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今年,公元2024甲辰龙年,三月初九,是北宋“杨家将”老令公杨业诞辰周年纪念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令公后人,都会在这天举行隆重的庆典祭拜活动。其间又巧逢中华民族的传统祭祀日——清明节。
清明节这天,人们都会去祭祀那些曾经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贡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革命先
——郑北堂杨业后裔巡探记
杨树
今年,公元2024甲辰龙年,三月初九,是北宋“杨家将”老令公杨业诞辰周年纪念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令公后人,都会在这天举行隆重的庆典祭拜活动。其间又巧逢中华民族的传统祭祀日——清明节。
清明节这天,人们都会去祭祀那些曾经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贡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民族英雄、为国家的建设牺牲的先进劳模,和自己家族中已过世的父母、先人。
今年清明节的祭祀活动,郑州郑北堂杨氏宗亲理事总会,规划出了一条巡祖踪探祖迹的行程路线。
4月20日前,郑北堂杨氏族人会组织一次去探访北宋杨家将在全国各地的部分行踪足迹、民间传闻、历史传说的活动。
4月2日,由河南省开封市人民政府举办的,2024年天波杨府杨氏宗亲拜祖大典,在天波杨府忠孝祠隆重举行。全国多个省市的杨氏宗亲受邀前来参加。郑州郑北堂杨氏宗亲理事总会,委派杨宗章会长、杨宗善理事前赴开封市,参加祭祀杨业公和杨家将文化交流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余名杨氏宗亲,齐聚这里,参加今年清明节的杨氏拜祖大典。拜祖大典,在天波杨府“孝严祠”大殿前举行。
原开封市天波杨府杨氏联谊会杨林会长,主持了本届拜祖大典,开封市文化产业园区领导致词,他对参加本次拜祖大典的全国各省市县的来宾,表示热烈地欢迎和问候,并祝大典圆满成功。第二项,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杨姓委员会杨海中会长恭读拜祖文,拜祖文对杨业忠烈千秋保家卫国的精神给予赞扬,鼓励后人继承杨家好传统为国家做贡献。第三项,由杨氏佳宾向先祖献花。第四项,由参加的宗亲依次向先祖上香叩拜。第五项,全体杨氏宗亲共拜令公杨业三鞠躬。尔后大家在“孝严祠”前合影留念。
下午3点,在园区会议室,举办了2024杨家将文化交流研讨会。部分来宾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上,参会来宾踊跃发言,他们就杨家将文化的发展交流发扬和传承,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地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心全意跟党走,继承和发扬杨家“四知”好家风,杨家将忠烈千秋,保家卫国的精神。把杨家将的好传统、好家风,永远传承下去。为振兴中华、圆梦中华,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富强贡献力量。
公元2024年4月15日(农历三月初七),由总会杨宗章会长亲自驾车带领总会杨百卿、杨国明、杨宗善理事4人,总会杨宝洲副会长带领杨氏族人杨俊杰、杨保超、杨永军、刘燕芬(女)5人,共计9人。分两组自驾踏上路途遥远的探访先祖踪迹。
古北口长城上的北城门,古代是宋辽两国的分界线,城门以北为辽国辖地,以南为北宋管辖,古北口的杨令公祠,就在北城门向北二百余米处的卧龙堡民俗文化区内,庙前大门上方写杨家庙三字,庙门两侧写威震边关四字。庙前有密云县人民政府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日公布,密云县文物局一九九年十月立。杨令公庙密云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古北口杨令公祠,又叫杨令公庙,此庙建于辽太平五年(1025),由辽圣宗耶律隆绪所建。因敬仰宋将杨业保家卫国的忠勇精神,以激励辽人将士而修建此祠,祠里供奉杨业塑像。
宋使苏辙、欧阳修等人出使辽国时途经此地有感,均留有诗篇。现庙祠仍香火旺盛,前来参拜的游人接连不断。现祠庙又改名为“杨家庙”,庙里正殿内中间敬有杨令公像,令公塑像身披铠甲,头戴战盔,威风凛凛。他的儿子七朗八虎分座左右。正殿前檐两侧墙壁上,分别画孟良、焦赞。后院后殿悬挂“巾帼英雄”四个金字匾额,殿正中是佘太君塑像,左右是身着战袍的“杨门女将”。庙门上方有冯玉祥将军题的“真正无敌”四字。现庙堂归当地村上的人管理,香客游人匀收取门票。
在历史上为敌国战败被俘绝食而死的将军建造祠庙,前所未有,全国也仅此一祠。
可以说,杨业老令公忠勇保家卫国,可歌可泣的事迹和英勇大无畏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敌国的百姓,当地百姓为他修祠建庙供奉,封为战神,尊称杨无敌,
杨宗章会长、杨百卿理事俩人购买庙堂门票后,进院上香叩拜。庙堂祭拜先祖后,二人恭请取出庙院香炉里的香灰并装袋带走。在庙堂大门前,我们4人手执郑州郑北堂杨氏宗亲理事总会会旗,代州杨忠武祠总会郑州高皇寨分会会旗合影拍照。
4月16日我们目标是探访山西省北宋“杨家将”活动过的史迹和遗址。上午九点到达五台县。500年前明朝万历年间,先祖就是从上王全庄迁到河南的,几经周折迁住郑州。中午11点,到村外山上先祖墓地拜谒先祖。瞻仰了明、清时期的老墓碑,察看墓碑上留下的碑文。细看了立碑时间,这里的碑文和我们郑北堂杨家宗祠堂里保存的石碑文字记载相吻合。墓主都是大明时期的人,并且都是在清嘉庆年间立的碑,至此明确了我们郑北堂杨氏,应与上王全庄杨氏同属一支,一脉相承,血肉相连。至此郑北堂杨氏寻根问祖画上了圆满记号。
祭祖后杨宗章会长、杨百卿理事、杨国明理事,双手抓起先祖墓地的土,恭敬地捧起,装入瓶子带走。下午4点钟,我们一行4人驱车30公里,来到位于代县境内忻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一杨七朗陵园。
杨七朗陵园位于枣林镇东留村,由东留村派人管理。
据当地人说,杨七朗是被潘美乱箭射杀的,死后潘美将他的头颅割掉扔到当地的滹沱河里,头颅在河里逆流冲到此处,当地杨家人将他的头颅埋葬在这里。我们拜谒了杨七朗墓园后,前往繁峙县砂河镇代堡村走访那里的宗亲家人。下午5点来到了代堡村。村外盘龙岗上埋葬着从元代到现在的杨家将后人,有数千余座坟茔。
代堡村建有杨忠武祠,听说这边的杨忠武祠,比代县鹿蹄涧杨忠武祠晚建一百多年。两村的杨忠武祠都是杨家后人建的。两村的杨姓都是老令公杨业的后裔。
代堡村的杨忠武祠比鹿蹄涧村建的大。里面供奉的杨家将英雄人物也多。我们进院入殿,首先焚香拜祭了杨业老令公和佘老太君,接着有参拜了祠堂各殿堂里供奉的杨家先祖七朗八虎,八姐九妹等众多杨氏先人。
在杨俄生秘书长的陪同下,参观游览了杨忠武祠全貌。在祠堂大殿前合影留念。
4月17日早上驾车前往代县枣林镇的鹿蹄涧村,代县杨忠武祠就在此村。早上八点多钟,由会长杨宗章带领杨百卿、杨国明、杨宗善理事一行4人,同总会杨宝洲副会长带队的杨永军、杨俊杰、杨宝超、刘燕芬(女)一行5人,参访团两组9人同时到达代县枣林镇的鹿蹄涧村,代表郑州郑北堂杨氏宗亲理事总会、郑州老令公后裔,参加2024年4月17日(农历三月初九)在这里举行的杨业公诞辰1097周年的庆典活动。
鹿蹄涧村杨忠武祠,元代时,由杨家十七代孙奉旨所建,明清时又曾予重修,院内大部分为明代的遗物。祠堂分为前后两院,有堂屋、正殿、东西厢舍。正殿内塑有杨业、佘太君彩绘坐像,8个儿子的彩塑分列两旁。
现在的祠堂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祠堂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
今年的农历三月初九是杨业公诞辰纪念日,当地、全国乃至世界的业公后人都会在这天举行纪念活动。山西省代县杨忠武祠总会,提前发函邀请全国杨家将的后人到鹿蹄涧村杨忠武祠参加庆典拜祖活动。
拜祖庆典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杨茂成会长手捧先祖令公画像,站立在庆典队伍最前端,各分会会长、总会副会长、秘书长、理事随后分立左右,参会的各地宗亲家人排列在后,队伍分列十余排,长二百余米,有近千人之多。在歌舞、鞭炮,锣鼓的轰鸣声中,队伍缓缓向前,一直将令公像恭送入祠堂中。接着举行了隆重的拜祖仪式。恭读祭文,来宾讲话,上香、献花,叩拜,杨宗章会长代表郑北堂向令公献花。随后来宾向先祖上香叩拜,最后所有到场的宗亲家人朋友,向杨氏列祖列宗行三鞠躬礼。中午11点多钟,庆典活动圆满结束。随后,我们向陕西省神木市杨家城方向进发。三月初九下午五点钟,顺利抵达位于陕西省神木市的杨城村。
神木的天,神木的地,神木的山水,花草树木,神木老家我们回来啦。美丽的城市,心仪的山村,勤劳的乡亲,扑实的人民,和气的宗亲,热情的友人,神木的一切,都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来到神木,尝到了家的味道,体会到家的感觉。善良热情好客的神木,我们终于到家了。
陕西省的神木市,唐宋时期为麟州,在这里有座建在山上的古老土城,城墙周长近十里,此地人称“杨家城”。是我杨氏先祖杨业的出生地。
古老的土城门前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陕西省人民政府立石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神木“麟州故城”(麟州城又叫“杨家城”)遗址的石碑。我们4人直入古城景区参观,景区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们瞻仰了自为刺史的先祖令公之父杨弘信在“杨家城”留下的历史遗存。
神木市“杨家城”始筑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一直沿用至明正统八年(1217年)。该城据山临水,平面呈不规则形,由东城、西城(居民区)、紫锦城(内城)组成。城垣总周长约5千米,总面积为0.69平方千米。现存有东南北3座城门,共有3座瓮城,7处马面和4角楼遗迹。“麟州故城”,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我们首先参观了雕刻有“杨家将”英雄人物的文化广场,瞻仰了广场里的杨家英雄人物雕塑石像,观看了杨家英雄人物的业绩简介,焚香祭拜了“杨家城”里的“将军祠”中供奉的先祖弘信公父子的彩色塑像。接着游览了景区的居民区、紫台、烽火台、雄关、古井、瓮城,唐代山壁石刻佛像、城门、土城墙等所存遗迹,远处眺望了故城下的窟野河,此河在古代是北宋和西夏两国的界河。
杨宗章会长、杨百卿、杨国明理事3人所到之处,都会将原地先祖圣土恭请装瓶入袋,共请回10多处先祖圣土香灰,亦敬请了“杨家城”将军祠中的香灰。
我们又参观了杨业公离开麟州城时,由他父亲杨弘信让他手植的五指柏。种树的寓义是,出门在外,不论走到那里,走的再远,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不要忘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都不要忘记自己从那里出发。五指柏粗壮高大枝繁叶茂,据林木专家测算树龄一千多年,因树身长有五大树杈,似人手五个手指头,当地人叫它五指柏,树身吊挂着红、黄二色有字无字的祈福彩带,为当地人祈福神柏。
站在圣树五指柏前,我们心中默默沉思,拟有回家的感觉。在景区工作员讲解和陪同下,我们向五指柏神树深深地三鞠躬敬拜。接着杨宗章会长,同杨百卿、杨国明两位理事一起,用双手挖出五指柏树根下圣土,恭敬装入瓶中带走。
晚上7点天黑,两位工作人员陪同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杨家城,入住在神木市我们杨家人开的“杨城华府”宾馆。
4月18日早晨8点多钟,神木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折和平副会长,同研究会编委郭小艳女士,开车来宾馆迎接我们。在神木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会议室,我们4人受到研究会领导的热情友好接待。研究会领导对我们来神木杨家城参加今年的拜祖活动表示热烈地欢迎,我们也对神木的父老乡亲们的热情好客、善良亲切、友好亲如兄弟姐妹般的接待,表示由衷地感谢和敬意。接着宾主双方举行了杨家将文化交流座谈会。座谈会上,研究会领导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多年来,对杨家将文化的研究所取得丰硕成果。我们非常高兴地感谢他们为我们杨家将家人所做出的一切,并向他们学习和感谢!
座谈会上,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代表杨家将文化编委,向我们郑州郑北堂杨氏宗亲理事总会,赠送了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编写出版的研究杨家将文化的书刊杂志数册。
座谈会结束后,神木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领导,向我们郑州郑北堂杨氏宗亲理事总会、郑州郑北堂杨家宗祠赠送了底座下方刻有,中共神木市委、神木市人民政府赠,落款是为神木杨家城建设突出贡献奖,2019.11,令公杨业手握大刀金属站像一尊。据知情人士透露,得此像者需捐款50万元。我们是正根的北宋杨家将后人,此杨业金属站像,是神木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无偿赠送给我们郑州郑北堂杨家宗祠的。我们非常感谢这次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赠令公像予我郑州郑北堂杨家宗祠供奉。
中午11点多点,我们参访团一行4人,带着对神木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领导及工作人员、杨家城工作人员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祝愿,带着神木市人民好客的热情,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驾车,一路奔驰在回郑的高速公路上。
再见啦!神木老家,再见了!我最敬爱的神木朋友,再见了!我亲爱的神木杨氏家人。
当天夜晚10点39分,顺利返回郑州家中。10点39分,这个时间节点跳跃于我们心中,12小时之后的4月19日上午10点39分,我们十分兴奋地,将由老家陕西神木请回的杨老令公站像,在杨氏三村四门来的长门杨长命,长门刘庄杨起文、杨永山、杨新年、杨学文、杨海玉;二门杨百卿、杨国文、杨宗章、杨宗善、杨卫军、杨桂梅(女)、董英葵(女);三门杨关福,三门柳林杨雪海;四门杨国明、杨喜文族人的见证下,举行了敬请老令公入住郑州郑北堂杨家宗祠的奉安仪式。
奉安仪式在祠堂外大殿门前举行,大殿门前放一供桌,桌上铺垫黄绸。业公站像,神态俨然,手握大刀,身披黄袍站立在黄绸铺盖的木桌上。
奉安仪式在轰鸣的鞭炮声中开开始。到场的杨氏宗亲家人肃立在业公像前,神态庄严肃穆。
奉安仪式由总会杨宗善理事主持,可能是天道,仪式刚刚开始,老天就下起了濛濛细雨,宗亲们站立在濛濛细雨中,品味着今天的雨中情。在微茫的细雨中,总会杨宗章会长热情洋溢地首先向参加今天业公奉安仪式的杨氏宗亲族人,表示最热烈地欢迎和问候。接着他讲叙了这次探访先祖史迹的过程,讲了陕西省神木之行,迎回业公站像的过程。宗章会长的讲话,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宗亲。之后依次由总会名誉会长杨长命、刘庄副会长杨起文、柳林副会长杨雪海先后发言,表达对这次能请回业公像的感受,并对今后杨氏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族人精诚团结,继承杨家忠烈卫国,报效国家的好传统,为人类的进步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发言结束,大家依次向业公先祖站像上香,三鞠躬敬拜。
大家上香敬拜后,在鞭炮的齐鸣中,先祖站像由总会杨宗章会长、杨长命名誉会长、刘庄杨起文副会长、柳林杨雪海副会长一起托起供桌,在众宗亲的护拥下,将在神木老家请回的业公站像恭敬地奉安在祠堂大殿的正上座神位。
业公站像安放好后,所到宗亲向奉安好的业公站像,再次上香三鞠躬或叩跪祭拜。中午11点多钟,奉安业公站像仪式完成了所有仪程,圆满结束。
《谷雨》奉安令公像
文/杨树
谷雨晨阴细雨天,祥光普照宗祠院。
柳丝随风翩跹舞,杨家喜迎令公还。
奉安郑北杨家祠,佑护族人万世安。
国强族盛气象新,家和人好福寿全。
供奉令公先祖,以激励杨氏后人,继续传承和发扬先祖的忠勇爱国精神。为振兴中华、圆梦中国贡献力量。
至此4天4夜,我们郑州郑北堂杨氏宗亲理事总会,组成的寻根探访团分东西两组,参加人员8男1女,共计9人,自费1万余元,驾车两辆,行程6千余里。费时近百小时,探访先祖史迹10处。在两组家人的共同辛苦努力下,于本月19日,顺利结束。
寻根颂
文/杨树
念先祖之功德兮,世代莫忘。
思来日之可追兮,振翅一往。
知艰难而不退兮,风雨无挡。
寻天下之祖踪兮,何遑多让!
观宗亲之奋博兮,人丁兴旺。
望族人之希望兮,家和族昌!
洪绪烈而磅礴兮,万千气象!
瞻未来高科技兮,国富民强。
(作者:杨树,谱名杨宗善,现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杨姓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郑北堂杨氏宗亲理事总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