赛花煮的栗子说“一定全部吃完”,赛花一遍遍地嘱咐“一定都要回来”。而令公临死前还苦苦地想要捡起那散落了一地的栗子。
初回杨家的四郎对家庭还有份冷漠疏离,训练场上好心帮他的七郎被他拿来挡箭,七郎满心不平,他却淡淡的回应:“若是在战场上,你这样早死了,难道我还要护着你的尸体不放吗?”。可是金沙滩上,他却为了抢回二哥三哥的尸体,身中剧毒。
潘仁美令杨家先行,暗地里却勾结辽人暗算杨家军。五郎快马加鞭赶到皇上那里禀明真相,奈何皇上猜忌,心里早就对功高盖主的杨家军有所忌惮,并没有增派援兵。被辽人前后包抄的杨家军孤立无援,只能苦苦支撑。
“我们被辽军重重包围,大哥为突破封锁,被辽人凌辱而死。二哥和三哥去追击萧太后,回来的时候就只剩下两具遗体。还有七弟,他为请援兵,陷入重围,万箭穿心,力尽而亡。四哥为了抢回二哥三哥的遗体身中剧毒,我把他扶上马背,冲出重围,可是结果在悬崖边上只找到了他的埙。” 这就是杨家将的最后结局——七子去一子回。
一片缟素的天波府前,悲戚的全城百姓,悔恨落泪的皇帝,悲痛欲绝的杨家媳妇,那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就这样变成一具一具的尸体被推了回来,征夫血,思妇泪。
在我看到八妹小手拉住七郎染血的战甲拼命摇的时候,眼泪像决堤般滚落。那是八妹最喜欢的七哥啊,那是一直会陪八妹一起玩的七哥啊,那是最会吵吵嚷嚷的七哥啊,为什么就这样安静地躺在这里了呢?去的时候,大家明明还是好好的,一个个都是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从小失散的四郎才刚回府,几位哥哥新婚燕尔,小七连媳妇还没娶呢。回来的时候,怎么偌大的天波府一下子就如此清冷了呢?
金沙滩的惨烈,是时代的悲剧。昏君、奸臣、野心、谗言、功高盖主、猜忌等关键词拼凑起来,杨家的结局并不难以估算。杨家满门忠烈,只可惜了那些一心热血手握长枪的往日少年。
男人的成长,都是血与泪的史诗。战场的残酷、背叛与出卖、亲人的离去,五郎因为自责心理已经濒临崩溃,而六郎不得不成长,他不再是昔日那个玩世不恭空有热血的少年,他成为了杨家振兴的唯一希望,从而带领杨门女将扳倒潘仁美,重振朝纲,抵御外族来犯,实现和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继续完成父亲没有完成的使命。
全剧看完,又笑又哭,为大宋昏庸的皇帝感到羞耻,为杨家的悲壮感到痛心。杨家不倒,忠义永存,精神常在!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却足够荡气回肠!我始终泪如泉涌,却酣畅淋漓!
杨家儿郎的爱情
兄弟情深,父子一门忠烈,在杨家的世界里或许爱情并不是最为重要的。大郎二郎三郎的爱情只是蜻蜓点水般提及了一下。
四郎与罗氏女相识于四郎未脱离仇恨的苦海时,罗氏女对四郎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最终使他感受到亲情的可贵。四郎为罗氏女作曲一首表露爱意,两情相悦,顺理成章地结为夫妇。
五郎、关红、耶律斜的纠缠其实一开始就是错误。关红是一个打铁的,出生市井,在这个乱世中生存,她演得很真实,不做作。她吸引两个男人的就是性格,她做的就是她自己。关红欣赏杨家的忠烈,欣赏五郎的英姿飒爽,可那始终不是爱,她并不了解五郎的大志。
耶律斜才是最爱她的人,他懂她,知道她不过是世间最平凡的女子。只希望同自己的丈夫一生厮守,平平安安地生活到老就知足了。耶律斜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关红,他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他从不趁人之危,他对她呵护备至。他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她,她是自己最爱的女子,他可以毫无保留的信任她,不怀疑她。他为关红制造的小浪漫,他为她敞开心扉,吐露心事。除了杨家的男儿,耶律斜是最出众的男子,他是个值得敬佩的对手。
五郎喜欢关红,仅仅是喜欢而已,我从不认为那是爱。因为五郎的心中永远是父亲兄弟最为重要,而其他都是第二位的。他对关红永远都只是好感而已,最终娶她也只是他认为的责任。这段爱情让五郎遁入空门,从此心无旁念,你我再不相见。
胡歌版六郎杨延昭和柴郡主是最为幸福的一对,毕竟他们从开始的不打不相识到患难与共,历经磨难,并且有情人终成眷属,喜结良缘。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六郎与郡主的爱情波折,除了潘影曾经介入他们二人的感情外,六郎曾经向郡主提出过分手,他爱郡主,不希望她与嫂子们一样,在他牺牲后,终日以泪洗面。只因七娘的话,“名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曾经和他走在一起。在一起的时间那么短暂,只做了一天的夫妻……但是这一天,已经足够我念及一生,因为,我已经把他装在心里,如果相爱的两个人一定要分开,给对方带来痛苦,那么即使不做寡妇,也要孤独一生……这样又有什么区别呢?”六郎突然明白,前去寻找郡主。之后的日子,郡主成为了六娘。
而只做了一天新郎的小七就更加让人刻骨铭心。他年纪虽小却是杨家七兄弟中性格最善良的。他对每个人都是坦诚相待,他给予大家无穷的欢乐,他是全家的开心果。金娥在见六郎时说:“即使与七郎只做了一天的夫妻也足以让我怀念一生。”不得不说,金娥对爱情的见解还是非常独到的,后来她也回归杨家,杨七郎也算死而无憾了。
杨业的理想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有万分之一和平希望,杨业定将全力促成之。”
这是金沙滩上,杨业面对敌军所说。不是没有疑惑,不是没有担心,也不是仅仅为了愚忠于皇上。只是为了没有战火的日子,不再动荡的社会,他愿意一个回马枪先去救皇帝而舍弃近在眼前的自己最小最疼的女儿;他愿意继续效忠弑兄夺位却能给百姓丰衣足食的日子的皇帝;即使被他保护的百姓刺伤了、误解了也无怨言;即使终要回到他最不喜欢的战场,还要带上七个儿子,也还是去了,因为他希望“以战止战”,在锋利的八支杨家枪下,快速地结束战争。
这个杨家将的灵魂人物,从开始误解的八妹六郎,到醉红楼失去朋友一夜长大的七郎,到打龙袍中故意请辞的大郞、二郎、三郎,再到找回幼时丢失在战场上的四郎,他让一个个年少的杨家将在一个个故事里慢慢领悟什么是“小”家,什么是“大”家,战争的残酷,百姓的无辜。至此少年的杨家男儿女儿们都已成长。
倒是五郎,实不知他是否曾经领会过父亲一次又一次唐僧式的说教,也许他还不明白,但是他是知道的,所以才会在最后用了最决绝的方式去逼自己领悟。
杨令公忠的气节,信的忠贞令人动容,即使在当今时代,也使人感慨和敬仰。但是这种理想于一个忠孝礼仪为先的时代终究太过恢宏,所以更显珍贵。
虚拟的世界,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抒胸臆,无论理想是否偏离现实,都可以有童话里的结局。于是,已不再少年的六郎最终实现了和平的理想,就连辽军的将军也受到了感化,那些只有小我的角色自然得到的是自己种下的恶果,潘家父女如此,天灵也必须,只能如此。
演员的演技
这是部难得一见的好电视剧,青春洋溢,从老令公到一众儿郎都是身材挺拔、英武帅气,演员选得好,这么好的片子竟然没有上星,真是可惜。
陈秀雯,表演不俗,尤其是在知道丈夫和儿子不幸的消息之后,把那种女人的坚强表现得淋漓尽致。
胡歌,演技加颜值,前半部那种单纯快乐的性格把握很好,毫不留情地揭穿了说书的骗人伎俩,而且漂亮的施展了一套杨家枪。这,便是你顽皮的出场,真是吸引足了观众的眼球。从战场回来,亲眼看到父兄战死,突来的家庭变故使得他一下子从一个小男生转变为可以支撑起一个家族的男人。杨六郎的性格特征不是最突出的,胡歌将这种变化拿捏的特别准。
彭于晏,很干净的一个小男生。看着他就觉得暖洋洋的。在戏中的大男孩面对向他射来的箭毫无惧色,用性命换荣誉,他做到了。花一样的年纪,却死在了战场上。
何润东,将一个对父母有怨气的杨四郎表现的令人吃惊,而实际上其内心也希望重新得到爱,最终在罗氏女的帮助下重归杨家。
陈龙,将杨五郎的英勇无敌,对敌人的嫉恶如仇表现得非常直接,将其对爱情的木讷和束手无策表现的非常到位;
杨八妹,绝对是亮点,可爱的不能再可爱了,难怪成为家里人都非常疼爱的人,而且不是一般懂事,演的又没有小大人的感觉;
刘诗诗,当时真得很单纯,也很惊艳。
杨六郎(胡歌)和耶律斜(袁弘)
胡歌和袁弘两人是大学同窗好友,在电视剧里是各为其主的对头敌人。不过两人只是战场上的敌人,而不是情场上的敌人。他们两个是电视剧中最出彩的正反角色代表。
杨六郎,汴京城最明亮的少年。我记得最初他也只是个孩子,乖巧懂事,顽皮淘气,每天会和七郎到市集里逛逛玩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偶尔做做技术宅搞些小发明,等哥哥们有空就缠着哥哥们练功切磋。
我还记得他舞枪的样子,拉弓射箭的英姿,记得他驯服烈马的骁勇。
我还记得,他曾经也不知道战场的残酷,只是单纯地有着一颗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心心念念想跟哥哥们一样随父亲一起出征破敌。
我还记得,百水城一战,他刚刚参军,他失散多年的四哥也刚刚回来,那时,杨家军陷入僵局,他奇兵奇谋,与四哥里应外合,一战成名成为少年将军。
我还记得,那时候他刚刚和柴郡主相遇相知,约定着等他取胜金沙滩回来定会娶她过门。
我还记得,金沙滩一战,你在悬崖边,撕心裂肺的叫着一声“哥......”还有战争结束后,你在磅礴的大雨中,与你五哥惊天动地的怒吼。
我还记得,金沙滩一役后,你幸运地活了下来,撑起整个天波府,甚至是整个大宋。
耶律斜,最出众的反派人物,有网友称看了4遍,只为他一个人而来。粗犷的外表俊秀的容颜、一身的文韬武略加上满腔的理想抱负,再配上对爱情的一往情深,这样的反派不是脸谱化的为坏而坏,反而很有人格魅力。五郎是他一生的对手,战场上的、感情上的。他尊敬杨家,热爱大辽,虽立场不同却观念明确,杨家值得拥有这样的对手。
而他也算得一位悲情英雄。五岁猎狼,八岁打虎,十三岁的巴图鲁,辽军百万雄师的将领。杨家诸郞是英雄出少年,他们的对手自然也不遑多让,战场上厚实的辽军盔甲威风凛凛,潜入宋境一身白衣宋装,自是翩翩贵公子;那一道刻着失败痕迹的刀疤,更是为俊俏的脸上加了几分英武之气。
最爱的是那一身夜行衣,“谁也不能碰我心爱的女人”,深不可测的霸气揉着淙淙深情,实不是只会买白糖糕哄人的杨五郎可比。
跟关红该说的都说了,能做的都做了,也许是错入了这个本不是主角的故事,就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上京夜下,也许还是那一壶烈酒,这是他的代价,孤独,却不再是同一种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