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24年第一期 >> 评论园地 >> 《忠勇杨家鼓》欣赏 >> 阅读

《忠勇杨家鼓》欣赏

2025-01-02 08:57:43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9
内容提要:2023年12月5日,诗乐舞剧《忠勇杨家鼓》首演在神木大剧院准时上演,在40分钟时间内观众欣赏了一幕恢弘大气、激荡人心的舞台演出,全方位的视听艺术犹如饕餮大餐,让人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沉吟深思。

林中禾

2023125日,诗乐舞剧《忠勇杨家鼓》首演在神木大剧院准时上演,在40分钟时间内观众欣赏了一幕恢弘大气、激荡人心的舞台演出,全方位的视听艺术犹如饕餮大餐,让人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沉吟深思。

全剧分三幕,第一幕,鼓角声,边关日暮;展现的是杨家军校场操练和百姓犒军,表现了士卒勃勃英姿、孔武有力,百姓家和平安,军民之间鱼水情深。第二幕,贤伉俪,与国休戚;演绎杨业折赛花的爱情故事,表现他们的琴瑟和鸣,深明大义。第三幕,西风烈,大军出征;家国有难之时杨家军民万众一心,义无反顾地向东出征,表现杨家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忠勇报国的决心。

本剧应用了多种技术艺术手法,从多个角度表现主题,呈现给观众的是立体多维的感受,思想是有广度和深度的;情感是热烈的、浓郁的;艺术上是精细的、新潮的。

第一,本剧最大的亮点是时空穿越手段的应用。现代两位游客在杨家城与千年前的杨家将相遇,古今对话,引入剧情徐徐展开,观众进入剧中,润物无声。结尾照应开头,游客和杨家交流映射了当今繁华景象,正是实现了的杨家理想,启和合与剧情的承、转形成闭环,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情趣。时空穿越呈现艺术表达的新鲜感,古今对话给观众以丰富多样的沉浸式艺术体验,以虚表实;当今太平盛世回应的是杨家保家卫国的初衷,当年杨家慷慨出征为天下平安美满,现今繁华景象国泰民安如其所愿,是对杨家英雄的告慰,也是对杨家英雄的景仰敬重,同时也是对后人的激励教育---学习、继承、弘扬杨家忠勇爱国精神,为国为民建大功,肯定会流芳后世受人赞颂。时空穿越手法的应用,使得剧情有极强的带入感,杨家将和我们间隔千年,但忠勇爱国一脉相承,思接千载古今共情,忠勇爱国之情,剧中的杨家英雄有,在场的观众有,每个中国人有,剧院里氤氲着浓浓的庄重的爱国情韵,每个人都心灵震颤,心潮澎湃。

第二,剧目在服饰、化妆、道具方面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结合节目气质、角色、人物性格、特定场景来选择布置,力求在材质和美感上找平衡点。军士服装干练整洁,主角的鲜亮细腻,平民的宽松自然多彩多样,现代游客简洁大方,综合起来色样丰富和谐;道具既不夸张炫幻,也不简陋黯淡,配合一些象征性的标记,符合大多数人的理解认识。虚拟的道具减轻了剧务负担,增加了效果气氛,适应当今流行趋势。作为中心重点的鼓有十五面,两面巨型太平鼓直立在舞台前两侧,装饰渲染太平盛世;高台三面巨型战鼓一字排开,中间十二面中型战鼓有序铺开;太平鼓为祥云纹,战鼓饰以猛兽面具,寓意和平与武力;粗壮高大的鼓体以战斗队列摆开,表现了杨家军威武雄壮,气吞万里的赫赫威势。化妆自然平淡,接近生活场景,给人以亲切感,拉近剧中人物和观众的距离。服、化、道结合在一起自然和谐的,有生活情调,有中心内容寓意,视角上华美,思想上深切,利于观众对剧情的理解欣赏。

第三,利用现代高科技声光电技术,极大地增加了本剧的艺术感染力。变幻万千绚丽夺目的光电彩灯,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撞,光电的变化和剧情的推进同步进行,声音、光电和剧情的发展和融合变化,增加了艺术效果,有助于对其剧情渲染。

音乐方面,游客出场以单音轻轻点缀,追光灯如影随形,平顺自然开启剧情。校场演武时鼓声震天,节奏快速,大鼓的低频如地震,感觉到巨大的力量和气势,鼓邦清脆急促,切分音和符点音制造了紧张气氛,鼓音大小、轻重、快慢浑然一体,烘托出杨家将军威雄壮和战事迫近的情景。以善于抒情的小调音乐为背景和鼓点结合营造出气吞山河的氛围。军民和欢时背景音乐是节奏适中的大调,显示出坚定、明朗、辉煌的效果;夫妻和卺时欢快轻松的场面,配之于清新舒缓柔美的曲调;特别是中间的晋剧桥段,选用二性板式,G调五声音阶婉转、流畅、圆润,营造出平和愉悦的气氛,既衬托夫妻和美的情境,又有隐喻和暗示---(五代时还没有晋剧),这里用晋剧是因为现在我们这里是晋语系区,能给观众新鲜感和亲切感,同时暗示杨家将士将东征山西,在山西战斗生活建功立业。唢呐一响剧情急转,凄厉、哀婉、嘶鸣的声音划破宁静,如泣、如诉、如怒、如愤,尖利激亢的高分贝乐器象电锯撕裂了和平,军情紧急,唢呐既是敌情警报又是战斗的号角,最有爆发力的民族乐器带出了最激烈的气氛。杨家将东征时战鼓隆隆,挷点急切的马蹄节奏(前八后十六音符),制造了紧张的情景,背景音乐以E小调为主和鼓点映衬,渲染悲壮的气氛。

鼓的作用--(本剧名称《忠勇杨家鼓》)把鼓作为杨家的精神图腾,隆隆鼓声如惊雷贯耳,震天动地,让人热血沸腾,激昂奔放,催人奋进,鼓是传递进军号令、鼓舞士气、威慑敌军、克敌制胜的法宝,鼓就是杨家刚健雄壮、奋发有为精神的外化器物。

光电方面,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加持,灯光系统灿烂炫酷,随剧情和音乐的演进不断变化,加强了观众剧情的体验。第一幕开始是暗红色的烟雾弥漫,随音乐突然烈焰喷射,继而红霞漫天,象征杨家军热情、张扬、精神焕发,也表现与百姓共乐时的吉祥喜庆。第二幕夫妻合卺时用红、紫、橙、黄等暖色光雾铺开,配之清空明月烘托出美满和睦的情调,红色是主基调。第三幕敌情传来,彩光涌射,接着是黑蓝白冷色光雾布满天空,气氛就沉重起来。杨家军将出征,天空渐渐亮了,又转成橙红色霞光充满天际,使情势充满希望,一片光明。壮丽雄浑的场景衬托出杨家军的英雄气概。全剧以红色为主基调,象征杨家将的忠心、勇毅、牺牲精神。色彩和音乐高度统一,给观众以强烈的视听冲击,完美地配合剧情的发展。

第四,演技方面,演员的表演精气神十足,应用戏曲手法,细致到位,充满韵味,动作表情能准确地显示内心的思想感情。紧急时怒发冲冠,坚毅果敢;和平时容光焕发;深情时迷离婉约;一笑一颦一念一做都生动传神,体现了古典戏曲所带来的魅力。主角威猛高大靓丽深情,群演灵动机警,演员们是专业的,用心的,塑造的形象是鲜活的。

第五,剧本台词,本剧是诗乐舞剧,诗歌台词是传达中心内容的灵魂。开场轻音背景下朗诵的范仲淹《渔家傲》渲染当时麟州城环境的苍凉悲壮,凝重严酷,喻示时代社会的特征,同时和杨家城里和谐热烈的情景形成对比反衬,沉重压抑的环境下有一股希望的力量。台词简洁,用义浓厚,句式短促,节奏明快,表意精准,烘托了杨家将的果敢英勇气魄。

第六,剧情结构,全剧叙事简洁,由校场操演军民合欢,到合卺之喜,倾诉衷心,因再临战事,誓言东征。开头若无穿越对话剧情就会显得突兀,大军东征若无穿越对话就难有悲壮色彩,只有离去没有归程,出征以后怎么样?观众揪心着,期待着,不能释怀,当杨家将看到当今太平盛世,就是他们舍身赴死的结果,这就使剧目成了喜剧正剧,完美的大团圆结局。而且故事情节也就完整了,起、承、转、合,相互照应。从叙事文学作品的角度分析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典型人物杨业佘赛花杨家众将都生动形象,通过情节的推进表现了杨家将士亲切爱民,武力超群,深明大义,能够保护一方平安,也能为国赴汤蹈火,其忠勇、爱国、包容、同心的精神,也就表现出来。

本剧是诗乐舞剧,应用了许多新颖别致的技术艺术手法,非常有开创性。文学、诗歌、舞蹈、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融合,高技术声光电的辅助,给人以感官的刺激,进而引发头脑的思索,促使心灵的震颤,达到情感的满足,使观众有全方位的体验。总之,所用的技术,推动的情节,塑造的形象都是为中心主题服务的,全剧围绕着杨家将忠勇精神展开,把战鼓作为杨家将精神的载体,传达了杨家将精神的深厚、雄壮、热烈、坚强,象征忠勇精神,一往直前,永世绵延;杨家之忠首先表现一心保护家乡麟州,也表现对爱情的忠贞,更表现对国家社稷的忠诚;杨家之勇首先表现于习武练兵保护一方平安,也表现于勇于取舍,放弃安稳小家,选择维护大家,更表现在勇担重任,誓死东征的情怀上,这样层层递进深刻地揭示阐释了忠勇的含义,主题中心是集中的。

(作者:原名焦耀林,榆林师专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学语文老师,现神木市运管办工作。)

相关文章
2025-01-02 08:57:43
2025-01-02 08:50:23
2025-01-02 08:54:48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市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QQ:332994721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市委、神木市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