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3年第二期 >> 麟州春秋 >> “太和寨”考 >> 阅读

“太和寨”考

2013-11-07 15:48:56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406

—兼谈北宋后期宋金夏在陕北的争夺

太和寨是建于宋代的一座城堡,位于神木县城南50公里处的太和寨村南山梁上,城堡遗址断垣残壁,轮廓分明,遗址内到处是断砖碎瓦、陶瓷残片、石礅石槽,一对完整的宋代石狮遗存。原城西有石拱门楼,楣额书“太和堡”三字。相关信息无碑无铭,却有史志资料可稽。作者曾应友人之托,为太和寨杜氏族谱写序,对太和寨作过粗浅考证,但还有些问题尚待探索。最近又到遗址考察,翻阅有关资料,对太和寨建筑历史背景和建制沿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故再做如下介绍和分析。

《资治通鉴长编》哲宗元符二年(1099)八月辛卯记:

河东路经略安抚都总管司言,麟府、岚石路筑大和谷、弥勒川(今神木花石崖镇阳崖沟)呏啰岭、窟岭、窟薛岭寨、玛克密娘、小红崖、精移、哥崖岭堡,并已毕工。诏:大和谷赐名太和寨......”。又诏,以大和寨隶麟府路......,大和堡隶大和寨

以上说明太和寨的修建时间和赐名情况,同时修筑的还有麟府路与岚石路之间的七八座寨堡。

关于“大和寨”和“大和堡”的确切位置,《宋史·地理传》麟州条目记:

大和砦(寨),地名大和谷,元符二年修筑,赐名。东至神木寨五十五里,南至弥川寨三十里,西至饶咩浪七十里,北至清水谷三十里,地名麻也娘。

大和堡,元符二年修筑,赐名,东至肃定堡界二十五里,南至清水谷二十里,西至松木晋堆界六十五里,北至银城寨二十五里。

从以上记载可见,“寨”和“堡”并不重合,不是同一个地方,俱在今神木县西南境。

路、寨、堡是宋代的行政军事区划建制。路是宋朝廷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的军事行政区,负责一地的军事,并为中央收取税赋,后来逐渐兼理民刑监察等。分两种情形,一种是经略安抚司路,一种是军马司路,麟府路属后者,归河东经略安抚司统辖。麟府路辖区为麟州(神木)、府州(府谷)、丰州(在内蒙准旗境),岚石路辖区有石州(今山西离石)、岚州(山西岢岚、岚县等地)隰州(山西隰县)。寨是宋代在州县险要处设置的行政区,大的与县同级,以寨官和知寨为主官,负责招收土军,教学武艺,防缉盗贼。堡,也是行政区,但侧重军事,常有驻军,受寨节制。

宋朝廷在修筑这些寨堡后,相应调整了军力部署,加强麟府、岚石、鄜延路的军事力量。

《长编》记:所建之寨戍守兵马,于麟府路军马司、保德军(治所在今山西保德县)及乌龙、神泉、葭芦、吴堡沿河津寨勾抽,攒那上番及驻泊兵马赴诸处戍守并弓箭手等,并隶第十三副将训练。所有第三副将,旧在神木驻扎,今本寨已系近里,移于太和寨。其第九将部队依旧隶本将。......第九将以七千人,第十三将以六千人为额。

从部署六七千军队驻守看,太和寨的规模不小。寨堡东西走向,长约2公里,南北宽0.5公里,东南北三面临深沟,绝壁呈现,只有西面有路通外,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宋朝廷为什么要在麟府、岚石及鄜延三路修筑那么多寨堡,部署那么多的军队,这得从当时宋夏对峙的形势分析。

李元昊在1038年建立西夏后,曾多次侵犯宋境,在鄜延、麟府两线屡屡得手,使宋损失惨重,但夏也国力大减。双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签订和约,以宋每年向夏输绢银茶为条件,结束战争。此后在近三十年里,尽管双方经常有小摩擦,但没有发生大的战事。

到神宗即位时(1067年)宋朝建国已百余年,宋初以来积累的“冗官”“冗兵”“冗费”问题越来越严重,每年还要向辽夏大量输币,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神宗即位后为了扭转危局,任用王安石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由于变法受到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神宗不能坚定不移地推行变法措施,所以变法虽然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停止,无法改变“积贫积弱”局面。宋朝廷对外积极用兵,推行“进筑横山(今陕西横山县),蚕食西夏领土”战略。而此时的西夏正是惠宗在位(1068--1086),因其年幼,由梁太后和其家族柄政,穷兵黩武,数扰宋边。熙宁三年(1070)四月,夏人在绥州邻境构筑八堡,宋军平之,引发夏大举入侵,兵力最多达30万,攻取沿边地区,直抵庆州(今甘肃庆阳)城下,一时“陕右大震”后夏退兵。九月朝廷任韩绛为陕西宣抚使。明年正月用种谔谋,进军啰兀(在今绥德境),谋取横山未遂,两国议和,到1081年,保持和局。

宋元丰四年(夏大安七年1081),西夏发生内乱,神宗认为有机可乘,调动33万大军,分五路出兵,发起对夏攻击,企图一举荡平西夏。战争持续了一年多,经过几个战役,双方损失惨重。在灵州和永乐两次战役中宋损失数十万人,耗费物力财力不计其数。到元丰五年(1083)双方议和成。

宋神宗于元丰八年(1085年)去世,由其十岁的幼子赵煦继位,为哲宗。哲宗年幼,高太后听政,重用守旧派代表司马光,打击变法派,尽废新法。在对夏政策方面,司马光将神宗时获得的葭芦、浮图(在今绥德县西)、米脂、安疆(在今甘肃庆阳东北)全部还给西夏。但西夏专权的梁氏还是不断出兵境上,攻掠宋地,数年兵革不息。直到天祐八年(1093),高太后病死,16岁的哲宗亲政,重新重用变法派,打击守旧派。在对外政策上,停止与西夏划分地界,中断岁赐,在军事上改变过去长驱直入,远途奔袭的策略,改用修筑城寨,逐步蚕食的政策。绍圣四年(1097)章粢以泾原、熙河、环庆、秦凤四路之师出 芦河川(在今佳县境),筑二城于石门峡,诏赐名“平夏城”。既而环庆、延、河东、熙河皆筑城,夏人不敢动。在此期间宋在沿边路修筑了50多所城寨。《长编》元符二年八月甲午记:河东路经略使司林希奏称:先帝元丰中于延路进筑米脂、葭芦、吴堡三寨,以葭芦、吴堡隶河东路。自是,岚石之人始戍河西,然贼境在目,欲出不可,密睇麟府,犹迂十舍。自前年复葭芦,去年筑神泉,近年筑乌龙,通接延,稍相屏蔽,今又北自银城(在神木境),南自神泉(在佳县境),幅员数百里间,楼橹相望,鸡犬相闻,横山之腴,尽复汉土,斥堠所及,深入不毛,秦晋士马,更为声援;自此岚石遂为次边,麟府不为孤绝。实自先帝经始葭芦,以为今日通道之根本并请求升葭芦为军,诏许赐名晋宁军

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宋朝的边防,西夏失去了有利地形,再不敢轻举妄动,只得向宋乞和、和亲,这样宋夏的和平局面又延续了六七年。

到宋徽宗赵佶即位后,任用宦官童贯主持陕西军务六七年,进筑军垒,建立堡寨,“遂得横山之地,夏人失所恃,”乃遣使求租,宋徽宗也因要与金人相约攻辽,双方罢兵讲和

宋徽宗与金国订立“海上之盟”,双方联合攻辽,宋想以此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想金灭辽后,拥兵南下,徽宗看到大势已去,退位给其子钦宗,父子俩当了金国的俘虏,金兵占据了淮河以北,北宋灭亡。麟府、石岚、葭州一带于建炎二年(金天会二年1128)被金占领。以后金与西夏反复争夺,麟府、葭州多次易主,直到蒙古灭金夏。

《金史·地理志》葭州条记:

在黄河西。兴定二年(1218)五月以河东残破,改隶延安府,户八千八百六十四、寨八、堡九。(这些寨堡在今神木、府谷、佳县、吴堡境内,其中有太和寨,神木寨,弥川寨等。)

《佳县志》(2008年版)大事记:

(金正大三年1226)葭州领葭芦、通秦、吴堡、神木、太和、弥川、府谷、建宁八县,为州史上辖县最多时期。

《元史·地理志》葭州条记:

至元六年,并通秦、弥川、葭芦八州,并太和入神木,建宁入府谷(撤并后的神木、府谷、吴堡仍属葭州)。

从以上史料可见,太和寨的行政建制历宋、金、元三朝。从元符二年(1099)至金正大三年(1226)设寨,从金正大三年到元至元六年设县,粗计设寨时间128年,设县44年,前后共170年。期间可能因战事有省废。

从上可知太和寨初设于哲宗元符时,宋朝廷从“修筑城寨逐步蚕食”西夏的战略目标出发,“占据西夏横山膏腴之地,以实现河东、鄜延声向相通、兵势相接” 目的故在麟府、石隰两路实施进筑战术,开垦麟、府、丰三州耕地,并在麟石两州之间,黄河西岸,收复葭芦、吴堡二寨,又相继进筑了太和、神泉、通秦、弥川、靖川等堡寨,由此建立晋宁军。长时期内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有效的遏制了西夏的进攻。

 

作者:焦拓义

 

注释

、《资治通鉴长编》(后简称《长编》)   ·李焘撰  中华书局2004年版

大和谷太和谷通。

、《长编》卷214514500

 

相关文章
2013-11-07 16:12:42
2013-11-07 15:48:56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