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6年第三期 >> 文化纵横 >> 北宋将门进士杨畋 >> 阅读

北宋将门进士杨畋

2016-10-10 10:08:49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234
内容提要:美籍华裔    杨立
说起宋代“杨家将”,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北宋名将杨业和他的儿子延昭、孙子文广,他们是宋朝在与契丹、西夏的民族对峙和冲突中涌现出的一门三代杰出军事将领。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杨家将”是忠勇爱国、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

美籍华裔    杨立

说起宋代“杨家将”,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北宋名将杨业和他的儿子延昭、孙子文广,他们是宋朝在与契丹、西夏的民族对峙和冲突中涌现出的一门三代杰出军事将领。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杨家将”是忠勇爱国、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然而在这个以武功取得不朽英名的家族中,却曾出现过一个凭藉进士及第晋身仕途,在北宋中期,曾以文才和武勇称誉当世的人物,此人就是本文的传主——北宋将门进士杨畋。

杨畋(1007-1062),字叔武,号乐道,《宋史》有传,一生主要活动于仁宗朝,虽出身麟州新秦杨氏家族,是著名的将门之后,本人却进士及第,与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王安石等北宋重臣为同僚和诗友,在北宋的政坛和文坛上都曾颇受人瞩目。

一、麟州杨氏(947-972

杨畋的高祖是五代地方豪强人物杨弘信,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他是“麟州土豪,自为刺史”,就是说他的刺史是自封的,不属于中央任命。杨弘信为麟州刺史时,刘崇在太原主持军政。刘崇是后汉小王朝的“高祖”刘知远的胞弟,刘知远入洛阳称帝后,任命他担任河东节度使,留守太原。郭威篡汉后,刘崇愤而自立,为“北汉主”,以抗衡郭威所创建的后周王朝。麟州自884年因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之请被划归河东,终晚唐五代迄北宋而不变。杨弘信趁五代之乱雄据麟州后,为巩固自己在麟州的统治地位,曲意交好刘崇,所以把长子重贵送到太原做刘崇的侍卫,以示臣服。重贵入太原后,因忠心事主、骁勇善战而颇受知于刘崇,受赐更名为刘继业。重贵事刘崇和北汉(951-97930余年,初为保卫指挥使,因军功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所战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太平兴国4年(979),宋太宗灭北汉,重贵降宋,复姓杨,《宋史》本传称其为“杨业”,民间则称之为“杨继业”、“金刀杨令公”。

周广顺2年(952)杨弘信去世,次子重训袭职,又独据麟州20年(952-972)。在周汉对峙之际,他时而叛汉归周,时而叛周归汉,可谓“叛服无常”。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周自立。重训复又归宋,被加封为“保静军节度使”,移镇宿州。重训之后,其子光扆于979年以西头供奉官监麟州兵马,死在任上。光扆之后,杨氏不复有在麟州视事的人了。

显然杨氏家族在杨弘信之后,分为两支,一支为重训的后人,称籍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一支为重贵的后人,称籍太原。杨畋是重训的曾孙光扆的孙子,所以他虽自幼生长于内地,《宋史》本传里仍称他为“麟州新秦人”。

宋兴以来,麟州、太原杨氏先后归宋,子孙迁出原居住地。太原杨氏继续以家族世传的武勇效命新朝:杨业驻防代州,子延昭驻守高阳关,孙文广征西夏、平邕州蛮,祖孙三代皆有功于国,个个名列青史。与此同时,重训的后人杨畋却走上了文人化的道路,成为麟州杨氏家族中第一个 “金榜题名”进士。

二、杨畋之父杨琪

杨畋父杨琪 (980-1050)字宝臣,始因父杨光扆死于边任而补殿侍,是个不入流的武职,后借助从父杨延昭的官荫才补了个三班奉职的九品小武官。杨琪最早以三班奉职监大通堰,为发运使李溥的部下。李溥以严刑峻法约束手下差吏,凡所按行,属吏多不免受责,被他黜废的人数以百计,以至于有些胆小的吏人听说李溥要来检查工作,就吓得先行投水自尽了。杨琪当时最年少,他的辖区距离李的治所又特别近,一次李溥深夜突袭,来抽查他的帐簿,看他账目记得井井有条,而大加赞赏。杨琪去世后,杨畋请同僚欧阳修替父写墓志。欧阳修在他写的《供备库副使杨君琪墓志铭》里特别点出这件事,说杨琪“凡所任官,无不称职”,是颇有吏干的。杨琪官至供备库副使,历任河东、京西、淮南提典刑狱公事。

杨琪的仕宦经历在北宋的武官中并不特别典型。一般而言,普通靠门荫、三班起家的武官或将门子弟,在没有特殊事功的前提下,只靠积累年劳和资序,升转及其缓慢,终其一生沉潜下僚。杨琪以班行做到诸司副使,能在地方监司任职,已是其中的佼佼者了。事实上,杨氏家族的大部分成员入宋以后,名皆不显,其境遇更不及杨琪。和杨畋同时代的张方平就曾在皇祐五年(1055)向朝廷提出录用杨业等五员近代名将子孙的建议,说明当时已有相当数目的名将子孙因父兄官职卑微而失去荫补入仕的资格,成为蚩蚩之氓了。

杨琪虽生于将家,因幼年丧父,由寡母韩氏独自抚育成人,在成长过程中受父系家族文化的影响显然不太深,加上当时社会的风气普遍“崇文抑武”,所以长大后“独好儒学”,喜欢读史书,体现出儒化的倾向。宋代一路监司长官有权举荐属下的州县官。杨琪就曾荐士两百余,不过他却很自谦地对人说:“吾本武人,岂足以知士大夫哉!”语气里充满了对士大夫的歆羡。

三、杨畋的仕途

杨畋能够成为北宋杨氏家族里的第一位、或许也是最后一位进士和乃翁的训育和期望有关。杨琪或许从自身和其他有相同背景的人的仕途经历中意识到,承平时代的武官在仕途上很难有所建树;而与此同时,那些因进士及第取得出身的士大夫们却在仕途上有着不可限量的发展,所以他希望儿子走一条世所公认的显途。

杨畋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在仁宗明道2年(1033)进士及第,时年26虚岁,解褐秘书省校书郎,首任官差是并州录事参军。在他离京赴任之前,好友梅尧臣特意赋诗《杨畋赴官并州》为他饯行。四年任满,迁大理寺丞、知岳州。六年任满后,擢殿中丞、知岳州、提点荆湖南路刑狱、专治盗贼事。再以平六洞蛮功迁太常博士。不久坐部将胡元战死,降知太平州。迄今为止,杨畋的政治生涯虽非一路坦途,但较之于武官出身的父亲杨琪迁转迅速多了,譬如,他在36岁的壮龄就被委以一路监司之任,做着乃翁70岁高龄时仍在做的工作。

杨畋知太平州两年后,湖南盗贼益炽。朝廷派御史巡按,御史还奏说:“畋尝战山下,人乐为用,今欲歼贼,非畋不可。”建议重新启用杨畋。1045年,杨畋受命由太常博士转武职,以东染院使为荆湖路驻泊钤辖,于是由一位地方行政长官变成了一员坐镇荆湖南路的禁军将领。杨畋以文职官员而有此非常任命除了因他有长期在荆湖平蛮的经验之外,《宋史·杨畋传》特别点出还因他是名将之后。可见,前辈“杨家将”的武功和英名对杨畋的仕途仍然发生着影响,虽然他本人其实只是个进士出身的文人。

军旅生活未必是杨畋之所长,毕竟他迄今为止的职业训练都是文官式的。和他同朝为官的司马光就曾毫不客气地指出:“畋为人迂阔。”司马光所指出的缺点如果放在一个习惯于案牍生活的文人身上倒也不足为怪,但作为一员领兵将帅,面对瞬息万变的军事形势,要求高度灵活应变的能力,这个缺点就有可能是致命的了。杨畋或许也感到不适,三年任满后就上书自陈因在岭外领兵作战,染上瘴疠之疾,不再适宜军旅生活,他请求转回文资,徙近北一小郡任职。朝廷从其请,杨畋于是再由武职转文资,改屯田员外郎、直史馆,知随州。次年,即1050年,杨琪死于淮南任所,享年71虚岁。杨琪生前先娶慕容氏,继娶李氏。杨畋将其父和先杨琪而亡的慕容氏合葬于洛阳杜泽原,之后依照当时朝廷实行的“丁忧”制度,在家守制。

杨畋的政治生涯至此大致仍呈现上升的趋势,他因才兼文武而为当时士大夫所称道。仁宗皇祐4年(1052),侬智高在广南发动叛乱,攻陷邕州后称帝。杨畋此时虽然还在丁忧之中,仁宗特意下诏起复他,擢他为广南西路体量安抚提举、经制盗贼事,让他领兵挂帅出征。好友梅尧臣再次赋诗《赤蚁辞送杨叔武广南招安》为他壮行色。然而这次杨畋面临的是一个来势凶猛的劲敌,而他手下的兵又是多年来未经过征战训练的疲惫之旅,所以这一次出师不利,战绩不佳。杨畋因此遭到御史的弹劾,被连降数级,事业落入低谷,《宋史》说他“名自此衰。”

有趣的是,杨畋的失败却成就了另一位“杨家将”的功名。杨畋之后,朝廷派枢密副使狄青以领兵南征,他的族叔、太原杨氏的传人杨文广正好在从征之列。皇祐五年(1053),狄青攻陷邕州,大破侬智高。乱平之后,狄青还朝,升枢密使。杨文广则受命留守,担任广西钤辖。先后知宜州、邕州,累迁左藏库使、带御器械。英宗治平中,以“名将后且有功”而被擢升为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此后他再以军功升至步军都虞候,跻身于北宋禁军最高指挥官“三衙管军”之列。

平侬智高的失利显然对杨畋作为“杨家将”武功传人的声誉产生了消极影响,此后他再没有被委以军事指挥之任。但杨畋的事业并未就此终止,他继续以进士的资格在仕途上得到升迁,终于由地方入朝,成为皇帝的近侍大臣,嘉祐7年(1062)五月病逝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吏部员外郎兼侍读,知谏院, 时年55岁,死时独子祖仁尚未满周岁。

杨畋去世后,被安葬在洛阳杜泽原祖墓。他的忘年小友苏辙作《杨乐道龙图哀辞并序》哀悼他。杨畋遗稿《新秦集》20卷,由他的姻亲李寿朋(参知政事李若谷之孙)整理、王安石作序,可惜未得以传世。

杨畋以将门之后在崇尚“文治”的北宋时代由进士之途异军突起,取得仕途上的成功,和以武功立身当朝的族人杨文广共创北宋“杨家将”文武双星辉耀门庭的局面。不过,在杨畋和杨文广之后,那个曾经在五代及宋初“弯弓驰马耀边陲”(欧阳修铭文)的麟州杨氏家族就沉寂下来了,再没有出现过像杨继业、杨延昭或杨畋、杨文广那样名重当世的人物。

(本文原发表于贵州《文史天地》2012年第3

    作者:美籍华裔,现居美国亚利桑那州府凤凰城,为亚利桑那州人文学会历史学者。1956年生于山西省山阴县五浮图杨村。1986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同年被该校录为硕士研究生。1989年获硕士学位后至1992年供职于中国民航杂志社。1992年至1995年任新华社摄影部编辑。1995年赴美留学,2004年获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博士。毕业后曾在美国大学等机构从事中文教学多年。在国内工作期间,曾先后在《历史研究》、《人民日报》海外版、《历史月刊》等诸多报刊发表文章。

相关文章
2016-10-10 10:08:49
2016-10-10 10:31:57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