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
这首《新秦郡松树歌》是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在两次出塞期间所作,题中“新秦郡”便是古麟州,如今的陕西省神木市杨家城。
温 姣
“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
这首《新秦郡松树歌》是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在两次出塞期间所作,题中“新秦郡”便是古麟州,如今的陕西省神木市杨家城。大约当年王维出塞期间,路途看多了大西北的连绵黄沙与植被贫瘠,策马踏进新秦地界,柳暗花明,漫山起伏的松林倏尔映入眼帘,一树树深绿浅绿立于山川之上、天地之间,霎那间天更蓝了地更阔了,寡淡无味的内心瞬间被这抹清新景色捕获,不觉心驰神往,惊喜与震撼间吟出这首流传千古的名品。这也是与麟州故城有关为数不多的轻松闲逸诗作。
古代文人墨客写古麟州,往往偏向写萧瑟肃杀的秋,或咏怀忠勇的杨家将,或悲鸣烽火战乱时的民不聊生。概因麟州故城特别是在北宋时期,属宋、夏、辽交界的边陲重镇,战乱频发。烽火隆隆,战鼓锵锵,草木萧萧,民心惶惶,望不尽的疮痍荒凉,于是便有了范仲淹千古一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连衡阳的大雁也南归似箭。
初登杨家城是在几年前,恰逢立秋时节。蜿蜒而上,松树笔挺挺竖立在道路两旁、山腰,所到之处皆有松树的身影,经历过春夏的焕发和蓬勃,立秋的青青松树已然愈显苍翠了。
与想象中的边关重镇完全不一样——不似雁门关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旧时南来北往的客商车辙印痕清晰可见;亦不似镇北台雄伟,雄关要隘像屹立于大漠中的战将,战乱时抵御敌人来犯,和平时凝望城市的成长。杨家城的东西城遗址已基本被农耕瓦舍覆盖破坏,未钻研过或初次来访的人很难辨认,只能在讲解下沿着绵延的塄头地畔依稀描画出大概。幸而内城城垣保存尚好,最高处有18米多,上面到处点缀着稀稀疏疏的茅草,仿佛自古代而来过路歇脚的老人,脱下帽子弯腰坐在山塄上。
继续往山上走,过了摩崖石刻,来到将军祠广场。见石牌坊上题:“众口成碑传奇数卷称无敌,一门报国忠烈千秋有几家。”从初代杨弘信开始,到第二代的杨继业、杨重训,直至第五代杨畋,几代人忠勇报国、前赴后继。后世演绎出各种版本,电视剧、电影、戏剧、小说和评书又丰富演绎了佘太君、穆桂英等杨门女将,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倏尔记起去年3月末神木市第一次文代会闭幕后,50多名文学艺术界代表走进杨家城参观采风。远远望去,杏林花海间弥漫着漫山芳菲,在春风里傲然绽放的红妆英姿,不就是千年之后杨门女将的风采重现吗?文人墨客醉心于此,杨家城和杨家将的传说又多添了
浓厚的文学气息。
再往腹地走就能看到掩映在松树林中的将军祠,可以肯定的是绝非王维看到的那片“青青山上松”,这块松林尚且瘦小,这是后人栽上的。将军祠建于东北小山岗上。只见正殿门口两旁柱子上刻着:“铁马金戈志在燕云万里驱驰号无敌,伟业丰功肇于麟府千秋忠烈誉满门”。这副楹联是对杨家将英雄事迹的一个高度概括和歌颂。进殿正对面立有杨弘信、杨业(杨重贵)、杨重勋父子塑像,墙壁绘有杨家将故事图画,中间空地上摆放着麟州故城全景沙盘。遇到几名游客,其中一对是母女,母亲正蹲着给女儿讲述这些人物的传奇。当年烽火急、戎庭苦,今朝安太平、宜居业。历史雕刻了杨家将的身影在此,忠勇爱国的精神在这一方土地上延续传承。
走到一处古井,井口凿痕清晰,颇有来历。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杨家城内驻扎着约二万军民,人畜用水皆取自城外东北方向的草地沟。咸平年间,西夏主李继迁率二万铁骑围攻麟州,城内缺水严重,此后,守城将领率众在城西北临窟野河之危崖处凿井两口,但未通河底。庆历元年,西夏人李元昊率众数万,又开始围城作战,欲切断水源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以说当时杨家城内已是“黄金一两,易水一杯”。兵临城下,忠勇的杨家将后人难道会束手就擒吗?守城将领率众在原有的两口井上继续凿井,夜以继日,数月方成。至此,窟野河底冷冽的河水顺着凿痕、沿着井口翻涌而上,融进了杨家城誓死保家卫国的两万军民的滚烫热血。麟州城之危解矣!两次凿井,凿通的是岩石,打通的是麟州军民誓死保卫家园的生命线。
遥见一树冠如华盖,枝干挂满祈福的条带,红绿相衬,蓝天相映,颇为俊美,引人驻足。友人告知,此树便是五指柏。公元950年,杨业意欲投奔北汉刘崇,在即将离开家乡之际,其父杨弘信命其亲手植柏树一棵于此,意为“根留麟州,树在人安”。如今杨家城脚下的人民安居乐业,恰如五指柏一片欣欣向荣景象,谁说不是前人栽树的庇荫呢?
傍晚,登上烽火台,正值夕阳依山而落,瑰丽的晚霞披洒在暮色时分的杨家城上。恍惚间,湮灭烽火战乱、跨越千年时空的杨家城裹挟在逶迤柔和的明长城遗迹间,竟如襁褓中的婴孩一般依偎在亘古永恒的夕阳余晖中,松林化作蒲扇轻轻摇曳,整个杨家城氤氲着一股深沉的安宁和静谧。徒留塞下雄风吹不尽的黄土柔情和悠悠岁月道不完的古老传奇。
(作者:温姣,女,陕西神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