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22年第三期 >> 史海拾贝 >> 宋太宗旌表杨业诏书里的“陇上”“山西”指哪里 >> 阅读

宋太宗旌表杨业诏书里的“陇上”“山西”指哪里

2024-12-31 11:19:15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0
内容提要:宋太宗赵光义在杨业殉国以后,写了道诏书,褒奖杨业,其中有两句“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此诏书在《宋史·杨业传》中引全文,后来的《宋大诏令集》卷22也收入,但《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没有。

拓义

宋太宗赵光义在杨业殉国以后,写了道诏书,褒奖杨业,其中有两句“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此诏书在《宋史·杨业传》中引全文,后来的《宋大诏令集》卷22也收入,但《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没有。其中的陇上是指陕甘一带”,“山西”是指“河东”一带,因当时还没有“山西省”行政建制,人们习惯将太行山以西地区称“山西”,即今山西省大部分辖区,当时的“河东”包括河外的麟府丰三州。

有人单以此作为杨业籍贯的证据,是站不住脚的。“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是对偶句,从修辞手法上来说,是“互文”,说杨业是“陇上”“山西”的“茂族”“雄才”,不是只是“陇上”的雄才,“山西”的“茂族”。这种修辞手法在古代骈散文,诗词曲中运用很多,如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是说秦时汉时都有“明月”“关”,不只是秦有明月汉有关。

宋太宗表举杨业为“山西”“陇上”的杰出人才。一是杨业是这一地区人;二是杨业在这一带抗辽威震八方;三是杨业殉国于这里。有必要把这两个地名考证一下

“陇上”在唐宋诗词中应用很多。刘敞在《杨无敌庙》诗中写道:“西流不返日滔滔,陇上犹歌七尺刀”,这个“陇上”指的范围更大,不仅包括陕甘一带,也包括“山西”,因杨业殁于山西代县陈家谷口。

《汉语大词典》(200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陇上”:泛指今陕北、甘肃及其以西一带地方。晋傅玄《惟庸蜀》“姜维屡寇边,陇上为荒芜”《晋书·刘曜载记》:“右军刘幹攻平襄(甘肃通渭县),陇上诸县悉降”,宋蔡挺《喜迁莺》词“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陆游《观长安城图》诗:“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

“陇上”一词是由“陇山”而来的。《说文》释:“陇,天水大阪也,”《汉语大字典》解释:“汉天水都大阪名,即陇山,陇山绵延于陕西甘肃交界的地方”。《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张守节正义:“陇山南连蜀之岷山,故云右陇,蜀也”。

《史记·天官书》:“故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碣”,张守节正义:“渭水,岷江发源出陇山,皆东北东入渤海也。”古时又称“陇坂、陇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陇山,终南山、惇物山在扶风武功县西南也。”《辞源》(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释“陇山”: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又名陇坻、陇坂,在今陕西陇县至甘肃平凉一带,山势险峻,为陕甘要塞。《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陇山”: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古称陇坂,在陕西省陇县西南,延伸于陕甘边境,近南北走向,绵延约100公里,主要由大理岩、竹麻岩、凝灰岩构成,海拔 2000米左右,山势陡峻,为渭河平原与陇西高原的分界。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释“陇山”:古称陇坻、陇首、陇坂。在陕西省陇县西南,延伸在陕、甘边境,处渭河以北,千河西南。西北一东南走向,为六盘山南延部分,一般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海拔2433米,形势险要,古为关中地区西部屏障,有“秦雍咽喉”之称,北部关山(2427)一带为陕西省主要林区之一,中药材资源丰富。

围绕陇山,又生出许多地名、行政区划名,“陇右”泛指陇山以西关河以东地区。“陇西郡”战国秦昭襄王(前279)置,因在陇山之西得名,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西汉辖今甘肃东乡以东洮河中游,武山以西渭河上游,礼县以北西汉水上游及天水市东部地区。东汉后屡有增缩,三国魏移治襄武(今甘肃陇西南),北魏时辖今陇西一带,隋开皇初废,大业至唐天宝、至德时又改渭州为陇西郡,今有陇西县,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陇海铁路经过境内。汉置襄武县,三国魏为陇西郡治,唐为渭州治,宋改置陇西县。“陇州”,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东秦州置,以陇山得名,治汧阴(今陕西陇县西南),北周移治今陇县,后废。唐武德初改陇东郡复置,辖今陕西千水流域及甘肃华亭地,金以治汧阳(今陕西千阳西北),元初移治汧源(今陇县),今陕西陇县在宝鸡市西北部,渭河支流千河上游,邻接甘肃省,宝中铁路经过境内,秦置汧县,北魏改汧阴县,隋改汧源县,元入陇州,1913年改陇县。今甘肃省简称“陇”,就是因陇西郡地而得名。

“陇”字有隆盛、旺盛之意,《灵板经》“日中而阳陇,日西为阳襄”,“陇”通“垄”,“陇”,还是姓。

“山西”的名称出现很早,但“山西省”的建制到清朝才有。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山西,先称唐,后称晋。春秋时曾是黄河流域的强国,战国初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秦汉时属河东、上光、太原、雁门等郡,东汉建并州刺史部,包括内蒙南部朔方郡、五原郡和陕西北部的上郡。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战乱频繁,公元四世纪以来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将都城从盛乐(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土城子)迁至平城(山西大同),后统一黄河流域。隋设有河东十三郡,唐为河东道,唐僖宗时,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奏请将麟州划归河东节度。宋代设河东路领16881县,包括河西的麟府丰吴佳等县地。元代属中书省,明代山西属山西布政使,清为山西省。

综前所述,“陇上”“山西”在当时是地域名称,并不是特定的行政建制。宋太宗表举杨业为“山西”“陇上”的杰出人才,是因杨业出生于河东辖区麟州,又在山西一带建功立业,在这一区域影响巨大。不可以单以“本山西之茂族”即定杨业为“山西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24-12-31 11:19:15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市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QQ:332994721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市委、神木市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