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08年第三期 >> 专家论坛 >> 《杨家城将军山庙碑》考 >> 阅读

《杨家城将军山庙碑》考

2013-11-08 14:58:12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99
内容提要:杨家城旧址东北角有座小山,山势秀丽挺拔。南接城址,可人车通行,东、北、西三面临崖,威严凸立。很久以前至今,人们称其将军山。

——兼论麟州敬神习俗

 

杨家城旧址东北角有座小山,山势秀丽挺拔。南接城址,可人车通行,东、北、西三面临崖,威严凸立。很久以前至今,人们称其将军山。山头旧有庙,早已坍塌,现仅存些许庙基遗迹,当地村民一直称将军庙。因传世资料和实物极少,对该庙建于何时,供奉什么神,有什么神像、神塑,毁于何时都不得而知。好在道光《神木县志》(1982年点校版,下同)载录了该庙的一篇碑文,名为《杨家城将军山庙碑》,可以窥其大概。但碑文仅350余字,极为简约。主要记述了该庙的灵验,立碑的缘由、时间等,对庙的规模、供奉的诸神等未作明确记述,造成今天人们对其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该庙就是祭祀杨家将的“将军庙”,另一种观点则完全不同,认为与杨家将毫无关系,是道教真武祖师庙。笔者不能苟同这两种观点。由于该庙涉及麟州兴替、杨家将祠庙及地方敬神习俗等诸多问题,愿与同行对其碑文及相关疑难问题作番考究,以补缺其一二。

一、       碑文考释

清道光《神木县志·艺文志》共录碑文28篇,其中有关庙宇祠堂的13篇,《杨家城将军山庙碑》被录为13篇之首。全文如下:

真武感异人间,密迩天上。秘函贯布耳目者甚著,其在惟寅?凡心所可宣,明夫至神与天地阴阳相终始,变化不可诘其端倪,但有以格之而已。郡东北偶,旧有神庙,渺不知何年建,但有小碑,略言其神迹云:康定中,西人背和,且犯吾境,此现神物若指挥益兵状,西人大恐,黎明遁去。不纪建造月日,至今号为将军山,是其事也。惟寅绍圣二年九月十六日到官,始揖武威贾将子詹,剧谈神异云:“祷之无不冥通”。子詹忠厚人也,其言固不妄。又云去夏赤日,有小蛇宛延自庙中出,长仅数寸,体被文绣,光耀灿烂,蟠踞梁上且久。触之者,作大雷,因倏不见。今观其地形诡异,下控闾阎,不与物接,宜其为静室栖神灵,实新秦祈福之奥区也。予适有祷,符若影响,如子詹之言不异。不觉悚心起敬,镂诸琬琰,以告登陛者。宋绍圣五年三月二十七日戎优冯惟寅谨书。

考其碑文讲了两个方面意思:

第一方面:是说真武神感异人间的事神异奥秘,很难理解,只要诚心敬奉就会得到神的感应。

这里“真武”二字是关键,有人把它作为将军山庙为道教祖师庙,并认为是与杨家将毫无关系的主要依据。要搞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对“真武”、“道教”、“神”等相关字词本意作番考究:

真武 即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指二十八宿中的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后为道教所信奉,同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方四神。塑像为龟或龟蛇合体。到宋真宗时因避族祖赵玄朗讳,改“玄武”为“真武”。道教称玄武大帝,其像披发、黑衣、仗剑、踏龟蛇,随从都举黑旗。

对真武祖师的信仰在明朝开始鼎盛,而真正把真武御奉的则是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先被封为燕王,就藩于北平(今北京)。朱元璋死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变” ,夺取王位。传说,在整个行动中真武大帝曾经屡次显灵相助,因此朱棣称帝后,特加封真武帝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极力宣扬真武大帝是皇室的保护神。受此影响,全国各地纷纷建真武庙,崇奉真武大帝。陕北佳县白云观、神木东山祖师庙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于明万历年间传入兴起的。

道教 中国固有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古代人们对神仙的信仰和方仙之术。东汉顺帝时,由张陵道士在四川大邑创立五斗米教开始,后屡有派别出现,到唐宋时各派逐渐合流。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太平经》为主要经典。

神 也称神仙、神灵、神道。原始社会晚期人们产生了神的观念,那是人们不能理解和驾驭自然能力所产生的虚幻反映。这种现象古代社会很普遍,至今民间仍广为流传。《天隐子·神解》说:“在人曰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变通曰神仙”。因为人们富予“神”以奇异莫测,玄奥无比的能力,便把一些无力解决的问题和对理想的追求编为神话来反映自我意识。笔者认为神无所谓有,亦无所谓无。所谓有,就是把神可理解为自然界客观规律及人们在实践中对自然社会认识程度的总汇。反映在现实中,就是由那些知识渊博、体悟深刻、思维慎密、想象丰富的特殊奇异人才所创造出的精神文化精典产品,如《论语》、《道德经》、《大藏经》、《圣经》、《古兰经》等。所谓无就是说你不去认识自然,不探索客观规律,那自然现象、客观规律也就不会主动找你来。遵循了客观规律就会成功,违背了就会受到惩罚。从这个意义上讲,随着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对“神”的理解也会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从以上考究可以看出,碑文开始……“有格尔已”几句,并不能说明该庙就是“道教”祖师庙。作者写此几句意图是为庙的神奇作铺垫,不在庙敬的是什么神。祖师庙一说,看似合理,实则牵强,不值为信。

碑文的第二方面:意思是说该庙的神奇、作者立碑缘由和意图,并明显地看出对杨家将纪念的深刻含义。

这方面碑文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杨家城东北角很早以前就有神庙,称将军山庙。庙内有碑,碑上记载了西夏军攻打杨家城不能成功的神奇故事。

碑文中说:“郡东北隅旧有神庙,渺不知何年建。”这里“郡”,就是杨家城,杨家城就是古麟州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十二年(724)“割胜州的连谷、银城置麟州新秦郡”(道光《神木县志》卷一,第18页)。唐代诗人王维有《新秦郡松树歌》流传。

“渺不知何年建”,说该庙存在已很久远了。

该庙的碑文接着说:“但有小碑,略言其神迹云:康定中,西人背和,且犯吾境,此现神物若指挥益兵状,西人大恐,黎明遁去。不纪建造月日,至今号为将军山,是其事也。”

康定 是宋仁宗的年号,只有元年和二年,即公元1040年和1041年。据考战争是1041年发生的。前距杨业986战死是55年,后距立此碑1094年是53年。从杨业战死到立此碑时100余年里,正好是西夏与麟州反复交战时期,其中一些大战、恶战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西人背和,即西夏人与宋廷交恶,挑起战争。

由此可以推断:

1.原有小碑仍在将军山庙,且惟寅亲自目睹并作了载录;

2.惟寅认同了小碑记述的神奇故事与守卫麟州城战事有关,与纪念杨家将有关。“将军山”显然是为纪念杨家将而起的名,将军山庙自然把纪念杨家将与祭祀真武神联系在了一起。

第二层意思是:惟寅认为该庙确实很灵验,他很敬仰,才“镂诸琬琰”,即刻石立碑。目的是将庙的神异灵验告诉来庙敬奉的人。

从碑文“惟寅绍圣二年----到官----以告登陛者”结束,可以看出惟寅对将军山庙是否灵验下了一番心血考究过:拜访了知情人子詹,亲耳听说庙出小蛇显灵的故事,自己也亲自到该庙考察过,并敬过神求过神。认为该庙确实是“新秦祈福之奥区”。笔者前些天又到将军山察看过,该庙的位置、地形与碑文记述的一致,碑文中记述的神奇故事也与民间流传的基本相同。由此可以推断:1、将军山庙是当时麟州城的主要神庙之一,或主要神庙;2、惟寅对该庙很重视,很敬仰。虽然没有进行重修,但做些如修补庙容,增设些有关杨家将神位、神像之类的事情是完全可能的。

二、       社会背景考析

任何事情发生都与当时社会背景紧密相连。杨家城将军山庙的创建、祭祀内容的变化更替等,都与当时当地客观情势切切相关。

杨家城,是唐宋时古麟州治所。大约在五代十国时,麟州杨氏崛起,成为地方豪强。当时中原王朝更替频繁,麟州偏居边塞,各争霸王朝鞭长莫及。周边少数民族不断侵扰,百姓不能安生。杨宏信即杨信此时已实力雄厚自立为刺史,担当起麟州军政大任。多少年经济发展,民族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后杨宏信的大儿子杨业、孙杨延昭、曾孙杨文广都是国家名将,名扬天下。杨宏信的二儿子杨重训、孙杨光扆连续三代主政麟州。人们为了纪念他们,把麟州城改称杨家城一直流传至今。

麟州地,秦以前为北方少数民族游牧区。秦始皇三十二(前215年),派将军蒙恬伐匈奴收复河南地(即河套地区),设立四十四县(一说十四县),称新秦(当时关中一带称秦中)。后来河南地又被匈奴人占领。到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将军卫青、李息收复河南地,称新秦中。秦汉收复河南地后,都进行了移民实边。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6)一次就“徙贫民七十余万口,充朔方新秦中”(道光《神木县志》卷一,第12页)。尽管如此,汉族与北方匈奴的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当时汉族势力巩固区在今神木县境秃尾河中下游的圁阳、圁阴、鸿门三县,即今大保当、瑶镇、解家堡、栏杆堡一线以南。杨城、黄羊城这一片属新开发区,只派军驻守,移民增加人口。汉民族与匈奴人时战时和,数百年一直不平定。杨家城将军山庙始建在这阶段不大可能,它的历史最早怎么说也推不到汉代。

隋唐以后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麟州虽处北边,但已成为汉族势力严加控制的巩固区。隋在杨家城北不远处的黄羊城置连谷镇,唐在隋镇的基础上置连谷县,在杨家城置新秦县,在解家堡一带置银城县。后又把三县地合起来,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在杨家城置新秦郡。在经济上,今日栏杆堡、杨家城、解家堡、大保当一线以南之窟野河流域和秃尾河流域汉民族农业经济已经形成。在杨家城的固定人口居住就有一万人(杨文岩《试述杨家城的风云变化》,见《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论文集》,20078月版、第281页)。可见杨家城已成为当地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也应该是祭祀中心。杨家城将军山庙创修就应该在这一时期。说将军山庙就是祭祀杨家将庙一说不能成立,那时杨家将还没有形成。

庙内又是什么时候增加了祭祀杨家将的内容?笔者认为大致应在宋康定(1040)至宋绍圣间碑文形成(1094)前后这一时期。其一,杨家将此时已名扬天下,达到了朝野共认,妇孺皆知的程度。杨业于986年殉国后不久,宋太宗下旨在京城(开封)建了《天波杨府》,并要求凡经杨府门前满朝官员,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敬仰。此后,敌国辽人于太平五年(1025)在密云古北口,建了“杨令公祠”(王菡《密云古北口杨令公祠碑刻拓片考略》,见《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论文集》第66页)。北宋赴辽使臣,都去拜谒,并流传许多名作。有苏颂“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遗俗奉遗祠”句和苏辙的“驱驰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句。朝廷和外邦辽国都那样慎重纪念了,作为家乡的麟州能无动于衷?这就具备了修庙的天时条件。其二,杨业以下子孙后代在这一阶段出了很多文臣武将,功业名声十分显赫。杨业支内有杨延昭、杨文广等,杨重训支有杨琪、杨畋等。所以欧阳修为杨琪撰的墓碑说:“杨世初微自河西,弯弓驰马跃边陲;桓桓侍中国屏毗,太师防御杰然奇”(道光《神木县志》卷四,第30页)。这时在杨家城修杨家庙兼备了地利人和条件。其三,这一阶段正是西夏军与宋军在麟、府、丰三州轮番大战时期,从“雍熙二年(985)李继迁攻麟州,诱杀都巡检曹光实于佳卢川,占据银州”(道光《神木县志》卷一,第20)到北宋灭的一百多年间,麟州是西夏攻击的主要目标。狼烟四起,战争接连不断。所有将士百姓都渴望和平,怀念杨家将守边安民是符合情理的。此时为杨家修庙顺应人们心理需求。

古麟州地处北边,为民族争夺、战争冲突不断的区域,也是民族融合的前沿阵地。民俗文化呈多元化为其显著特点。当地人的信仰多数是跟风敬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派教义之分。这一点,在建于明代的县城西山“三教殿”得到了很好体现。三教殿庙把儒、释、道三教宗师供奉一堂,反映了神木人的信仰取向和兼容并包的宽大情怀。

考查县内留存的寺院庙宇发展情况,外传宗教传入本县早且影响大的是藏传佛教。国内故有宗教在本县影响最大的是儒教,其次才是道教。

在麟州,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家族就是杨氏家族。麟州杨氏源出华阴东汉太尉杨震,杨震被称关西夫子,出身名门,世代钻研和喜好孺家经典。这一遗风对麟州杨氏族人影响很大。为将者忠勇,为臣者儒雅,为民者耕读传家。杨家的尊儒信仰,引导了麟州人的信仰,进而影响了今天神木人的信仰。道光《神木县志》所录祠庙碑文共13篇,其中重修文庙碑记就有5篇,这是其它庙宇远不能及的。可见尊儒在神木人敬神习俗中是占主导地位的。

综上考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           杨家城将军山庙,创建于唐开元十二年(724)置新秦郡前后,当时祭祀的是北方真武神,并不是道教真武祖师庙。杨业于986年死后百十年间,人们为纪念杨家功业,增加了祭祀杨家将的内容,遂称将军庙。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辽故将小鞠录攻陷麟州受到毁坏,后衰落直至无存。

二、           杨家城是古麟州军事中心、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也是祭祀中心。麟州杨氏尊儒信仰影响了神木人敬神的习俗。神木人宗教信仰没有严格的教派、教义区分意识,蒙胧地称之为“敬神神”。

 

 

作者:高 越

相关文章
2013-11-08 15:01:45
2013-11-08 14:58:12
2013-11-08 14:46:54
2013-11-08 10:53:08
2013-11-08 10:48:23
2013-11-08 09:32:49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