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2年第四期 >> 文化纵横 >> 杨家将在开封的传说及其地方特征 >> 阅读

杨家将在开封的传说及其地方特征

2013-11-07 08:41:44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868

北宋以杨业为主的杨家将,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雄家族之一,千百年来极为受人尊敬。他们忠勇壮烈的抗辽爱国故事,广为传颂,成为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里写道:“继业(即杨业)有子延昭,真宗时为莫州防御使。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可见,杨家将的故事从杨业为国捐躯就在民间流传了。欧阳修写此墓志的时间是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当时杨家将的后起之秀——杨文广尚在壮年,任职供备库使,在陕西前线抵御西夏。而杨家将抗敌爱国的英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足见其源远流长,感人至深。

开封是宋朝的国都,号称东京。因此,开封人民对杨家将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最为敬仰,感情也最为深厚。据《东都事略》一书记载,早在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杨业殉国时,消息传到京师,“闻者莫不流涕愤叹”。这里,人们哭泣叹息的是英雄杨业不幸遇难,而人们愤怒痛恨的又是谁呢?史书未曾载明,实际上是指妒贤忌能而陷害杨业的千古罪人潘美。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忠谁奸,公道自在人心。所以,一千多年来,开封歌颂杨家将而鞭挞潘美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戏曲,丰富多彩,历久而不衰,充分反映了人民爱憎分明的正义立场。

古都开封是民间传说故事的浩瀚宝库。其中,包公和杨家将的故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故有“文包武杨”之赞誉。据不完全统计,仅杨家将的传说故事就有20余篇之多。本文拟就杨家将的传说及其显著特征,略予论述,以飨读者。

一、  开封杨家将的传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

在杨家将的传说故事中,大都与历史名胜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其显著特征之一。如《杨七郎打擂举石狮》、《潘杨二湖的故事》、《杨奶奶庙的传说》等。

《杨七郎打擂举石狮》,说的是杨七郎嫉恶如仇杀潘豹和勇力过人的故事。当时,朝廷选帅抵抗辽兵侵犯,潘美让其儿子潘豹摆下擂台,欲夺帅印与辽国共取大宋江山。潘豹心狠手辣,身上暗藏利器,几天就打死数十名比武的英雄好汉。杨七郎忍无可忍,上台打擂又遭其暗算,一怒之下,将潘豹摔死。潘美指挥御林军捉住杨七郎便要斩首,幸有八贤王说情,潘美才改为让杨七郎举午门镇门石狮,若举不起来,即定斩不饶。不料杨七郎高举右边石狮过顶。潘美随即又生一计,说:“这不算数,我指的是左边那只。”他以为七郎已经力竭,再次举石狮必不济,可借机斩之。谁知七郎如有神助,他举起左边石狮旋转一周,随手扔下,咚的一声,竟将石狮前腿折断了。后来,皇帝赦七郎无罪,而石狮腿上的伤痕却至今犹存。

《潘杨二湖的故事》,叙述佘太君告御状虽然打赢了官司,但朝廷仅将监军王侁、刘文裕革职除名,将元凶潘美降三级免去“太师”等虚衔而已,仍不能令人心服。佘太君义愤难平,便奏请皇帝告老还乡,带领全家离开汴京回河东隐居。天波杨府成了一座空宅,潘美十分高兴,欲据为己有。谁知苍天有眼,突然刮了三天三夜狂风,下了三天三夜暴雨,比邻的潘杨二府全被淹没,潘美遭了灭顶之灾,两家宅院成了两个大湖泊。杨家爱国爱民,是清官,湖水也是清亮的,人称杨家湖;潘家误国害民,是奸贼,湖水是浑浊的,人称潘家湖。它表现了人民爱憎分明的感情。后人游此赋诗道:“波光粼粼映龙亭,二水中分气何宏。化功亦解忠奸意,潘湖浑浊杨湖清。”

二、杨家将的故事表现了杨家一门忠烈、前仆后继抗敌爱国的无私奉献精神

开封杨家将故事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其全家不分男女老幼,人人忠勇、个个爱国,而且代代如此。杨业死后有其子杨延昭,即杨六郎镇守三关,之后有杨宗保、杨文广等子孙。另外,佘太君、穆桂英、八姐九妹以及丫鬟杨排风等,也都是舍家为国、征战疆场的女英雄。人称“赵家江山杨家保”,“一门英烈”。这些传说故事从各个方面歌颂了杨家将的传统美德,如《杨延昭称“六郎”的来历》、《杨家藏兵洞(亦称转兵洞)》、《铁裹槐与招讨营》、《杨排风》等。

《杨延昭称“六郎”的来历》,讲的是杨延昭有父风,威震三关,辽兵闻风丧胆,望风而逃。天上,北有七星即北斗星,南有六星即天狼星。据传南边天狼星主兵机,应在杨延昭身上,因此辽国称杨延昭为杨天狼,辽主萧太后嫌杨天狼的称号太可畏,便改称杨六郎。由于辽国害怕杨六郎,所以中原军民提起杨延昭,无不亲切地称呼杨六郎,以长其威风。

《铁裹槐与招讨营》,传说开封东北45里招讨营村的铁裹大槐树,是一棵神树,它铁杆铁叶,风一刮能发出当当的撞钟声,鉄裹槐的树身上有一道裂沟,即当年穆桂英之子杨文广出征时拴马留下的。当年辽国大将韩昌南侵,兵临黄河,宋朝廷急命穆桂英为招讨大元帅,出城御敌。穆桂英率军出曹门向东北行进45里,在枣林村扎寨安营,并摆下五方八卦迷魂阵,内设绊马索、捆人绳、陷马坑、连环套、滚木礌石等。阵里又有三个阵,即一字长蛇、二龙摆尾、十面埋伏。中间设一高达三丈的帅台,台下是直通龙亭后转兵洞的洞口,以便随时增兵,然后派人向韩昌下书邀战。韩昌也颇通阵法,但来到阵前,看到阵容松弛,兵不满千,便约定五更破阵。韩昌果然按时率五万大军杀来,穆桂英闻报,急命拉响转兵洞的串铃,精兵便从洞内迅速拥出,穆桂英待敌人入阵,即命撞钟击鼓,并大刀一挥,直取韩昌,杀声震天,将韩贼围在阵中。辽军东冲西突,大都掉进陷马坑、连环套中。宋军奋力砍杀,敌人死伤不计其数。宋军愈战愈多、愈战愈勇,韩昌惨败,见大势已去,便化装成士卒潜逃。

据说,因双方激战时撞钟士兵用力过大,钟鼻撞破了,高悬的大钟落在地上,正好套在一棵小槐树苗上。小槐树迅速生长,不久便突破大钟,直往上穿,成为几抱粗的大树,人称铁裹槐。30年后,杨文广出征路过此处,曾将战马拴在铁裹槐上,至今树上还有战马丝缰勒的深痕。杨文广为凭吊母亲当年大战韩昌获胜之地,遂将枣林村改名招讨营,流传至今,成为人们游览胜地。

《杨排风》,叙述佘老太君的贴身丫鬟杨排风,聪明过人,武艺超群。一次,边关告急,宋军被困,请求援兵,大宋朝廷文武大臣,竟无人敢率兵增援,最后又下旨天波杨府出征。佘老太君一门健儿、女将多已为国捐躯,又常遭奸贼陷害,心里本来愤愤不平,但她仍以国家黎民为重,毅然接旨同意出兵。可是,府中无大将怎么办?便决定纳排风为义女,即杨十姐,作为援军挂帅出征。排风善使一条铜棍。据说,排风烧锅时,一条青龙突然进屋,经过一场搏斗,青龙钻入灶门,排风伸手一抓,居然是一条青龙铜棍,从此作为兵器,得心应手,打起仗来出神入化,心想棍出,可打上将落马,从无对手。这次,萧太后听说宋朝派了个烧锅捣灶的黄毛丫头挂帅上阵,心下颇轻南朝无人。然而,杨排风调度有方,勇冠三军,一根青铜棍无人敢当,头一阵就生擒辽国阵前先锋官、大将韩延寿,继而又连杀三员大将,辽兵大败。第二阵,辽国萧太后亲自擂鼓督战,但辽国将士知道杨排风厉害,总是接战几个回合便立即败走,这样轮番与杨排风厮杀。杨排风见敌将皆不敢恋战,便指挥亲兵一齐猛冲,而她自己一马当先,直取萧太后。辽军怕萧太后有失,皆护主逃窜。杨排风趁势掩杀,追击50里,为宋军解了围,胜利班师,被朝廷封为扫北大将军。

三、杨家将故事表现了团结御侮、将士一家的高尚品德和机制灵活的斗争艺术

这是开封杨家将故事的又一显著特征,如《聚将钟》、《天波府前立御碑》、《佘太君要彩礼》等。

《聚将钟》的故事,是说杨业殉国,皇帝亲临杨府吊唁,佘太君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恩准杨府即日开炉,打造兵器,全家练兵,以报国仇家恨;二是恩准杨家派将去辽国盗回老令公遗骨,让其魂归故国。皇帝满口答应了。

天波府男女老幼、将士家丁,听说皇帝准予打造兵器,练武报仇;又听说去北国盗回令公遗骨,无不摩拳擦掌,奋勇当先,立誓要雪国耻、报家仇,并纷纷请求前去北国盗骨。佘太君见大家万众一心,团结御侮、视死如归的精神状态,心中非常激动。杨家保国安邦、威震敌胆,靠的就是这种精神啊!她先派人负责开炉打造兵器,又选定熟悉北国情况的焦赞、孟良二将前去盗骨。不久,焦、孟二将取回了老令公遗骨,正筹划如何安葬,家将请示老太君:“打造兵器已如数完成,还剩一大炉铁水咋办?”太君心中一动,说:“老令公一生戎马,听说敌人侵犯就热血沸腾,这样吧——”说着,她领众将来到炉前,双手捧着老令公骨殖,面对熊熊炉火,激动地说:“夫君,这是您最好的归宿”,便将骨殖撒入炉中;同时,对天祷告:“忠魂铸于铁钟,永保国家太平。”遂命工匠将此炉铁水铸造一口大铁钟,名为“聚将钟”。

聚将钟铸好了,高悬在杨府大院中,敲起来声音十分洪亮,全城都能听到。一天夜里,杨府上下忽然被钟声惊醒,全部聚集在院中,奇怪的是并无人敲钟,钟却一直嗡嗡作响。佘太君说:“一定是辽军犯境,国防危急,老令公给我们报信咧。”话音未落,圣旨已到,命杨延昭挂帅出征,以退辽兵。杨家将奔向前线,奋勇杀敌,不久便传来了胜利的捷报。

从此,人们传说聚将钟凝聚着杨老令公爱国爱民的忠魂,每遇敌国侵略,它就会显灵,自动发出响亮的钟声,唤醒军民保家卫国。但随着岁月流逝、改朝换代,天波杨府成为湖泊,聚将钟也被湖水淹没了。据传,天旱时还有人看见钟鼻露出水面哩!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听到这个故事,怕得要死,曾派部队将杨家湖水抽干,用汽车拉拽钟纽,始终没有拉出来。

《天波府前立御碑》,是褒奖杨业父子为国献身而深受敬仰的故事,同时也有震慑奸邪之意。太宗皇帝为表彰杨业父子为国尽忠、一门忠烈,特为杨家盖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天波楼,并称无佞府、天波府或天波杨府。并传旨:凡是经过天波府门前的大小官员,一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尊崇。但潘美及其爪牙对此极为不满,然而也无话可说。佘老太君心里明白,只有借重皇帝权威,这个规矩才能永远保持下去,便将皇帝御笔“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刻在一通石碑上,立在府门前。将来,如果有奸贼敢不下轿下马,不仅是藐视杨家,而且是对先帝不恭。后来,朝内奸顽果然在此生事,但他们打击杨家的阴谋均未得逞,而受到朝廷的处分。这个故事充分表现了杨家将的机智和斗争艺术。

《佘太君要彩礼》是一个颇富于喜剧色彩的民间故事。一年,杨八姐在京郊游春,巧遇皇帝。皇帝见她聪明美丽,欲纳为妃,后经打听,知道是杨八姐,在奸贼庞太师的蛊惑下,皇帝便传旨命其到杨府说媒。这事颇为棘手,因为杨家的斗争对象不仅是庞太师,而且还有皇帝。老皇帝虽然昏庸,但若公开抗旨拒婚,难免有欺君之罪。佘太君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对庞太师说:“只怕皇上拿不起彩礼。”庞太师一听有门儿,便高高兴兴地回去交旨,说老太君是个财迷,这次非要重礼聘取不可。皇帝以为自己富有四海,还能拿不出一份彩礼?立即传旨请佘太君上殿要彩礼,并请八贤王和庞太师记录。皇帝很大方,说明不管要多少彩礼,都一一照办。佘老太君说:“我女儿娇惯坏了,早就声言,只要彩礼如愿以偿,就嫁人,否则,宁死不嫁。”老皇帝忙说:“尽管讲,尽管讲。”佘太君便一五一十地说起来:“一要二两星星四两月”;皇帝一愣,八贤王忙说,不多不多,再要。佘太君又说:“二要天高一棵摇钱树,地大一只聚宝盆。”八贤王忙向皇帝打趣说:“皇兄,咱家虽不算穷,但这两件宝物恐怕也拿不出来,我看这门亲事难成啊!”最后,经过一番波折,皇帝终于醒悟而作罢。

总之,杨家将在开封的传说故事相当丰富,既有英勇悲壮的抗敌爱国故事,也有机智幽默的生活故事,无不脍炙人口,到处传颂。这里所谈,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如果深入挖掘,搜集整理,肯定还会更多。这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人力物力,对杨家将的传说故事进行一次普查和采录,然后整理出版。无疑,这对于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李良学

作者:李良学,开封博物馆文博副研究员,开封包公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出版有《包公正传》、《宋都御街春秋》、《大相国寺》等专著,以及《历史上的开封府》等论文多篇。



相关文章
2013-11-07 08:50:58
2013-11-07 08:46:31
2013-11-07 08:44:54
2013-11-07 08:41:44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