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评梅毅《鲜为人知的杨家将》之二 >> 阅读

评梅毅《鲜为人知的杨家将》之二

2013-10-23 15:47:56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306
内容提要:中国作协一级作家梅毅,于2010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演讲的《鲜为人知的杨家将》,对杨家将的代表人物杨业及其父亲、杨家将始祖杨信,进行诬蔑、抵毁;对陷害杨业的主犯潘美的奸臣行径,进行粉饰、美化。同时,对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延昭、杨文广的英雄业绩,也进行了歪曲、淡化。

杨延昭的英雄业绩不容诬蔑歪曲

梅氏在演讲中,对杨延昭虽然大标题冠名为“英雄杨六郎”,但除了演义了杨延昭“遂城大捷 ”的过程和“澶渊之盟”前后对杨延昭的几句说词之外,把杨延昭说成了为父报仇的一介勇夫。

    1、梅氏说:“杨业死后,杨六郎并没有找到辽军报仇,而是按照规矩在郑州为父亲守孝三年。公元999年,杨六郎被委任为保州沿边都巡检使,坐镇遂州……遂州大捷。”

 这里梅氏讲了两个意思:一是为杨延昭为父报仇埋下了“伏笔”;二是演义了“遂城大捷”的过程。

遂城之战,确系杨延昭镇守边关的重大战役,梅氏所讲,剔除了其演义部分,大致如此。咸平二年(999年)九月,辽兵攻遂城无望,又分兵攻梁门,守将魏能亦坚守不克。对此,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赞扬说:“杨延昭守广信军,即世所谓梁门、遂城者,二军最切虏境,而围攻不平,时人目为‘铜梁门,铁遂城’。”接着,辽兵又转攻泰州。杨延昭联合保州守将杨嗣,与泰州守将石普、田绍武夹击辽兵主力于廉良(今河北保定之郊)。由于杨延昭、杨嗣骁勇善战,被誉为边塞名将,号为“二杨”。十二月,真宗在大名(今河北大名东),召见杨延昭、杨嗣,指着杨延昭对诸王说:“这就是杨延昭,其父杨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复有父风,深可嘉也”。不久,杨延昭升为莫州团练使。
   
咸平三年(1000年)冬,肖太后遣轻骑数千掩袭杨延昭所部。杨延昭得知,预先伏兵于遂城西北的羊山,派少数骑兵北出与辽兵迎战,且战且退,诱敌至羊山下。这时伏兵四起,尽歼辽兵,斩其首领,这就是著名的“羊山之伏”。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一胜利,改羊山为杨山,又名藏兵山。

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肖太后率兵30万分两路南下,进入宋境。宋廷抗战派首领寇准命杨延昭、张凝、魏能、田敏等诸将,分别率轻骑深入敌境,牵制作战。杨延昭所部渡过易水、白沟河,深入房山地区,直逼幽州。宋诸路兵马协调作战,并在当时河北平原民众组成的号曰“强壮”的义军支援下,辽兵虽集中兵力行军千里,但始终不能攻克一城一砦。当转战到澶州(今河南清丰西)时,肖太后感到取胜希望渺茫,退路已被宋军切断,密通书使,提出议和。杨延昭坚决反对议和,支持寇准等主战派的立场。他上书真宗:“契丹顿澶洲,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剽掠,率在马上,愿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 但是,一心只想苟且偷安的宋真宗,在投降派首领王钦若的怂恿下,答应了辽军的议和,双方于十二月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结盟之后,杨延昭不顾宋廷“勿伤北朝人骑”、“勿追契丹”的命令,率所部抵契丹界,破古城(今山西广灵西南),俘获甚众。至今在广灵西南有杨延昭破古城的遗址。
   
杨延昭从小喜欢布阵练兵,做军事游戏,杨业常说“此儿类我,每征行,必以从。”
在征战中,很快锻炼成一员“骁勇善战”的将领。雍熙三年(986年)三月,杨延昭为北伐西路军先锋,围攻朔州城时,被乱箭射伤了手臂,仍然忍痛与敌军交战,遂收复朔州。杨延昭在河北镇守边关的十六年中,先后于咸平二年(999年)九月、十二月,咸平三年正月、冬,咸平四年十一月,咸平六年四月,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与辽兵交战,大获全胜。不知梅氏翻开的是哪部史书,只记载了遂城之战,或者是梅氏明知而有意不讲,甚至连与遂城之战齐名的“羊山之伏”都不讲,这不是有意歪曲和淡化杨延昭的英雄业绩又是什么?
    2
、梅氏说:“辽宋议和,再无战事,父仇无以得报,自己手握兵权被朝廷监视,种种心结之下,澶洲之盟十年后,杨延昭逝世任上。”
   
这里梅氏所讲,有三个意思:一是呼应他前面所讲的杨延昭为父报仇未果;二是宋辽议和后杨延昭无所作为;三是杨延昭因种种心结,抑郁而终。
   
“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确无较大的战事。杨延昭虽然出任知保州兼沿边都巡检使,不久升任高阳关路副都部署,成为边防最高军事指挥官,但在王钦若等人的操纵下,排斥寇准等刚直重臣,致使杨延昭的鸿鹄之志,不能施展。朝廷先是敕命“缘边都巡检使杨延昭,止令在保州,遣同巡检,往来巡察,如遇群盗,领兵翦戳”,对杨延昭的职责、行动进行了限制,只让他对付“群盗”即当地民众的反抗斗争。不久,又给杨延昭下令:“如闻保州遣兵袭贼,私越北境疆场之事,尤务宁谧,其令本州按罪痛绳之”,
这等于是没有朝廷的命令,谁私自与辽兵作战,就要受到“痛绳”之罪。与此同时,朝廷又不断派去监军,挟制和监视杨延昭的行动。这些,梅氏确也在演讲中说到。但是,梅氏只字不提杨延昭在屯所积极防御的业绩,这就使人不得不提出疑问,梅氏根本就不知道?还是有意不讲!
   
在杨延昭的行动被限制、被监视的情况下,仍然忠于职守,他筑城堡、修城井,建水堤、设军铺,在边防沿线修建的城、砦、堡、铺、台、堤等防御工事,星罗棋布,把千里边防建设得固若金汤,使辽兵不敢越雷池半步。明人蒋一蔡在《长安客话》中说:“霸州………沿城有七十余井,亦延昭所凿,谓之护城井。”《霸州志》记载:“六郎堤,起点齐家埝,终点老堤,长二千一百六十丈……顺六郎堤至老堤与中亭河接,为杨延昭水运道,故名。”在河北雄县城东北邢村南端,有高约7米,占地面积近4千平方米的大土台,当地群众俗称点将台。1991年,附近居民建房取土时,在地下4米深处发现有古栈道建筑群,大都完好。据《雄县志》记载,这是“宋守将杨延昭用于防守的地下室穴通道”,暗道内建有能聚集多人的屋室,有供将领议事的密堡,有兵器室及陷阱、翻板、掩体洞、迂回洞等,还设有放灯处、通气孔和监视敌人的设置台。台下议事,台上点将,集防、打、藏、走为一体的防御工事。经有关专家考证,确认为杨延昭点将台。
关于杨延昭在镇守边关时,留下的遗址、遗迹,据收集和整理,仅在河北境内有百十余处。虽然多数被认为是附会,但确有一些是有据可考的,也有一些还待进一步论证,我们不能对这些遗迹以“纯属附会”而一概抹煞。
   
杨延昭在被监视和限制的情况下,积极防御,构建防御工事,保证了边防的安定,是他镇守边关的重要业绩。梅氏如果是根本就不了解,那还讲什么“英雄杨六郎”?如果是知道而不讲,那只能认为是有意歪曲和淡化,不知梅氏该翻开哪部史书来辩解。

3、梅氏在演讲中,对杨延昭的英雄业绩歪曲、淡化的同时,前后贯穿了杨延昭为父报仇的说词。先是说“杨业死后,杨六郎并没有找辽军报仇”,埋下伏笔;最后又说:“辽宋议和,再无战事,父仇无以得报”,前后呼应。
   
为父报仇,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但是,纵观杨延昭一生,在当时民族矛盾上升的背景下,始终是以国事为重,志在收复燕云失地,为保卫当时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自宋和以后重臣名将、文人学士对杨延昭的评述,至当代专家学者关于杨延昭的论著,极少或者说没有提及杨延昭找辽兵“为父报仇”的章节或段落。只是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见到有《黑松林杨景雪恨》的章节。说的是陷害杨业的奸臣潘仁美因真相暴露,欲逃亡辽国,在宰相寇准的策划下,让杨延昭和八姐、九妹埋伏在潘仁美北逃的必经之路黑松林,把潘仁美一枪刺死的情节。这也不是杨延昭找辽兵报的仇,而是找“奸臣”报的仇,反映了朝野上下对宋太宗处理奸臣潘美只“降三官”的强烈不满!不知梅氏翻开的是哪部史书,说杨延昭自始自终为父报仇,但未果的记载。其实梅氏说杨延昭为父报仇的用意,正像说杨业是“降将出身”为筹码的目的一样,是为了把杨延昭说成是为报私仇的一介勇夫,从而歪曲、污蔑杨延昭的英雄业绩和忠勇形象。
   
杨文广的英雄业绩不容歪曲、抹煞。
    梅氏在演讲中,将杨文广的英雄事迹列入“杨门女将”的大标题内,只以小标题“老来成名杨文广”,演义了筚篥之战的过程。这样的安排本身就是沿用了杨家将文学作品的架构,那里是在“翻开历史,还原历史”!
   
梅氏说:宋英宗“听说杨文广的爷爷是杨业,父亲是杨六郎,就将杨文广调进京城,担任禁卫军将领。此时杨文广已经66岁了。三年后,杨文广在中国的军事史上,留下了著名的战例筚篥堡之战……筚篥堡大捷后,杨文广被宋廷调回到中央,被任命为步军都虞侯。”
   
这里梅氏所讲,有三个意思:一是说杨文广被宋英宗调返京城,是因为杨业和杨延昭的遗荫;二是演义了筚篥堡之战的过程;三是因为筚篥堡大捷,被任命为步军都虞侯。
   
杨文广在其父亲杨延昭卒于任上,按制被录为“班行”。筚篥堡之役,确系杨文广的一次著名的战例,梅氏所讲,剔除了其演义部分,也大致如此。庆历三年(1043年)“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
留在陕西安抚使韩琦军中。四年(1044年)六月,参知政事范仲淹为陕西河东路安抚使,见到杨文广“与语,奇之,置麾下”。(11)范中淹在陕西上任后的首要大事,是在宋与西夏边境的丰、府、麟、环诸州,修堡建寨,作积极防御。他在召见并与杨文广的交谈中,得知杨文广继承了其祖父杨业和父亲杨延昭修筑堡寨的家传本领,正中下怀,将杨文广留在帐下(12)
   
皇祐四年(1052年)九月,仁宗命枢密副使狄青选将统兵,全权负责平定侬智高之乱,杨文广随狄青从征侬智高。在平叛中,杨文广因战功,于五年(1053年)四月升左藏库副使,知得胜军。朝廷所颁的《左藏库副使杨文广可供备库副使制》曰:“前日南夷负恩为乱,以覆坏我郡邑,至于用师而后定。虽朕不德,不能怀服方外,而亦将吏不戒不习之罪也。故深察往失而推择所遣,益不敢轻。惟尔文广,材武忠勇,更事有劳,故今以尔总一道之兵,戍于邕管。又升尔诸使之正,以重其行”,
杨文广遂升为正使,带御器械。治平二年(1065年),英宗因“文广名将后,且有功”,由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都总管。
   
治平四年(1067年)十一月,命韩琦判永兴军,兼陕府西路经略安抚使。杨文广受韩琦之命,筑筚篥城,发生了梅氏所演讲的筚篥之役。杨文广据筚篥后,加固防御工事,又自鸡川砦筑堡,修筑了笼竿城、羊牧隆城、静边、得胜四寨,并修造城堑,添屯军马,聚蓄粮草,环数百里为内地,改筚篥城为甘谷堡。由于杨文广筑堡建寨和防御西夏战事的成功,使秦凤路的兵力和军储大为增强。熙宁五年(1072年)陕甘经略使王韶等率兵向西夏展开大规模的攻势,促使西夏王向宋廷求和称臣,维护了西部边境的安定。六年(1073)宋神宗下诏,褒谕杨文广,赐袭带马,调往北线,升任步兵都虞侯,兼领定州(今河北定县)路副都总管,杨文广成为河北边防的副帅。
   
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辽国在宋辽边界挑起事端,派使臣萧扈来争河东地界。九月,辽使萧素来议,宋廷派刘忱、吕大忠在山西代州谈判。
当时宰相王安石和继任为相的韩绛,采取对辽妥协让步的政策。在宋廷以求息事宁人的气氛下,杨文广反对妥协,他经过周密的考虑,对敌情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认为辽国其实色厉内荏,国力已经衰退,只要宋廷作好准备,再寻求有利时机,出兵幽燕,收复失地,“时献阵图,及取幽燕状”(16)但是,未及朝廷回复,于十一月病逝于军中。
   
杨文广一生南征北战,最后镇守河北前线,与其祖父杨业、父亲杨延昭一样,为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和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不知梅氏又是翻开的哪部史书,只讲了杨文广“筚篥之役”一件,防御西夏,修堡建寨,南平侬智高叛乱,镇守河北献阵图取幽燕等这些重要的业绩哪里去了?是梅氏不知道,还是有意歪曲、抹煞!著名学者余嘉锡在评论杨家将的历史功绩时说:“杨业与契丹角胜三十余年,率之慷慨捐躯,以身殉国。子延郎(昭)于澶渊之役,请饬诸军扼其归路,袭取幽、易等州。孙文广,亦献策取幽燕。虽功皆不成,而祖孙三世,敌忾同仇,以忠勇传家,诚将帅中所稀有。由是杨家将之名,遂为人所盛称,可谓豹死留皮,殁而不朽者欤!”

结语
   
梅氏的这篇演讲,贯穿了一条主线,即对杨家将的历史功绩,进行污蔑、歪曲和抹煞,把“保境安民,屡建功绩”的杨家将始祖杨信,说成是“投靠”来“归顺”去的懦夫;把“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的杨家将代表人物杨业,揪住“降将出身”不放,使之背负了后半生;把镇守边关“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的杨家将第三代人物杨延昭,说成是“为父报仇”未果的一介勇夫;把南征北战,“献阵图取幽燕”的杨家将第四代人物杨广文,说成是只因爷爷杨业、父亲杨延昭之遗荫,当上了京城禁卫军将领。同时,把有意将杨业送上绝路,陷害杨业致死的奸臣潘美,打扮成了“名将”、“智勇双全的大将”、“战功彪炳”、“立下功勋无数”、“英雄豪杰”、“心底忠厚的长者”、“做人的成功”等等,并为潘美鸣冤叫屈。梅氏演讲的目的或者说是结果只有一个,即抽掉了杨家将家族群体代表的中华民族的英雄品格、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宣扬潘美结党私营、嫉贤妒能、冒领战功,在关系到国家盛衰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置国家安危和边境百姓生命财产而不顾,有意陷害杨业致死的奸臣行径。梅氏不是说要“翻开历史,还原历史”吗?不知翻开的是哪部历史,还原的是什么历史,请梅氏自己选择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采取什么方式,做出解答。
注释:
    
沈括《梦溪笔谈》。
    
《宋史·杨延昭传》,卷27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9
    
《河北日报》1991815
    
参见杨光亮《杨家将遗址遗迹寻踪》(稿本)。
    
刘兰芳  王全印《杨家将》,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9月。
    
《宋史·杨文广传》卷272
    
参见何冠华《北宋杨家将第三代传人杨文广事绩新考》,载《岭南学报》新2000年第2期。
    
《编年纲目备要》卷19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6
    
余嘉锡《杨家将故事考信录》,《余嘉锡论学杂著》下册,中华书局19631月。

太原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杨光亮

 

相关文章
2013-10-22 16:09:55
2013-11-07 09:55:52
2013-11-07 10:14:02
2013-11-07 15:01:29
2013-11-07 16:40:58
2013-11-07 10:21:41
2013-11-07 08:36:22
2013-11-07 08:39:31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