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3年第三期 >> 文化纵横 >> 杨家将史料文献综述 >> 阅读

杨家将史料文献综述

2013-11-07 10:14:29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682

中华历史,岁月悠悠,自古忠义之臣,为国宣力,泽被生民,不幸蒙冤而死,逝后必受后世歌颂,万民敬仰,为之立庙树碑,流芳百世。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世以武力传家,麟州土豪杨弘信自立刺史,占据州城,造福一方;宋兴四海后,一独契丹为患,官军莫能御,自杨业守代州,辽人未越雁门一步,望之旌旗即隐去,无敌之名威震代北;杨延昭智勇善战、行阵克捷,戍守边防二十余年,治兵护塞颇有父风,辽以“六郎”名赠;杨文广平叛乱、击西夏、抗契丹,南征北战,辟地千里,不没祖志。杨家将父子祖孙安边护塞,勋业盖世,史册彪炳,一门忠勇之英雄业绩,千古传颂,百世不衰。

今中华大地,遍布杨家将足迹,笔者每到一地,其人无不言杨家故事,或言其某处为当年屯兵之所,或言某处为当年讲武之台,亦或曰某处为昔日胜敌之地,或曰某处为昔日设伏之所,几乎无处不见,无地不闻。

杨家将之爱国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中华民族之优秀典范,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特定优秀历史文化——杨家将文化。

千余年来,研究颂扬杨家将英雄事迹之典籍文献为数不少,笔者予以掌握资料分门别类给读者介绍有关杨家将源流、籍贯、人物、世系、文化等各方面的史料文献,重点介绍古代文献,当代论著择要介绍。介绍中,不仅列出书名篇题,还简要说明文献作者及对于了解杨家将之价值所在,以飨读者。(注:按杨家将故事,多以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传唱,戏剧、短剧、杂剧、评书、鼓书等形式之文献亦为数不少,然因之前已然发表有文概述,详见《杨家将文化》20113期《杨家将主要图书综述》与20123期《杨家将主要图书综述续》之拙文,此不复述)。

一、纪传政书类:

1、《宋史》:元·脱脱⑴撰,二十五史之一,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 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书中卷272、列传31对杨业及其子杨延昭、孙杨文广所记甚详。

2、《辽史》:元·脱脱⑵撰,该书对于杨业在汉宋之战、宋辽之战事迹,部分内容更较《宋史》真实。

3、《杨文公谈苑》:北宋·杨亿⑶撰,作者杨亿与杨业为同时代人,杨业去世时杨亿已年12岁,该书为当前最早记载杨业事迹之书,对于杨业籍贯、家世、生平等均有所记,是研究杨家将的重要史料文献。

4、《欧阳文忠集》:北宋·欧阳修⑷撰,该书中所存的《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对于杨家将的籍贯、家族、世系的研究,可谓重中之重。

5、《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⑸撰,《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该书卷291,关于杨信自立刺史,提供了确凿证明,可补《宋史》之不足。

6、《隆平集》:北宋·曾巩⑹撰,二十卷。该书主要记载北宋太祖至英宗五朝之事,又立传二百八十四,各以其官为类。对于杨家将事迹亦多记载,并直书“杨业,麟州人”,对于杨家将籍贯的研究文献辅助甚大。

7、《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焘⑺撰,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原本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体例﹐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止於宋钦宗赵桓靖康﹐记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该书史料价值评价甚高。记述杨家将之事,可补《宋史》缺失者甚多,如卷9记杨业改名,卷20记杨业归宋之原委诸事,均较《宋史》为详,足以补正史之缺。

8《东都事略》:南宋·王偁⑻撰,纪传体北宋史,全书一百三十卷﹐起自宋太祖赵匡胤﹐终于宋钦宗赵桓﹐计帝纪十二卷﹐为各代帝王在位时的大事记﹔世家五卷﹐记叙后妃和宗室﹔列传一百零五卷﹐载各种人物共六百九十七人事迹﹔附录八卷﹐列举辽﹑金﹑夏﹑西蕃、交阯的情况﹐没有表和志。该书记北宋历史,简略而赅备,书中记录杨业、杨延昭等事迹,均较《宋史》可信。

9、《太平寰宇记》:宋·乐史⑼撰,地理志,对于杨家将遗址遗迹研究颇有帮助。

10、《宛委於编》:明·王世贞⑽撰,该书多采纳宋元史料及话本,对于杨家将事迹有辅助研究。

11、《天下郡国利病书》:清·顾炎武⑾撰。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120卷。顾炎武自崇祯十二年(1639)后,即开始搜集史籍、实录 、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约于康熙初年编定成书,后又不断增改,终未定稿。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次叙南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亦为研究杨家将遗址遗迹重要史籍文献。

12、《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⑿撰,地理志,本书卷44蔚州灵丘县条下记杨六郎城、孟良、焦赞、烽火台遗址等,确凿可据,很有价值。

13、《晋乘搜略》:清·康基田⒀撰。本书对于杨家将家世、遗址遗迹等多有记述。

14、《浪迹丛谈、读谈、三谈》:清·梁章钜⒁撰,该书丛谈卷6(杨令公)条记有古北口“杨令公祠”与“丰润令公村”之内容,反映了民众对于英雄杨业的崇拜。

除上述主要史志文献外,北宋大文学家苏颂、苏辙、刘敞等都对杨家将以诗文形式歌颂记述,著名文臣包拯在《天章阁对策》、《论边将》中都大加赞扬杨业,称其为“杨业死,长城毁”,历代文人墨客更是多有记录,难以尽述。

二:笔记方志类:

1《梦溪笔谈》:北宋·沈括⒂撰,《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该书中对于杨延昭御辽,“遂城大捷”等事迹较正史为全,可补不足,助于研究杨延昭事迹。

2、《烬余录》:元初·徐大焯⒃撰,该书所作时间早于《宋史》,书中所记杨家将事宜,明代李模序称:“甲编记宋初宋末事,乙编记吴中事,半出先世笔记中录出,均史为全、足以征信。藏籄有年,冀被修志之用”。该书有很强的文献价值,现查所记“杨家将”之名最早始于此书。

3、《关中金石记》:清·毕沅⒄撰,该书多有记述有关杨业及佘太君家世。

4、《旬爽斋日记》清·李兹铭⒅撰,该书多有记佘太君家世、安葬地址等。

5、《霸州志》:明·嘉靖本,该书记载杨延昭在河北任职期间,采用引马洞(即地道)打击敌人,对于研究杨延昭颇有帮助。

6、《保德州志》:清·光绪刻本,该书中有关于“佘太君、穆桂英”及“杨家将”诸人诸事多有记载。

7《神木县志》清·王致远撰,道光本,该书对于杨家将人物、事迹、家世多有记述。

8洛川县志》:民国铅印本,书中记述洛川县之婚庆所用喜歌唱词,多以“杨家将”故事为主,拉杂拼凑,极为生动。有助于杨家将民风民俗的研究。

除上述部分外,还有《汴京遗迹志》、《开封府志》、《祥符县志》、《岢岚州志》、《山西通志》、《代县志》、《原平县志》、《繁峙县志》、《五台县志》、《唐县志》、《一统志》、《宁武府志》、《雄县志》、《新城县志》、《行唐县志》等等地方史志,均有杨家将相关人物事迹、家世、遗址遗迹的记载,有助于研究,难以尽述。

三、族谱家史类:

1、《杨家将族谱》:元·杨怀玉⒆撰,该书经元至正丁未、明万历丁未、清道光丁未、清光绪丁未年四次大修,又经山西代县、繁峙、原平、五台等地后裔几经多次续修,谱书中收录杨家将及其后世历代人物传记、序文、诰封、封秩表、墓表、纪略、艺文等,对于研究杨家将事迹、历史、繁衍、后裔分布,弘扬其爱国精神有很大文献作用。

2、《播州杨氏家传》:明·宋濂⒇撰,该书记述有“播州杨氏与杨家将连宗通谱一事”,并言“自此守播州者,皆业之子孙矣”!对于杨家将世系、人物、后裔分布研究颇有价值。

3、《川北军家·杨氏族谱》:明·杨锦(21)撰,后经川北元坝、旺苍、上西等地杨氏后裔历代续修,今存光绪手抄残本,该书中记载了杨业17世后裔杨锦公于明初奉明太祖命出征四川,讨伐明升,后留镇川北,子孙繁衍分支诸地,子孙九世连官,威震广元,为研究杨家将后裔分布四川的概况多有辅助。

4、《弘农杨氏族史》:今人·杨维森(22)撰,该书1994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初版,2000年香港闽南人出版社再版,2013年陕西三秦出版社再版,书内第十篇《新昌房分支北宋杨家将及其后裔》,广征博引,对于研究杨家将籍贯、世系、人物均有价值。

5、《中华姓氏通史·杨姓》:杨步生撰(23)。该书200012月东方出版社出版,为杨姓史话类研究书籍,本书第七章《满门忠烈杨家将》,多从史料、笔记及众多《杨氏族谱》中吸取材料,编著而成,对于杨家将事迹、后裔分布等研究多有补益。

除上述几部家谱族史外,还有当代杨青主编之《中华杨氏通谱》,杨年建主编之《杨氏命脉回溯》,杨安生主编之《山西杨氏谱考》,杨永玖主编之《吉林杨氏族谱》、《北方杨氏迁移史》,王晓卫著之《中华姓氏谱·杨》等等,以及各类姓氏研究丛书、近年来各地重修之杨氏家谱、族谱、宗谱数百计,都有其大量的篇幅记录杨家将事迹,有助于研究,实难以尽述,留存待续。

由于笔者掌握获取资料有限,加之杨家将史料文献极为广泛,文中难免有诸多缺失遗漏之处,欢迎广大读者给予理解和不吝指正,谢谢!

 

 作者:四川广元·杨 荣

1)(2)、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儒家思想、藏传佛教主持,《辽史》、《金史》、《宋史》主修者。天历二年(1329)任内宰司丞兼成制提举司达鲁花赤,不久命为府正司丞。至顺二年(1331)授虎将、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伯父伯颜有翊戴之功而独揽大权,他亦随之飞黄腾达,元统二年(1334),由同知宣政院事兼前职升同知枢密院事。至元元年(1335)在挫败前右丞相 燕铁木儿子唐其势余党塔里、塔剌海等的战斗中,立有战功,拜御史中丞 、虎符亲军都指挥使,提调左阿速卫,进为御史大夫

3)、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方十一,太宗即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也是“ 西昆体 ”诗歌的主要作家,多唱内廷侍臣悠游生活,或以咏物为题,拼凑典故,堆砌词藻,著作多佚,有《武夷新集》,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4)、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一生的主要著作,有周必大等编定的《欧阳文忠公文集》153卷,约百万言。另外,史学著作有奉诏与宋祁等合作编著的《新唐书》,并有他自己独家编纂的《新五代史》74卷。

5)、司马光:(101911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 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世称涑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池之子。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司马光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稽古录 》、《 涑水记闻 》、《潜虚》等。

6)、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散文家。嘉佑进士,历任太平司法参军,馆阁校勘、越州通判、济州、福州知州,史馆修撰,官至中书舍人,任地方官时期,注意救灾、防疫,能体恤民间疾苦。在文学上,反对形式主义,为北宋古文革新运动积极参加者,其文颇讲行文之法度与布局,时人得其文,竟“手抄口诵唯恐不及”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后世古文作家影响颇大 ,有《墨池记》为其代表作,有存《元丰类稿》。

7)、李焘:(11151184),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人,唐朝宗室曹王李明之后。生于宋徽宗政和五年,卒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年七十岁。李焘著述颇多,著有《巽岩文集》、《四朝通史》、《春秋学》等五十多种,大多失佚。今存《续资治通鉴长编》五百二十卷、《六朝制敌得失通鉴博议》十卷、《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十卷,清代皆编入《四库全书》。

8)、王偁:一作王称,字季平,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庆元年间(11951200)为吏部郎中,后任承政郎、龙州知州,最后官至直秘阁。致力于史学,搜罗北宋九朝事略,撰成史书《东都事略》130卷,另著有史书《西夏事略》。

9)、乐史:(9301007),字子正,北宋文学家、地理学家。抚州宜黄(今江西)崇仁县三山乡中乐村人。初仕南唐,入宋后为平原主簿,是隋唐开科举以来抚州地区第一位进士。仕宦60余年,先后任过著作郎、太博士、水部员外郎及舒州、商州等地的地方官。乐史学识渊博,从政之余,勤于著述,前后著书20 余种,共1018卷。《 杨太真外传 》、《绿珠传 》、《诛仙传》等都是古代小说的优秀篇章,又有《太平寰宇记》200卷,历经千年而不失其光彩,广泛流传至今。

10)、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后七子”领袖之一,嘉靖进士,官刑部主事,累迁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11)、顾炎武:(16131682),著名思想家、考据学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难后,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人民的抗清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研究,纠今同道不忘兴复,晚岁居于华阴,卒于曲沃 。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亭林诗文集》等。

12)、顾祖禹:(1631-1692)字复初,一字景范,(一作:字瑞五,号景范),江苏无锡人,居常熟,顾柔谦之子。生于明毅宗崇祯四年(1631),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1692),享年六十二岁。中国清初沿革地理学家和学者。徙居无锡宛溪,故称宛溪先生。他的高祖顾大栋撰有《九边图说》,曾祖顾文耀、父亲顾柔谦都通晓舆地之学。在家庭的影响下,他毕生专攻史地,以沿革地理和军事地理的研究为精深。

13)、康基田:(17281831),字仲耕,号茂园,山西兴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授江苏新阳知县,调昭文,为令几十年,迁广东潮州通判,以获盗功,晋秩同知,累官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江南河道总督、安徽巡抚、广东布政使。他长期兼任和主管河务,对旧黄河治理有卓越贡献,所著《河防筹略》与《河渠纪闻》,为中国水利科学重要遗产。康基田的著作还有《合河纪闻》、《合河方言》和他的《霞荫堂诗集》与文集。

14)、梁章钜: (17751849),字茝中、闳林,号茝邻,晚年自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清初迁居福州,自称福州人。梁章钜出生于“书香世业”之家,“幼而颖悟”,四岁从母开蒙读书,九岁能诗,并博览群书,立志著作,嘉庆年间(1802年)进士。历任礼部员外郎、大清通礼馆、内廷方略馆编修、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山东按察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兼署学政等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病逝,一生著作颇丰,有《枢垣纪略》、《退庵随笔》、《文选旁证》、《 归田琐记 》、《 浪迹丛谈 》等。

15)、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改革家、外交家,仁宗嘉佑八年(1063)进士,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累官司天监、翰林学士等职,元丰五年(1082)因宋军于永乐城战败,连累被贬,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巨著《梦溪笔谈》。

16)、徐大焯:宋遗民人,有笔记《烬余录》。

17)、毕沅:(17301797)清代官员、学者,字纕蘅,号秋帆,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年(1760)进士,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累官河南巡抚湖广总督,赠太子太保。

(18)、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蒓客,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累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善作诗,诗在形式上多模拟唐人,但也汲取了一些宋诗的特点,亦能词及骈文,有《越漫堂日记》为代表作。

(19)、杨怀玉:元代代州(今山西代县)鹿蹄涧村人,杨业后裔,家娴武略、世笃忠贞,以文墨为殊祥院判,元至正丁未年,始立碑记,起修《杨家将族谱》。

(20)、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浦江(今浙江金华市付村镇上柳村)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明太祖朱元璋赞誉其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史太公”,《元史》修撰者,初任江南儒学提举,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其长孙牵连胡惟庸案,遭流放茂州(今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数年后病故于菱州(现重庆奉节),谥号文宪。

(21)、杨锦:杨家将杨业公17世后裔,生于元末,奉明太祖命,随汤和伐蜀,受太祖嘉奖。次年,平巴县茂州叛乱,以有功,升重庆卫。洪武三十年沔县田九虎聚众起事,杨锦奉旨守广元,因以为家。事平后,升利州卫指挥使,旋兼领秦、蜀各卫、挂将军印,功封武德将军。

(22)、杨维森:194312月生于贵州省郎岱县岩角羊场,其父为解放战争牺牲之革命烈士,1963年毕业于安顺二中,曾担任教师。1966年逢“文革”遭受迫害,1970年以“冒充烈士子女”等罪名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含冤入狱八年。197812月底经安顺市人民法院裁定无罪释放,即恢复工作,至19958月退休。先后编著出版《弘农杨氏族史》、《古代杨氏明人家训》、《范阳郑氏族史》等书籍,颇受专家学者的好评与赞誉。现为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特约研究员,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贵州省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会理事、中国汉民族学会会员、中国谱牒学研究会会员。

(23)、杨步生: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百禄桥乡花园村人(系江西庐陵杨辂公后裔)。生于1936年正月,1963年毕业于湖南师大,留校任教、研究员。曾任湖南师大学报编辑部总编,退休后与夫人彭定国、女儿杨特英悉心研究姓氏文化,先后编著出版了《中华形式通书·杨姓》、《中华姓氏通史·杨姓》、《杨姓史话》等书。2004年春,选入《中华杨氏通谱》编辑部编辑,2009年不幸病逝。

 

 

相关文章
2013-11-07 10:24:57
2013-11-07 10:14:29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