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22年第三期 >> 麟州春秋 >> 杨家城遐思 >> 阅读

杨家城遐思

2024-12-31 11:22:32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0
内容提要: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始皇遣蒙恬攘匈奴收其河南地,(即今黄河以南鄂尔多斯和神木、府谷一带),筑城廓,置郡县,徙民充之,称之为新秦中。

折和平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始皇遣蒙恬攘匈奴收其河南地,(即今黄河以南鄂尔多斯和神木、府谷一带),筑城廓,置郡县,徙民充之,称之为新秦中。

唐开元十二年(724),割胜州连谷、银城与新秦三县置麟州,驻地新秦。从此,麟州成为西北边陲的军事重镇。唐朝末年,暴发了黄巢起义,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割据纷争局面。北方契丹、党项等民族迅速崛起而又大肆南侵,对中原政权和民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麟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处于风口浪尖。为了御敌入侵,麟州土豪杨弘信,自立刺史,保境安民。

到宋代,麟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引起宋廷的高度重视,北宋名臣欧阳修、司马光、范仲淹、文彦博等都巡边来过麟州,并留有给朝廷的奏章和诗词作品。范仲淹的代表作《渔家傲·麟州秋词》,据考证,就是在麟州城内的红楼上所作。宋代以后,历经金、元、明、清,朝代更替,期间,麟州改称为神木寨、神木县。但从宋代起,当地人一直将麟州城称之为“杨家城”。这是因为中华民族历史上首屈一指的爱国英雄群体杨家将就诞生在这里。这一爱国英雄群体,包括老将、小将、男将、女将,既有正史记载的真实人物,也有戏剧、小说的演绎人物。据无完全统计,全国仅演绎杨家将故事的各剧种剧本就有500多个。慈禧太后爱看京剧,清末王廷章创作的《昭代箫韶》就有演绎杨家将的折子戏240出。据记载,这些戏曲,慈禧太后全部看过。

人们印象中形成杨家将英雄群体的真实历史人物正史有记载的只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几个人,据此认为其余都是虚构人物。这是对历史没有全面了解的一种浮浅的认识。事实上杨家将是一个人物众多的英雄群体。作为将门,杨家的一部分女人是会武艺、有豪气的,肯定是杨家将这一英雄群体的一部分。之所以正史没有记载,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和一些清规戒律造成的。杨业有七个儿子,史有所载。杨弘信作为麟州地方土豪,在乱世自立麟州刺史,保卫家乡,是杨家将英雄群体的领头人物。杨业的弟弟杨重勋承父职为麟州刺史。其子杨光扆官至西头供奉官监麟州兵马。杨重勋之孙杨琪任供备库副使,最后的阶官为银青光禄大夫。去世后,北宋名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欧阳修为他撰写了墓志铭。杨琪之子杨畋以进士出身,曾奉诏南征侬智高,在宋廷担任过若干职官,在嘉祐五年,改任为知制诰兼侍读,为皇帝的近臣、谏官,可谓文武兼备。杨畋与北宋诸多名臣朝士、文学大家。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辙、司马光、宋祁、梅尧臣、韩琦、蔡襄等来往密切,互有诗作唱和。杨畋有《新秦集》诗文行世,但后来失帙。杨畋之子杨祖仁官至右宣义郎。如此看来,杨家将是一个人物众多、阵容庞大的英雄群体。

中国历来以当地著名人物命名的州县都系官方命名,比如左权县、尚志县、子洲县。而由当地老百姓命名,且延续千年的恐怕只有杨家城。麟州城是诞生杨家将这一英雄群体的一座英雄城。神木这一个偏远的西北小县千年前已被称作“杨家城”,我们应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一民间约定俗成的命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早已镌刻在人民大众的心里!

谈到爱国主义,有些人用一种狭隘的偏见来怀疑历史上的这些英雄人物。认为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事件和英雄人物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斗,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因此,对这些爱国英雄该不该光明正大地宣传,会不会影响民族大团结,心存疑虑。这种疑虑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完整的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在各民族不断冲突、不断交流而融合为互相认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观念的。从春秋战国起,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国”的区域和界限一直是在变化之中的。我们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历史。如果抛开历史,用现实的眼光看,中华民族历史上这些爱国主义英雄人物,从屈原到杨家将、岳飞、文天祥的价值,都是可以否定或怀疑的。持这种观念的人,是对中国历史的无知和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曲解。

另外一种论调认为,杨家将等古代的英雄人物虽然是爱国主义的典范,但他们都有忠君思想。都是忠于历代封建帝王的,是愚忠,这些英雄人物体现的行为和精神,在今天来看,既有可以肯定的一面,也有不应该继续提倡的一面。持这种论调的人,也是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没有常识的人。殊不知,中国历史从商周起到清代,特别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一国的帝王是代天而言,代天行事的天子。皇帝就是国家的总代表。因此,忠于开明的皇帝就是忠于国家,就是爱国。对于不为民,不为天下谋的皇帝,人民也可以把他打倒,叫做“替天行道”。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从根本上讲都是由此产生。这种传统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有其消极的一面,有历史的局限性,但从本质上讲,肯定是一种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

还有一种论调认为,爱国主义是国家处于外族入侵,天下大乱之时才应该大力提倡的一种精神。在和平环境下,爱国主义是不需要大力倡导的。殊不知,当下的世界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太平盛世。这个世界虽然没有爆发军事上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真正的世界大战是以另外一种形式早就打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白热化程度。这样的世界大战就是经济战、金融战、贸易战、科技战,信息战。霸权主义大国正在以争夺人才、输入价值取向和文化入侵为主要手段,辅之以局部的军事冲突来争夺市场、争夺人才、争夺世界、掠夺财富。因此,从本质上说第三次世界大战早已打响,只是这种战争是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进行。目前,这种战争已造成了众多发展中国家饥民遍地、债务缠身,有的资不抵债,极度贫穷落后,濒临破产。这真是如古戏文里唱的“几年间软刀子割头不觉死,只等到太白旗悬才知道命有差”。清醒吧,同胞们!至于在这样的时期怎么体现爱国主义精神,从国家层面来讲,就是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军事诸多方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就是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为我们国家的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各自所从事的工作中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修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另外,还有一种论调认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智能时代,整个世界的经济潮流正在趋向全球一体化,还讲什么爱国主义。包括支持“六·四”动乱,已逃亡到国外三十多年的所谓知识精英,曾经担任过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的方励之说:“爱国主义这个观念过时了,老讲爱国主义非常狭隘,世界正在变成地球村,还讲什么爱国不爱国。”观念多么陈旧!中国有句老话:“儿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但是,精英们包括方励之、刘冰雁之流叛逃国外,抛弃了自己的祖国,竟然发出这样的论调。无可否认,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中国人民现在正在上下一心,努力赶超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前进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世界正在走向经济全球化。资本运行是没有祖国的,但是利益和利润是有祖国的,人更是有祖国的!事实上,长期居住外国的中国人,除极少数尖端科技人才出于所在国自身的利益,被这些国家以优厚的待遇重用外,一般打工族从事着各种繁重的脑体力劳动,但是薪酬待遇却是所在国同等劳动者的中下等水平。更重要的是别人认为你是异类,你自身也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何处是家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事实上“爱国”这样的字眼,爱国这样的主义,这样的意识形态,在全世界各国,无论国家意识形态如何,爱国是普世价值。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特别应当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作为现代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应当着重向全民,特别是知识分子和国家公务人员灌输以国家民族利益作为崇高精神本体的爱国主义政治意识形态。从这个重要意义上说,杨家城——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杨家将这一爱国英雄群体的诞生地,是一块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高地。从政治价值、社会价值、意识形态价值、文化价值来衡量。杨家城要比现在神木人引以为豪的全国百强县、第一产煤大县的价值要高出许多。杨家城不仅是神木的,陕西的,也是中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价值会越来越大。

贫穷必然导致落后,落后必然产生愚昧。杨家城遭受的人为毁坏值得反思。1971年秋天开始,神木县急于改变全县的贫穷落后面貌,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当时的永兴公社看中了杨家城这个地方是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首选地,确定抽窟野河水上山,大面积增加水地,改变杨家城村及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经过一年多勘测设计,19735月,杨家城电灌站工程正式动工。永兴公社抽调61个生产大队的600多名劳力,投入这个县社两级十分重视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这些被集结在一起的青壮年农民,以所在生产队每天记10分工,补半斤粮,县社两级补3毛钱的待遇,以军事化模式管理,在杨家城开战,对杨家城开始了一次人为的大破坏。故城的建筑遗存被全部清除。一切砖、瓦、石等建筑构件和陶、瓷、瓦等器皿残片,全部用平板车推到两侧沟里倒掉。197710月,杨家城八级抽水工程竣工。全部工程共完成土方39.3万立方米,石方5.2万立方米。据计划可以增加3000亩水浇地。从1978年杨家城电灌站开始运行,到1981年因农田收入抵不了变电站和抽水站68名工作人员的工资和高额的电费而废止。

进入新世纪,2002年和2009年两次考古调查探明,杨家城面积为1.12平方公里,建筑遗址55处,门址、墩台、马面、角楼、夯土基址95处,墓葬48座,城周长约5公里。这座满目疮痍,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的古城,浴火重生,又一次被唤醒。2006年,国家文物局将杨家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肯定了它的价值。同年,神木县成立了全国首家杨家将文化研究会,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吸收县内有识之士300余人参加。研究会以“研究杨家将历史,探索杨家将文化,宣传杨家将精神,服务杨家将开发”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0078月,经过周密策划,在神木举行了由陕西省社科院、榆林市委宣传部、陕西师范大学、神木县委、县政府主办,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承办的全国首届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中国社科院、山西省社科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40多所大专院校和相关单位参会。全国宋史研究会会长邓小南、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张希清等50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和杨氏宗亲、地方学者、热心人士200多人参会。《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人民网、凤凰卫视、《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等16家新闻媒体作了全程报道。会议共收到与会专家教授的专题论文30多篇。为了彻底廓清对杨家将籍贯是山西和河南的错误认识,我们特意邀请了山西太原社科院原院长杨光亮先生、山西社科院顾全芳教授和研究员马志超先生、山西省太原市文联原主席梁枫女士、山西省戏曲研究所所长王辉先生参加,让与会专家学者用可靠的史实论证杨家将到底是哪里人。会议经过三天的大小会讨论,与会专家学者一致作出了杨家将祖籍是麟州(即今神木县)的结论。

2008年春,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创办了全国首个研究宣传杨家将历史与文化的专题刊物《杨家将文化》季刊。15年来,已刊印《杨家将文化》58期。每一期刊登有全国著名专家、学者有关杨家将历史与文化的专论,以及当地学者的故事、传说、剧作、诗词、散文,发至全国有联系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本地的县级单位和乡镇。每期印刷1500册,总计已有8万余册。58期共刊出各类文章、诗词406万字。另外,出版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丛书16本,计5.5万册504万字,掀起了和助推着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研究杨家将历史文化的高潮。

2009年以来,研究会编写了2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杨家城》;创作了大型舞台歌舞剧剧本《巾帼魂》;由杨家将文化研究会郭宝桢先生编剧,神木晋剧团打造演出了大型新编历史剧《杨家城传奇》,在晋陕两省获奖。此后,又聘请著名编剧,创作了5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杨家将》剧本,经陕西省文化厅进行了两次评审后定稿。

在启动各类文化工程的同时,研究会着手杨家城5A级遗址公园景区的控制性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规的制订工作。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动员神木县内的有识之士、民营企业老板齐心协力,共同筹资在杨家城内修复了将军祠,使之成为举办清明公祭杨家将、杨业诞辰祭祀活动的一方圣地,也为全国各地的瞻仰者杨氏宗亲的拜谒者提供了一个永久的凭吊场所。同时根据财力实施了一些遗址开发保护的基础性工程。

2020年以后,杨家城保护建设引起新一届神木市委、市政府班子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当年动员全县人民为杨家城保护开发捐资,同时抽调足够的人力,由县级领导挂帅,成立了杨家城建设指挥部,专门负责杨家城的保护开发工作,杨家城焕发出勃勃生机。

杨家城是杨家将英雄群体南征北战、保家卫国的出发地。杨家城杨业手植五指柏,是杨家将英雄群体的图腾,杨家城将军祠是杨家将英雄群体忠魂的栖息地!

相关文章
2024-12-31 11:24:48
2024-12-31 11:22:32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市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QQ:332994721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市委、神木市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