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6年第四期 >> 文化纵横 >> 廊坊:杨家将留下不灭印记 >> 阅读

廊坊:杨家将留下不灭印记

2017-03-13 14:45:46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379
内容提要:高 越
廊坊市为河北省中北部地级市,北与北京市南界相邻,东与天津市武清区毗连。后晋石敬瑭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多数州就在这一带。杨延昭为宋守边抗辽也在这一带,这里留下了杨家将许多遗址遗迹和传说故事,杨家将文化底蕴深厚。
一 宋辽古战场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向契丹求援。

高 越

廊坊市为河北省中北部地级市,北与北京市南界相邻,东与天津市武清区毗连。后晋石敬瑭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多数州就在这一带。杨延昭为宋守边抗辽也在这一带,这里留下了杨家将许多遗址遗迹和传说故事,杨家将文化底蕴深厚。

一 宋辽古战场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两年后,石敬瑭把幽(燕)云十六州地献给契丹(辽),使得辽国土地向南扩展东西宽约600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今日明城所存之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雁门关都在这一带。幽云十六州失掉,北部边防几乎无险可守,胡人铁骑纵横奔驰于千里平原,昼夜即可饮马黄河。正因为如此,割让云幽十六州成为影响中国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此后四百余年中,收复幽云十六州成为每个汉人王朝梦寐以求的理想。石敬瑭所献十六州在今河北省就有涿州、瀛洲、莫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共七州,廊坊就在期中。其余九州也在廊坊周边,属北京市的幽(燕)州、顺州、儒州、檀州和天津市的蓟州及西边邻省山西的云州、朔州、寰州、应州四州。十六州地的割让,成为中原北宋王朝与辽国争战的祸根,同时也成为杨家将为宋守边的主阵地、建功立业地和其后裔聚居地。

二 杨延昭河北抗辽

杨延昭原名延朗,杨业之子,因避道士赵玄朗讳(宋真宗尊赵玄朗为圣祖),改名延昭。他承继父亲为将风范,为北宋王朝在今河北一带守边御辽,在廊坊抗辽前线立下丰功伟业。

据《宋史》记载,杨延昭“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尝曰:‘此儿类我’,每征行,必以从”(卷二百七十二)。及至年长便直接随父上阵作战。979年杨业归宋至986年杨业战死陈家谷这几年间,杨延昭跟随父亲守卫山西宁武关抗辽沿线。他领军作战,有史书记载的首战是在山西朔州。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王朝分三路大军北伐攻辽。杨业为西路军副统帅,杨延昭为先锋,奉命攻打应朔二州,在朔州城下与辽军展开了激战。在战斗中,杨延昭的臂上中了流矢,入肉很深,他不但没有后退,反而战斗更加顽强,直到最后取得胜利。杨延昭在山西抗辽前线,学到了父亲杨业克敌制胜的精粹,他本人指挥作战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这为他后来在河北抗辽,独当一面、出奇制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杨延昭抗辽功业主要在河北。从咸平二年(999年)任保州(今河北保定一带)沿边都巡检使开始至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卒于高阳关副都部署任上的十六年中,一直没有离开河北抗辽前线。期间先后打败辽军好几次,最有名的是遂城大捷和羊山伏击两次。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延昭任保州沿边都巡检使,警备保州、广信(今河北徐水西北三十里的遂城)、安肃(今河北徐水县城)三州军事,开始了他在河北的抗辽生涯。刚到任就遇上了辽军大举南侵,他派副手杨嗣屯保州,魏能屯梁门(今河北徐水县),自己亲赴最前沿的遂城。遂城是个小城,城中守兵不足三千。而辽兵是由萧太后及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的二十万大军,已攻破了遂城的前沿阵地狼山,情势十分危急。延昭向河北大帅傅潜求援,傅潜不敢发兵出战。辽军强势攻城多日不退,城内军民人心惶惶。已形成辽军即胜,遂城将破的危急局面。此时的杨延昭反而临危不惧,从容自若。他发动全城军民披甲执械,登城护守数十日。恰遇寒潮袭来,他又以聪明的指挥才能组织全城军民往城墙上泼水,一夜间遂城变成了一座冰城。城墙坚滑不可登,辽兵虽多也无可奈何,只好撤兵败退。延昭乘势追击辽兵,缴获了大量铠甲物资,大获全胜。遂城大捷创造了宋军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堪称奇迹。宋真宗对延昭的指挥作战才能十分赞赏,指示诸王说:“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宋史·延昭传》)。由此,杨延昭成为名将,升任莫州(今河北任邱)刺史。萧太后不甘心在遂城被杨延昭打败,第二年(1000年)冬,派轻骑数千人掩袭杨延昭,攻打遂城西的羊山。杨延昭用诱敌深入、合围歼灭的打法,先把精锐部队埋伏在山里,再派小股部队向辽军挑战,且战且退至伏击地。辽军中了埋伏,杨延昭大胜,击杀辽军将领函首以献,萧太后又一次领略了杨延昭作战的厉害。杨延昭因功升莫州团练使。宋史杨延昭传载,真宗曾对宰相说:“嗣及延昭并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嫉妒者众,朕力保庇,以及于此”,可见真宗皇帝对杨延昭的了解与厚爱。景德二年(1005年)杨延昭以功升任高阳关副都部署。高阳关是抗辽前沿阵地,治所设在高阳(今河北河间市)。高阳关、益津关、瓦桥关是河北边防的重要关口,都在杨延昭的管辖之内。

杨延昭20多年戍边生涯主要是在河北抗辽前线渡过的,既为北宋王朝守边抗辽立下汗马功劳,也为保护河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贡献,与河北人民建立了深厚感情,结下了不解之缘。《宋史·延昭传》载:“延昭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及卒,帝嗟悼之,遣中使护榇以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这是对杨延昭河北戍边生涯的真实记录和精到总结。

三 杨延昭修筑地下战道

由于河北平原抵抗北辽侵犯无险可守,守关筑城便成为常规防御措施。久而久之,辽人也积累了不少攻城破关经验,使得宋军防守十分困难。杨延昭在遂城用水灌城出奇制胜后,在廊坊一带抗辽中,又想出了妙招——挖地道。辽军兵强马壮,以铁骑为主,擅长平原进攻。宋军以步兵为主,擅长守关防御。挖地道防御对辽军来说是想也没想到的新战法。杨延昭把防御区内关寨和主要村庄用地道连接起来,用以抵抗辽军进攻,取得了显著效果。近期杨家将后裔杨百兴先生撰文说:“纵观廊坊至保定,绵延数百公里,一望平川,无险可守。杨延昭历时二十余年,建立了一条西自保州(今保定),东止今廊坊,周边经徐水、遂州、高阳、莫州、瀛州、易州、霸州、涿州、永清、静海、香河、泰州村村连营、户户相救、纵横交错的地下战道,堪称历史奇迹”(《杨家将文化》2016年第三期)。

杨延昭在廊坊修筑地下古战道,在《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国史中未见到记载,但在媒体报道和地方志记载中得到了证实。2004811《北京日报》载:霸州一带发现地下古战道,分布在永清周围几个县地下。主要有两个遗址,一是大台遗址,另一个是祁岗村遗址。洞内建有能聚多人的密室,有兵器室及陷阱、翻板、俺体洞、迂回洞等。洞壁有灯座,内壁用同一规格的青砖垒砌,砖长30厘米,宽16厘米,厚8厘米,为宋砖。有专家认为这条边关古战道始于雄州的铃铛阁八角琉璃井,向东经大台、祁岗延伸至霸州、文安、永清绵延几十公里,覆盖面积300平方公里,结构复杂,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规模之大,延伸之长,类型之多,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十分罕见。

杨延昭修地道,在相关地方志中也有记载。《霸州志》载:“引马洞(雄州古战道)杨延昭所治,始于州城中通雄州”。《雄县志》有“宋初守将杨延昭用于防守的地下室穴通道”的记载。太原市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杨光亮在《杨家将》一文中说:“霸城,河北霸县,杨延昭修葺,以控契丹。沿城凿井70余口,谓护城井,故址犹存。”(《山西历史文化丛书》)由此可见杨延昭在廊坊抗辽前线挖筑地道、竖井等地下军事设施是真实可信的。疑问是:如此浩大的工程仅凭杨延昭下属将士可能完成?这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这一疑问在新近出版的《杨端嫡传族谱》(廊坊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编)得到了诠释。该谱卷四第705页杨延昭条记载:“奉上谕密修边关地下战沟”。这句话很是说明问题。“奉上谕”说明这一工程是当朝皇帝下的旨意,是国家行为。“密修”说明这一行动是国家机密、军事机密,不但不能让辽国人知道、间谍知道,就是宋朝非决策圈的大臣将帅知晓的人也不是很多。“边关所指是非常明确的,就在杨延昭防区范围内的廊坊一带。“地下战沟”也值得玩味,既可以理解为地下战道,也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古人用字是有讲究的,“道”此处指的是道路、通道。地下战道说的是地面看不见的地下作战通道,就如同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平原《地道战》采用的地道设施。“沟”的字意与“道”不同。它指的是低洼相通的沟道,可能是暗沟,也可能是明沟;可能是干沟,也可能是水沟。“地下战道”与“地下战沟”只一字之差,在同为杨延昭抗辽所筑的防御工事上没有疑义,但在所筑工事的范围和形式上出现了不同。由此可以推出两点:一是修地下战道还不能说是杨延昭的发明、首创,他只是执行者、功臣(当然也不能排除是杨延昭建议、皇帝批准修筑的可能)。二是考察研究地下战道的视野要放大,可能战道不全在地下,也可能战道与水域、旱沟相通,其防御功能更完备、更为神奇。

四 杨业骨骸埋香河

杨业的墓葬在哪里?学界一直在探寻。史学大家余嘉锡先生曾想找到答案,遗憾的是没有结论。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是孟良在昊天塔盗骨埋在五台山令公塔。这是受元杂剧《昊天塔孟良盗骨》的影响,不足为信。近年廊坊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及当地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论证,得出了杨业兵败陈家谷,葬于古北口,盗埋在香河县的结论。香河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廊坊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理事马国栋撰文《金刀令公埋骨香河》中说,《乾隆一统志》卷十一《保定府条》“杨业墓在唐县西北一百十里,相传杨业战殁葬此”的记载与理与史不通,不可信。明《清凉山志》卷二云:“令公塔,在九龙岗,宋杨业忠死,子五郎收骨建塔”,《畿辅通志》于昊天寺下注“俗传寺旧有塔,辽以贮杨无敌骨”的记载是以小说戏剧的内容附会,不足信,甚至是诞妄之语。他对元杂剧《昊天塔孟良盗骨》及后衍生出的《洪羊洞》中说昊天塔所盗非真骨,老令公再次托梦,杨延昭命孟良前往辽邦洪羊洞盗取杨业骸骨的剧情不足信。他认为如果骨骸真的盗回来宋地安葬,官方必定要封墓祭扫,形成影响,见于典籍。但是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记载。马国栋对杨业以上数处墓地的否定,虽有考究不够详尽之感,但也拿不出反证的依据。马国栋还为杨业埋香河在地方志和《杨氏族谱》中找到了依据。明万历《香河县志》记载:“杨令公墓在城南一里”。传抄下来的《杨氏祖谱》记载:(杨业)“墓在香河县南,距祖杨球公墓地八里,大枣树林中”(《杨端嫡传族谱》第664页)。由此马国栋认定杨业墓在河北省香河县城南。这一观点在廊坊杨家将后裔的口传中得到印证。廊坊一带杨家将后裔普遍认为他们的先祖杨业墓在“土门楼”。说他们辈辈相传,杨延昭为莫州刺史时,派数名家将潜入辽境,从古北口将其父骨盗回。在返回至香河县以南时,辽军追来,躲入一片枣树林中,情急之下,将骨骸秘密掩埋,为便于日后寻找,在原地堆成一座土门楼,权当记号。从此,杨业的骨骸便埋在香河县五百户镇土门楼村。

五 杨家将文化研究应运起航

在廊坊市及周边地区有上千个村镇名称,因宋辽战争和杨家将传说而得,并居住着众多杨家将后裔。据此次修谱统计,这支杨家将后裔约有30多支、300多万人。有不少如廊坊市广阳区许各庄、天津市武清区大龙庄等杨家将后裔居住更为集中的村庄。这支后裔在明初又复现将门雄风。杨业十七世嫡孙杨政及其子侄随朱元璋开国建功,被誉为“一门五虎”,封于天津武清,称为瀛西杨家将。数十年间,成大器者比肩接踵,一门迭出三伯侯、四都督、十数位将军或指挥使,阵容十分强大。杨延昭曾驻守的高阳、益津、瓦桥三关就在廊坊及周边地区。汉代远祖杨球、宋代先祖杨业、明代先祖杨璟、杨洪、杨沖都葬于沽水河畔。当地与杨家将有关的传说故事、风土习俗、遗址遗迹成百上千。这为杨家将文化研究、弘扬杨家将精神、打造杨家将文化品牌和推动当地旅游文化事业发展留下了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

2014年廊坊市成立了以杨家将后裔、地方学者、专家为主力的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开始对廊坊及周边地区杨家将遗址遗迹进行发掘考证,编辑会刊,组织学术交流,普及推广杨家将文化品牌。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搜集到大量文字资料和实物,编辑出版了《杨端嫡传族谱》。20166月,廊坊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在杨家将后裔聚居地许各庄村举办了“廊坊市首届杨家将文化旅游节”。旅游节活动项目众多,内容丰富。陈设了以杨家将为主题的文物展、书画展,观看了杨家将武术表演,举行了杨家将武术学院、杨家将群体石雕揭牌仪式,参观了埋葬杨业骨骸的香河县土门楼村、杨延昭主持修建的永清县地下古战道、杨延昭镇守过的霸州市益津关及地下古战道等。在杨家将文化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张彤、关树东、姜锡东及宋史研究专家申慧卿、贾芳芳等发言,为廊坊杨家将文化研究迈上新台阶把正航向,提供了支撑。使廊坊有望成为杨家将文化研究又一新阵地,新高地。

相关文章
2017-03-13 14:51:58
2017-03-13 14:45:46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