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爱国主义是个宏大深广的概念,如果没有结合中华民族文明史深入思考理解,就会导致认识混乱产生狭隘爱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杨家城遐思》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在民族不断冲突,不断交流,不断融合而成为有相互认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的多民族大家庭。这句话是准确理解爱国主义的钥匙,以此为导引,
林中禾
爱国主义是个宏大深广的概念,如果没有结合中华民族文明史深入思考理解,就会导致认识混乱产生狭隘爱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杨家城遐思》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在民族不断冲突,不断交流,不断融合而成为有相互认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的多民族大家庭。这句话是准确理解爱国主义的钥匙,以此为导引,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爱国主义,才能准确把握其内涵。
作者匡正了四种错误观点,第一是认识不清,心存疑虑,不能理解冲突和融合的辩证关系;第二是片面地认为英雄人物愚忠。皇帝是国家总代表,忠于开明的皇帝就是忠于国家,就是爱国。国家是文明高度发展集中的产物,对君主、国家的忠诚就是对中华文明的忠诚,忠于开明的集权君主,有利于统一,有利于稳定,有利于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社会文明财富的存续发展。第三,针对当今和平时期不需要爱国主义错误思潮,作者从当今全球时势深入分析,军事战虽未打响,但经济战、金融战、科技、贸易、信息等战争早就进行,点醒国人尽职尽责爱国奉献。第四,针对爱国主义过时的论调批驳,“资本运行是没有祖国的,但利益和利润是祖国的,人是祖国的”,这句话深刻有力地揭示表象和本质的关系,回击了爱国虚无主义。
作者反驳了四种错误思想观点,点明爱国主义的必要性,重要性,急迫性,以此引出杨家爱国英雄团体的诞生地,指出了杨家城蕴含的重要价值: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地;蕴含着丰厚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意识形态价值、文化价值;也指明杨家城和他赋值的精神内涵不是地方的而是国家的。阐明杨家城在杨家精神文化研究中的显要地位。
关于杨家城遗址在修电灌站时再遭损毁,作者深表痛惜。在新时期里神木对杨家城的保护,整理,挖掘做了大量工作,已融入到全国的杨家将文化发展潮流里,令人欣慰振奋。
结论是:杨家城和杨家将引发的爱国主义;杨家城有着丰富的价值,要大力挖掘;爱国主义需要传承,在当今世界变局中更要弘扬。
和平先生的《杨家城遐思》触发了人们的思绪,杨家将精神传扬千年,浸润神州大地;各地有关杨家的名胜古迹遍布全国。这些遗迹有实有虚,但不论虚实都表现对杨家将的崇敬爱戴,人们把国家社稷的安宁寄托在英勇的杨家将身上,期望英雄保境安民,山河永存;把自己的英雄情结寄寓在具像的杨家人身上,使族人高贵而自豪,成为他们的精神图腾。当然作为学者我们研究问题应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厘清事物的来龙去脉,但作为普通民众,不论什么地方,只要他与杨家将有关系,就表明了他们的美好愿望,向往爱国主义,不管虚实都应予褒扬,有利于杨家将精神的发扬光大。
在众多的杨家将遗迹里,杨家城真切而耀眼,史实清楚,是无可争辩的杨家将故里,是杨家将精神的萌发地。杨业在河东建功立业,舍生取义;杨家人前赴后继,为国尽忠,他们的忠勇报国精神一脉相承绵绵不绝,正是有着深厚的动力源泉,杨家将才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毫无疑问:雄居河西的杨家城为杨家将英雄团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育了杨业这样的少年英雄。在大漠边关之处,长烟落日之时,伫立的杨城孤独而坚固,以弹丸之地抵御着外族入侵,像钉子一样扎根河西,护佑着身后的家国人民。在边塞孤城磨炼的勇毅和智慧已根植于每个杨氏族人。少年杨业在麟州已羽翼丰满,文韬武略早已过人。
宋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田猎,所获数倍于人。偿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稚兔尔。”简单几句描绘了一个武艺超群,韬略过人的少年英雄。杨光亮教授说:“这简短的几句,深刻地体现了杨业少年时代的思想抱负、任侠性格和军事才能,为他日后成为一代名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少年杨业在麟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麟州杨家城是杨家将诞生地,是杨家将为国尽忠动力的源泉。我们研究杨家将,对孕育杨家将精神的麟州杨家城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杨家将精神不是一时一地能形成的,缺了麟州杨家城杨家将是那么突兀不符合逻辑,难道少年杨业是星宿下凡?天赋异禀和孙悟空一样是天地灵气造化所成?——用兵如逐稚兔的豪气只会是有弓马娴熟用兵自如底气,这底气来自少年在故土艰苦环境的磨炼,是故土的生产、生活、斗争所积累的。那么麟州杨家城聚含的能量价值是非常有必要深入探寻挖掘的。
和平先生对杨家城有深刻的研究,他的论述揭示了杨家城在杨家将研究的重要地位,也展现了杨家城的重大价值,以深厚的爱国主义理论指出了杨家城研究的重要性。言语间充满热情,寄予期望,对我们杨家将研究提出了要求,激励我们特别是本土研究人员或是热心爱好者孜孜不倦深入挖掘杨家城价值。
(作者:原名焦耀林,榆林师专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学语文老师,现市运管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