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08年第二期 >> 文化长廊 >> 杨家将的史实和传说 >> 阅读

杨家将的史实和传说

2013-11-08 09:24:05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275
内容提要:编者按:《杨家将的史实与传说》是根据宋代以来的史志典籍和史界研究成果及有关杨家将的传说编写的普及读物。全书十余万字,共分十一章,由神木县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整理编辑,从本期起每期一章连载,但愿广大读者对杨家将的历史真实能获及全面的了解。

 

第一章 战火纷飞中的河东

一、 似是而非的久合必分

二、 黄河大地帝王梦

三、 中原烽火启示录

四、 有趣的两点一线

第二章 乱世出英雄

一、 土豪的悲欢

二、 神木县和杨家城的今昔

三、 籍贯争夺战

四、 在历史事实面前

五、 英雄出少年

第三章 英雄的苦恼

一、 武夫的功过

二、 太原的安危

三、 兵变的秘密

四、 南方的统一

第四章 北汉的危亡

一、 宋太祖的心愿

二、 斧声烛影之谜

三、 宋太宗的图谋

四、 太原的劫难

五、 杨业的转折

第五章 在抗辽前线

一、 北方来了契丹族

二、 难翻的热饼

三、 杨业在代州

四、 锋芒初试

第六章 壮志未酬身先死

一、 雍熙北伐的失策

二、 先胜后败的西部战场

三、 血染陈家谷

四、 谁是元凶

第七章 后继有人杨延昭

一、 谈辽色变的弱国形象

二、 在河北抗辽前线

三、 寇准的心愿

四、 燕赵大地的足迹

第八章 转战南北杨文广

一、 农民起义的烽火

二、 来自西部的威胁

三、 南疆的战乱

四、 晚年的忠心

第九章 重文轻武启示录

一、 文官吃香的年代

二、 杨光与杨琪

三、 进士的荣耀

四、 兵败两广的后果

第十章 传说的意义

一、 妇孺皆知杨家将

二、 李陵碑与武忠祠

三、 孟良、焦赞与杨宗保

四、 余太君与穆桂英

第十一章  艺术的奥秘

一、 杂剧中的杨家将

二、 明、清以来的杨家将

三、 关于杨家将小说

四、 谱牒与传说

 

 

一千年前,中原大地上群雄争霸,战火纷飞。五代更迭,十国纷乱,宋辽对峙,西夏掘起。乱世出英雄。生活在麟州新秦的杨家将祖孙三代为保护安民,匡扶正义,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谱写出一曲又一曲的慷慨悲歌。

从五代到北宋的一百年间,历史老人在这里徘徊,挣扎。当代的史学家们则困惑,迷惘。迷惘的是五代为什么四分五裂,困惑的是北宋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却始终难以同辽、夏相抗衡,而被后世称之为“弱宋”。

世代居住在陕西神木的杨家将只能在有限的历史舞台上生活、表演。五代之际,杨家将的前辈们周旋于各国之间,以求生存。到杨业归宋后,杨家将显露锋芒,在抗辽斗争中浴血奋战,英勇顽强。千古传颂的杨家将,体现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炎黄子孙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书力图在五代、宋、辽、夏的大背景中,展示杨家将的丰功伟绩和英雄本色。对于历史真伪,功过是非,学术争论,这里也将提出见解和必要的论证。

第一章

战火纷飞中的河东

一 似是而非的久合必分

《三国演义》中开明宗义第一句,便是“话说天下大势,久分必合,久合必分”。这里所说的天下,还不是指全世界,而是中国。其实,依中国而论,久分必合是历史规律,而久合必分,则未必正确。如果从公元前221年作为起点,以1840年暂作终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大的分裂仅有三次。第一次是魏蜀吴的三国时期,第二次是南北朝,第三次就是五代十国。这三期加在一起,还不到三百年,仅仅是两千多年的七分之一以下。即使加上两宋时期的宋、辽、金、夏时期,也不超过三分之一

从时间跨度上讲,自秦始皇统一中国,经过四百多年,才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经过了一个半世纪的两晋,迅速地分裂为南北朝。幸运的是,之后又出现中国历史的辉煌期,历时四百多年的隋唐。五代十国的纷乱,不过是历史的小插曲,历时仅仅六十来年。从五代战乱以后,中国保持了长期的基本统一,直到今天。

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不仅使中国历史上统一和平时期,大大多于分裂、战乱年代,而且保证了中国从来不曾被世界其它国家所吞并甚或消灭。这强大的凝聚力,既来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民族精神,更来自辛勤创造的物质财富。龙的传人如果不是如此勤奋的创造财富,将在地球上无立足之地。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强大只能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同步。生产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要求中华民族有自己统一而强大的国家。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间越来越短,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直到不再分裂。

五代的战争,十国的割据,是炎黄子孙的最后一幕,这幕悲剧的导演,可以追溯到唐代末期藩镇节度使,甚至可以认为是重用藩将的唐明皇。然而,读者尽可不必过多地责备这班或精明强悍,或懦弱无能的导演。他们匆匆忙忙地、有时甚而是穷凶极恶地导演历史,却始终要受历史的制约。当唐明皇无可奈何地同意安禄山以32藩将代替汉将,出现安史之乱时,当李克用、朱全忠割据称霸河北、山西时,读者可曾体察到,在这班军阀的背后,有多少民族的贵族和平民,在为他们撑腰、助威、呐喊甚而卖命。

契丹、沙陀、突厥等少数民族,当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我们不能也不应以民族的偏见,去审视他们的生活和历史。他们对中华民族,对我们的祖国,同样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些游牧民族,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阶段,具有特别强烈的占有欲。他们追求着中原地区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当这种向往和追求转化为行动时,他们便会以熟练的骑术、骑着高头大马,挥舞着刀枪,东向南侵,横冲直撞。当他们进入中原的乡村尤其是城市之时,他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如此富丽的世界。他们要占领这个世界。他们决不想调转马头,回到荒凉的北方草原,去过寂寞而乏味的生活。中原地区的战火和分裂,也就无法避免。朱温的废唐,契丹的南下,西夏的扩张,金邦的侵宋,以至蒙古族的称雄,其源盖出于此。

二 黄河大地帝王梦

朱温这个乡村教员的儿子,尽管当过沙陀人刘崇的佣工,却毫无佣工的本色,而是个流氓无产者。凶悍狡猾、反复无常是朱温的为人,他于公元877年参加唐末黄巢起义军。当朱温被封为梁王,得到黄河两岸二十一镇后,实际具备了废唐自立为王的条件。经过与李克用的长期混战,朱温终于在公元907年在开封自立为王,国号梁。朱温的称帝,不仅实际上结束唐朝二百九十年的统治,并且开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分裂时期—-五代。

多行不义必自毙。残忍好杀、贪恋女色的朱温,仅仅当了六年后梁皇帝,便被自己的儿子朱友珪杀死在皇宫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朱友珪杀死父亲,想当黄帝,却被弟弟朱友贞杀死了。然而,朱友贞的皇帝梦也做不长。公元923年,李存勖兵临开封,朱友贞自杀。五代中的第一个朝代后梁,仅仅存在了十七年。

李存勖是李克用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好战与残酷。他训练的以沙陀人为主的骑兵,使后梁的朱家军闻风丧胆。甚至只要说是李存勖的晋军来了,梁军便落荒而逃。李存勖占领黄河以北后,在黄河沿岸展开了拉锯战,终于消灭后梁,建立后唐。这个后唐的开国皇帝,其实是位有勇无谋的蠢才。他对唐朝的历史一无所知,却视唐朝后期的腐败如珍宝。在他看来,打天下及治天下都是做游戏。他信用宦官、伶官、自己也喜欢演戏,自称“李天下”。在演戏中,他挨了另一角色一巴掌,还很高兴。他手下的将士们终于看透了这位只会刀枪不会治国的昏君,实在想另找新主。当他的部下李嗣源割据开封,拥兵自重时,李存勖的未日也就为期不远了。

李嗣源也是沙陀人,他虽然同样以刀枪起家,却比李存勖明智的多。李嗣源不想另立国家,即使是926年李存勖死后,李嗣源也称自己为唐明宗。他不重用宦官而用冯道这样的文官,他还算是关心农民和农业,比较开明的帝王。可惜他死得早,而他的儿子又被李存珂所杀。李从珂当后唐未代皇帝的时间也不长,便在936年在石敬瑭的兵马打到洛阳时,放火自焚了。石唐比后梁存在时间还短三年,仅十四年。

石敬瑭原来是后唐的河东节度使,他拜契丹的首领耶律德光为父,求契丹骑兵援助自己,打败后唐,并且答应事成之后,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所谓燕云十六州包括现在的山西代县雁门关以北的全部雁北地区,河北北部、北京市以及天津市的一部分。这大片土地,原来都是汉族人居住,由汉族人统治。从战略上讲,河北的三关(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山西的雁门,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兵南下,必经雁门、三关。南兵北征,必过雁门、三关。如今雁门、三关以北,全为契丹所有,叫中原怎么防守近在门口的骑兵?杨家将中的杨业,就曾长期驻防雁门,杨家将付出了鲜血和生命。对于石敬瑭的卖国求荣,就连石敬瑭的部属刘知远都觉得太过分。刘知远说,对契丹称臣就可以了,称父当儿子,丢人,至于要割让如此多的地盘,那更是后患无穷。石敬瑭实在想当皇帝,哪里能听得进刘知远的忠告,他亲自拜见了耶律德光,在契丹的帮助下,终于打下了河南洛阳,当了皇帝。石敬瑭也由此留下了骂名,后人诗云:“燕云割山河,神州疆理蹙,称臣又呼父,万古天王辱”。这就是五代的第三个朝代晋,史称后晋。

石敬瑭这位儿皇帝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坦。国内大部分武将文臣,都反对他这种卖国行为,石敬瑭在内外交困中忧郁而死。石重贵继承了后晋皇帝后,契丹对后晋已不再支持。后晋宰相景延广反对对辽屈膝称臣。943年契丹联合赵延寿,在渲州(河南准阳)等地与后晋作战。事隔两年,战火又起,后晋

的军队一直打到河北保定、徐水,大败契丹。后晋的主将杜威也想坐龙椅,他效法石敬瑭,向契丹投降求荣。契丹骑兵乘机直捣开封,石重贵投降契丹,后晋灭亡,寿命比后唐还短二年。

后晋灭亡,杜威却没有坐上龙椅,就在后晋灭亡之时,刘知远乘机在太原称帝,并且率军南下,很快占领洛阳,打败杜威,进入开封。刘知远在开封坐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后汉,后汉的寿命最短,只有五年。郭威以武力推翻了后汉,于951年建立了周,史称后周。

郭威建立后周,尤其是他的义子周世宗柴荣继任皇位后,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使后周国力大增。周世宗曾亲自带兵征契丹,收回石敬瑭割让辽十六州中的两个州。遗憾的是柴荣阳寿不长,突然病死。公元960年,掌握后周军权的赵匡胤在河南开封郊区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率军回开封,废周自立,建立宋朝。从此,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划上句号。

  中原烽火启示录

历时半个多世纪的五个小朝廷,最长的存在十七年,最短的不到五年。这种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走马灯似的王朝更替现象,仅仅认为是由于将领们拥兵自立的结果,是浅层次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逐渐形成了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大家庭。维系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和平统一,既依赖于共同的经济利益,又凭籍于共同的文化思想道德,政治法律制度。如果说中原烽火迭起,明显的反映了各民族间经济水平的差别,那么文化思想道德的差异和撞击,则是隐藏在经济冲突背后的魔手。且不论少数民族例如沙陀、契丹进军中原,是为了占有和钦慕汉族的经济文化,即使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汉族与汉族之间的战争,其目的仍然是为了经济文化利益的支配和占有。何况个别汉族人的战争,向少数民族伸出乞求之手,直到不惜出卖土地和灵魂。这种奇特的现象,折射出少数民族发展的迅猛态势。

中原烽火连年,给人民的生命、生产与生活所带来的灾难,自不必说,就其文化道德而言,实在是历史上一次浩劫和倒退。

军阀们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少数民族横行黄河南北,完全不顾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什么礼义廉耻什么忠孝仁爱,在这班武夫眼里一文不值。他们讲的是实力、信奉的是武力。谁有枪谁就可以有一切。至于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生存,早就被他们抛至九霄云外。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就曾公然宣扬:如今谁兵强马壮,谁就可以当皇帝。为了掌权当皇帝,隐秘的策划、公开的背叛,无耻的出卖,成了家常便饭。今天结盟明天分裂,成了三岁小孩的游戏。人们总认为春秋无义战,其实,五代同样很少有义战。在这班目不识丁的大老粗心目中,互相残杀,便是义举。好端端的河山,简直成了土匪的世界。

中原上空笼罩着高浓度的恶浊空气。在这里生活的炎黄子孙,很难避免不受污染。在强盗天地里,任何好一点的政治法律制度,都成了废纸。没有任何权力的文官,也在随波逐流,被吞没于恶浊之中。宋朝的欧阳修等,根本看不起五代时的文官冯道。冯道是鲜廉寡耻的典型人物,他的园滑与投机,使他能在五代王朝更替中成为不倒翁,先后在几个国家中连连任职,直到当有名无实的宰相。他自称是长乐老。决不遵循一仆不事二主的道德规范,先后事奉近十个主子。在五代,像冯道这样的人才能吃得开,当时有人对冯道还挺羡慕甚而称颂呢。

在缺乏道德标准的社会里,很难出现仁人志士,只会产生无赖和强盗。五代梁、唐、晋、汉、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是严格意义上改朝换代,而是强盗之间的火并。这就谈不上正义在何方。

战乱使得中原地区的文化科学遭到破坏,停滞不前,。“唐末五季,士大夫有言曰:贵不如贱,富不如贫,智不如愚,仕不如闲”(《候鲭录》卷8)这种是非颠倒,读书无用的现实,不但使文人学士真正无用武之地,而且使“五代学校不修”(《隆平集》卷1),中原地区听不到朗朗读书声。这是比破坏农田更严重的破坏,文化科学不发达的社会,只能在愚味和生产力落后中彷徨。

这里之所以要揭示五代的道德沦丧,是为了说明杨家将的出污泥而不染。读者将会注意到,杨家将的忠贞不屈,视死如归,即使到如今,也闪烁着灼人的光耀。杨家将之所以千古传颂,不仅是因为他们英勇抗敌,更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道德风范。

  有趣的两点一线

在中国地图上,山西的太原与河南的开封,相距千里,中间还隔着中条山、太行山和黄河。山西与河南隔河相望,其人文地理,却不如山西和陕西那么相似,彼此联系也不如山西与陕西那么紧密。在夏朝,山西南部与河南北部,倒同属一个国家。到了春秋战国,山西的晋国曾辖有河南的一部分地区,但那也是靠武力抢来的。晋国与陕西的秦国,时战时和,和多于战。现在人们所说的结秦晋之好,指的是秦国与晋国所结成的联盟,而不是指陕西与山西的携手。有一点可以肯定,山西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重要性在于谁想控制中原,必先占有山西。

山西东据太行山,与河北依山而分。从河北进入山西,必经娘子关与灵丘的驿马岭。若在这两处设兵驻防,简直可以说是铜墙铁壁。山陕之间,则有黄河天险,若从陕西方面进入山西,困难重重。雁北之地,靠近沙漠,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进入山西,多由晋北南下。好在雁门关一人当关,万夫莫开,防守起来十分容易。问题出在南面,南面虽有黄河与中条山,但从河南进入晋东南,终久要方便些。自从公元前260年秦国的白起,大破赵国的赵括之兵于长平(高平),长平、泽州(晋城)等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其原因,在于“自晋阳而争怀孟,由河东而趣汴洛,未有不以(泽)州为孔道者”(《读史方舆纪要》卷43)。也就是说,要占据中原的开封,洛阳等地,必须控制晋东南,由晋东南入河南,就极为方便了,因此,从太原经晋东南进入河南,到达开封,成为五代争霸中原的两点一线。太原与开封,成为五代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朱温占据开封时,农民起义军黄巢兵临开封城下。朱温求救于实力雄厚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李克用也有称雄中原之心,因此乘此良机,率兵直抵河南。黄巢兵退后,朱温反脸不认人,来了个鸿门宴,李克用醉得不省人事,要不是亲兵拼死保护,早成刀下之鬼。朱温之所以要杀李克用,是因为太原实在太重要,不把太原控制在手,朱温的野心难以实现。

李克用逃回太原,实在咽不下鸿门宴这口气,他决心报这个仇。朱温听说后,惹不起李克用,赶快送礼赔不是,这才避免了一次晋、汴两军龙虎斗。朱温在河南、山东等地扩充实力,李克用也在山西积极奋战。李克用是沙陀族,他的主力多是勇猛凶悍的骑兵。领兵的将领,是其养子李存勖、李嗣源等。这样的部队,类似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兵,具有浓厚的宗族和血缘色彩。各自准备就绪,汴、晋两军在晋东展开了长期拉锯战,直到902年,朱温终于占了上风,兵围晋阳城。李克用虽然解了晋阳之围,但已元气大伤。历时20年的战争,以晋军挫败朱温废皇称帝。

李存勖接任晋王后,改善军政,攻取河北等地,梁军屡遭失败,直到923年攻占开封,消灭后梁,建立后唐。后唐在太原起家,按照常理,山西、河南自此自应和平相处,各安其位。然而,另一个沙陀人石敬瑭却又不甘于一人之下。这位李嗣源的女婿和亲兵首领,帮助李嗣源夺得帝位后,来到太原,在太原扩充实力,终于在936年举兵反唐。唐军兵赴山西,包围太原城。石敬瑭求援于契丹。契丹耶律德光率五万骑兵,从雁门关疾奔太原,解了太原之围,耶律德光在太原北门外的柳林,扶立穿着契丹服装的石敬瑭当上大晋皇帝。石敬瑭乘机进军河南,消灭后唐。

历史在重演,又一个沙陀人刘知远,原先是石敬瑭手下的将领,曾帮助石敬瑭打天下,因而被认命为河东节度使。刘知远重演石敬瑭故伎,于947年在太原称帝,率军打入洛阳,建都开封。不难看出,五代沙陀人建立的三个王朝,都是在太原起家,攻入河南而称霸中原。此外, 951年郭威代汉时,再一个沙陀人刘崇在太原称帝,建立北汉。北汉与周长期对峙,在高平等地多次大战,结果谁也吃不掉谁,直到宋朝建立。

人们会问:为什么山西的沙陀族如此厉害,竟然在我国历史上建立了四个小王朝,并且控制了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广大地区?这要从山西的民族分布情况说起。

现在的山西,以汉族人居绝大部分,那是由于山西古代的少数民族,逐渐融合和同化的结果。在古代,河东地区居住和迁移来不少少数民族。两周时期,山西除华夏族外,还有戎、狄等大量部族居住。秦汉以来,匈奴在山西由弱而强,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大同)。之后,数十万匈奴人遍布于山西。同时,羯族和鲜卑族也在山西有立足之地。南北朝时,鲜卑族的拓跋珪建都大同,建立北魏,控制山西和北方广大地区。由此可见,山西古代属于各民族杂居地区。各民族生活习惯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习武骑射。这就使山西人勇于从军,勇于牺牲。沙陀人来到山西,可谓如鱼得水,很快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军事政治力量而威震中原。

沙陀族原属西突厥,唐太宗时,沙陀族被迫迁居新疆莎山一带,由于当地有沙漠,故称沙陀。之后,沙陀受吐番压迫,内迁到甘州(甘肃张掖)和灵州(宁夏灵武),依附唐朝,因为帮助唐朝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被封赐居住于河套地区。李克用就因镇压庞勋起义而出名。公元876年,李克用在山西大同策动兵变,起兵反唐,被唐兵打败,李克用北逃投靠鞑靼族。黄巢起义时,李克用被唐重新起用为雁门节度使,镇压黄巢起义。从此,沙陀人在山西有了势力和地盘。由于山西原来是少数民族杂居地区,所以李克用等沙陀人到山西后,所用兵将,大多善于骑射,勇敢善战,战斗力特别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沙陀人有收养义子的习俗。所谓义子,简单说来是寄子、养子。被收为养子者,都要改成义父的姓。这种不带血缘关系的父子、兄弟,同样具有家族性质,从而把沙陀人的军队,变成家兵。这班军队的将领,只对义父、义兄效忠,而不对国家负责。他们对外战争中,都能卖命效力于个人。杨业原是陕西麟州(神木)土豪杨信之子,跟随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到太原后,就曾被刘家收为义子,改姓名为刘继业。

 

(焦拖义整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咏杨家将诗选
相关文章
2013-11-08 09:24:05
2013-11-08 09:17:05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