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作品择目 >> 杨家将文化系列丛书 >> 《陕北历史文化与杨家将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目录 >> 杨家将对神木民风的影响 >> 阅读

杨家将对神木民风的影响

2014-01-15 15:28:16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308
内容提要:民风是指一个地方相沿积久的风尚习俗,表现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民风是长期历史文化发展的积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较为恒久的传承性。

神木县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焦拓义

 

民风是指一个地方相沿积久的风尚习俗,表现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民风是长期历史文化发展的积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较为恒久的传承性。民风的形成与一个地方所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直接相关,也受重大历史变故和地方世家大族的影响。

神木古为新秦地,唐天宝元年(742)置麟州,领属新秦、连谷、银城三县(具在今神木县境)。麟州地处边关要塞,历来有尚武之风。“新秦近塞,以战射为俗。”(欧阳修《供备库副使杨君墓碑》),“密尔边陲,多喜射猎,” “颇尚气节”(《陕西通志》、《延绥镇志》),这是前人的概括。前面说过,一个地方的民风也受当地世家大族的影响。生活在麟州大地的杨氏家族对神木的民风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不仅在 “尚武”、“尚气节”方面,而且在急公好义、舍家为国等方面也给神木的民俗民风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本文主要探讨杨家将在急公好义、忠勇爱国、以武传家、慷慨任侠等方面对神木民风的影响。

 

 

麟州杨氏的历史记载从杨业之父杨宏信始(此前杨氏在麟州的情况,还未发现较可靠的史料和实证)。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29中记:“初,麟州土豪杨信,自为刺史,受命于周。”《神木县志(道光版)》载:“仕北汉,为麟州刺史”并说他:“保障边城,屡著功绩。”

杨宏信生于五代乱世。十世纪初,唐亡,中国陷于四分五裂状态,北方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小朝廷先后相继,南方也有十国并时兴起,北方契丹建立的辽帝国屡屡南侵,党项羌建立的西夏逐渐崛起频频东顾。可以说,其时天下大乱,民无宁日。杨宏信作为一方豪强,“自为刺史”,就是说他自觉承担起守境安民的责任,主持当地事务。当时的麟州“蕃汉杂居,”党项羌人占很大比例。能“世以武功,雄其一方”,“自为刺史”一方面说明杨氏家族很有实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受到当地民众拥戴,他号召和领导民众抗击外来侵犯,保护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自然有威望,人宾服。在那种乱世天年,豪强并起,逐鹿中原,单凭一方势力难以自保,杨宏信又不得不周旋于各军事集团之间,在夹缝中生存。所以有“仕北汉”“受命于周”等事。其实不止于此,这一时期的麟州先后归属过唐、梁、晋(见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册》)。

春秋无义战,五代也无义战。各派争夺,改朝换代,无所谓谁正义。从“人民本位”的历史观看,保护民众利益,求得一方安宁即为伸张正义。翻检这一段历史,麟州大地战乱很少,尽管王朝频繁更替,这里的战事不多,老百姓未遭涂炭,生产力没有遭到大的破坏,人们能正常耕桑畋猎,这大概就是前人对杨宏信“保障边城、屡战功绩”评价的原因。

杨家在危难之际急功好义、保境安民的传统,深刻地影响了神木的民风。宋建国后,将保卫地方的责任“委土豪”。这正是宋统治者从麟州等地依靠土豪维持地方治安得来的经验。神木民众在外来敌人侵犯之时,只要有人组织领导,就能团结奋起,抵御外辱。

麟州归宋之后,曾多次受到西夏侵扰,但始终未入敌手。杨重训与子光扆先后主政麟州,曾多次挫败来犯之敌。《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建隆二年(961)三月辛亥载:“北汉寇麟州,防御使杨重勋()击走之”。雍熙二年(985)西夏李继迁进犯麟州,“麟州诸蕃,皆请纳马赎罪,助讨继迁。”(《神木县志(道光版)》卷一)朝廷派王侁领兵出击,在当地军民联合抗击下,“斩首五千级,继迁遁去”(同上)。咸平五年(1002),李继迁又围麟州,知州卫居实率领当地军民“出击走之”(同上)。李元昊在庆历年间多次重兵犯境,麟州军民奋起抵抗,夏人始终没有得手。从太祖960年建宋到徽宗政和四年(1114)半个世纪中,麟州始终是朝廷抵御西夏和辽的重要屏障,也是河东与鄜延的重要输饷通道。

元明清各代屡有神木人团结奋战,抵御外辱的记载。上世纪二十年代,曾任神木县县长的横山人曹颖僧在《延绥揽胜》中对神木人民在清同治七年(1869)回军围攻神木时表现出的同仇敌忾、誓死力守精神赞赏有加,他记载:

“神城承平日久,民风刚劲。又恃绿营兵伍①,火器充实。回匪入境,先攻高家堡,继围神木城,地方官民,团结抵抗,矢石如雨,固守不下者半月,歼毙回众颇多。因之回匪下令,猛力攻城,围困不支,卒至援绝力竭,城破陷落,故回匪衔恨刺骨,而残杀焚掠亦极毒残,地方精粹,几成焦土。”

这里论述神木“民风刚劲,”回军大兵压境,兵临城下,在没有部队防守的情况下,能固守半月不下,全靠全城百姓众志成城、同心协守、顽强抵抗,实在不易。

这种誓死不屈、保家卫国的精神,延续到近代得到了升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革命初起之始,神木人民就奋起反抗国民党****派的黑暗统治,在中国******的领导下建立了神府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派派数万重兵对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围剿”,企图扼杀新生的红色政权,但在神府军民的奋力抗击下,根据地始终未入敌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宋时,尽管麟州“孤悬河外”但始终未被西夏占据;近代,尽管神府革命根据地远离延安革命根据地,中间隔着敌战区,但神府根据地始终未入敌手。这得益于当地强悍刚劲的民风。

抗日战争时期,神府革命根据地成为晋绥抗日前线的总后方,神府境内的武装力量红军独立师改编为八路军120师工兵营,东渡黄河开赴晋绥抗日前线与日寇作战。留守的神府军民不仅担负着保卫黄河的任务,而且担负着120师的粮食物资供应。120师的后勤机关、政治部、卫生部及晋绥边区的很多机构驻扎神府沿河。在日寇扫荡岚、兴县时,有时退驻神府根据地的机关后勤人员达万人。在几年抗战中,有数千名120师的伤病员在神木沿河村的6个卫生所和后方医院治疗。有1000余名将士牺牲埋葬在这块土地上,神府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杨家将”的名称在宋代就已传诵,其舍家为国,前赴后继,满门忠烈的英雄事迹广泛流传,“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杨家将从杨宏信开始,逐步成为武将世家,代代相续。杨业少年学武,“忠烈有武勇,有智谋”,精通兵法,“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曰无敌”②。归宋后,得到太宗重用,屡建功绩,曾在雁门大败契丹军,雍熙之役③被监军王侁、主帅潘美等逼战,陷入重围,负伤被俘,不食而死。其子延昭武艺高强,守边二十余年,多次挫败契丹军,契丹畏惧,呼为杨六郎。延昭子文广,也是名将,在抗夏,南征中屡立战功。业弟重训,继父为麟州刺史,在保卫麟州的战斗中,屡败对手,多次立功,曾率部过河东助宋灭北汉。其子光扆“ 以西镇供奉官,监麟州军马,卒于官”。《神木县志(道光版)》说:“自宏信至光,世守麟州,人称麟州城为杨家城”。可见杨家城的名称宋代已有。光子琪,官至供备库副使。琪子畋,“贤而有文武才”,登进士第,为将门学士,文武兼备,智勇双全,曾为河东转运使,吏部员外郎,龙图阁学士知谏院。杨家忠勇爱国,几代相续,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武将世家。

杨家将忠勇尚武,建功立业,深刻的影响了神木的民风,宋以后神木出现了许多武将世家,前后几代人相续,战功煊赫,受到朝廷褒奖。这里举几家比较典型的例子。

宋代的姚兕、姚麟兄弟和子雄、古、孙仲平俱为名将,战功卓著,《宋史》有传。姚兕父宝,曾为将官,在宋夏定川(在宁夏固原县中和乡)之战中战死。兕初为环庆⑤巡检,在与夏人作战时,箭射中敌先锋,敌溃退。在驻守荔原堡时,有一彪悍的敌先锋出阵挑战,姚一箭射中敌人的眼睛,斩首回阵。敌人来攻,他连射数百人,直到“裂指流血”,“转斗三日,凡斩级数千,卒全二城。”宋神宗闻其名,“召入觐见,试以骑射,屡中的,赐银枪、袍带④。”迁为路都监,后因功升雅州(今四川雅安市)刺史,鄜延总管,卒赠忠州防御使。弟麟随兄攻河州时,“中矢透骨,镞留不去,以强**出之,笑语自若”⑤。积功升任秦凤副总管。夏人索取供奉,同时要割让兰会(今兰州一带),姚麟谏说不可,请求加强戒备,皇上听从他的建议,后升为武康军(今浙江德清县)节度使,殿前都虞候,副都指挥使。死后皇帝亲临祭奠,赠开府仪同三司。姚雄为兕之子,“少勇鸷有谋,年十八即佐父征伐”,跟随父亲征金汤,又征荔原有功。参加过安南、泸川战役,为泾原、秦凤将领,官至左骐骥使。“绍圣中(宋哲宗年号1094-1098)。渭帅章楶城平夏(今宁夏固原市北寺口子东),雄率领西河兵策援,夏人倾国来,与之鏖战,流矢注肩,战罙后,贼引退,追蹑大破之,斩首三千级,俘虏数万”。第二年,夏人攻平夏。被姚雄与弟古合兵击败。升会州(今甘肃靖远县)知州。后又在湟州(今青海省乐都县南)、鄯州(今青海西宁市)屡破羌人,又任复州(今辽宁瓦房店市复州城镇)防御使。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武宪。雄弟古也以边功,官至熙河(路名,宋熙宁五年〔1072〕置西河路经略安抚使,在今甘肃临洮)经略。靖康元年,金兵逼京城,古与其他将领勒兵勤王,在粘罕围攻太原时,曾与金人大战。古子平仲亦为武将,任都统制。

明代张锐、张坚及其子孙几代为将,数人为国壮烈献身。张锐行伍出身,任宣府参将。英宗正统(1436-1449)间,土木之变⑥中,护皇帝驾至红门儿被瓦剌军擒获殉难,后追赠光禄大夫。锐长子坚,官都督同知,任大同总兵,佩镇西将军印,历事三朝,功多宠厚。张坚长子泗、四子溟,具为参将,都死在战场上。五子张刚任榆林卫指挥,后升神木营参将。刚多智谋,在金人大举入侵时,追逐至河口,挫其锋而退,筑墙八里守卫,很快升任固原总兵,死后赠都督。刚子斌,曾任高家营参将,继承将家之风,屡建奇功,在沈阳阵亡,赠都督。斌子拱薇,曾任三屯营副总兵,善骑射,臂力过人,善待部下,常将自己积累的钱财分给从征将士。作战奋勇当先,敌人见纷纷后退。在辽左增援时中敌埋伏,驰马冲入敌阵,杀敌数十人,矢尽弦绝而壮烈牺牲。斌子拱祯,任山西平阳营游击,也牺牲在战场上。张氏一家数代为国前赴后继,流血牺牲,可歌可泣。

明末清初,赵一麟一门也是数代为将,功业卓著。一麟父赵国任靖虏营副总兵,善于抚慰士卒,屡立战功,死后赠都督。一麟曾任神木营参将,后任为榆林总兵,在接到任命后,正值李自成起义军围攻榆林,带着家眷在驿馆安家暂住。起义军入军营将其俘虏,迫令投降,严刑拷打,骂不绝口,誓死不从,全家18口全部遇难。清朝定天下后,在榆阳桥为其立碑,上书“两守孤城,千秋忠勇”,赠荣禄大夫。一麟子大威,任甘肃副总兵,誓死为父报仇,由湖广进剿起义军,擒拿起义军将领路应标,降伏其众。后又带兵到四川讨伐张献忠,屡获胜仗,被清廷授马湖府副总兵。众臣感念赵氏世代忠贞,请求朝廷赐田宅于西安。死后赠光禄大夫。大威子宏允英勇善战,曾参与****府谷起义首领高有才,到楚地平匪乱,参与过讨伐吴三桂叛乱,在军中有虎将之名,被授游击,管副将军事。又在衡州、江西、粤西剿匪立功,任副将,暂管永州总兵事。在滇南三山街八战皆捷,曾驰五昼夜追擒伪驸马夏国相,并擒获王永清等义军将领,以功加左都督,升苏州镇总兵,在任十余年,政绩突出,加授荣禄大夫。八十而卒,苏人闻讣千里来吊祭。大威从弟尚策,也是武将,任陕西提标中营守备,熟练军事,无愧将门之家,在李自成起义时被杀。其后人赵宗普因宽厚廉静,重教兴学,名重一时。

杨、姚、张、赵四家谱系。

杨宏信:重贵()     延昭     文广

        重训(勋)   光扆         

  宝:姚兕(雄、古-平仲)

               姚麟 

张锐坚:泗

            

             --斌(拱薇、拱祯)

        一麟    大威    宏允

 

 

神木是边塞重镇,军事要冲之地。其战略地位,前人多有评论。余廷谏在《建石头城》(石头城在今解家堡乡)书中说:“西藩榆阳,东控河朔,南翰关化,北当套鲁。”《延绥府志》说:“东阻黄河,北控沙漠,山溪险隘,延州保障之地也。”这样的地理环境,使神木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每当战乱首当其冲,神木人要在战争中自保,要为祖国建功立业,必然修武学艺,历代逐渐形成了尚武之风。

麟州杨氏崛起于五代之际,正是战乱频仍时期,要保境安民,就得修练武艺,研习兵法。杨业被北汉主刘崇重用,在抗辽中大显身手,就因为小时候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史·业传》写他“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他把畋猎当作实战演习,说:“他日为将用兵,亦犹鹰犬逐雉兔尔。”杨延昭从小爱玩军阵,练就了高超武艺,杨文光也深通谋略,军事才能受到范仲淹、狄青的赏识。传说中的杨家将“七狼八虎、”“杨门女将”更是个个武艺高强,人人身怀绝技。而杨重训、光、琪、畋都精通兵法韬略。这样的风气被后人传承,尚武之风越演越烈。

前面说到的姚、张、赵等武将世家有不少骑射超绝、武功过人。除此之外,神木历史还有不少杰出的军事人才。宋代的王文郁以供奉官、为府州巡检,善于用左臂射箭。神宗殿试,九发八中,被任命为翼州观察使。金代的完颜陈和尚,能徒手夺马,为先锋与元兵大战,以四百骑,破八千兵,被授予“定远将军”称号。明代的党威,“生有才力,便弓马”,面对强敌,冲锋陷阵,一天连续战斗十七次,身受十余处伤。占襄城(今河南襄城市)时,率精锐数十骑,亲手斩杀数十人,最后持佩刀格战,敌****乱发,矢如雨下,多处受伤;自刎以后尸体好久僵立不动,被视为神。清郝伟官至鹤丽总兵,行武出身,武艺高强,被康熙看重。

到明清之际,尚武之风更烈,在科场考试中“武科较多于文甲”,从嘉庆到道光年间,神木出了两名武状元,七十余武举人。武凤来是嘉庆癸酉科(1873)举人。丁丑科(1977)第一甲第一名进士,被授头等侍卫,曾任梧州协副将,贵州提督。秦钟英和武凤来是同科举人,是已卯科第一甲第一名进士,授头等侍卫,曾任河屯协副将。关于他钦点状元,还有一个民间传说。他本来是中第二名武进士,为探花,但殿试后未放榜时,遇皇宫旁边的楼房着火,他扑入火海中奋力救火,被站在城楼上的皇帝看见,皇帝查问,知原定的状元和探花在喝酒玩乐,嘉庆皇帝非常生气,即将秦钟英改为状元。在短短的几年内,神木连续出了两名武状元。世人震惊,故有“神木弓马甲天下”之誉。受此影响和带动,神木大户人家都给子弟延师授艺,蔚成风气,道光时每科参试的武生有数十名。至今民间仍有练功所用石锁、弓箭等遗器。

在现代革命中,也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人才,有王兆相、许培仁等数名共和国将军。

神木人尚武习俗还可以从关公崇拜看出来。三国时的关羽云长本来只是蜀国的一员大将,由于其武艺高强,忠义勇武,被历代统治者封了许多头衔,由侯而王,由王而帝,最后变成了关帝,武圣,供奉他的庙宇就叫关帝庙,也叫武庙(与供奉孔夫子的文庙相对),神木城乡到处都有关帝庙,县城和近郊就有4座,至今香火不断,虽屡遭兵火劫难,但毁了修,修了毁,遇太平盛世就重修。以此也可见神木的尚武之风。

【注释】

①绿营兵伍:清代将军队分绿营、八旗两种,八旗为满兵,绿营为汉兵,清初招募的汉兵,其营旗为绿色,后来称各地的汉兵为绿营兵。

②《宋史·杨业传》卷272《列传》31,中华书局,2000年简体字本。

③雍熙之役: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宋辽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年正月,宋太宗决定起兵第二次北伐,分三路攻辽。一路以曹彬、米信为主力攻幽州,为东路军;一路以田重进为帅,出飞狐,为中路军;一路以潘美为帅,杨业为副帅,从雁门出兵为西路军。初期,宋军进展迅速,很快攻取辽数州,后因曹彬东路军主力失利,导致全军失败。

④、⑤《宋史·姚兕传》卷349《列传》108,中华书局2000简体字本。

⑥、土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军俘虏事件。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贵族也先率军分四路攻明,宦官王振挟持英宗率军50万亲征,至大同,闻前方小败,就惊慌撤退;后来王振又想要英宗“临幸”他的家乡蔚州。行军路线屡变,八月,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东)被敌追及,将士饥渴疲劳,仓促应战,死伤过半,英宗被俘,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

相关文章
2014-02-17 15:18:55
2014-02-17 14:43:37
2014-02-11 14:06:26
2014-02-10 16:45:06
2014-02-10 16:40:51
2014-02-10 16:06:07
2014-02-06 10:53:37
2014-01-21 14:03:10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