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23年第二期 >> 史海拾贝 >> 契丹女杰萧燕燕(上) >> 阅读

契丹女杰萧燕燕(上)

2025-01-02 15:50:27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0
内容提要:萧燕燕(953—1009)即辽国的萧太后。一般人知道的萧太后是从杨家将小说、戏剧、评书中得来的,是被歪曲、丑化了的艺术形象。

拓义

萧燕燕(953—1009)即辽国的萧太后。一般人知道的萧太后是从杨家将小说、戏剧、评书中得来的,是被歪曲、丑化了的艺术形象。历史上的萧太后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辅佐夫君辽景宗、子圣宗二代皇帝,使契丹辽国走向强盛,成为称雄于中亚的军事强国。主持与宋签订“澶渊之盟”,实现两国持久和平,百年无战事,两国人民长期过安定生活,辽宋两国经济社会出现繁荣局面。不应该为了宣扬杨家将忠勇爱国精神,就掩盖作为历史人物的萧太后对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本文根据有关史料对辽朝和萧太后作一些介绍。

一、       契丹的崛起和辽朝的兴衰

契丹源出于鲜卑宇文部。公元四世纪分散在潢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下游为辽河)和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即今辽宁、内蒙古相邻的地区(古称松漠)。北魏时,契丹八个部落各自独立,以游牧为主,以车马为家,逐水草迁徙。隋唐时,八部落逐渐组成部落联盟,先后受突厥、回纥控制,也几次归顺唐朝。唐在契丹居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以契丹联盟首领为都督,并赐李姓。后又因内部不统一,由回纥管控。直至840年,回纥汗国被推翻,契丹部落联盟才归附唐朝。唐末,中原地区藩镇割据混战,许多汉族军民逃避战乱,移居契丹人生活区域,把先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带入东北边疆,到契丹迭剌部耶律阿保机的祖父匀德实担任夷离堇(军事首领)时,已开始农业生产,到阿保机之父任夷离堇时,契丹人已学会制铁,铸造铁器,种桑麻,搞纺织,造房舍,筑城邑。到耶律阿保机即汗位(部落首领),才统一契丹各部。阿保机生于872年,汉名“亿”,从小志向不凡,成人后身材魁梧,智勇双全,统一契丹各部。又与在河北、河东混战的晋王李克用、刘仁恭、梁王朱全忠周旋,到后梁贞明二年(916),阿保机在上京临潢府称帝建辽,年号“神册”。阿保机建辽后,仿汉制,造文字,定法律,在潢河岸边建京城,称上京。趁中原混乱之际,他收“山北八军”1,建汉军,“自代北至河曲逾阴山,尽有其地”。又征服东北五奚部、乌克、黑车子室韦及鞑靼, 灭渤海国建东丹。阿保机死后,其子耶律德光继位,淳钦皇后述律氏“称制权决军国事”,对中原用兵。援立后晋石敬瑭,取得燕云十六州2,后攻破开封灭晋。到辽太宗耶律德光时形成北、南两套完整的官制,即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3。又经景宗、圣宗两朝改革发展,国力达到鼎盛。拥有中京、上京、南京、东京、西京五京4,三十四部族,四十头下军州,府六,州城百五十六,县二百有九。疆域南以白沟河(今巨马河)与宋为界,东至于东海,北海,北至今外蒙古,西至金山(阿勒泰山),号称“幅员万里”。圣宗以后辽朝贵族又围绕皇权内斗。兴宗朝,法天太后篡权。道宗时发生重元之乱5,后又有耶律乙辛专权。末帝天祚时期“废立之谋,叛亡之迹,相继蜂起”,辽朝统治走向腐朽和衰落。1125年,被新兴的女真——金灭亡。从916年阿保机建国到1125年亡国,共历九帝,前后210年。耶律大石西去重建政权,史称西辽,1218年亡于蒙古。

辽朝皇帝世系表

辽太祖耶律亿(阿保机)→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阮→

916--926)       (927--947) (947--951

穆宗耶律璟 景宗耶律贤 圣宗耶律隆绪→

       969--982    (982--1031)

兴宗耶律宗真 道宗耶律洪基 天祚帝耶律延禧

 (1031--1055)     (1055--1101)     (1101--1125)

二、       萧太后家世

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969—982在位)皇后,称承天皇后。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生母,圣宗时称太后,尊号为承天皇太后,死后谥“圣神宣献皇后”。

辽朝国家体制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是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两大族系,互相通婚。萧太后之父名萧思温,小字寅古,娶辽太宗耶律德光长女吕不古,即燕国公主、燕国大公主。思温本非将帅才,不善打仗,做过奚突里太尉和群牧都林牙,后又升任南京留守。在对后周的两次作战中畏缩不前,幸亏遇周主柴荣病故退兵,才得以全师而退。在穆宗璟失政,湎酒嗜杀时也不谏诤。萧思温历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四朝,在复杂的皇位争夺中能站住脚,明哲保身,证明他善于机变。而且他是相当汉化的契丹贵族,学问很深。由于他与南院枢密使女里、飞龙使高勋拥立耶律贤为帝,其女燕燕又被选为贵妃,不久册封为皇后,是辽太宗的女婿,辽景宗的岳丈,所以位高权重,被任为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又加尚书令,封魏王。

萧燕燕从小聪明伶俐,喜爱读书,特别喜欢汉文典籍,很受父亲器重。有一次,萧思温让三个女儿打扫居室,她的俩个姐姐马虎了草,只有燕燕认真细致,把房屋整理的干净整洁。萧思温高兴的称道:“此女必能成家”。

萧太后有二姐二弟,长姐嫁辽太宗次子罨撒葛,二姐嫁太祖第三子李胡长子喜隐,都是皇室重要成员。两个弟弟:萧继先,是萧思温之侄,收为养子,萧太后将他的长女齐国公主观音女嫁给萧继先,继先被拜为驸马都尉。萧继先在统和年间(979—982),多次参加与宋军作战,战绩辉煌,被拜为北府宰相。他“虽处富贵,尚俭素,所至以善治称,故将兵攻战,未尝失利,名垂戚里”(《辽史·萧继先传》);小弟隗因(又作思猥),曾为平州节度使。隗因女菩萨哥为圣宗隆绪皇后(册封齐天皇后)。

萧太后有三男三女,长子耶律隆绪,小字文殊奴,即辽圣宗,先封梁王,十二岁即帝位,在位49年,是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次子隆庆,字燕隐,小字普贤奴,八岁封恒王,后改封梁国王、晋国王、秦晋国王。隆庆“生而岐巍(指幼年聪慧),俨若成人,幼时与群儿戏,为行伍战阵法,指挥意气,无敢违者。景宗奇之曰:‘此吾家生马驹也’,长善骑射,骁捷如风。定州之战,隆庆加兵马大元帅,从母萧太后以行,力战深入,因擒王继忠有功,拜西京留守,又加尚书令。(《契丹国志》)。在统和十七(999)、十九年两次南征中为先锋,大败宋军;三子耶律隆佑,小字高七,又字胡都堇,初封郑王,后改封楚王、齐王。统和中,圣宗伐宋、高丽,奉命留守京师,加西南面招讨使,权知北院枢密使,又任东京留守。隆佑少时慕道,见道士则喜,为东京留守时,崇建道观,规模宏大,备极辉丽。

萧太后长女名观音女,别称燕哥,先后被封为齐国公主、楚国长公主、秦晋国大长公主等,七次受封,嫁北府宰相、上京留守、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赠宋王萧继先(萧太后之弟);次女名长寿女,初封吴国公主,后封卫国公主,魏国长公主,嫁萧排押,萧被拜驸马都尉,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他“多智略,能骑射”,曾破曹彬、米信兵于望都,澶渊之役将渤海军,攻下德清军,和议后为北府宰相。在征讨高丽时,攻入开京,大胜而还,封“兰陵郡王”;三女叫延寿女,封越国公主,嫁萧恒德,恒德被拜为驸马都尉。延寿女二十岁病逝,追封赵国公主。恒德曾征高丽、攻宋立功。因与侍候延寿女宫女私通,太后怒而赐死。

萧太后家世子女简表

萧思温

 

子      子         长                        

                    女                        

    萧      萧         齐                        

继      隗         王                        

远      因         妃                        

(又作继先) (又作思隈) (夫 罨撤葛)   (夫 喜隐)    (夫 辽景宗)

长子耶律隆绪  次子耶律隆庆  三子耶律生佑  长女观音女  次女长寿女  三女延寿女

    (辽圣宗)      (字燕隐)      (小字高七)    (夫萧继远)   (夫萧排押)   (夫萧恒德)

辽兴宗宗真

辽道宗洪基

天祚帝延禧

   

三、       景圣执政与萧后称制治国

辽建国后经历一系列争夺皇位之战。907年,阿保机被推选为八部联盟可汗,遭到一些贵族的强烈反抗。911—913年,阿保机弟剌葛、达剌、寅底石、安端发动三次叛乱,被平息,并废除部落联盟选举制,916年在龙化州东金铃冈筑坛即位,建元神册,国号契丹,立太子,确立皇权世袭制。阿保机病逝后,皇后述律平(小字月理朵)称制,立次子耶律德光为帝,即太宗。太宗灭后晋,在开封重新登基,建国号大辽,改元大同,此后采用辽和契丹双国号,契丹语称“哈剌契丹”(哈剌为“辽”)。太宗在北返时病逝。原被封为太子、后为东丹王的耶律倍子兀欲即帝位,是为世宗,只做了三年皇帝,即被泰宁王耶律察割弑杀。太宗之子寿安王耶律璟诛杀察割父子即皇帝位,称天顺皇帝,史称穆宗。穆宗昏庸残暴,嗜酒好杀,人称“睡王”,在位十七年,统治极不稳定,贵族谋反事件不断,外有后周威胁,辽国势衰弱。应历十九年(969),穆宗在黑山被弑,萧思温等立世宗次子耶律贤继皇位,改元保宁,是为景宗。景宗耶律贤即位后,面临的是穆宗留下的烂摊子。朝野上下“人人望治”,景宗顺应民意,谋求变革,通过改革,稳定政权,国力渐盛。耶律贤选萧思温女萧燕燕为贵妃,后册封只有十七岁的燕燕为皇后。景宗从小患病体弱,经常不能临朝断事。萧后“明达事理,闻善必从,故群臣感竭其忠”(《辽史·后妃传》),她励精图治,辅佐景宗,景宗很信任,放手让她处理军国大事,景宗朝辽吏治向好发展,援汉抗宋(与宋战事另专章叙述),内政外事,萧后决断。乾亨四年(982)景宗驾崩,子隆绪即皇位,年十二,景宗临终颁诏:“军国大事听皇后命”。景宗尊母为承天太后,至此萧太后临朝称制二十七年。

景宗崩后,萧太后摄国政,太后哭着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耶律斜轸、韩德让进前答:“信任臣等,何虑之有?”太后和斜轸、德让参决国事,委于越(军事首领)耶律休哥以南边事(指与宋战事)。

在耶律斜轸、韩德让等人辅佐下,萧太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上的改革。

首先把“息民薄赋”“整顿吏治”“修明法度”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息民薄赋”调动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通过修订法律,体现社会公平。契丹原法律规定,主人可以随意处死奴婢,契丹人与汉人同罪不同刑。萧太后主政后,规定奴隶有罪,主人不得擅杀。契丹人与汉人斗殴,同等治罪。皇太后亲自决滞狱,革除弊政,整顿吏治,“察贪酷”,“禁奢僭”,严惩官吏贪赃枉法。

行汉制用汉臣。萧太后倾向汉化。辽太宗时,即实行南北官制,在从后晋得到燕云十六州后,进一步完善汉族官制,仿唐设立三省六部等一整套治理机构,以此招徕汉族人,管理汉族人的事务。到萧太后辅政、临朝称制,在中京道增设四十余州县,按汉制,让“汉儿”搞农耕。萧太后重用汉臣。将汉人韩延寿任为千牛卫大将军。因击败围攻南京(今北京)宋军而“遥授保大军节度使”。特别对韩匡嗣子德让,委以重任,让其先后领北南两枢密院,综理军政(关于韩德让与萧太后的关系史家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后篇将论及)。开科举,置进士科,让汉人文士得以应考入仕。姚景行祖为后周将领。景行进士及第,在辽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营建中京。在上京以南营建新都中京,仿汉地城市规模,招募燕蓟工匠营造。在营建中京以前,辽已有上京(都城)、东京、南京三京。中京是在“澶渊之盟”后新建的。辽都上京,远在潢河以北。辽国疆域向南扩张后,上京偏于一隅,对外交往、运输不便,所以从管理国家角度考虑,萧太后决定另建新都上京,一方面有利于对当地奚族等的统治,再方面便于对外交流。营建中京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接待宋国使臣。从宋大中祥符(辽统和二十六)始,宋朝派遣大批使节、贺使到中京,其中有富弼、欧阳修、刘敞、余靖、苏颂、苏辙等重臣,加强了两国的文化交流。也加深了宋朝对辽的了解。通过这些措施确立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制度,后又经圣宗努力,缔造了契丹辽的盛世。

注释:

1)山北八军:“山北”,又称“山后”包括燕云十六州中的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九州。“山北八军”为原后唐庄宗李存勖在这一地区的八个军镇,其统帅是新州团练使李存炬。李存勖与梁争天下,调存炬发兵南下击梁。北山空虚,阿保机乘机收编这支军队,这支部队后直属太祖统领,是辽的第一支汉军。

2)燕云十六州:指后晋石敬瑭为了当儿皇帝割让给契丹位于今河北、北京、山西的十六州,即幽州(后升为南京、今北京)、蓟州(今天津蓟县)、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可北任丘)、涿州(今河北涿县)檀州(今北京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区)、妫州(今河北怀来)、儒州(今北京延庄)、新州(今河北涿鹿)、武州(今山西神池)、云州(今山西大同,后升为辽南京)、应州(今山西应县)、朔州(今山西朔州)、寰州(今山西朔县东)、蔚州(今河北蔚县)

3)南北官制:契丹以东向为尚,皇帝宫帐坐西向东,官员分别两侧,因此官职分称北、南,以北为尊。辽太祖实行两种官制,中枢北面官管契丹政事,南面官管理汉人事务,即所谓“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分设北府宰相和南府宰相管理政务,由后族和皇族充任,南北枢密院管理军务。

4)五京:辽代五个京城——上京、东京、中京、南京、西京。上京,是太祖阿保机在潢河以北建造的皇都,后更名为上京临潢府,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东京,辽太祖在渤海地区建东丹国,耶律德光迁渤海入东平郡,升为南京,后改称东京辽阳府,即今辽宁辽阳市;南京,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之幽州,辽升为幽都府,建为南京,后改为析津府,在今北京城西南;中京,萧太后在奚王牙帐故地建中京大定府,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西京,辽升云州为大同府,建为西京,今大同市。

5)重元之乱:耶律德光是辽圣宗耶律隆绪之子,兴宗宗真之弟,清宁九年(1063)重元在子涅鲁古挑唆下,发动叛乱,派兵进攻道宗行宫,由于南枢密院使耶律仁、耶律乙辛等率卫士反击,政变被粉碎,重元被迫自杀。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25-01-02 15:50:27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市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QQ:332994721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市委、神木市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