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子洲县古走马水、今淮宁河流域的何家集对岸,有一座古老的寨堡,城垣轮廓分明,寨中瓦砾遍地,据说此处是宋朝绥平寨,百姓们都叫它杨家柳州城,一段美丽的民间传说,把杨文广与绥平寨紧紧相连。
在子洲县古走马水、今淮宁河流域的何家集对岸,有一座古老的寨堡,城垣轮廓分明,寨中瓦砾遍地,据说此处是宋朝绥平寨,百姓们都叫它杨家柳州城,一段美丽的民间传说,把杨文广与绥平寨紧紧相连。
民间传说
传说,北宋时期,为了抵御西夏的入侵,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奉命驻守在绥平寨(今淮宁河上游何家集境内),其姐杨金花驻守在怀宁寨(今淮宁河中游淮宁湾境内)。虽然两地相隔大概只有60里地,但由于绥平寨靠近西夏边境,姐姐金花放心不下,便交给弟弟文广一口金钟,再三安顿不遇紧急情况不要乱敲,只要敲起金钟,姐姐便知,就会迅速前来增援。
几十天过去了,姐弟二人每日排兵布阵,带兵操练,有时还到附近山寨走访寨主结交朋友,查看山形,熟悉地势,有条不紊地过着相安无事的日子。这一天,年轻气盛的文广突然想起了姐姐金花,想起了年少时同姐姐一起学武论文谈东道西的日子。自己前去吧,害怕突发军情,误了大事。派人去请吧,又觉得既费时又费力气。姐姐不是放下一口小小的金钟吗?不如试试看到底怎样。想着想着,文广便随手拿出了金钟,轻轻一敲,一阵绵长的声音,悠悠扬扬向远处传去。
却说正在吃饭的杨金花听到金钟的响声之后,立即放下碗筷带领将士飞身上马向绥平寨奔去,谁知到了绥平寨,却见刀枪闪亮杀声震天,弟弟文广正在校场坪领兵操练。知道是弟弟跟自己开了一个玩笑之后,姐姐没有责备弟弟,只是劝说弟弟以后不要再开玩笑,便相互问好,交谈了近一个时辰才率兵回去。
又十几天过去了,这一日,正在梳头打扮的杨金花又听到了金钟的响声。会不会弟弟又在开玩笑呢?姐姐一边梳头,一边想着,可不一会儿,金钟又响了起来,而且比刚才更加急促。糟糕,杨金花突觉不妙,赶忙把头发一束传令将士紧急出征,自己飞身上马,带领众人飞一般向绥平寨奔去,可刚刚走到距离绥平寨大约还有20里的一个大湾时,杨文广带领伤兵败将已经退了下来。询问战况之间,走马水如同血河一般从姐弟二人面前流过,连一湾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绿汪汪的柳叶,也被染成了红色,发出了悲痛的呜咽。
杨金花问明情况后又悲伤又悔恨,迅速同弟弟合计商议,一起率领将士向绥平寨杀去。正在准备扎营休息庆贺胜利的西夏士兵们,猛不防遇到了宋朝将士的反击,一时昏头转向不知所措,死的死,伤的伤,几乎没有抵抗就很快败下阵来仓皇逃走了。
绥平寨收复了,但想起血流成河的情景,悲痛的教训是不能忘记的。杨金花安营布哨提高警戒之后,为了让所有的人都能记住这次不幸的经历,特意号传三军,决定把与文广相遇、鲜血染红一湾柳叶的大湾叫成红柳湾,把自己驻守的淮宁寨改成血家城。从此,红柳湾和血家城的地名便流传了下来。也不知过了多少年,人们觉得血家城的血字不太吉利,才将血家城叫成如今的薛家城了。
民间传说是人民群众口头叙事的文学,近千年前发生的事情,虽然传说中的寨堡而今依然屹立山顶,传说中的地名而今依然延续,但传说归传说,杨文广戎马一生,到底驻扎过绥平寨没有呢?我们再看看史书如何记载。
史书记载
杨文广(1012—1074年),字仲容,祖籍麟州(今陕西神木北),著名抗辽将领杨业之孙,镇守三关的杨延昭之子。
《宋史》卷二百七十二《杨文广传》曰:“范仲淹宣抚陕西,与语奇之,置麾下。”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范仲淹传》曰:“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时塞门、承平诸砦既废,用种世衡策,城青涧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以通有无。”“明年(1043)正月,诏诸路入讨,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獗,固已慑其气矣。鄜、延密迩灵、夏,西羌必由之地也。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来之。不然,情意阻绝,臣恐偃兵无期矣。若臣策不效,当举兵先取绥、宥,据要害,屯兵营田,为持久计,则茶山、横山之民,必挈族来归矣。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城十二砦,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也许你看后会问,上面记载可以得知,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驻守延州后,杨文广成为了范的部下。到了延州之后,范仲淹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他的防御战略,就是先在延安北面筑城,后又在宋夏交战地带构筑堡寨,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渐渐屹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青涧城、承平寨、永平寨就是在这个时候修筑的。但这上面并没有提到绥平寨呀?
是的,上面两段都没有提到绥平寨,但文字中的永平寨就是绥平寨。为什么呢?北宋著名政治家曾公亮与文字训诂学家丁度等人编撰的《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八》载:“绥平寨,绥州城平县也。隋时置城平川;宋天圣中重筑,改名永平,寻弃之;庆历中又修复,改今名。”天圣是宋仁宗刚上任的年号,时间是1023—1033年,庆历是仁宗中期的年号,时间是1041—1048年,庆历中修复应该是在1043年至1046年之间修筑的。也就是说,绥平寨原来是绥州城平县,天圣中重筑,改名永平,庆历中又修复之后才改名为绥平寨的。
由此我们可以说,绥平寨是范仲淹驻守延州后修筑的准确无误,杨文广当时就在驻守延州的范仲淹手下也准确无误。那么,杨文广到底驻扎过绥平寨没有呢?不远的美谷界也有这样的传说。
美谷界作证
美谷界村位于砖庙镇的东北方向,何家集的正北方向,相距大概50里。
在美谷界村子的北面,有一个名叫穆家圪崂的地方,山峁上有一棵碗口粗的酸枣树,酸枣树下靠东不远的崖面上,有一孔不算太大的土窑洞,传说这就是穆桂英出生的地方。
走下长长的山坡,穆家圪崂山下是一块平平展展的塬地,名叫箭滩。这箭滩塬地的南边有一小山梁叫拴马桩,是穆桂英拴马的遗址。拴马桩不远的山坡上,有一股清清的泉水,叫饮马泉,是穆桂英饮马泉遗址。当年穆桂英每天起床后,就将箭靶排列在塬地西边那不算大的小山峁前,在这里走马射箭,练功习武。走马练箭累了,就将战马牵到南边的小土堆前现在叫拴马桩的地方,然后让家丁将马牵到不远清清的泉水处去饮马散步。山梁上现在还堆积着不少碎石破瓦,废墟中有一块石碑,风雨的侵蚀使字体大多脱落,但“道光五年(1825)重修”的字样还清晰可见,想必这里曾经有座庙,是纪念穆桂英还是其他,已经无从考证。但从美谷界“一马一滩三界十八坪”的地名来看,这里肯定有其一定的特殊之处。
百姓们都说,穆桂英学习的金枪银刀有了一定名气之后,四方习武者纷纷前来,这箭滩便是比试交流的场所。有一年,穆桂英随父穆羽驻守暖泉沟附近的穆柯寨(在砖庙沟中间,现在叫龙尾峁寨),被前来走访寨主的宋朝将领杨文广看中,双方美女爱英雄,英雄喜美女,一来二去,相互爱恋了,后来被杨文广娶了过去,穆桂英才归于杨家将之列,从此成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当然,民间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人造物而进行的历史创作。以上传说中杨文广和杨金花、杨文广与穆桂英之间发生的事情,就可能是在事实的基础上,群众经过不断加工再加工,才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故事。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传说故事中可能有其虚构的成分,真实历史中的杨文广与绥平寨我们还应该继续加以考察论证。
绥平寨到柳州城
综上所述,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推定:绥平寨被范仲淹修复后,当时杨文广作为范仲淹特招的人才、延州兵马中的一员,在那个特殊的时候,被范仲淹派去驻守了绥平寨。因此,“杨文广驻守绥平寨”的民间传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以事实为根据的代代相传的口头文学呢?
也许有人还要问,既然这样,为什么史书上对杨文广驻守绥平寨没有记载,为什么老百姓不叫绥平寨,而叫柳州城呢?
众所周知,古地方志书一般分地理、建置、民赋、学校、记事、轶官、人物、艺文等分卷,且在重点记事和人物志中,主要介绍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官员的功名与事迹。史书中没有杨文广驻守绥平寨的记载,一是当时杨文广仅仅任过一个小小的殿直,就是五十三级武官中的第四十九或五十级,又刚被范仲淹招收在手下,还没有正式官职;二是范仲淹修复绥平寨杨文广驻守之后,宋朝和西夏已经议和成功,双方短期内没有发生战事而相安无事,因此没有记载。而史书上没有杨金花和穆桂英的记载,其实这很正常,更在情理之中。中国几千年封建的传统礼教,除了“节妇”的颂歌之外,连妇女当了状元也要把名冠记在丈夫身上,能有几多古代书籍来记载妇女的事迹呢?再加上,这里当时是宋朝和西夏两国互相争夺之地,交通的不便,动乱的影响,又有哪个文人墨客来这里采访记载留存史册呢?
至于老百姓为什么不叫绥平寨而叫柳州城,当地百姓是这样说的,绥平寨修复之后,杨文广率领兵士将寨上的柳树巧妙保护,并新栽无数,每到夏天,山下清泉,山上垂柳,“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百姓十分喜欢,再加上“柳”有“留”的意思,百姓希望这支队伍长久驻扎在这儿,保一方平安,所以百姓就逐渐将绥平寨叫成柳州城了。
作者:栾世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