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08年第四期 >> 文化长廊 >> 杨家将史实与传说(连载) >> 阅读

杨家将史实与传说(连载)

2013-11-08 10:15:36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293
内容提要:少年杨业来到太原,刘崇十分欣喜。这不仅是因为杨业少年英俊,武艺高强,而且由于杨业来太原,标志着刘崇可以利用麟州的兵马,为自己扩充势力。

第三章 

一、武夫的功过

少年杨业来到太原,刘崇十分欣喜。这不仅是因为杨业少年英俊,武艺高强,而且由于杨业来太原,标志着刘崇可以利用麟州的兵马,为自己扩充势力。杨业初来乍到,一切都感到新鲜、兴奋。刘崇对杨业另眼相看,更使杨业感激不尽。年青的杨业,并不清楚官场的争斗,武夫的争权是多么复杂多变,他所想的,仅仅是如何在刘崇手下建功立业,并且保麟州一方平安,使父亲弟弟免受刀兵之惊、周旋之苦。

在杨业到太原之前,刘崇的哥哥刘知远这位后汉皇帝,承受不了儿子刘承训突然死亡的打击,从此一病不起,于948年春病死在开封皇宫里。接任刘氏后汉皇位的是年仅十八岁的刘承祐。这位荒淫轻佻的花花公子,根本不会管理国家,即位不到三年,便被郭威乱军所杀。郭威于951年初代后汉而自立,建立后周政权。后周建立后,在太原的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即刘旻)当然不会臣服。刘崇早在刘知远死后不久,就扩军备战,准备对付郭威。杨业就在此时跟随刘崇。郭威废汉立周,并且杀害刘氏家族,因而刘崇与郭威不共戴天。就在郭威废汉称帝的同一个月,刘崇也在太原称帝自立,仍用汉乾祐年号,史称北汉。

刘崇在太原称帝,所管辖、统治的领土范围,实在小得可怜,仅仅“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沁、辽、麟、石十二州之地。”(《资治通鉴》卷290),也就是今天的太原、汾阳、介休、平遥、孝义、灵石、忻州、代县、楼烦、岢岚、岚县、离石、左权、沁县、繁峙、五台以及陕西省的神木等地区。而山西省的运城地区,晋城地区,以及临汾地区和河西的麟州,也朝秦暮楚,北汉统治势力很难达到。杨信就曾接受后周的刺史任命,倒向后周。杨信大约在952年去世。杨重勋任麟州刺史归北汉管辖。然而时隔一年,杨重勋又归附后周。

北汉地狭民穷,却要与地大物博的后周抗衡,当然不自量力。刘崇心里清楚,只有求助于契丹(辽国),才能免遭背腹受敌,与后周抗衡。因此,刘崇在即皇帝位的当月,就派次子刘承钧向契丹献媚,要求契丹支援北汉。四月,又派人到辽国,代表刘崇向辽称“侄皇帝”。六月,契丹主册封刘崇为大汉神武皇帝。刘崇向辽称臣称侄,全然是为与后周对抗。契丹在衡量利弊后果然先后多次派兵支援北汉,与北汉联合军事行动,北汉之所以在十三国中最后一个被北宋消灭,主要是因为有辽国作靠山。

几乎在刘崇称帝的同时,刘承钧率领骑兵和步兵上万人,向晋州即现在山西临汾进发,企图攻占后周管辖的临汾地区。二月初,北汉五路大军包围并攻打晋州。晋州城坚难破,北汉兵死伤上千。刘承钧并不甘心无功而返,以为远在黄河之东属后周的隰州(山西隰县)防备不严,便转而进攻隰州。孰不料北汉兵不堪一击,不仅未攻下州城,反而死伤不少。刘承钧无奈,只得垂头丧气地率败兵退还太原。

时隔半年,北汉认为已与契丹通好,便于九月再次向晋州进军,并且约定契丹应援。契丹也发兵南下,但途中发生变故,旧主被杀另立新主,直到十月契丹才派兵五万到达晋州附近,北汉在向晋州进军途中,在虎亭(山西襄垣境内)被周兵所败。刘崇知契丹已发兵,亲临前线。十月,率军包围晋州,日夜攻打,郭威得知北汉联合契丹围攻晋州,急派王峻率兵前往救援。王峻兵屯陕州(河南陕县),逗留不进,目的是使北汉的人马疲乏无斗志。半个月之后,王峻才渡过黄河,经过绛州(山西绛县),到达临汾南的蒙坑。蒙坑在曲沃东北,是战略险地,如果北汉占领蒙坑,周兵将难以渡险。刘崇喝酒赌博十分内行,领兵打仗却差点劲。他竟然不派兵去占据蒙坑。王峻得知蒙坑无敌兵,高兴得手舞足蹈,连声说太好了。后周兵马越过蒙坑,向临汾挺进。

北汉、契丹兵包围临汾五十多天,怎么也攻不下晋州城。时间已经到了寒冬,天降大雪。北汉、契丹兵饥寒交迫。晋州附近的老百姓,对北汉和契丹兵根本没有好感,他们将衣食转移于山寨掩藏起来。契丹兵千里迢迢来到山西,斗志本来不高,如今连吃饭都成问题,所以听说后周的兵马已越过蒙坑,干脆烧毁营帐,连夜北撤。刘崇得知契丹兵马不辞而别,孤军难胜,也开始撤军。王峻率后周兵进入晋州城,会合城内周兵,奋起追击,一直追到霍邑(山西霍州市),北汉兵在霍州山谷中进退无路,被打死的,从山谷中跳崖而死的,不可胜计,契丹也丧失兵马数千。

经过这次晋州之战,刘崇才体会到后周兵强马壮不好惹,再不敢轻举妄动。而北汉境内的老百姓,由于北汉大肆搜括民财,大批逃往后周管辖的地区。

刘崇逃回太原,左思右想,实在太丢人。为挽回面子,时隔一月,于952年初出兵远在黄河西岸的府州(陕西府谷)。府州与麟州相邻,但归顺后周。刘崇心想后周开封离府州远,派兵救援不容易。谁想到世居府州的折氏土豪也不好欺侮,北汉不但没有攻下府州,反而损失了二千人。府州防御使折德扆一不做二不休,渡过黄河,一直打到北汉腹地岢岚。占领岢岚后,折氏派兵驻守在那里。北汉想侵占府州,反而丢了岢岚,可见刘崇多么无能。刘崇毫无办法,只得在岚州(岚县)加强兵力,以遏制折家军南下。

公元954年夏历正月,后周的郭威病死,养子柴荣即位。刘崇知道郭威已死,认为消灭后周的大好时机已到,便求契丹发兵联合攻后周。二月,契丹派杨衮带领上万骑兵,赶到太原,刘崇以三万之众,同辽兵一起南下,这一次,刘崇不再去临汾,而是由团柏(山西祁县境内)向潞州(今山西长治)进发。后周李筠派兵到梁侯驿阻击汉兵。被北汉击败,北汉打了个胜仗,李筠败退长治城内。

刚即皇位的周世宗柴荣得知刘崇竟然乘人之危,与契丹联合进兵晋东南,十分气忿,一面指示后周兵马从晋州等地向潞州集结,企图从北汉兵后方及东北方包抄,一面不顾群臣劝阻,决定亲自带兵到晋东南决战。三月,柴荣领兵到达泽州(山西晋城)。刘崇不知道柴荣亲率大军到来,竟然越过潞州,到达高平。两军在晋城北的巴公镇附近对阵。

从双方兵力看,后周的兵马要少得多。北汉与契丹兵加起来有四万之众。两军对阵勇者胜。刘崇见后周兵不多,后悔请契丹兵来助战,他对部将说:“我们自己就可以打败周兵,何必用契丹,现在我们打败周兵,做个榜样给契丹看,让他们知道我们也有强大的力量。”然而,契丹的杨衮却不像刘崇那么无知。他在观察了周阵后对刘崇说,周兵是强敌,不要轻易进攻。刘崇那里听得进杨衮的忠告,反而说杨衮畏怯。杨衮满肚不高兴。刘崇决定单独出兵,袭击后周的右军。北汉军来势凶猛,后周东面的右军抵挡不住,千余步兵投降了北汉。后周右军溃败,柴荣处于危急之中,他亲自上阵督战,以求挽回败局,当时任保卫皇帝之职,后来成为宋朝开国皇帝的赵匡胤,见柴荣亲临阵前,很着急,决定与北汉兵拼个你死我活。他带领四千周兵分为左右两翼,以“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的拼搏精神,冲进敌阵。周兵见赵匡胤等将领冲杀在前,又有皇帝督战,个个以一当百,奋勇杀敌,北汉终于败下阵来。

刘崇得知柴荣亲自上阵督战,惊恐之余,重赏将士,想挽回败局。然而为时已晚,北汉骁将张元徽马倒被杀,兵败如山倒,余兵四散夺路逃命。刘崇手举红旗,以收拢士兵,但不起作用。杨衮惧怕周兵,又不满刘崇的高傲,因而见死不救,自领契丹兵撤走了。刘崇带领残兵败将向北逃命。后周将士在后紧追,一直追到高平城(今山西省高平市)。逃命路上,北汉的“僵尸满山谷,委弃御物及辎重、器械、杂畜不可胜纪”(《资治通鉴》卷291)。

刘崇逃到高平城,已是惊弓之鸟。他顾不得皇帝的身份,乔装打扮后骑上赤免马,由万余骑兵跟随,出高平城,向西北江猪岭连夜逃走。夜黑迷路,找到一个村民,强迫作向导。弄不清是向导有意还是无意,刘崇一行竟然一直向西,逃到了后周的晋州即临汾地界,等到刘崇知觉,已出高平百多里。刘崇恼怒已极,将向导当场杀死后,改道向北夺路狂奔。一路上吃不上饭,不得稍事休息。老之将至的刘崇只管伏在马背上飞驰,这才捡了条命,逃回太原。

如果说刘崇在太原自立继汉,是因为郭威篡位立周,尚可以谅解,那么,刘崇自立后不是想方设法治理国家,让百姓休养生息,而是穷兵赎武,与后周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就难以原谅了。还有,刘崇为与后周争霸,不惜向契丹俯首称臣,请契丹兵来中原,介入相互撕杀,也是不可原谅的历史耻辱。

青年杨业是否参加了这些北汉对后周的战争,史书上只字未提。这是由于杨业在当时地位还不高,即使参加了,如果没有特别的战功,史书不可能记载。另外,杨信死后,依当时的习俗,杨业必须为父亲在麟州老家守丧。如果杨业真的三年守丧,那么高平之战他很可能没有参加。

二、太原的安危

高平之战以北汉三万人全军覆没,刘崇逃回太原而告终。刘崇回太原后,心有余悸。为防后周北上围攻太原,刘崇下令收集残兵败将,赶制武器,加固太原城墙。果然,周世宗在高平之战大获全胜之后,立即命令后周两万骑兵和步兵,从潞州出发,向太原进发,同时,调集从临汾来的周军,一同北上。

四月,周兵到达孟县,孟县降周,周兵顺利到达太原城下,同时,西路周兵到达汾州,攻克石州后也到达太原。周兵所到之处,以及听说周兵将到太原的各地守将,大多向后周投诚。岚州、宪州、忻州、代州等纷纷归附后周。太原成为孤城一座。周世宗也从潞州向太原北上。本来,柴荣并没有消灭北汉的意图,只是想兵临太原城下,宣示一下武力,给北汉以深刻教训。谁知柴荣到北汉境内后,不但北汉地方守将纷纷降周,而且当地老百姓更是箪食壶浆欢迎周师,老百姓不但欢迎周兵到来,而且向他诉说刘崇如何不好,税如何之重。总之,希望周兵打下太原,消灭刘崇。柴荣听到后,终于下决心攻下太原,兼并北汉。

后周各路兵马聚集太原城下,后勤供应尤其是粮草成了问题,数以十万计的兵马,每天要消耗多少粮草?这些粮草,不可能从河南或晋南、晋东南立即运到。古代的战争,一个人在前方,必须有两个人在后方搬运粮草等物资。后周兵不能眼等着饿死,便到处去抢夺居民的粮食。本来老百姓很欢迎周兵,总认为周兵来后,处境会比北汉统治要好,如今竟然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于是将粮食藏起来。柴荣倒很开明,他在五月初到太原后,马上下命令禁止周兵抢掠农民粮食,由晋东南、晋南地区运粮到太原。然而,缺粮现象很难马上扭转。

后周兵马包围太原城,环城四十里到处是后周的营帐旗帜。刘崇在城里一筹莫展,只得再次求救契丹。契丹杨衮率领的上万骑兵,已从晋东南撤到代州,代州降周,加上周兵万人向忻州、代州袭击契丹兵马,契丹兵败退到原平的忻口。不久,周又增加兵力,在忻州附近与契丹兵激战,结果周兵先胜后败,双方各有重大伤亡。

后周兵马聚集太原城下近两个月,多次攻城不下。五代时的太原城,在如今太原南郊,靠近汾河及晋祠。太原旧城为何时所建,很难确定,应当不迟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历朝多扩大加固。到唐朝时,太原城以东、西、中三城合而为一,城周四十里,城墙高达四丈以上,而且挖有城壕即护城河,护城河的河堤上,还植有柳树以固河堤。要攻破太原城,必须先度过护城河。只要太原城上守军放箭,这护城河就很难突破。突破护城河后,第二步是攻太原外城。外城如此之高,即使架云梯,也很难奏效。这就是为什么周以数万之众,都不能破一城池的主要原因。

五月末,太原阴雨连绵,后周的数万士兵民夫,大多生病疲乏,战斗力下降。柴荣看到太原城久攻不下,而契丹在忻州,始终是周兵的一大威胁,愁得不思饮食,于是决定撤兵南退。在退兵中,后周不留一兵一卒于北汉之地。刘崇听说周兵南撤,这才稍稍安心,派兵马出城尾击,只得到一些周兵未带走的军事物资。原北汉的领地,除代州外,又为北汉所有。北汉派兵收复了代州。柴荣带兵马从潞州退到郑州,再还周都开封。

年将六十的刘崇,经高平之败,太原之围,忧忿成疾,一病不起,从此不理朝政,国事由刘承钧即刘均处置。比起父亲来,刘承钧要好一些。他能够“勤于为政,爱民礼士,境内粗安。”(《资治通鉴》卷292)从此,后周和北汉多年基本相安无事,直到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周灭亡。

杨业在太原之围及此后多年中,具体活动如何,史籍上仍然未有记载。只是概括地说杨业事刘崇后,打仗很勇敢,国人称他为杨无敌;刘承钧收杨业为养子,改姓名为刘继业;官一直升到建雄军节度使,成为北汉的主要将领。这概括性的叙述,时间跨度包括了从948年到杨业归宋,共三十年以上。杨业改名,成为刘承钧养子,当然在刘承钧在世时,至于杨业打仗勇敢而被称为无敌,不见得就是与后周或抗宋战争中的事。在与后周的战争中,包括后周占领北汉各地、包围太原的战争中,杨业参战与否,尚未可知。即使参加了,也未有殊功异勋,史书上只字未载。刘承钧当皇帝后,杨业之弟杨重勋仍是麟州土豪,为拉拢杨家,将杨业收为养子,是很自然的。当然,杨业在刘崇、刘承钧时代,不可能没有参加过一次对后周的战争。尽管刘承钧与柴荣基本相安无事,但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与战争,还时常有。杨业在这些小规模的战争中立过功,升过官,自在情理之中。刘承钧收勇敢善战的杨业为义子,作为自已的亲信部下,也在情理之中。

《辽史》上说,杨业在986年被俘后,辽将耶律斜轸骂杨业:“‘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继业但称死罪而已。”(卷83)有人根据这条史料,推断出杨业曾抵抗并与契丹作战三十余年,因而被人称为杨无敌。其实,这条材料是耶律斜轸夸张和捏造的。因为杨业被俘后,并没有“但称死罪”,而是坚贞不屈,不食三日而死。

事实上,杨业的抗辽(契丹),是归宋后的七年时间,而不可能有三十多年。杨业在北汉的十多年中,根本不可能去与契丹角胜。原因很简单,北汉一直是契丹的附属国,唯辽国之命是从。辽国经常出兵帮助、救援北汉,北汉对辽称臣道谢都唯恐不周,哪敢去与契丹对抗、作战。史书上从来没有记载北汉与契丹发生过战争。只是记录过一些小的误会和矛盾,并且都是以北汉的妥协、认罪而告终。杨业既然身在北汉,受皇帝直接领导,并且长期住在太原,怎么可能违背皇帝的旨意,私自去与契丹作战?在北汉时的杨业觉悟不会高到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地步。杨业官至建雄军节度使,有人又误认为杨业在北汉时就长期驻守代州,因而长期抗辽防辽。其实,北汉称建雄军的,根本不是代州,而是后周的晋州即临汾。杨业根本不可能到后周的晋州去当建雄军节度使,真正管理晋州。之所以要在节度使前加上建雄军,那是通例。之所以能在不是本国地域当节度使,那是遥领,即不到任,实际上也无法到任。这种挂名不到位的现象,即遥领,在五代至宋极为普遍。杨业归宋后,曾被命为云州观察使。云州即山西大同,当时归辽国管辖,杨业根本不可能到云州去任职。即使如《读史方舆纪要》上所说,刘继元时改代州为建雄军,那也仅三、四年时间,何况这几年不是杨业(刘继业)驻守代州,而是刘继文。

由此可见,杨业在北汉时曾抗辽之说,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研究和评介历史人物,应当依据历史事实,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能因其是历史上的好人,便将什么好事都加在其人身上。也不能因为其为坏人,便将所有坏事,都推给其人。秦桧主谋杀害了岳飞,罪大恶极。但真正杀害秦桧的元凶和首犯,其实是皇帝宋高宗。这就不能为宋高宗开脱,把罪恶都推给秦桧。如果没有宋高宗的意图和批准,秦桧根本无法将岳飞父子逮捕、处死。杨业归宋后曾七年抗辽,最后英勇殉国,不愧为我国历史上可以与岳飞齐名的爱国英雄。我们用不着背离历史,再给杨业或杨家将粉饰。

三、兵变的秘密

时间老人急匆匆地跨进960年。后周开封皇宫里,坐在龙椅上的已不是柴荣,而是七岁的小皇帝柴世训。而在高平之战立了大功的赵匡胤,已升任为掌握军事实权的殿前都检点。这位三十三岁正壮年,籍贯河北涿州,生于洛阳夹马营的风云人物,决心要干一番大事业。他知道自已手中军权的价值,在一切都混乱不堪的岁月里,掌握了军权便能当皇帝;只要你愿意,当皇帝也不算太难的事。赵匡胤也想当皇帝。他与弟弟赵光义、心腹赵普已经密谋过几次,如何才能在当皇帝之时减少阻力,掩人耳目。他秘密指使人制造舆论,京城到处传说着都检点应当当皇帝,只是深宅大院的皇宫内一无所闻。

一切都准备就绪,赵匡胤指使人在960年农历大年初一,向朝廷谎报军情,说是契丹与北汉已悄悄联合出兵,正在向开封推进,情势十分危急。宰相范质、王溥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这是赵匡胤的阴谋。七岁的小皇帝还只会玩,自然当不了家。范、王中计,立即决定派赵匡胤带兵北上,抵抗契丹与北汉之兵,以保首都及后周安全。正月初三,开封的普通百姓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里,赵匡胤却带领后周的精锐部队禁军,开出京城,到达开封东北郊四十里的陈桥驿。陈桥兵变的序幕从此拉开。

赵匡胤自已要当皇帝,却不便像五代的军阀们那样,直接以刀枪作宣言,坐上皇帝宝座。赵匡胤是汉族人,正统思想、孔孟之教还是一块遮羞布,丢不得的。否则,世人会众口一词说他篡位夺权,那是天大的罪名,要遗臭万年。所以在陈桥,一切都由赵光义和赵普来安排。赵匡胤只是假装喝醉酒睡大觉。二赵召集禁军将领们在陈桥开会,说是皇上年纪实在太小,今后你们要“永保富贵”就应另立新皇帝,而在皇帝人选中,赵匡胤当然是最合适不过了。将领们心里清楚,这是事前安排好的,自已不同意不行,而赞成兵变,日后确实可以成为开国元勋而一本万利。所以没有一个表示异议的。正月初四,赵匡胤还在假睡,赵光义、赵普以及将领们,按事先的安排,先后来到赵匡胤的卧室,二赵将只能由皇帝穿的黄袍,披在躺在床上的赵匡胤的身上。赵匡胤假装惊醒后,还表示了不安和谦逊。将领们早已迫不及待地齐声高呼万岁。赵匡胤顺水推舟,当场宣布回军开封。

开封城里,赵匡胤在离京时就安排好了,所以没有遇到什么反抗。只有愚忠的韩通表示反对兵变夺权,结果被王彦升所杀。范质、王溥听到赵匡胤回到开封,并且强迫他们赞成废周立赵。既后悔莫及,又无可奈何。手里没有兵,有理说不清。王溥、范质在无可奈何之中率领百官去朝拜赵匡胤。陶谷向百官宣读事先准备好的后周禅位诏书,宣布柴世训退位,由赵匡胤当新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从此出现了一个新的朝代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代周自立,创立宋朝后,认识到五代之所以皇朝频繁更替,主要是因为“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军权不掌握在皇帝手里。他自已就是掌握了军权而废掉了周,建立了宋。为了使赵宋天下能长期稳定,赵匡胤决心改革军事体制,将军权掌握在皇帝个人手里。建隆二年(961年)闰三月,宋太祖首先废除掌握禁军的殿前都检点军职,使举足轻重的、大部分集中在首都开封的中央禁军,归皇帝直接掌握。之后,又采纳赵普对掌握重兵的节度使等“收其精兵”的建议,将重要领导解职。宋太祖收兵权,不是动用武力,也不是将将领们屠杀,而是巧妙地以饮酒谈心的方式,迫使将领们就范,所以历史上叫作“杯酒释兵权”。

建隆二年七月初七,宋太祖邀请在开封的重要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一起饮酒谈心。石守信等人既高兴,又荣光,还以为赵匡胤引以为知已,看得起自已,自已的前程更有了保证,他们根本不知道宋太祖的计谋和秘密。喝酒喝到一半,正在兴头上,赵匡胤突然假装出愁眉苦脸的样子,石守信等人很奇怪,傻呼呼的问宋太祖,皇上有什么心事,有什么难处?赵匡胤这才一本正经的说,我能当上皇帝,你们都帮了大忙,出了大力,我对你们十分感谢。石守信等人听了,心里很舒坦。赵匡胤突然话锋一转:可是,你们那知道,当皇帝确实有难处,弄得我难以安睡。石守信等急忙问:到底有什么难处,我们可以帮忙。宋太祖回答说:这你们还不理解,谁不想当黄帝?有了军权,要想当皇帝还不容易?我的皇帝位置能牢靠吗?石守信等人吓出了一身冷汗,酒劲去了一大半,因为宋太祖的言下之意是:你石守信等人掌握着重兵,说不定有朝一日要杀了我赵匡胤自立为帝。这还了得,那不是要叛变、政变?所以在惊吓之后,石守信等人赶忙向赵匡胤发誓:我们决不想当皇帝,我们坚决拥护皇上,效忠皇上。请皇上放心。

宋太祖看到时机已经到了,便又乘热打铁,说:我知道你们不会有异心,不想当皇帝,不会反对我。可是,谁能保证你们的部下,不会因为贪图富贵,将黄袍加在你身上,让你当皇帝?石守信等面面相觑,傻呼呼地流着泪说:我们没想到这一层,希望皇上给我们想办法,为我们指出道路。宋太祖早就思谋好了,对他们说:人生一世,无非是为了荣华富贵,为自已子孙造福。我替你们考虑,最好还是放弃现在的军权,到外地去做闲官享清福,买田买房,留给子孙。你们自已,也免得麻烦。你们和我之间,也就免了相互猜疑和提防,从而上下无事。石守信等上当受骗,反而感谢皇上指点迷津之恩。第二天,这些武将们都说自已有病,请求免去军职,交出军权。宋太祖非常高兴,立即下诏令,给这班最高军事长官以重赏,迅速解除了他们的实际职务。而以节度使的虚衔,将他们打发出去。宋太祖进一步掌握了军事实权。

在首都的禁军军权解决后,宋太祖又着手解决地方军队的权力问题。宋太祖采取同样的手段,召王彦超等藩镇节度使宴会。席间,赵匡胤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功臣宿将,长期在地方上忙于公务,很辛苦,我对你们关照不够。王彦超等人倒很机灵,因为有石守信等人的前车之辙,所以也纷纷要求告老退职。宋太祖批准了他们的要求,并且派文官去统治地方,地方军队直属赵匡胤掌管。之后,宋朝为防止兵变篡权,严密控制武将,对武将极度不信任。将武将经常调动,让他们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不让武将有行军打仗的自由指挥权,一切都要听皇帝的命令;不让武将有自已的亲兵即心腹部队,在军中设置监军,扩大监军的权力,以监视部队行动,防止他们造反;将军队精锐集中在首都,在地方招募,安顿大量兵员,以便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牵制中央,还在军队中安插文官,使文官们去领兵打仗。这一切措施,目的都是为了避免重演陈桥兵变。

宋太祖的这些军事变革,有其积极的一面,即从此保证了宋朝三百年不再分裂割据,军阀混战,使老百姓有一个安定和平的生存环境。也有消极的一面,使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下降,宋朝在对辽、金、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而被后人称之为“弱宋”。

由于宋朝轻视武将,对武将严加防范和极度不信任,因而武将多有被猜疑甚至迫害,宋代著名军事将领大多是悲剧人物。山西汾阳人狄青,就是由于怀疑他不忠心朝廷,被解职而忧忿而死。岳飞更是以对朝廷有二心的莫须有罪名被处死。杨业实际上也是由于监军怀疑他想降辽,而被迫走了殉国之路。

四、南方的统一

宋朝立国后,当时除太原北汉外,南方还有好几个独立的国家,宋太祖决心利用原来后周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统一中国,结束五代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赵匡胤采取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先不与北方强大的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对抗,而是攻打南方的弱小国家。

乾德元年(963)正月初,宋太祖命令慕容延昭兵会襄阳(湖北襄樊),出征潭州(湖南长沙),张文表战败被俘,以江陵(湖南沙市)为国都的弱小国家荆南受到威胁,在宋军奇袭江陵时降宋,宋从此兼并了两湖地区。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太祖又命令王全斌以六万人马,分南北两路进军四川。北路从凤州(陕西凤县)经兴州(陕西洛阳)到达利州(四川广元);南路由归州(湖北秭归)经三峡入川。后蜀皇帝孟昶从成都发兵抗宋。宋军攻破天险剑门(四川剑阁北)关,直逼成都。孟昶见大势已去,于次年正月向王全斌行“亡国之礼”,投降了宋朝。天府之国四川为宋所有。

开宝三年(970)九月,宋太宗又命令潘美率军南下广东,消灭南汉。潘美后来与杨业合作,是在山西抗辽的名将。潘美是河北大名人,少年时代就曾立下志愿,要“立功名,取富贵”,不愿默默无闻地“与万物共尽”(《东都事略》卷27),周世宗柴荣在未当皇帝时,潘美就在其手下做事,成为亲信。柴荣刚当皇帝,在对北汉的高平之战中,潘美曾扼守江猪岭,以防契丹杨衮兵马南下。在后周时,潘美与赵匡胤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深得赵匡胤信任。因而在陈桥兵变后,在开封建国过程中,赵匡胤曾叫潘美去向原后周的宰相作工作,并“谕旨中外”(《隆平集》卷11),安定人心。潘美早在荆南被消灭后,就担任潭州防御使,并且打下了郴州,现在潘美从长沙出发,经过多次大战,终于在971年春到达广州城下,南汉皇帝刘鋹本来就荒淫而不懂军事,因而只能向潘美投降,十国中最南的南汉被消灭了。

开宝七年(974)9月,宋太祖再次命令潘美、曹彬攻取南唐。宋军十万、战船数千水陆两路向金陵并进。在江苏南京的南唐皇帝李后主李煜,诗词写的十分漂亮,后来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都是他的创作,但打仗却不行。金陵危急,李后主派徐铉去见宋太祖,“盛称其主博学多艺,欲以口舌解围”,还当场朗颂李后主的诗。宋太祖大笑,说:“寒士语尔,吾不道也。”(《后山诗话》)在包围、进攻了金陵好长时间后,金陵城终于被攻破,李后主也投降了宋朝。南唐被消灭,地处浙江的吴越王钱俶自知敌不过宋朝,只好到开封向宋称臣依附。从此,大江以南为宋所统一。公元979年,北汉也被宋所灭。此时赵匡胤之弟赵光义太宗已即位四年。与宋对峙的仅剩下北方的辽国。

这里所以要简单写出宋朝的统一过程,主要是想给潘美说几句公道话。由于传说中潘美有意害死了杨家父子,因而直到今天,人们对潘美恨之入骨。从史实看,杨业之死潘美是有责任的。但也不能因此把潘美贬的一文不值。一些历史研究者,也从传说出发,将历史上的潘美任意丑化。例如,一说潘美根本不会领兵打仗。潘美究竟能否打仗,消灭南汉和南唐的历史事实,足可以证明。这里没有必要列举潘美打了多少胜仗,这里只要说明一点,即潘美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再如,说潘美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潘美是否好杀人,也不在这里详加考证,这里仅举一个例子,陈桥兵变,赵匡胤回开封,进入后周宫内,碰到宫人抱二个小孩,一问,是周世宗的儿子,宋太祖叫人把小孩杀了。潘美力救,抱回一个抚养,“收之为子”(《默记》卷上)。打仗不是握手讲友谊,而是互相残杀,不死人能叫战争?问题在于这场战争是否应当打。就潘美指挥或参加的战争而言,大多是宋朝的统一战争。分裂的中国,终究要统一,这是历史大趋势。潘美适应了这种历史潮流,为统一作出了贡献,不是历史罪人,而是统一的功臣。只要把真实的历史事实摆出来,分清历史和传说,人们是会了解历史真相的,是会相信历史而不相信传说的。

 

焦拖义整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13-11-08 10:15:36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