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1年第四期 >> 史海钩沉 >> 西夏王朝 >> 阅读

西夏王朝

2013-11-06 09:41:03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746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宁夏。而关于宁夏的来历,以及唯一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过国家政权的西夏王朝,则是许多人哑然不知的。这个王朝灭亡于蒙古铁骑的战火与杀戮之中,已经逝去了数百年。

   ( 红佛塔山出土的佛头是非常珍贵的西夏文物。佛头面形饱满,犹有唐代遗韵。眼眶内嵌有琉璃眼珠。涂抹在面颊上的泪痕,不知是工匠们的无意之举,还是西夏佛像的固有样式。)

西夏王朝(1038---1227)曾先与北宋、辽抗衡,后与南宋、金鼎立,最后在连年的战争中被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所灭。蒙古人灭掉西夏后未曾撰修一部足够分量的专史,致使西夏历史湮没。然而,如果撇开西夏,想全面了解11---13世纪的中国历史,定会大打折扣。宁夏贺兰山下有一片空旷、荒芜的土地,上面有数百个陵塔、墓丘。在这个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拾起一块色彩斑斓的瓦砾石屑,一股已经隐没的帝王之风便迎面袭来,而那渐被湮没的、辉煌而悲壮的西夏历史,也被重新鼓动复活。

西夏的历史风云

西夏王朝的缔造者党项羌原居于黄河首曲一带,是诸羌族中的一支,北朝末年逐渐强盛。唐初,居住在党项人西面的吐蕃族日益强大,对党项诸部落形成很大威胁。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党项人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大迁徙。他们先是迁到甘肃庆阳。后来,其中一部分人再次迁到陕北米脂、横山一带。迁徙到陕北的党项部族有八大种姓部落,其中以拓跋氏势力最强。唐末,社会动乱最终酿成了一场农民大起义。为镇压起义,唐僖宗调集了各路人马。党项首领拓跋思恭率部参战,因作战有功,升任夏州节度使,封夏国公,并赐李姓。五代时期,中原分裂,党项人借机不断扩张自己势力。881年,拓跋思恭“虽未称国而王其土”建立夏州政权,在自己统治的辖区内任命官吏、征收租税,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地方势力。北宋建国之初,党项诸部与宋廷相安无事。后来,拓跋部对宋廷时叛时附,双方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十多年。拓跋氏失败最惨重时,领地尽失。后来族人李继迁重新纠集力量,经过十几年的征战,重新占领了银、夏、宥、盐五州之地。1001年,李继迁连取北宋怀远(今宁夏银川市)等河外五镇。1002年,他又一举攻破灵州,并定都于此。1003年,李继迁率军与吐蕃大战,不幸中箭身亡,其子德明即位。李德明实行东合西进的政策,向东与宋和亲结好,为党项社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向西“掠吐蕃战马”、“收回鹘锐兵”,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推进至河西走廊。1020年,德明将都城由灵州迁至怀远,名为兴州,并大兴土木营建宫室。1032年,李德明去世,其子元昊即位,改兴州为兴庆府。1036年,李元昊击败河西回鹘,把势力一直扩大到敦煌一带。此时,西夏领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倚贺兰山以为固”,雄踞塞上。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南郊高筑祭坛,在众人的拥戴下,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元昊所建立的王国西夏语称为“大白高国”,因其位于同一时期的宋、辽两国之西,历史上称之为“西夏”。这是一个曾经兼收并蓄、文化盛极一时的王朝。自1038年元昊称帝,到1227年末主失国,历190年,十传其位。其间金代辽治,宋室南迁,而西夏则巍然不动。然而,风云一时骤变。在漠北草原兴起的蒙古族历经300多年终于完成了统一。1206年铁木真称王,号成吉思汗。统一后的蒙古部族继续南进,意欲统一中国,并把矛头首先指向西夏。在此后的22年间,蒙古军先后6次伐夏,其中成吉思汗4次亲征。锐不可当的蒙古铁骑横扫亚欧大陆,所向披靡,然而在西夏却遇到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1227年,蒙古大军包围夏都兴庆府达数月之久,西夏人最终因弹尽粮绝,于12276月举城投降。然而在夏亡之前,成吉思汗却因身染重病而逝。处于战争癫狂状态的蒙古大军,带着强烈的复仇心理,对西夏实施了灭绝性的摧毁。他们不但血洗都城,将积聚近200年的宫殿、史册付之一炬,而且还将贺兰山下的皇家陵园盗毁殆尽。风雨西夏,党项悲歌。至此,曾在中国历史上威震一方的西夏王朝灰飞烟灭了。更可叹的是,元人主修了《宋史》、《辽史》和《金史》,并在三史中各立了《夏国传》、《党项传》,而没有为西夏编修专史,以致《二十四史》中《西夏史》成为遗憾的空缺。数百年来,西夏汉文史料的匮乏和同时代宋、辽、金史料的丰富一直形成鲜明对照。但是,后世的研究者们并没有因为史籍中的空白而放弃对它的追寻。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如废弃的建筑、残缺的经卷以及残陵乱冢,寻找着这个佚失王朝的踪迹。

(甘肃张掖大佛寺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大佛殿是寺内主体建筑,进深七间,为两层楼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用春瓦覆盖。)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东西宽近5千米,南共长10余千米,总面积约50平方千米,共有9座帝陵、250多座陪葬墓。据文献记载,西夏陵“仿巩县宋陵而作”。从调查结果看,西夏陵除了一些基本制度与唐宋陵园大体相同以外,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独有的特征。从考古学家绘制的陵园内9座帝陵的平面图上可以看出,陵城内的建筑都有意避开陵园的中轴线,建在偏西北的地方。陵城的建筑遗迹包括献殿、陵台以及陵台前隆起的墓道填土,三者形成了一条轴线。这条线由南门向西北偏离,与中轴线形成5度的夹角,这样设计的目的,据说是要避开中间神居的方位。但这样的布局使人们对西夏王陵中一般被称作陵台的建筑很难定。它是一座夯土实心、外层分级、出檐挂瓦的砖木结构建筑。中原地区西汉、唐宋陵园的陵()城内,在最中心的位置是一座三级台阶的方形夯土台,西汉称方台,北宋称陵台,考古人员则称之为封土。西夏王陵没有封土,取而代之的是这样一座高大的类似于塔的建筑。这座建筑的性质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在陵园里修建这样的建筑,它究竟向我们暗示了什么?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西夏文字

随着西夏考古的深入,人们对西夏王朝的了解也更加全面。以党项族为主体的西夏政权其存在时间虽然不到200年,但西夏人却创造了异常璀璨的文明,西夏文字便是最有说服力的代表。

西夏建国前夕,元昊便让富有才华的大臣野利仁荣等创造党项民族文字。野利仁荣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创制出6000多个单字。人们习惯上将汉字称为方块字,事实上将西夏字称为方块字更为贴切。西夏字笔画繁复,但结构紧凑,字形饱满,个性鲜明。在当时,西夏字不仅用于政府公文,而且还被用来翻译经典著作。近千年前,西夏文写意了党项人自尊自强的个性;数百年之后,记忆这段尘封历史的文字又不断破土而出。

甘肃省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张发黄的纸片,纸的上下角已经残破,上面依稀可以看到一些横竖方格和用汉、夏两种文字书写的内容:“六月,朔日甲辰”、“七月,朔日甲戌。”据西夏学专家考证,这是一份丁亥年五至十二月的夏、汉文的日历。日历上的丁亥年为1047年。这个时间距文献记载的西夏文字创制的时间仅10年左右。19629月,在保定市北郊约2千米处的一座俗称“大寺”的古寺院遗址中发现了两通明代的西夏文石经幢,幢身每面均刻有西夏文,刻文时间是明弘治十五年,即1502年。这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晚的西夏文。这两座石幢的发现,说明西夏文的使用下限至少是在明代,并说明直到明代时,党项人作为单独的实体仍然存在。从1047年直至1502年,这意味着西夏文的使用时间长达450余年,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经过30年的追索,西夏王朝神秘的身影在人们眼中渐渐清晰。但仍会有新的谜团不断地来困扰我们,这需要考古工作者们花费更多心血去研究、释疑、揭密…

(西夏武士像一幅木版彩画。画中的武士身穿红色战袍,体魄健壮,威风凛凛。)

    (西夏文化兼采辽和北宋之长,晚期又与吐蕃接触,这些史实可以从现存的西夏佛塔和西夏壁画中得到印证。)

(西夏王陵的每一座帝陵都由角台、鹊台、碑亭、月城、陵城、陵城门阙、角阙、以及陵城内的献殿、陵台等建筑组成。但现在,大多已荡然无存。)

(保留至今的西夏文资料中,有一部分为雕版印制的佛教,上面保留着相当数量的西夏文字。)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13-11-06 09:41:03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