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6年第一期 >> 文化纵横 >> 杨家将故事在蒙西传播 >> 阅读

杨家将故事在蒙西传播

2016-09-28 09:38:15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515
内容提要:高  越
杨家将故事在全国广为流传,多集中在陕西、山西、河北等地。近来走访搜集发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亦有许多关于杨家将、杨门女将的传说故事,现做些疏理归纳,以观杨家将文化传播之点滴。

 

杨家将故事在全国广为流传,多集中在陕西、山西、河北等地。近来走访搜集发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亦有许多关于杨家将、杨门女将的传说故事,现做些疏理归纳,以观杨家将文化传播之点滴。

一、           杨家将故事在包头

传说一:杨六郎一箭射至阴山

相传在今天的包头固阳县西斗铺镇西光禄塞的白石头沟山上,有一数尺长石缝,缝中插有一箭杆,数百年如此。传说杨六郎镇守雁门关与辽军交战,杨六郎让其退一箭之地再讲和与战。于是杨六郎让其副将孟良偷偷将一枝箭插在阴山白石头沟的石缝里,虽然白石头沟距雁门关千里之遥,契丹仍误以为是杨六郎一箭射出之地。这寄托了人们对骁勇善战杨六郎的赞美之情。

传说二:穆桂英登马石、饮马泉

在包头市固阳县城东南十五里有一座明灯山。山顶犹如巨龙的眼珠一般浑圆、光滑,像两盏明灯,因此得名明灯山。山上有白色小路,走到尽头有一小泉,清澈见底,严冬时节亦不结冰,民间相传此泉为穆桂英征辽时的饮马泉。在泉的南侧有硕大的圆石头,上面有清晰的人脚印,相传这就是穆桂英的“骑马蹬石”,说明穆桂英在此征战过,休息过。

传说三:高旺牧虎关骨肉团聚

  哈德门古城位于现在包头市九原境内,是一座汉代古城,秦汉时九原郡属五原县。2004年内蒙古科技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贵曾专程到古城考察,看到古城遍布灰色的陶片,走到半山腰时张贵遇到一个年龄约七十岁的老人,老人告诉张贵当地人管这里叫“牧虎关”。张贵考察回来后查阅资料发现,在1943年包头编写了一部《包头市志》,书中明确写道在包头哈德门沟口有一座牧虎关,这部《包头市志》是手抄本,根本没有在社会上流传,却和老乡的说法相吻合。还有一本《绥远志略》中也记载了牧虎关在昆都仑沟哈达木尔口(即现在的哈德门)沟口,这两点证明哈德门沟口确实有座牧虎关。

  在牧虎关就有杨家将的传说。传说杨业被害死以后,其手下的一员大将对宋朝廷心灰意冷,不愿再为大宋效力,因此辞官出关。后来宋朝发生叛乱,佘太君扛起了抗辽大旗。佘太君想将高旺邀至麾下效力,就派杨八姐化装改扮,出牧虎关寻找高旺。在杨八姐的劝说下,高旺碍于往日情分答应回到关内帮助佘太君保宋朝江山。当两人准备通过牧虎关回到关内时,守关的士兵不认识,且两人拿不出通关文书于是拒绝让二人入关。高旺一怒之下叫关,与守城将领张宝打了起来,张宝不敌高旺,败下阵来。张宝的妻子和高旺再战,只见她舞动一块手绢一样的东西,天空中顿时刮起了一阵黑旋风,高旺不紧不慢地在地下画了一个十字,顿时天空中又起了一股黑旋风,且比之前刮起的旋风高三四丈,足见张宝之妻也不是高旺的对手。高旺见这位女子容貌秀丽,出语戏逗,张宝之妻羞愤之下退回关内。高旺拿出武器继续叫关,此时城头出现了一位老妇人,老人一眼认出高旺就是自己的丈夫,大声喊高旺的名字。高旺抬头细看,认出守城的老妇正是自己的妻子,遂顺利进关。而张宝则是高旺的儿子,因高旺离家多年音信全无,儿子随母亲姓张。

在包头由于有以上几个关于杨家将的传说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投资过亿,由香港著名导演陈勋执导,张柏芝、任贤齐、刘晓庆等众多明星加盟的电影《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到包头拍摄外景,并要在包头寻找杨家将后人。消息传开,引发了人们寻找包头与杨家将源渊关系的兴趣。2010127,内蒙古晨报记者宿君发表了他拜访包头史学专家张贵教授的情况。张贵教授为包头与杨家将渊源找到三方面依据。其一,穆桂英家族生活在阴山脚下。按照小说中的描写,穆寨应在今天的云南。据《杨氏宗传》中记载,杨宗保在云南丽江与穆主作战娶了穆桂英,表明穆桂英是云南丽江人。但除了云南还有很多地方也自认是穆桂英的家乡,如北京密云水库附近有一个穆家峪,当地老乡说这是穆柯寨,就是小说中穆桂英的家乡穆寨。当地也有穆桂英的上马石、拴马桩和传说等等;山西的繁峙、浑源都分别有穆桂英遗址;离石西崖底村还有穆桂英墓;保德县的《保德州志》中记载,“杨文广之妻慕容氏,武艺高强,英勇善战,辽兵将均畏之”,该志说慕容氏家乡在保德州的穆塔村;宁夏的环州有一个木瓜寨,因为穆桂英的先锋官名叫“木瓜”,所以也有传说认为木瓜寨是穆桂英的家乡;湖南的武陵山在宋朝时期叫穆角寨,在这里有穆桂英和杨宗保的“陵墓”,当地人认为这里就是穆桂英的家乡;《中国武将列传》中记载杨宗保和穆桂英在河北曲周县作战并相识,由此传说穆桂英是河北人。全国有关穆桂英的传说还不止这几种,几乎所有和穆桂英有关的地方都有类似的传说,那么穆桂英到底是哪里人?穆桂英是慕容氏,慕容氏一族生活在大青山脚下,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包头一带,谁能证明?张教授认为有三个人可以证明。一个人是卫聚贤,他在其撰写的《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中写到,穆桂英的穆姓实为杨文广妻子慕容氏之姓氏慕容一语的音转。而慕容氏是鲜卑族,从北魏时期就居住武川至固阳一带;第二个人是欧阳修,他在《杨琪墓志》中写到:“杨琪初娶穆容氏,又娶李氏。”杨琪是杨文广的堂兄;第三个人翦伯赞先生,他曾经在《杨家将故事与杨业父子》中指出,杨琪既娶穆容氏,杨文广与穆容氏联姻,自然也是可能的。在这篇文章中翦伯赞就把“慕容氏”写为“穆容氏”。其二,杨家将曾在阴山一带戍边作战。《宋史·真宗记》中记载,公元983年至1003年,宋军和辽军两次在阴山作战,说明在阴山打过仗,杨六郎驻守边防二十余年,当时宋和辽的边防线就在阴山这一带。《宋史·杨业传》中记载杨业有7个儿子,小说《杨家将》也写到杨业有7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儿子的名字和史籍相符,就是杨六郎——杨延昭,说明杨六郎确有其人。另据《宋史》记载杨延昭的儿子名叫杨文广,说明杨文广也是真实存在的(小说中杨六郎的儿子叫杨宗保,孙子杨文广)。《宋史》记载杨业战死在李陵碑前,据史料记载,李陵碑在大同西500里,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至包头这一带。《五原厅志》记载,在巴彦淖尔市的杭锦旗,有一个古城就是杨家屯兵之所。其三,实物证据。小说《杨家将》中,焦赞在何处守边无处查询,但焦赞墓就在呼和浩特蜈蚣坝,一直保存到民国初年。据《归绥县志》记载:“宋焦赞墓”,在焦赞坟乡附近,有残碑剥蚀殆尽,碑阴词曰,“洞号洪洋临驿路,莫使银牙误,杨业孤坟无定所,那更有焦赞墓,宋裨将传三尺土,待我来怀古,子夜祀神敲社鼓,靖朔漠偏思汝。”碑文意思为杨业战死后不知道被埋在什么地方,于是人们到杨业的副将焦赞的坟前祭奠焦赞的同时,也是在追思凭吊杨家将。

  在包头市的沙尔沁有座六郎庙(古建筑已被拆毁,现在看到的是新建的),每年的五月端午,当地人都会登山祭拜杨六郎,说明当地人把杨六郎与阴山的渊源关系,以祭祀的形式固定下来。

综上几点,张教授认为,可以确定杨家将的确在阴山这一带或者更具体的阴山包头段和辽军打过仗,因此包头才会流传着关于杨家将的传说,这些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事实依据。

记者宿君,对包头的杨家将后裔也作了一番考究,他说:杨家的后人谁是正统已难以考证。目前史学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山西代县枣林乡是杨家将的故乡。在那里有杨家祠堂,有忠武祠等。杨家祠堂是杨家第十七代传人在元代时修建的。代县的杨家后人,在二十多年前已经传到四十一代,自从《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剧组开始在包头寻找杨家后人,包头也陆续找到很多杨家将的后人,并且都有族谱,但是多为三十多代,差距悬殊,但也不能说这些都是假的,因为杨业有八个儿子,族谱的延续也可能存在一些疏漏的地方。现在杨家有多种宗谱,需要鉴别考证。

从上述张贵教授提供的包头与杨家将三个渊源关系的依据和记者宿君寻找包头杨家将后人情况看,说包头一带有关杨家将传说故事就是历史事实,尚且乏力,不能确信。但包头人民敬仰英雄,传播忠勇爱国的杨家将精神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这与华夏子孙敬仰抗敌英雄,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心愿是一脉相承的。

二、             杨家将故事在乌拉特前旗

内蒙乌拉特前旗,历史上曾为边关要塞。境内有战国时乌拉山段赵长城,狼山段赵秦连叠的长城,汉代遗址、古墓葬遗存也很多。然而关于杨家将的故事,则是当地人根据戏剧小说附会揉捏而成,并非历史事实。宋辽时期,整个巴盟地区包括该旗,均为辽属国境,杨家将到此作战可能性不大。但杨家将故事在该地广为流传,并以杨家将而命地名、域名、物产名,反映出当地人民崇敬英雄、向往和平的美好情愫。相传此地佘太城和大佘太镇、小佘太镇地名由来是当年杨业之妻佘赛花在此驻军打仗而得名;拴马桩是杨六郎与辽军作战暗察辽兵军情时拴过战马的地方;卧羊台是杨业与萧太后对阵,中萧“五虎殉羊阵”而失去五个儿子的地方;今乌拉山镇洪洞补隆村是萧太后布下像羊皮红筒似的迷魂阵捉拿杨业未果的地方;今乌拉山镇布袋口子村是萧太后布下“布袋口子”又一奇阵捉拿杨业未果的地方;红羊洞是萧太后埋葬杨业和孟良、焦赞盗骨的地方;佘太翠是佘太君百岁挂帅与西夏军激战地大佘太镇、小佘太镇境内渣尔泰山中出产的美玉。这些传说故事,内蒙古商报记者潘贤良作《杨家将在乌拉特前旗的传说》一文,登载于《杨家将文化》2015年第二期,不再赘述。

三、             杨家将故事在鄂托克旗

内蒙古鄂旗,在北宋与西夏对峙时为西夏属地,竟然亦传有数处有关杨家将故事。相传百眼井是杨六郎攻打西夏时为解决军队饮水所掘;百眼窑(即现在的全国文保单位阿尔寨石窟寺,本为西夏佛寺)是杨六郎攻打西夏时命士兵挖凿而成的驻兵用窑;棋盘井是杨门女将征西时,穆桂英与部将下棋的地方。这些均是传说故事。鄂旗教育学会会长杨靖轩先生有《穆桂英征西在乌仁都西——棋盘井》、《百眼井、百眼窑是杨六郎大战之地》二文,登载于《杨家将文化》2015年第二期,无需详言。

在内蒙杨家将故事的传播,多集中在包头市周边及巴盟之乌拉特前旗、鄂尔多斯市之鄂旗和乌海市周边,即内蒙古自治区之中西部。而这一区域,早在一千多年前,宋、辽、夏对峙时期,属辽国和西夏疆域。辽和西夏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军士十分彪悍,曾多次侵扰宋境。宋王朝史称弱宋,对辽和夏的侵扰多采取防守与议和解决。杨家将为宋守边御敌,在当时宋朝处于弱势的境况下,不可能侵入辽境和夏境作战。然而杨家将故事在蒙西一带广为流传,并不是没有缘由的。分析起来,可归纳出以下三点:其一,故事均以辽、夏侵宋,杨家将为宋誓死守边为历史背景。杨业英勇抗辽,使辽军望见杨业战旗就撤退,赢得“杨无敌”的美誉。其子延昭抗辽,孙文广抵御西夏入侵,均战功卓著,朝野共称“杨家将”。杨家将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族入侵,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典范,这便成为杨家将故事在蒙西盛传的历史原因。其二,深受戏剧小说渲染的影响。纵观以上所列杨家将传说故事,均在史书中难以找到可靠依据,但都可在有关杨家将的戏剧小说中见到其影像。人们用文学创作的方法,巧妙地把民族英雄的事例嫁接在当地,使当地人感到他们与英雄更为亲近,英雄就在身边。其三,反映出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向往和平的共同心愿。人们总想在和平安定的状态下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这种愿望往往被残酷的战争所毁灭。每当人们身临战乱杀戮,就希望能有像杨家将、岳飞、戚继光等民族英雄出现,以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百姓的幸福安康。

相关文章
2017-05-27 08:57:18
2016-09-28 09:34:00
2017-05-27 09:01:56
2016-09-28 09:38:15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