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3年第三期 >> 艺苑广角 >> 长风大歌杨家城 >> 阅读

长风大歌杨家城

2013-11-07 14:38:56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314

杨家城有名是很久的事了,因为没有去过,有无数次望过那不知所指的山头,对杨家城只留得空朦虚幻的印象。每次路过斜伸上去的那段黄土路,总要想着哪一天能上去看看。

终有一天陪西安朋友爬坡上山,那时还不是水泥路,车过扬土,染上一脸一身黄尘,就走就说同行的一位白面书生,刚才还像个乡长,怕是再走一阵就成了村长了,引来一阵说笑。因为都是第一次,又逢秋冬时节,直见衰草连天孤鸟惊飞,几个人在城墙上下转来转去,面对偌大一片遗址,真是什么也说不出来空有一肚子感慨。

后来去了很多次,听到了很多,连同那颗轻飘飘的心才有点沉稳下来,比不得一堆碎片许多尘埃。草自枯荣,经不起风雨敲击,我独叹息,耐不住时光剥蚀。一个云烟飘忽的杨家城就随落日坠入心中,有点惊了心动了魄,有点像城墙边的酸枣树时刻想扎进大地。

一任长风大歌,只为杨家城一路感怀万念起伏。每每触接,自会想起七郎八虎横刀跃马驰骋疆场,杨家城在我眼里不再是那种空荡残存的感觉,更不是实地相距十五公里的概念了。不仅仅是文化产业开发,去的人多了,研究的人多了,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亲切和缘由,总能激发点什么吧。

总以为是站在断墙的最高处,总是在指手画脚,总是想象不出东城、瓮城、紫锦城、西关原有的雄浑气象。手头有不少杨家城的资料,只是不敢多说,不敢自居为文人,唯恐读不动杨家将这本厚书。天宝年间建城,代杨家名将世守麟州北拒契丹,真正算得上满门豪杰。今天杨家将能够享誉天下,自有传英名无愧于千古的丰功伟业

也曾弯腰,也曾痛惜,总想在破碎中拼接历史,尚有隐没在田边沟的残瓦脊兽和垒摞在院墙里的防御雷石在提醒你总该拣点什么回去。来路上看见的一块带环环的陶片,因为回头再没找上还后悔了好长时间。我不能确定是在拣拾自己还是拣拾历史,只是爱这样的过程隐含着未知的悲喜。

长风当歌,不是要在树梢头捕获历史的风尘,不是要在残石瓦砾间听取边塞的号角声,是穿越时空的马蹄声总随那秦、明长城遗址蜿蜒而去。我等痴狂,愿意亲临一场暴风雨的洗礼,给我一些嘶鸣,给我许多激荡,就此解读杨家城的寂静。200万平方米的城池,走来走去不知拍过有多少次,还在拍,一次和一次不一样,想着能有什么灵性,把听到的想到的都拍进去,拍出那无以着落的生命长调和滚滚烟尘。

回想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守边,战功赫赫,也够站上一时半会儿。现在能体会的,就算不说古代杨家城西屏榆阳,东拒河朔,南卫关中,北控河套,为宋代抗击契丹、西夏的边防要塞,也要看看城西北临近悬崖处两口水井。明明距窟野河床落差百余米,井水却能常年不,历史上杨家城虽屡遭围困不易攻克,是因井水旺,源水长注趁此还可以好好想像一下城东南三棵松树,神木因此而得名也不算什么怪事,更因为是杨业的出生地、成长地,才敢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颗杨业手植柏,也足以让你转上一圈,感叹上一阵。和以往不同的是,杨家将精忠报国的忠烈正气,都能受到契丹的尊重,是契丹人修建了杨无敌庙。当年苏辙出使契丹,过杨无敌庙留有诗句“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敬仰之情令战争失去平衡,天地间只有它了。

对于杨家将,更多的是敬仰,不是为神化而神化。我曾随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的同志去往河北山西一带走访杨家将的足迹留存,也听得一些民间故事,更是感慨杨家将有驰骋天下的雄才大义才引得世人建庙立堂顶礼膜拜。在杨家城存世近500年间,无论是五代时中原混乱,杨弘信(杨业的父亲)雄起麟州自为刺史还是宋夏对立时的重要边关以至后来城毁战乱干戈也好,玉帛也罢从来没有失却它边塞要地民族融合的重要意义远去的只有战争,文化是会沉积下来。满门忠烈杨家将,更多地是传颂在文化艺术里,而不单单靠故纸堆就能发出那么多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概。深入民间的佘太君、穆桂英,那些杨门女将就算是来自影视剧目和民间传说,这种力量也在极大程度上弘扬传唱着杨家将精神。远远近近杨家将,无论是民族情感还是爱国思想,都不失为一笔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在这片废墟上,在传统和现实间,考证归考证,包括那些民俗、庙宇、空墓、塑像和剧目无不在传承着杨家将文化不可磨灭的生命力,尚不需要掂量哪个更有意义。离开这些民间文化艺术,历史总有缺失,情感难免苍白,千秋万代,大概也有点这个意思,众多杨家将的戏剧传说正是代表着杨家将文化才世代相传。现在,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年年清明在将军祠组织祭祖崇拜,恭敬先烈传承文化也是理所应当。

有谁写到的红楼可算是穷尽了后来人千百种想象,难有谁能真正沉醉到那个开怀尽兴的情境中去。歌舞言情,登高望月,临风试问,红楼可有低语长吟琴棋书画抑或剑气刀霜。吟咏杨家将英雄豪杰的诗词也不少了,一次次读来,想得最多最感亲切的还是宋代名臣文彦博、范仲俺、司马光、韩琦巡察时留下的诗词佳作。倘有风带来《麟州秋词》,容我想想那个衡阳想想他老人家会是站在哪里诗性大发?哪天旅游开发,还不得塑个范老先生一手捻胡须,一手背在后面做吟诗状,惹来众生效仿。可叹我才疏学浅,定定地站上半天,把窟野河望干也想不出半个子乎者也来。偏要一路想着,差点在水渠石头上一脚踏空。七十年代兴修水利,这里也是繁忙过一阵子,几根生锈的粗铁管道从城墙边上直落下来,下边的一排砖房上还清楚写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那什么又是历史文化的命脉呢?学者文人来了一批又一批,杨家城频频出现在议事规划中,就设想杨家城的过去未来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

风雨将息,弯道泥泞,不愿意就此糊里糊涂来糊里糊涂去。上千年血与泪的印记,灵与肉的考验,尚不能演变出一个艺术的杨家城。终不知是遗址存活在杨家将的血脉里,还是文化延续依附着遗址的忠魂。宁肯风雨再大一些,给我幻化一个历史的天空,给我当年杨家将那种叱咤风云的强烈感受。也许真能大喊一声,扔一颗雷石出去。壮我情怀,更欲敲击碎砖陶片收藏的大漠风声,也想呼号长河中的那枚落日。

能让我们慢下来的不仅仅是尘埃,还有城墙根儿的人烟气息。不多的几户人家守在窑洞里迟迟不想离开,可以骄傲地说起姓氏和宗辈,自有一份荣光。托先祖的福,年年有上好的庄稼长着,挑个担子,背个背子在你跟前走过,指指路说上几句,都让你心生留恋,老有一种被割舍的感觉。

杨家城里里外外的庄稼正是得了这块风水宝地,看哪里都是绿汪汪一片,连稻草人都是身背木棍,俨然一个个小将,或隐身或直立,一会儿又像玉米林里干活的老乡只露个脑袋。问一声老乡今年的庄稼又好了吧,老乡几乎是抢着说好了么。本来是拍遗迹的几个人,拍来拍去都在庄稼林里。最后要像老乡一样吼上几声才能听出个大方向,不时惊飞了野鸡。闻着庄稼花草的气息,顿觉杨家城饱满了许多,什么都是好的,什么都是美的,杨家城变成了一个爱的高地万物生的摇篮。

早在20066月,麟州故城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神木杨家将文化产业办围绕千年城、千古魂、千秋业这一主题,已经出台园区占地20多平方公里的长景规划,杨家将文化正朝着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健康发展,杨家城终究要成为神木政治经济文化的万花筒。

大歌风流,长风浩荡,杨家城更迷幻的面纱,还等着世人揭开。

 

(作者闫秀娟:陕西神木文联副主席)

相关文章
2013-11-07 14:39:27
2013-11-07 14:38:56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