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23年第三期 >> 史海拾贝 >> 契丹女杰萧燕燕(中) >> 阅读

契丹女杰萧燕燕(中)

2025-01-02 16:11:16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5
内容提要:耶律阿保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称帝,建契丹国,到其子德光(太宗)时,成为“幅员万里”的东亚军事强国------大辽国。通过扶立晋帝石敬瑭,尽有幽蓟十六州之地。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代周建宋,契丹又扶持北汉与宋对峙。立国之初,宋还没有统一中原,南方存在着几个割据

拓义

四、宋辽雍熙之役中的萧燕燕

耶律阿保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称帝,建契丹国,到其子德光(太宗)时,成为“幅员万里”的东亚军事强国------大辽国。通过扶立晋帝石敬瑭,尽有幽蓟十六州之地。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代周建宋,契丹又扶持北汉与宋对峙。立国之初,宋还没有统一中原,南方存在着几个割据政权,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宋制定“先南后北”统一方略,对辽取“防御为主”战略。到太平兴国四年(979)宋灭北汉,宋太宗乘势伐辽,遭惨败。雍熙三年(986),又举三路大军北伐,想趁辽景宗耶律贤病卒,圣宗隆绪年幼即位之机,夺取幽蓟诸州,却又大败收军。

萧太后是这一时期辽宋战争辽的决策和参与者,在这些战事中充分显示了她的军事才干和战略眼光。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979)正月,宋太宗自将围攻太原,北汉主刘继元求救于辽,辽派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塔尔、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等率大军赴援,被宋将郭进  萧绰萧太后画像

战败于白马岭。刘继元在宋长期围攻,无援可待之下,举国投降。

同年六月,宋太宗乘灭北汉之势,自镇州(今河北正定县)转兵北上,攻袭幽州(今北京市),辽守将韩德让(南京留守)、耶律学古(南京驻军都指挥使)、耶律希达(北院大王)萧讨古(统军使)等闭城拒守。辽景宗又派耶律沙、耶律休哥支援,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城西宛平县境),大败宋军,追至涿州,太宗与诸军失联,近侍获取一驴车,方狼狈逃脱。

高梁河战胜,当年九月辽景帝又派韩匡嗣与耶律休哥大举南下,攻击镇州,与宋军遇于满城(今河北满城县)西,宋镇州都钤辖刘廷翰与增援的崔彦进、崔翰、李汉琼等利用“前后二阵、前后相副”战略,击退辽军。太平兴国五年三月,辽又从大同派兵南下攻击雁门关,被宋将杨业出奇计击败。

辽乾亨四年(982)景宗逝于云州焦山(今左云县东南),子梁王隆绪即位,只有12岁。母萧氏(燕燕)贤能,专国政。宋朝得此消息,边将上奏太宗,认为“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其大将韩德让宠倖用事,国人疾之,请乘其血衅以取幽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0,下简称《长编》。)太宗接受这一建议,再度做北伐的准备。雍熙三年(986),宋太宗不顾许多大臣反对,下令大举三路北伐。东路军即北伐主力军,由天平节度使曹彬为统帅,崔彦进为副帅,并以米信,杜彦圭为副将随行,从雄州北上,主攻辽南方中心南京,即幽州(今北京);中路军以静难军节度使田重进为统帅,出飞狐口(在今河北涞源县北)北上,从侧翼威协和孤立幽州,并切断幽州与辽西京大同之间的联系;西路军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统帅,云州观察使杨业为副帅,出雁门北上,进攻西京大同及应朔二州。宋太宗的意图是让东路军十万大军“持重缓行”,将辽主力吸引于幽州城下,西路军乘机攻下云、应等地,中路军也深入幽州侧翼。然后,中、西两路大军会合,从侧后翼进攻,配合东路军行动,最终收复燕云地区。实现“直抵幽州,共力驱攘,俾契丹之党,远遁沙漠,然后控扼险固,恢复旧疆”的战略目标。(《长编》卷27

这只是宋太宗的如意算盘,其实,对于宋廷的北伐,辽萧太后已经察觉,并且采取了积极应对之策。圣宗登基之初,任命耶律休哥为南京留守,南面行营总管,“总边事”,全权负责南京地区防务。当宋军在边境囤积粮草,为北伐做准备时,耶律休哥密切关注,及时向萧太后报告宋军动向;同时加紧防御,积极备战。当宋军开始行动,辽军迅速应对,分遣使者从诸部征集兵马增援负责南京防务的耶律休哥,又命令东京留守耶律抹只率领部队赶赴南京。萧太后下诏调东征高丽的军队南下,“以为应援”,派兵防守平州(河北卢龙县)海岸,以防宋军海上进攻。以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为山西兵马都统,负责西线地区战事;萧太后与圣宗亲自率后援军队赴南京前线坐镇指挥。萧太后利用辽军独占地利和骑兵机动灵活的优势,采取了“集中兵力,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然后加以歼灭”(《辽史》卷1011)的作战策略。

战事开始,宋军进展顺利,当年三月初,曹彬率军北上,通过激战先攻克固安(今河北固安县)、新城(今河北高碑市)等县城,再攻陷涿州。之后又在涿州县南击退辽军进攻。与此同时,田重进指挥的中路军在飞狐口设伏兵,大破辽军,俘虏辽冀州防御使大鹏翼等将领,辽武定军马步军指挥使、郢州防御使吕行德等将领投降,献飞狐口。随后驻守灵丘县的辽将穆超献城投降。田重进再率军北上围攻辽蔚州(今河北蔚县),蔚州军校李存璋等杀守将投降。四月,耶律斜轸指挥辽军反攻蔚州,打败贺令图部宋军,收复蔚州。潘美、杨业率西路军进军顺利,出雁门后与辽军遭遇,击溃对方,兵围辽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北马邑镇),刺史赵彦章献城投降。接着,兵围朔州,辽节度副使赵希赞以城投降。潘美大军再至应州,辽彰国家节度使艾正、观察判官宋雄等以城投降。四月,西路军又攻陷辽西部重镇云州(今山西大同市)。当宋中、西路军进展顺利时,曹彬的东路军主力也已占据涿州等要地,兵临幽州城南。四月初,米信率宋军又打败辽军的进攻。

面对宋东路军十万大军的强势进逼,耶律休哥在大部分援军尚未到达的情况下,一方面不断派分散骑兵夜间出击,骚扰,白天以精锐部队虚张声势,使宋军不得休息,疲劳应战,以延缓宋军行动,即“夜以轻骑出两军间,杀其单弱以肋余众,昼则精锐张其势”(《辽史》卷83)。另一面则设伏兵阻断宋军粮道,“又设伏林莾、绝其粮道”,辽军的这些应对措施很快奏效。宋东路大军到涿州后,粮草不久便告罄,即“留十日,食尽”。曹彬只得下令退师雄州,以解决粮饷。这就使辽军赢得了关键的增援时间。宋太宗得知曹彬大军的处境后,还不放弃原定战略,立即下令曹彬率军沿白沟河(又名巨马河,流经徐水、雄县及霸县以北)驻扎,与西侧的米信所部相接,等待潘美、田重进两支大军顺利完成目标后,各军会合,以共同出师幽州。(《长编》27

曹彬部下诸将得知西路军和中路军进展顺利,群起要求主帅立即进军。曹彬遂令部众携五日粮草再攻涿州。此时,辽各路援军已陆续抵达前线。萧太后和辽圣宗也坐镇于涿州以东50里。曹彬米信率军至巨马河,“与于越(耶律休哥)对垒,南北列营六七里。”耶律休哥指挥军队也沿河部阵,试图阻击宋军,两军主力完成集结,形成对峙会战之势。在与辽军激战后,宋军渡河,逐步向北推进,攻克涿州等地。宋辽两军不断交战,辽军又迅速收复涿州、固安。此时天气炎热,宋军经多日激战,已人困马乏,粮草也即将耗尽。于是曹彬下令退兵,辽军尾追不舍,一时十万大军队列混乱,“无复行伍,为敌所蹑”。(《长编》卷27

到五月初,宋东路军撤退到岐沟关(旧址在今河北涞水县)北时,被辽主力大军追上,双方爆发激战,宋军大败。曹彬收拾残余部队,趁夜色南渡巨马河,又遭辽军攻击,宋军大乱,随军官员和士

            辽宋歧沟关作战概况图

卒溺水而死者不计其数,“人马相蹂躏而死者甚众”。耶律休哥等指挥辽军对溃逃的宋军继续打击,宋军“死者数万,弃戈甲若丘陵”此战史称“歧沟关之战”。在遭受巨大打击,损兵折将的情况,曹彬米信只得率东路军残部退回宋境内。

当东路军溃败的消息传到宋廷后,太宗立即下令其余两路大军回撤。此时,田重进指挥的中路军已遭到耶律斜轸统率的辽军的反击,损失两万多士卒。在接到撤军令后,田重进遂率中路军退回定州(今河北定州市)。潘美率军从云州撤军时,又奉命掩护云、应、寰、朔四州民众内迁,因此行动相当缓慢。

辽军在取得东线胜利以后,萧太后当即调集弘义官兵、南北皮室兵、郎君兵及其他军队赶赴西线。萧太后、辽圣宗也亲自西行督战。在耶律斜轸的指挥下,辽十万大军对宋西路军发动猛攻,先在飞狐口打败宋军,继而迅速进军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北马邑)等地,并寻机打击宋军。

面对辽主力大军蜂涌而来的局面,西路军副帅杨业向主帅潘美建议:“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路(应州南路,通繁峙、代州),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候敌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到应州,敌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即石佛谷,在崞县西北)。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应州之众,保万全矣”,杨业提出的掩护百姓撤退方案是:“宋军从代州(今山西代县)北上进入应州(今山西应县),以吸引处于西侧寰州的辽军主力,从而使云、朔等州的民众获得南撤的机会,同时在撤退途经的石碣谷口埋伏强弩手,配合以骑兵的支援,便能够阻遏辽军的追击,最终达到全部目的”。但监军王侁、刘文裕却反对杨业提出的方案。王侁还讥讽杨业“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当杨业坚持自己的主张时,王侁说:“君侯素号无敌,今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在这种情势下,杨业说:“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杀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作为主将的潘美,此时不说话,潘美对当时的军情应该是了解的,对杨业提出的护民撤退方案的可行性不会不清楚的,他刚从飞狐败退,很清楚敌势。杨业临行时含着泪对潘美说:“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避敌,当先死于敌”,杨业已经抱定以死明志的决心。指着陈家谷口(在今朔县西南)说:‘诸君幸于此张兵强弩为左右翼以相援,候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杨业去后,潘美将将士列阵于谷口。

耶律色轸听到杨业将领兵杀来,就派他的副部萧达兰,把部队埋伏在路上,杨业率兵进入山谷后,耶律色轸故意摆开阵势迎战,杨业指挥手下将士冲向敌阵,色轸假装败退以引诱杨业进入辽军埋伏圈内,辽伏兵四起,猛攻宋军,色轸也带兵返身再战,杨业大败,领军退到狼牙村(今朔县西南)。王侁他们在谷口从早晨等到下午(自寅而巳),得不到杨业他们的消息,派人登上托逻台(今朔县南)瞭望,什么也看不到,以为杨业打败辽军,想抢功劳,就领兵离开陈家谷,沿着交河(今桑干河上流)西南前进,走了二十里,听到杨业失败的消息,立即率兵撤退了。杨业边战边退,自中午战到黄昏,望见谷口无人,拊膺大恸,于是率领部众返身再战,身受数十处伤,手下士卒仅剩百余人,杨业仍然手刃数十百人,他的马受到重伤不能行进,藏匿在树林深处,辽将耶律希达望见袍影射箭中,杨业坠马被擒,他的儿子延玉也战死。杨业瘡伤发作,不食三日而死。

宋朝云朔等州及其他城堡的守城将吏听到杨业殉难,纷纷弃城逃路。

辽尽得山后之地,萧太后重赏众将士。但没有赏赐射中杨业的耶律希达(有作奚底),因为萧太后战前就给众将领下达命令,务必生擒杨业,耶律希达违抗军令,故不予赏。事后杨业被追赠大同军节度使,五个儿子被录用,潘美被降三级,监军王侁、刘文裕被免除官职,发配边地。

雍熙之役宋以彻底失败告终,辽巩固了对燕云地区的统治。从此宋朝廷放弃了收复燕云的战略构想,确定全面对辽防御部署,而辽却对宋展开主动用兵战略,频频发动南下抢掠战争。

注释:

①“山后”又称“山北”,指恒山、太行山以北之地,包括燕云十六州中的新州(今河北涿鹿县)女为 (今河北怀来县)儒州(今北京延庆县)武州(今山西神木池县)云州(今山西大同市)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东)朔州(今山西朔州市)蔚州(今河北蔚县
上一篇:神秘古国西夏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2025-01-02 16:13:50
2025-01-02 16:11:16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市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QQ:332994721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市委、神木市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