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神木县志》(道光版)描绘二郎山:“首尾皆峻,中稍低凹,而两峰崛立,俨若驼峰。”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武宗皇帝巡行驻跸,观其状似笔架,赐名“笔架山”。“笔架蒸霞”是神木八景之一。据载,在明正统年间窟野河水暴涨,为了震慑水患,便在此山修建了二郎庙,
民国纪事:二郎山民国两山壁画
郭少艳
《神木县志》(道光版)描绘二郎山:“首尾皆峻,中稍低凹,而两峰崛立,俨若驼峰。”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武宗皇帝巡行驻跸,观其状似笔架,赐名“笔架山”。“笔架蒸霞”是神木八景之一。据载,在明正统年间窟野河水暴涨,为了震慑水患,便在此山修建了二郎庙,“二郎山”由此得名。
在二郎山欣得道长惠允,拍了些照片资料。
因为中国古代庙宇多系砖木结构,大概不到百年就得修葺妆绘,往往一幅壁画上同时留下不同时期历史信息的叠加,有时很难准确界定壁画的具体年代。
一、八仙洞民国壁画
位于地藏洞上方半山腰处,建于民国时期,坐北向南,通面阔3间8.9m,通进深4m。入门左右有屏壁,上绘护法神将,左为赵公明像,背后书有《拍手歌》,录于下:
钱财聚复散,衣冠终久坏,
怎如我二人,值身于世外。
不欠国家粮,不少儿女债,
不说好和歹,不言兴和败,
不与世俗交,免得惹人怪。
一件破衲袄,年年身上载,
烂了又重补,洗净太阳晒,
白日遮身体,晚来当铺盖,
不怕贼来偷,也无小人爱。
常存凌云志,一心游上界,
若人知我意,必要低头拜,
我有无穷理,使他千年在,
惜乎人不识,以恩反为害。
散人录拍手歌。
这则《拍手歌》录自清黄永亮编定的《七真传》。
屏壁右为王灵官像,背后亦有书法题记,如下: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
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朝走西暮行东,人生犹如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心苦到头一场空。
嗟叹凡夫不悟空,迷花恋酒逞英雄。
春宵漏水欢娱促,岁月长时死限攻。
弄巧常如猫捕鼠,光阴却似箭离弓。
不知使得精神尽,愿把此身葬土中。
于今撒手无沾滞,直上瑶池白玉阶。
塞上云游道人醉题。
前七句来自明悟空法师的《万空歌》,后五句来自《七真传》。
八仙洞的北壁设供台,供奉新塑八仙像。东西壁还留存有壁画,都为八仙题材。东壁画的是八仙作法的场面,蓝采和、何仙姑、曹国舅、张果老、吕洞宾、汉钟离、韩湘子七仙和他们的侍从们围成一圈,中间是铁拐李及其侍童,他们立于惊涛骇浪之上,各施法术;西壁画的是八仙休闲娱乐的画面,构图与东壁不同,整体呈C形,画面开始于右(北)端,从铁拐李开始,依次为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画面结束的地方在最上面中央,吕洞宾和汉钟离正在山洞门前侃谈。人物形象有机组合在山峦、坡岸、白云、树木间,营造出一番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
据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碑文可知,八仙洞壁画的绘制者是汪培堃和汪培蔚。
二、三教殿民国壁画

(图片来源:大雄)
三教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改为护国寺,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重修为三教殿,位于二郎山山脊中段,也是二郎山上最大的庙群,正殿3间,为砖砌拱券式结构。殿内中间供奉释迦牟尼像,左为老子像,右为孔子像。殿的东、西两壁绘有壁画,东壁绘九龙山全景图,西壁绘二郎山全景图。
两壁上方都有题记,东壁为:
民国叁拾年清和月谷旦
开化集:人有英发之品,必须具包容之量,纵然世道不古,人情多诈,而立意立心,全在自主,何必随风如柳花,任舞东西,将一身美质弃于粪土之中,把一颗明珠抛于污泥之内,岂不惜哉?凡人生好气质,钟天地之灵秀,谈何容易,不知自爱,昏若醉乡之间,神气全昧,及至自醒,青年已换白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可不畏哉?绍哲人多才多德,庭明训能孝能忠,为人物(勿)论居何地,必以心田为主,倘如以为吾落贪污之内,就将一片心机弄得黑暗,毫无光彩,昏沉幽冥,人嫌神弃,总然就落得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也是免不得一死,将自己算纪夺尽,福禄销完,子孙食禄折断,先人禋祀乏绝,何若积几分阴德,留一点阴功,子种孙耕,岂不美哉?尔有小明,吾为言之,当必获心是冀。寿比南山青不老,嵩为中岳气长新。陈璞题经理弟子仝叩。
西壁为:日月之华,天地之理,心之精神,性之元气,道之体用,德之生机,化导三千,开蒙万亿,理出自然,情归不已,若能听天命,顺世理,讲甚么祸福,说甚么凶吉,胸空四相之外,心超三界之理,浩浩无垠,荡荡何极,静则自若,动则无羁,是孰能晓此义,明此理,将一点心机化尽了,气习撇脱私欲,逍遥自在,无忧无虑,欢天喜地,半点烟火全去。霞蒸赤水鱼頳尾,谷透苍天虎斑头。佛家道理并无二说,只讲究心田一点天良,胸中万理能容,凡处家处世,比我强者尊者,我亦无所敬畏,较我弱者卑者,我亦无所傲慢,诸事推己以及人,存心忠厚,以和平顺时,听天修身,竣命读书,固明理。不读书也,可违道。自古及今,为善人□□□□问愚民□矣,而况读书。虽曰未学,亦有识字之机,岂可弃也哉?丹青汪培蔚笔”。

(图片来源:大雄)
由题记可知,三教殿两铺壁画绘制完成于1941年,三教殿这两铺壁画真实地再现了黄土高原气势磅礴、视野辽远的宏大景致,展现了在造景方面高超的写实能力,且楷书功底亦佳。
三、我与壁画二三事
沉静绚烂,是我能想到的赞美壁画最好的词。 仿佛世间最美女子也不外乎兼具这两种特质。
古人云:风流自古难聚易销。沟壑纵横的陕北大地,历史文化遗存深厚异常,尤其是留存的壁画艺术更是令人赞叹不已,如何借助先贤留下的文化档案,保存地方记忆,传承民间优秀文化遗产,无疑是一项浩大而繁琐的工程。
(韩休墓壁画)
中国古代壁画,按其所依附的建筑物种类,可分为石窟壁画、寺观建筑壁画、墓葬壁画三大类型。石窟寺壁画,最典型的是敦煌的壁画;寺观建筑壁画,如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就是古代绘制在建筑墙面上的壁画;墓葬壁画,如韩休墓、唐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内的壁画,这类壁画存在于墓葬的墓室或墓道之中。
犹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最早听当导游的朋友说起,他去讲西安陵墓,最窄处要弓着腰才能从甬道穿过,那时候我对西安的诸多太子、公主墓根本分不清,懿德太子和永泰公主是亲兄妹,章怀太子又是他们的二伯,觉得那是一段极其复杂的历史,望而却步。
2017年荣获陕西省委宣传部“首批陕西历史文化使者”的称号,一起参加比赛的朱思宇带我去了门票价格高达三百元的唐墓精品壁画展,我们很欣喜地发现持使者证可终身免费。在阴阴暗暗的展厅里踱步,特别震撼,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看到了流行千年的A版条纹裙、唐代冰激凌、唐永泰公主李仙蕙墓里的侧身站立摇曳多姿的“端杯少女”。在画面上明显看到当初三易其稿的痕迹,正是这种对艺术严肃的创作态度,才使得端杯侍女妙得容颜。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倚壁思品,留下了“妙手到此功已毕,留得余思动尔哀”的诗句。总之印象深刻,也学会解说词描述绘画工艺纤毫毕现、细致超凡的一个词叫“毛根出肉”。
人常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山陕两地离这么近,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去过山西看壁画,山西芮城永乐宫、山西繁峙公主寺、山西稷山青龙寺腰殿,山西浑源永安寺、山西阳高云林寺、山西太古大觉殿、山西灵石资寿寺,再后来在论文里看到山西太原、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壁画出行图,有当时著名画家杨子华画的眼神忧郁小马,被那眼神彻底惊住,众人策马向前,奔涌而出,阵风拂面,无暇他顾,只有它回头看了一眼,与你对视,哀怨又忧伤,难道他已知晓会一眼千年?小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被牢牢吸引,于是就开始了壁画欣赏之旅。
(娄睿墓壁画)
去北京想着有个法海寺,周边石家庄有个毗卢寺,最终就近去了中国非遗博物馆,看到了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临摹展,稀稀拉拉,摆着几张画,连看临摹都不让人尽兴。
2018年在西安参加高级讲解员培训班,认识了莫高窟的讲解员边磊老师,想着以后去敦煌一定要找他。关注了他们敦煌守望者评比活动,看了敦煌纪录片,又看了樊锦诗自述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敦煌壁画展一直魂牵梦萦,敦煌壁画题材内容包括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供养人像、装饰图案等,以佛本生故事最为精彩。佛传是释迦牟尼一生的故事经历,佛本生是佛前生的“善功”。印象最深刻的,是把不同的时空情节依顺组织在一个画面上,如245窟《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本生故事,以及繁复华丽的藻井、叶片肥美的芭蕉树、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的那棵菩提树,只是暗自告诉自己,行千里路很容易,可没有读万卷书,不懂行,去了就是看个红火热闹,无他用。
从2019年走访神木明代石窟寺藻井开始,倒也对佛寺壁画留了点心,无奈于那只是对神木壁画审美最初的浮光掠影,鸿蒙初开。细细想来,别人的再好也是别人的,全国各地的人都会蜂拥而至,去描摹去讴歌去著书立说。除了石峁,神木历代壁画与其他大窟大墓相比固然显得有些许卑微寒碜,但仍不乏精品,这是神木壁画从四千年前到北宋、明清、清末民初艺术发展史的独特浪漫,依然值得被提及、被在意、被记忆。颇感惭愧,之前走访藻井的时候,并未深入了解神木壁画的来龙去脉,近日亲眼所见其瑰丽程度,其实也美得不可方物!
每一个历史遗迹中都隐含着那个时代变迁流动着的思想观念,有些因素以其强健的生命力留存下来,有些则昙花一现,所以,尽管时空无声无息,悄悄运转,但通过探讨历代壁画,总能把握到那个时代的脉搏,而这,正是人们痴迷古代壁画的根源所在。
我那天感冒没好利索,骑着自行车晕晕乎乎去找雄总寻求帮助,我想要一些佛寺壁画照片,他说不行,用照片得付费,长得俊也不行。我挑来选去选了好几个庙宇壁画,唯唯诺诺地说,你算算这个得多少钱。雄总哈哈一笑,大手一挥,你拿去吧,希望能对你有所裨益。我找寻的是他十年前拍摄的庙宇照片,一个专职摄影人,国家级摄影师的修为是每到一个寺庙,对寺院庙宇的沿革、匾牌、碑、楹联、石刻彩画(含壁画)、藻井、佛像(指殿内雕塑)等有清晰的记录,一应俱全,决不遗漏其一。相比之下,我的陕北明代石窟寺藻井之行,简直是太不严谨,很豪横地一扫帚扫过所有藻井,其余一概不拍,甚至连最基本表明年代的碑刻题记也都被我以难辨繁体为由,全然放过,一律漠视,对壁画题材内容丝毫没有涉及。十年前,竟然在我刚毕业的时候,年轻时候的雄总便已踏遍青山,穿沟过壑已经成了那个领域的佼佼者,令人敬佩。犹记得2017年我去西安参加比赛,要做石峁的背景PPT,雄总当时还在神木论坛,他同样大手一挥让我带个硬盘去拷照片,说你是代表神木去省上参加比赛,图片可一定不能输给其他县区。在我看来,雄总是神木为数不多、很有情怀的文化公司老板。
我始终觉得一个县级市的文化公司最深厚的根脉不应是背景、靠山和人脉,而当是创始人对某一领域的深耕细作,对本土文化的深刻洞见和前瞻预见,一定是要有一技之长的,一定推动了某一文化细分领域微小进步的,这才是文化公司发展的底层王牌,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前进的源源力量。虽然那些情怀至上的文化公司都没有利益至上的广告公司赚钱,他们甚至时不时青黄不接开不起员工工资,但我觉得撑一撑总能赢得一份天地的,虽然这番天地不大,但足以实现人生价值,人一辈子能干成一件文化上的小事,实现自己的价值,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