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4年第二期 >> 文化纵横 >> 神木尚武习俗与杨家将精神的传承 >> 阅读

神木尚武习俗与杨家将精神的传承

2014-07-10 09:25:32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214
内容提要:神木,古称麟州,旧为边陲,历史悠久。

 

温亚洲

 

神木,古称麟州,旧为边陲,历史悠久。自古以来,蕃汉杂居,以战射为俗,县民一向重武轻文,历史上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军事人物,曾赢得“神木弓马甲天下”的称誉。杨家将始祖杨弘信曾驻守于此,保境安民,雄踞一方。杨业正是在麟州这样的环境中练就了一身武艺,成为北宋名将,时人号称“杨无敌”。其子杨延昭、孙杨文广的足迹更是遍布山西、河北、广西、云南、甘肃、宁夏等地,杨家将的声名因此传播全国。杨家将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代代相传。本文在调查和参考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民间文化角度,对神木尚武习俗与杨家将精神的传承,以及对陕北军事激励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古麟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临边民族特有的尚武习俗

神木古称麟州,是杨家将的故乡。建制始于秦汉,唐置麟州,元代称神木至今。素为 “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的塞上重镇。古麟州城位于神木县城北15公里处的杨城村。杨家将就是从这里走向抗辽疆场,一门忠烈的英雄业绩,流传千古。

历史早期神木水草丰美,牛羊遍地,是蕃汉杂居之地,人们纵马放牧,骑射习武。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在辽阔的草原上游牧,大漠的风霜雪雨锤炼了他们英勇剽悍和善于骑射的传统。当地人豪放、坦诚、坚强的性格与此有关。

陕北曾是游牧民族活动的地区。他们雄强骠悍,崇尚武勇,娴于弓马骑射。《日知录》谓“其人强悍习射。”在融入当地农耕民族后,其骠悍的民族气质仍对这个地区的风尚发生深刻影响。这些,史籍中多有记述。《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宋史·地理志·陕西路》:“被边之地,以鞍马射猎为事。其人劲悍而质木。”陕北各府县的地方志中也有类似记述。“俗骄悍,喜功利,习骑射,尚忠勇”。“水甘土厚,风气冲和。密迩边陲,多喜射猎”

所有这些记载,都说明当年的麟州一带由于地处边关,民人狩猎征伐,养成了以“鞍马射猎”为能事的“劲悍”、“尚武力”、“尚忠勇”、“尚武节”等边塞民性。由于汉时良家子以“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故“名将多出焉”。这种“汉时良家子”不断地“以材力为官”的“武官”仕途延及后世而形成传统,历史上的杨家将、韩世忠、李自成、张献忠等,就是地地道道的忠勇将帅之才。这些自古就有的人性特质在他们孕育创造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尚武习俗,同时也构成了陕北文化淳厚的情感底蕴。神木杨家将就是忠勇爱国的典型代表。

二、杨家将的起源和发展

杨家将起源于陕北麟州(今神木县)。五代时期,天下分崩离析,“麟州土豪杨信自为刺史,受命於周”,杨信乃杨业之父,长期活动在麟州、河曲一带的黄河两岸地区,后杨业到晋阳(今太原)事刘崇。投宋以后,因杨业“老于边事,洞晓敌情”,先后担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在雁门关一线先后修建了阳武寨、崞寨、西陉寨、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楼板寨、土墱寨、石趺寨、雁门寨、瓶形寨、梅回寨、麻谷寨、义兴寨。这十几个寨堵住了通往契丹蔚、应、寰、朔等州的大小通道45 处,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严密军事防御体系。《续资治通鉴》载:宋仁宗皇佑年间“韩琦经略河东,按行堡寨,多为北汉名将杨业所度者”。现在依稀还能找到这些堡寨的历史遗迹。

宋代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说:“君讳琪,字宝臣,姓杨氏,麟州新秦人也。新秦近胡,以战射为俗,而杨氏世以武力,雄其一方。其曾祖讳宏信,为州刺史。祖讳重勋,又为防御使。太祖时,为置建宁军于麟州,以重勋为留后。后召以为宿州刺史、保静军节度使。卒赠侍中。父讳光扆,以西镇供奉官,监麟州兵马,卒于官。君其长子也。君之伯祖继业,太宗时为云州观察使,与契丹战殁,赠太师中书令。继业有子延昭,真宗时为莫州防御使。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宋史》记载杨业少年“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这是因为家乡麟州的山川地貌和临边民族环境所形成,以及地方民俗尚武的原因所致。欧阳修所说“新秦近胡,以战射为俗,而杨氏世以武力,雄其一方。”这不仅仅是指从杨信这一辈人才雄起的。《宋史》记载:杨业曾以数百骑击辽军十万于雁门关;雍熙三年,宋军征辽,率军兵出雁门,收复朔州、云州(今大同)、应州(今应县)、寰州(今朔州境内),和辽军激战飞狐口,后因战事不利,被奸臣所妒,战死陈家峪(今朔城区南)杨延昭继承父志,驻守河北,先后在景州(今景县)、定远军(今东光县)、保州(今清苑县)、莫州(今任丘县)、高阳关(今高阳县)等地任莫州刺史、高阳关副都部署等职,长期战斗在河北中部的宋辽边境杨文广一生更是南征北战,先随韩琦、范仲淹于宋夏边境的鄜延诸州,后随狄青征侬智高于邕州(今南宁)、追敌到大理国东合江口(今云南开远市),云南广南县的六郎城即由此演化而来。北宋时期,杨家将主要在陕北、晋北、河北中部,甘肃东部的宋辽、宋西夏边境和广西、云南的部分地区从事军事活动

杨家将满门忠烈,坚持正义,前仆后继,忠勇爱国,保境安民的伟大精神,赢得了千秋万代的景仰。特别是杨业老令公的殉难,直接影响到了宋辽力量对比和局势的变化,改变了双方对阵的整个战局。其影响之大,发展为后人褒贬忠奸善恶的永久性题材,盛传千年而不衰。

杨家将故事虽然受戏剧、小说和民间传说的影响,但多数由杨家将生活、战斗、驻军的历史遗迹演变而来,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三、杨家将精神的传承以及对后人的影响

古麟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临边民族特有的尚武习俗。受杨家将精神的影响,神木历史上忠勇爱国的壮举层出不穷。

明代神木人张锐,行伍出身,官至宣府参将。明正统年间,英宗亲征瓦刺,张锐护卫从征。红门儿兵败,张锐舍命救驾,战斗至死。英宗复位后,追封其为光禄大夫。其子张坚,为北防中坚干将,历事英宗,宪宗,孝宗三朝,官至都督同知、大同镇总兵,授镇西将军印。张坚长子张泗、四子张溟,世职参将,作战而亡。五子张刚,由榆林卫指挥升神木参将,英武多谋,曾追金兵于河口堡,大挫其锋。后筑边墙8华里,驻军守卫,保境安民。张刚官至固原总兵,死后追赠都督。张刚之子张斌,高家堡营参将,屡建奇功,调防沈阳后阵亡。张斌儿子张拱薇,三屯营副总兵。臂力过人,善骑射,体恤部下,战必当先。时辽左有变,拱薇奉调往援,中敌埋伏阵亡。

张锐祖孙五代三总兵,且都是守边将领,其中不少人捐躯沙场,是神木继杨家将之后又一英雄家族

清代康熙年间,神木人郝伟,家境贫寒,离乡当兵,因作战英勇,冲锋陷阵,官至云南鹤丽镇总兵。伟在滇为官二十余年,简军政、明纪律,士卒爱戴,蛮夷詟服。康熙皇帝多次召见,赏戴花翎,并赐诗扇及袍帽鞍鞯等物。65岁时去世,康熙帝诏赠左都督并亲撰祭文,曰:“鞠躬尽瘁,臣子之精忠;谕恤报勤,国家之盛典。尔郝伟性行持廉,才能称职,方冀遐龄,遽闻长逝,朕用悼焉!兹颁祭葬,以慰幽魂。呜呼!宠锡重垆,庶沐匪躬之报,名垂信史,永昭不朽之荣。尔克有知,尚其歆享!”御赐葬银四百,祭品银二十两

清朝嘉庆二十二年(1817)、嘉庆二十四年(1819),神木人武凤来、秦仲英连夺丁丑、己卯两科武状元,赢得 “神木弓马甲天下”的美誉。

神府革命根据创建时期,神木南乡温治恭全家参加革命。温治恭有胆有识,是神府红军中一员骁将,每战必冲锋在前,深受指战员称赞。其先后任神府红军游击队第三支队中队长,红三团连长、代理团长等职,战斗中牺牲,年仅25岁。其妻白兰英、胞弟温治景、温三旺亦先后为革命献身,可谓满门忠烈⑾。

革命战争年代,神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陕甘宁边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早在1927年就创建了党组织,1933年建立了神府工农红军,开辟了神府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时期,神木儿女奋勇保卫红色政权,无数志士仁人投身革命,数以千计的人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终于使神府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一直保留下来的少数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我党、我军的高级领导人张闻天、刘志丹、关向应、贺龙、李井泉、宋任穷、乌兰夫、林枫、马文瑞以及著名的民主人士李公朴、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等,都曾在神木生活、战斗和工作过。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神府根据地成为延安党中央与晋北、晋绥、华北等革命根据地联络的枢纽,政治、军事地位极为重要,曾设为特区,直属党中央领导。神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里成长了王瀛、汪铭、张友清、王兆卿、贾拓夫等一批民族精英。

被人民群众称为“黑狸虎”的王兆相,1909年出生于神木南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神府佳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创建神府革命根据地时,由于王兆相具有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和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和他领导的工农红军勇猛无畏,能征善战,犹如神兵天降。在王兆相的领导指挥下,战胜了敌人多次大规模“围剿”,钳制了敌人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进攻。在8年时间里,神府红军由7个人壮大到2000余人,神府佳榆地区发展为拥有4.2万平方公里面积,14万人口的巩固根据地。此后,神府红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南征北战,屡建奇功,至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铁甲劲旅。

杨家将保境安邦,精忠报国,子继父,孙承子,上下同心,齐心合力,共赴疆场的壮举,以及张锐祖孙五代忠贞救主、报国成仁的精神令人敬佩。近代,神府佳革命根据地的创立,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是现代版“杨家将”的具体体现。神府红军战士冲锋陷阵,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是神木尚武习俗与杨家将精神的传承。

杨家将的英雄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已升华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我们研究杨家将历史文化,就是要弘扬杨家将精神,挖掘杨家将这个英雄群体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其进一步发扬光大,传承千秋万代!

参考资料及注释:

谭吉璁撰《延绥镇志》·清·康熙十二年编印

②王致云主修《神木县志》·清·道光二十一年编

③司马光·资治通鉴·191[M].北京:中华书局,1956948

④李焘·续通鉴长编·20[M].北京:中华书局,1979464

李裕民·杨家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37-150

脱脱·宋史卷272·杨业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

李爱军、司徒尚纪·杨家将文化的起源、扩散和地名分布.《热带地理》,200802

⑧《神木县志》·人物志·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594595

神木县志》·人物志·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588

⑩《神木县志》·人物志·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595

⑾《神木县志》·人物志·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581

  

   (温亚洲,神木县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神木县广电新闻系统资深编辑,神木县诗词学会会长,曾任《杨家将文化》主编)

 

相关文章
2014-07-10 09:27:02
2014-07-10 09:25:32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