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24年第二期 >> 史海拾贝 >> 王维贾至咏新秦 >> 阅读

王维贾至咏新秦

2025-01-02 09:21:19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5
内容提要:——兼浅谈两人的诗歌创作
拓义

青青山上松,
数里不见今更逢。
不见君,心相忆,
此心向君,君应识。
为君颜色高且闲,
亭亭迥出浮云间。
这是王维(701-761)在玄宗开元后期出使西北时写下的《新秦郡松树歌》。秦汉时神木地称“新秦中”,《史记·平准书》臣瓒注:秦逐匈奴,以收河

——兼浅谈两人的诗歌创作

拓义

青青山上松,

数里不见今更逢。

不见君,心相忆,

此心向君,君应识。

为君颜色高且闲,

亭亭迥出浮云间。

这是王维(701-761)在玄宗开元后期出使西北时写下的《新秦郡松树歌》。秦汉时神木地称“新秦中”,《史记·平准书》臣瓒注:秦逐匈奴,以收河南地,徏民以实之,谓之“新秦”。这里的“河南地”指位于内蒙古阴山(大青山)之下黄河以南地区,就是河套地区,即今天的鄂尔多斯,也包括河套南沿,榆林市北部地区。为什么叫“新秦”(新秦中)?汉代人描述河套之美:“厥田惟上,且沃野千里,谷稼殷积。又有龟兹盐池,以为民利。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街尾,群羊塞道”富庶肥饶可与关中媲美,关中称秦中,故把河南地称为新秦中。秦末中原大乱,匈奴趁机侵边,又占领河南地。汉武帝时国力强大,多次派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将兵击匈奴,将其驱赶至漠北之地,收复河南地。《元和郡县图志·麟州》记,“初,汉武帝徙贫人于关中以西及朔方以南,谓之新秦”。这里的“新秦”只是地域名称,并不是行政建制。“天宝元年(742)才置以为县,取汉旧名也。”《旧唐书·地理志(麟州)》:“天宝元年,王忠嗣奏请割胜州连谷、银城两县置麟州,其年改为新秦郡”。《新唐书·麟州》:“麟州新秦郡,下都督府,开元十二年(724)析胜州之连谷、银城地置,十四年废,天宝元年复置。”

王维出使河西是在开元二十五年(737)秋天,此时,他在朝任监察御史。这年夏天,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与吐蕃的战斗中获胜,皇帝命令王维离开长安到凉州(甘肃武威)劳军。此后他就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中做幕僚,两年多以后才回京。在此期间,因他还兼做判官,当时的胜州、新秦郡受河西节度使节制,他自然会在这些地方走动。同时期,他还有一首《榆林郡歌》:

山头松柏林,

山下泉水伤客心。

千里万里春草色,

黄河东流流不息。

黄龙戍上游侠儿,

愁逢汉使不相识。

这里的“榆林”是郡名,隋唐时置,为胜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的十二连城,麟州所辖的连谷、银城二县,就是从胜州分割出去的。

王维的《新秦郡松树歌》和《榆林郡歌》,从形式看,是用汉乐府调描绘边塞风光,反映边塞生活。后人评:“真情老景,雄风怨调,只此不愧汉人乐府。”

两首诗都咏赞松树,这里首先透露了一个信息,新秦一带到处是松柏林,当时的植被很好。《新秦郡松树歌》是直接赞美松树,用拟人夸张的手法,描绘松树,从容镇定,“颜色高且闲”;高大挺拔,巍然屹立,“亭亭迥出浮云间”之姿。表现诗人面对“青青山上松”,肃然起敬,“数里不见”即“心相忆”,真是有些恋恋不舍。一旦“今更逢”,便欣喜万分,说明作者对松树的感情是真挚的。赞美松树,是因为松树坚强挺拔,不畏严寒,蓬勃向上,给人战胜险阻的力量。

历代有许多咏诵松柏树的诗文。年轻时曾读过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是热情讴歌松树的。王维在这里只是赞美松树吗?只是向松树倾诉自己的热爱崇敬吗?恐怕不止于此。王维一直在朝廷做官,并不是很了解那些戍边将士,更不熟悉他们的生活和情怀。到他自己亲历一段戍边生活,才有了深切的体验。那些长年累月驻守边疆,不畏风霜、吃苦耐劳、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将士,不就像这些松树一样吗?坚韧挺拔,百折不挠。诗人由树及人,由人见树,真心表达的是对守边将士的同情敬佩之情。“此心向君,君应识”是否具体有所指?作为朝廷官员,抚慰戍边将士,又留下来做幕府,做判官,与守边将士们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感情融合是有一个过程的。抚慰戍边将士的官吏不一定都能切身体验到他们的艰苦和忠诚,有些官吏甚至误解或伤害他们的感情。王维少年时即有积极用世的精神,曾写过《燕支行》《少年行》(之二)等一些抒发壮志的诗篇,其中有“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孰知不向边庭苦,纵使犹闻侠骨香”,表现奋发精神和慷慨激昂志向。再如《老将行》借用李广、魏尚等人的典故,写一位为国立功“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老将,到老还表示“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不忘报国立功,以此表达他向往军旅生活,渴望在边关建功立业。

如果《新秦郡松树歌》是借树咏人,那王维在边塞生活中,对戍边将士有了直接的了解后,他的《观猎》《出塞作》更是直接正面描写戍边将士的勇武强悍形象。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全诗通过描写一位将军出猎、猎归的场面,以生动的形象,轻快的笔调,写出将军的勇悍干练。结尾的“回看”一联意境高远,突出将军的意志与豪情。

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

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

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

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

汉家将赐霍嫖姚。

此诗直接写边境烽火,实写吐蕃“猎天骄”,虚写边境将帅“乘障”“渡辽”,在战争中建功立业。前人评此二诗颇具盛唐气象,“是古今第一绝唱”。

《榆林郡歌》表达的是另一种情绪,抒发对戍边生活的哀怨之情,山头松柏林高耸,山下泉水声幽咽不绝,黄河水流不息,战争无休无止,使戍边的“游侠儿”有家难归,这里的“伤愁”委婉地表现出对战乱厌恶和谴责之意。诗人脍炙人口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历来解诗的人只解这首诗表达真挚的离别、惜别之情,而此诗最意味深长的是“西出阳关”是壮行,担负着神圣的使命,但出了“阳关无故人”是对未来的担心,阳关以西是穷荒绝域,使者要经历长途跋涉,前程莫测,可能经历凶险。

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字摩诘,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随父迁居蒲(今山西永济县),开元九年进士,授大乐丞,后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太子中允,给事中,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在仕途上基本是顺遂的,曾受到丞相张九龄提携。安史之乱时,叛军攻陷长安,他为叛军所获,乃服药取病,假称病痢(嗓子哑),但仍被迫授伪官,唐军收复两京后,作过伪官的分等定罪,因王维曾作《凝碧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表达落陷敌手的哀痛之情,肃宗原谅他,他的弟弟王缙又愿削职为他赎罪,因此只受降职处分。

王维在盛唐诗坛享有盛名,以擅长写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著称。时人对他的评价超过李白、杜甫。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语)恬静优美的诗境,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焕然的山水间,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的纯美诗境。

王维在赴河西节度幕府时所作的《从军行》《出塞作》等边塞诗一改前期平和宁静、悠闲自得之意,变得声调高朗,气魄宏大,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使至塞上》是他出使河西途中所作,他一见长空雁群,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上风光,又闻前方取胜,不觉即兴吟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以雄健豪逸之气融贯于出色的景物描写之中,形成雄浑壮阔的诗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历来为人盛赞,这一联想不仅勾勒出沙漠无边的壮美景观,也展示了诗人无限开阔的胸襟和为此激起的爱国热忱。

王维后期居于终南山下的辋川别业,归心禅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将禅境渗入自然情态之中。在《终南别业》中,诗人吟道: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水穷尽处,自然也就是空山无人处,人无意而至此,云无心而出岫,可谓思与境偕,神会于物。诗人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着时无忧无虑的直觉印象,那无心淡泊,自然闲适的“云”,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写照。对境观心而道契玄微,静极生动,动极归静,动静不二的禅意,渗入到山情水态之中,化作天光云影,空灵而自然。

王维晚年还创作了不少描写山林景色和农家生活的诗篇,如《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一幅暮春傍晚农家生活画面,诗人以朴素亲切、富于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咏叹田家生活。

王维还有不少表现友情、亲情的诗篇,如他在17岁时所作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用质朴的语言,婉转的手法,把寄居他乡、思念亲人的心情,真实的表达出来了,是长久传诵,脍炙人口的诗作。

王维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策自然,写景言情,妙语天成。王维诸体都有佳品,五律、七律雄深华丽,或澄净秀雅,七古中的《老将行》《桃源行》形式整饬,气势流荡,堪称盛唐七古的佳篇,王维不仅在生前享盛名,对后世影响也很大,存诗近400首。

  前面我们只是简单谈他的几首边塞诗,王维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田园诗中。这里挂一漏万,并不是全面论述他的诗歌创作和成就。

万里平沙一聚尘,南飞羽檄北来人。

传道五原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秦。

这是贾至的一首《出塞曲》,这里的五原,不是指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五原县,是指河套南沿鄂尔多斯市和榆林市接壤一带。《元丰九域志》《宋史·地理志》记:“银城……有五原塞、屈野川”北魏、西魏时曾在这一带设“五原郡”,在今定边县置五原县。新秦指神木。《元和郡县图志·麟州》有记,前文已述。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代宗大历(766-779)初,贾至在兵部侍郎任上。安史之乱后,居于西北地区的吐蕃曾入侵长安,被郭子仪击走。此后吐蕃不断侵扰唐西北边疆,先后占领陇右、剑南(今甘肃、陕西西北部、四川中部)。代宗、德宗时吐蕃曾三次大规模入侵麟州。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八月,吐蕃入侵银州(米脂横山一带)继而进犯麟州,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派大将李怀光击退;德宗贞元二年(786)吐蕃又侵犯麟州,抢夺财产、掳掠人口、焚烧城苑;贞元十七年(801)秋七月,吐蕃又攻陷麟州,刺史郭锋(郭子仪孙)殉难,城郭被抢劫一空。这首诗就是写吐蕃突然入侵,“五原”“新秦”,边关告急。短短四句,军情突兀而来,告诫朝廷须紧急应对。

贾至(?--772),字幼邻,洛阳人。天宝初明德擢第,天宝末为中书舍人。后曾出为汝州刺史、岳州司马,代宗时复为中书舍人,历任尚书右丞、礼部侍郎、集贤院待制,兵部侍郎,大历初任京兆尹,官终右散骑常侍,世称贾舍人。他父亲贾曾也任过中书舍人,在皇帝身边,起草诏旨敕制,参议表彰。《旧唐书》文苑传有他父子的传记。安禄山叛乱时,他曾随唐玄宗入蜀避难,肃宗(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玄宗让贾至写传位册文,文稿呈上去后,玄宗叹息说:“先帝逊位于朕,册文则卿之先父所为。今朕以神器大宝付储君,卿又当渲诰,累朝盛典,出卿父子之手,可谓难矣。”

贾至工诗能文,当时就很有名气。孤独及(盛唐诗人)将他贬谪岳州(湖南省岳阳市)时的诗集《巴陵诗集》比之于阮籍《咏怀》,贾至最善长七绝,在经传的40多首诗中,七绝占一半,显得清新明丽,自然流畅,如《春思二首》之一: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抒发感春而伤放逐之情,花柳争妍,风日交丽,却不能清除我的愁绪,反而惹惆怅之情。再如《西亭春望》:

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首诗言春色已深了,大雁要北归,庶几能寄一份家书,却不见返,想望急切,又闻笛声,更引发了归心乡愁。

谪守巴陵,与李白相遇,饮酒酬唱,有诗《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舟泛洞庭湖》:

枫岸纷纷落叶多,

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

白云明月吊湘娥。

贾至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被贬为岳州司马,与李白乘兴泛游洞庭湖,有悲秋之感,李白有赠诗《巴陵赠贾舍人》劝慰贾至“莫怨嗟”。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前人评“至特二诗,俊逸之气,不减鲍照、庾信,(二人是南朝著名诗人)调亦清畅,且多素辞。”

笔者将王维与贾至放在一起,不只是因二人都作了咏新秦的诗,他们还有一次有名的唱和,为后人乐道,也顺便共欣赏。

乾元元年(758)春,贾至写了一首七律《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当时同朝为官的杜甫、王维、岑参等纷纷应和。历代唐诗选本往往将几首诗选入。宋代谢枋编《千家诗》把贾至、杜甫、王维、岑参的诗编入。对这几首诗,前人曾做过不少评论比较。

  贾至的原诗为: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王维和诗: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杜甫和诗: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岑参和诗: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这是一组应制诗,从思想内容看,乏善可陈,描写早朝时皇宫庄严华贵的氛围和群臣虔诚朝拜之景。但从艺术和审美角度分析,还是有可取之处,所以前人多有分析比较之论。黄生《杜诗说》:合观四作,贾首倡,殊平平,三和俱有夺席之意。就三诗论之,杜老气无前,王岑秀色可揽。一则三春称李,一则千尺乔松,结语用事,天然凑泊,故当推为擅场。顾宸《辟彊园杜诗注解》“贾诗言凤池,公(杜甫)即用凤毛”贴贾氏父子,不可移赠他人,结语独胜。有评曰:“早朝四作,句调工丽,皆律诗之佳者,结句俱用凤池事。惟老杜独到,此其妙处不容掩也。若评较全篇,定其轩轾,则岑为上,王维次之,杜甫、贾至为下。”苏轼《东城志林》七言之伟丽者,杜子美云“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搖”尔后寂寥无闻也。

明人顾璘在《批点唐音》中评王维诗“盖气象阔大,言律雄深,句法典重,用字清新,无所不备”。

谢榛《四溟诗话》讲,他与张茂参、刘成卿酌酒谈诗,定贾舍人及诸公和诗次第,成卿评:“杜其一也,王其二也,岑其三也,贾其四也”。谢榛评“贾则气深调古,岑则词丽格雄,王杜各有短长,其次第犹是一辈行。或有拟之者,难与为伦”

沈德潜《唐诗别裁》:“早朝倡和诗,右丞(王维)正大,嘉州(岑参)明秀,有鲁卫之目。贾作平平,杜作无朝之正位,不可存也”。

从以上评论可见,见仁见智。这当然只是就诗论诗,四位都是大家,各有所长,这并不是他们的代表作品,只就这次唱和作比较,也难分高下。

这里只是在论及王、贾诗作引出的一些诗话供读者一阅。

注释

⑴【河西】又称河右,其范围相当于今陕西、山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汉唐时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地区即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唐景云二年(711)置河西节度使,治凉州(甘肃武威),驻守范围相当于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后移治沙州(治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被吐蕃侵占。

⑵【居延】又叫居延塞,汉末设置,在今甘肃酒泉县西北。

⑶【大明宫】唐宫殿名,国家大典,皇帝朝见百官多在这里举行。

⑷【紫陌】京城长安的道路。

⑸【青琐】皇宫大门上的装饰,代指宫门。

⑹【建章】汉代宫名,代指大明宫。

⑺【凤池】即凤凰池,在大明宫内,中书省所在地。

⑻【染翰】指起草诏书、敕文、制册等。

⑼【尚衣】掌帝王服饰的官员。

⑽【阊阖】天门,此处指皇宫之门。

⑾【仙掌】皇帝的车驾。

⑿【衮龙】皇帝的朝服。

⒀【世掌丝纶】世代掌拟皇帝的诏书,贾至父子担任中书舍人,为皇帝拟诏敕。

⒁【皇州】京城。

⒂【仙仗】皇帝的仪仗队。

⒃【阳春】古代楚国高雅的乐曲。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25-01-02 09:21:19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市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QQ:332994721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市委、神木市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