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客聘神木职院不满一年,东北方的东山倒是去了三次。
东山原本名叫铁建山,因在神木市东,故也称东山,又因古杨家城筑于其上,亦号杨城山。而我之所以相看两不厌,唯有杨城山,无非“六零后”男人固有的那一点英雄崇拜情结罢了。
壬寅年初冬疫情暂歇之际,友人怜我远来独处,恐生寂苦之情、孤悲之意,力邀去
赵兵战
客聘神木职院不满一年,东北方的东山倒是去了三次。
东山原本名叫铁建山,因在神木市东,故也称东山,又因古杨家城筑于其上,亦号杨城山。而我之所以相看两不厌,唯有杨城山,无非“六零后”男人固有的那一点英雄崇拜情结罢了。
壬寅年初冬疫情暂歇之际,友人怜我远来独处,恐生寂苦之情、孤悲之意,力邀去逛今后数年要生活于斯、工作于斯的神木。新区的高楼大厦、清静宽敞,老城的新旧掺杂、喧嚣繁华,冒着热气的羊杂碎、香味扑鼻的炖羊肉,该看的看了,该吃的也吃了,可疫情周期的压抑,辞亲怀乡的惆怅,环境不适的郁闷和退休放松又骤然返聘后的压力依然未能充分释放……厚道细腻的陕北友人,敏锐触摸我不喜都市、乐游丘山的情感劣根,不顾天色向晚,驱车狂飙,一路奔向东山,奔向地处偏远却赫赫有名的杨家城。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登临东山峰顶已是冬日西下峰巅,薄雾绕上梁峁之时。暮色漫漫,群山隐隐,坡头沟畔杨家将群雕影影绰绰,映衬着不远处三棵神树落寞的背影。尚未看清一切,一切均已模模糊糊。朋友启动引擎的急促掐灭了我思接千载、情系万古的闲趣,隐藏于心的激动才下眉头,莫名遗憾的惆怅却上心头。想象中高大的城门、厚实的城墙、伤痕累累的垛口、矢石交攻的印痕、悲怆激越的回声、居高临下的气势、鲜活生动的面孔,只好留给那天晚上的迷梦……事后方知,朋友带我匆匆一瞥的杨家城,仅为遗址入口一隅,远非麟州旧城全貌。况吾辈驱车观山,山在窗外,景在镜中,加之来也匆匆、去也疾疾,急切中欲得东山神韵,岂能如意!
癸卯新春二月,忽起登临二郎山之兴。吃饱喝足,扎裹停当,兴冲冲出了校门,坐上公交,陷入对麟州著名神山的憧憬之中。山形河影渐次闪过窗外,心窝神府想象信马由缰。不知何时突然有了好像与二郎山有点越来越远了的疑惑!神木旧城应该在职大的往南方向,为什么这辆车子却像往北而去?请教了一下跟车服务员,人家就像看外星人一样的眼神让我意识到,自己竟然坐错了公交!一番阿Q式的自我安慰后正想跟着25路公交随缘而去,却被车窗一闪而过的杨家城艳红标识拽下了车门,撞撞跌跌奔向神木的冬末。
寂寂孤岭,冷风过耳,漫漫坡道,寒气袭人。六旬老汉,既不管山向难辨,也不顾人迹渺无;既不畏前路遥遥,也不惧残雪皑皑。半山腰惟妙惟肖的拱形门窗土雕使人眼光迷离,坡面高处随时可见的杨家将主题标语让沉重的步履稍显轻松。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不知不觉耗去三个多小时,已然栗栗矣心悸、吁吁乎气喘,却仍不知这座东山到底有多长?那座杨家城到底有多大?上次到过的主城据此到底有多远?仰望群山连绵不断,俯瞰沟道蜿蜒无尽,突然就失去继续前行的勇气……归程漫漫,步履沉沉,却挡不住思想的前踊后跃。这道浅浅的岭脊,荒凉了万千年,热闹了百十载,在漫漫的历史风沙中留下了一座颓圮城堡的故事,镌刻了一个家族的血色传承,凝聚了一方热土的感人忠勇。籍籍无名的东山,因为赫赫有名的杨家城而坚挺!如此想来,寻访不遇的遗憾、踌躇不前的惭愧渐行渐消,身后的东山顿时有了“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的神秘和庄重。
九月下旬,趁新生军训闲暇,驱车径上东山之巅,独坐烽火台上。新雨洗苍穹,薄雾琐岭丘,山下秋花仍盛,山上秋草泛黄。身居高台,目及八荒,神接古今,远方之山似山似城,眼前之城若城若山。杨家将傲岸的形象,湮没在风雨里,融入在泥土中,若明若晦,如岳尊严、如川恒长。几代人坚守的城堡,散落在山脊上,深埋在草丛里,如岳之壮、如川之阔。
抬首远望,残阳一线如血,乌云浓墨似铁,整个苍穹都好像隐藏在黄昏时分的淡雾薄霭中,身后的烽火台忽然变得踞地撑天,脚下的主城碎石一地、瓦砾成堆。那座一家一姓鲜血筑基的风云之城、那座令强寇闻风丧胆的英雄之城、那座象征几代人精神壁垒的历史之城,就这样静静的融入土中、埋进沙里,化为苍茫中决然难言高巍的普通土丘。葱葱林海中,浓郁着一座山,浅浅岭坡上,雄伟着一座城!一段有关族裔的动人故事,撬动着一个国家的神经;一个有关姓氏的美好传说,感染着无数后人的情怀;一朝一代的传说奠基了中华民族的品性;一家一姓的故事书写了古老麟州的忠勇。
相看两不厌,唯有杨城山!而透骨的晚风却提示着天色已晚,归去为上。东山在后视镜中缓缓隐去之时,脑际突然冒出两句话来:
但凡心中有城,何须山中寻堡?
杨家城也许不在山中,而在心里!
任何坚实的城堡,最终都会成为遍地残砖碎瓦、断垣破窑。泥土筑城,城池终将坍塌,而精神筑城,则城池永矗不倒,功名永垂千秋!如是,则东山在,杨家城固在,东山不在,杨家城亦在;如是,则忠在古老麟州,勇在新生神木,忠勇只在这片热土之上人们的血液之中。
(作者:赵兵战,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语委会主任,陕西咸阳地方志专家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